容齋隨筆•人生五計


容齋隨筆•人生五計


知道洪邁,是因為他的《容齋隨筆》;知道《容齋隨筆》,是緣於讀一代偉人的傳記。傳記說,偉人一生中時刻帶在身邊的書,其中一本就是《容齋隨筆》,他去世的前一天,還由別人為他代讀了37分鐘,這部書也成為一代偉人一生中所讀的最後一部書。

於是,我買來了這部書,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這書果然耐讀。我平常讀它,出門長時帶著它,也時常把它放在枕邊,細細想想,這可能是我放在枕邊時間最久的一部書了,多少個寂寥的深夜,它伴我入夢。

洪邁,南宋饒州鄱陽人,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官至宰執、封魏郡開國公。卒年八十,追贈光祿大夫,諡“文敏”。

洪邁一生勤奮博學,涉獵了大量的書籍,並養成了作筆記的習慣,他學識淵博,著書極多,文集《野處類稿》、志怪筆記小說《夷堅志》,編纂的《萬首唐人絕句》、筆記《容齋隨筆》等等,都是流傳至今的名作。

《容齋隨筆》是文言筆記類小說,共“五筆”74卷,1220則。內容繁富,議論精當,自經史諸子百家、詩詞文翰以及歷代典章制度、醫卜、星曆等,無不有所論說,寫作時間逾經近四十年。是洪邁多年博覽群書、經世致用的智慧和汗水的結晶。

《容齋五筆》卷三,洪邁在文中引宋人朱翌,借朱新仲之言,說古人有“人生五計”,即所謂“生計,身計,家計,老計,死計”,今日再讀,又生諸多感慨,撫書默然良久。時值新冠肺疫封城之際,吾已羈旅長沙二十餘日矣,閒之無聊,遂譯之如下。

容齋隨筆•人生五計


朱新仲經常說:“人生活在天地之間,壽命的長短不一樣,姑且以七十歲為準:十歲左右還是兒童,跟隨在父母身旁,天氣的寒暖燥溼父母都得為他操心,衣食住行都由父母安排,只待長大成人 ,這叫生計;

二十歲時已是成人 ,筋骨強健,志向高遠,開始問津名利場、秣馬厲兵,以爭取自己獲勝,就像是千里駒雖然屈伏槽櫪,卻想著有朝一日馳騁千里,這叫身計;

三十到四十歲之間,日夜苦思,選擇有利於自己的事情去做,欲求高官厚祿、財源旺盛、門第高大、子孫興盛,這叫家計;

五十歲時,心力已經疲憊,俯仰人世間,自己的聰明才智已經施展殆盡,生命已接近尾聲,就像過隙白駒一樣,過去的歲月已經一去不復返。這時應當聽從命運的安排,收起名利之心,善藏起在名利場上拼殺的工具,像蠶作繭一樣建一個舒適的安樂窩,這叫老計;

六十歲以後,人生已過了一個甲子,生命就像夕陽銜山一樣很快要朽木入土了,這時應靜心修養,使生活安寧,死而無憾,這叫死計。”

朱翌新仲先生每次把他的人生五計講給人聽時,聽者的情緒都在不斷地變化。講到身計,聽者喜笑顏開;講到家計,聽者欣喜若狂;講到老計,聽者沉默不語;講到死計,聽者則哈哈大笑,並對朱新仲說:“你的五計太笨拙了。”笑話他的人多了,朱新仲自己也對五計產生了懷疑,自言自語地說:“難道人們都諱老忌死嗎?”

我在為莊子作《大死庵記》時,才真正認識到他講的人生五計的深刻內涵。我已是七八十歲的人了,覺得他說的人生五計很有道理,所以應把這五計記下來,銘刻在心中。

容齋隨筆•人生五計


這是洪邁在《容齋五筆》卷三里寫的,文中說引自朱新仲之言。這時的洪邁,已經很老了。所說的朱翌,字新仲,號潛山居士、省事老人。官至秘書少監、中書舍人。秦檜惡他不附己,謫居韶州十九年。檜死,充秘閣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

洪邁與朱翌,都是有宋一代的官僚文人,且都在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為官,有著大同小異的官場生涯和官僚活法。所以,洪邁對朱翌的“人生五計”,不僅感同身受,而且心嚮往之,甚而大加讚賞。

因洪邁在《容齋隨筆》宣揚的緣故,後世文人對這個“人生五計”,幾乎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無不推崇備至。

容齋隨筆•人生五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