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GDP超過英國和法國位居世界第五,多久能進入世界前三?

超級錢吧


印度有一段時間發展很快,但印度存在種族宗教問題,還有土地私有化問題,都會制約它的發展,如果不很好解決,終究會影響它的發展,只有大力解決工業製造業問題,才有希望在未度十年辺進前三


青春常在46


印度GDP何時達到世界第三,日本:不晚於2029,2035年達10萬億

2月19日,歐聯社報道,印度在2019年GDP總量2.94萬億美元,已經超過了英國和法國,成為僅次於美國、中國、日本、德國的第五大經濟體。有朋友想問,印度什麼時候,能夠超過德國和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呢?

應該說,印度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是大概率事件,只不過,具體會在哪一年,這個爭議比較大。

印度現任總理莫迪,在2019年的大選中,莊嚴宣佈,"2030年前,要將印度發展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甚至還喊出"5年內將印度建成5萬億美元經濟體"的小目標。

沒錯,印度的目標是,5年後GDP打到5萬億,10年後超過日本(目前是5萬億美元,2012年時6萬億,增長潛力有限)。

我們發現,印度超過日本絕對是大概率事件,即便是德國的4萬億GDP,也不是很難。

這一點,日本人也是認同的。

據日本經濟研究中心的預測,印度會在2029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到2035年,印度GDP超過10萬美元,成為世界上第三個GDP突破10億的國家。

單純從數學上去計算,印度這個目標,並不難完成。

按照70定律,印度每年完成7%的增長率,10年能夠翻一番,2020年3萬億,2030年6萬億,2040年12萬億,這似乎是複製中國的發展速度。

可是,問題是,印度真的能做到嗎?

對此,我比較懷疑。

先來看我國是如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

最近60年,我國除了1961年、1962年、1967年、1968年和1976年等少數年份GDP呈現負增長,其餘年份全部保持在3%以上,60年代最高的1969年達到16.97%,70年代的最高1978年達到11.13%,最厲害的是80年代,增速最低也在4%以上,最高則達到了1984年的15%。90年代更厲害,1992年、1993、1993、1995年連續5年達到了10%以上。即使是到了00年代,我國GDP有所放緩,但依舊保持在10%左右的狀態。

簡單一句話概括,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長達40年時間GDP增速保持在10%左右。這是什麼概念呢?用70定律來計算,就是7年翻一番,40年過後,我國GDP翻了6次,達到了原有的32倍!

事實上,我國1978年GDP是3600億(人均300,世界上最窮國家),2018年我國GDP13萬億(人均1萬,中等收入國家)。GDP總量成了原來的36倍!而人均GDP也基本一致。

這一切成就,到底是如何實現的呢?

從本質來說,是因為我國始終堅持了發展工業製造業的初衷。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就是國際領域經濟競爭的真正關鍵。

只有強大的工業製造業,才會為一國國民創造真正的財富,才會為成長為世界大國打造堅實基礎。

這一點,我國從建國初始就已經開始。50年代的工業化改造,讓我國建立起相對完備的工業體系。從70年代開始,我國的工業在GDP中的佔比,長期佔據40%以上的比例。這樣持之以恆的工業化,才把我國打造成了世界工廠。

據世界銀行數據,我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完整工業鏈條的國家,沒有一個國家如我國這樣,擁有完備的工業體系,工業各個門類都能生產。

現在,歐美國家甚至都不敢公開說自己那個工業品站在了世界最前列。因為中國一使勁,這門生意就被搶走了。筆尖鋼是這樣,馬桶蓋也是這樣。

而印度,從1970年到現在,持續50年時間,工業比重都在25%以下。印度服務業很發達,互聯網、軟件外包等產業相當強大,但是進入世界五百強的服務業企業竟然一家都沒有!7個進入世界五百強的印度企業,基本都是手握各種資源的寡頭。

更重要的是,最近70多年印度GDP增速,從來沒有超過10%,最快的是1975年的9.15%,持續時間最長的是2003年到2007年五年保持8%左右增速。

莫迪已經獲得連任,2020年數據怕是不會很好看,如果到2024年換屆時,還沒有數據操作的空間,莫迪的人民黨,怕是要下臺了。

至於日本提的2035年達到10萬億,必須每年保持10%左右的增長率,才能15年翻兩番啊!


歷史知事


印度GDP超過英法目前只是預計,根據總部位於美國的“世界人口評估”組織發佈的一項報告,2019年印度國內生產總值預計達到2.94萬億美元,超過英國(2.83萬億美元)和法國(2.71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當然,印度2019年GDP數據還沒公佈,是否超過英國、法國,還要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公佈的數據為準。

當然,印度GDP與英法兩國差距並不大,2019年超過了也正常。數據顯示,2018年英國、法國、印度的GDP分別是2.825萬億美元、2.776萬億美元和2.726萬億美元,差距在1000億美元之內,英法兩國是發達國家,經濟增速常年不到2%,而印度近年來保持7%以上的高速增長,因此GDP超過英法是正常的。

但2019年印度經濟發展並不好,經濟放緩嚴重,其一季度GDP增長5.8%,二季度5%,三季度4.5%,逐漸的放緩,而且2019年印度盧比兌美元匯率有所下跌,因此其GDP超越英法仍有懸念。當然,以印度的增速來看,2019年不超過,今年也將超過。

印度的體量巨大,國土面積接近300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13億,因此依靠規模。優勢,未來印度GDP超過德國、日本挺進世界前三,還是有可能的,在小編看來,印度與德國、日本的差距仍比較大,按照目前的發展勢頭來看,小編預計印度GDP超越德國需要五年左右,超越日本則需要10年,也就說,印度大概2025年GDP超過德國,2030年前後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錦繡中源


印度GDP2019年達到了2.94萬億美元,超過了英國和法國的GDP總量,躍居世界第五名,可以說印度的發展取得了比較輝煌的成績。

印度GDP成為世界第五名

根據印度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印度實際GDP實現了2.94萬億美元,增速為5%,雖然增速從3年前的7.5%降到5%,但是印度的增速仍然是比較快的。而2019年英國GDP為2.83萬億美元,法國為2.71萬億美元,憑據千億美元的微弱優勢,印度成功超過了英國和法國,成為全球第5大經濟體。

印度超越英國和法國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也是代表著印度最近幾年發展較快,而且確實經濟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印度想成為世界第三名,難度不小

根據2019年GDP排名預測來看,日本GDP為5.2萬億美元。而印度為2.93萬億美元,與日本GDP相差了2.27萬億美元的樣子。

這麼大的差距,可以說如果印度維持5%的增速的話,日本維持1%的發展速度,那麼如果印度想超過日本,可能需要15年,印度GDP達到6.09萬億美元,而日本每年按照1%的發展速度,那麼15年後,日本GDP將在6.03萬億元。

也就是說,如果印度想成為世界第三名,可能需要維持5%的經濟增長速度15年,這樣才能夠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名。


結論

綜上所述,如果印度想成為世界第三名,需要維持5%的增速15年才可能超過日本。也就是說,到2035年,印度經濟才有可能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名。


睿思天下


印度GDP在2016年超越了西方大國法國,但次於原印度的宗主國英國,而在2019年印度的GDP實現了歷史性超越,超越了英國和法國位列世界第五。這的確是印度的歷史性成就,也是世界新興市場的傑出明星。印度總理莫迪曾經宣稱的印度成為世界性大國似乎有了眉目。


印度雖然GDP世界第五了,但是要想超越前面的幾位大佬可有點難,那數據來比對一下。印度2919年GDP以美元計價為2.94萬億美元,同時期英國為2.83萬億美元,而排名地上的日本為5.08萬億美元,超越世界前兩位基本上沒戲的,因為都是十萬億美元以上的超級經濟體。就以日本為案例,印度要超越世界第三的日本就最少得需要十年以上的功夫。這還是印度必須維持穩定在7%以上的經濟增長空間。

印度2019年GDP中,服務業佔據了60%以上,而印度的工業確實一個老大難,印度雖然服務業尚算規模龐大的,沒有技術密集型產業,印度的農業也極度的是欠發達,所以說印度未來的經濟增長還是非常危險的,沒有有效的工業化和強大的技術實力,印度僅靠服務業很難實現長遠發展。
而且,印度有著很嚴重的社會問題,種姓制度,貧富差距,基礎設施嚴重滯後,工業實力空心化,這些在未來很可能都會成為印度經濟的定時炸彈。而危機顯然已經蔓延,今年印度的經濟增速沒有位列世界主要經濟體的首榜了,僅有5%,體量只有三萬億美元,而且增速還在這個水平,印度未來還很難說啊,十到二十年都不一定可以達到世界第三的水平。


談笑觀察室


2030年左右印度大概率進入全球前三大經濟體行列。

2019年印度GDP連續超過英國和法國兩個國家,以2.94萬億美元的規模排在全球第5位。前面4個國家分別是美國、中國、日本和德國。就要想超過美國和中國,短期內是看不到任何希望,差距太大了。但是要超過日本和德國,印度則是希望非常大的。

個人估計大概是在2030年之前,印度的GDP就能超過德國和日本位居全球前3。現在日本的GDP大概5萬億美元,德國的GDP大概是4萬億美元,印度掂一掂腳尖還是夠得著他們的。

(2018年的時候,印度的GDP還只是全球第7,但是在2019年一下子超過了英國和法國,進入了全球第5)

在2030年之前,印度的名義GDP增長率能夠保持在9%(實際GDP增長率5%+通脹率4%),不考慮貨幣匯率因素的情況下,2030年印度的GDP總量就可以達到7.6萬億美元左右。9%或許太樂觀,我們下調到7%,在2030年印度的名義GDP也仍然可以達到6.2萬億美元。

無論是9%還是7%,只要在2030年能保持這個增速,那麼印度的名義GDP追上乃至超過日本是沒有問題的。要知道日本的民意增長率是非常之低的,一般不超過2%。假如是以2%的計算的話,到2030年也只能增長到6.2萬億美元。剛好被以7%的速度增長的印度追平。

所以及時採用比較悲觀的方式預計,印度也能夠在2030年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區。如果樂觀一點的話,能夠在2030年之前提前三四年取代日本。


財經知識局


GDP很難說明什麼,比如:甲國一年生產了一輛坦克,十發炮彈,價值1000萬,GDP是一千萬。乙國一年生產了2000萬元的糧食。GDP是2000萬。如果兩個國家打仗,甲國可以滅了乙國。阿拉伯國家的GDP遠遠超過以色列。但是卻被以色列打的抬不起頭來。


timeplayer


印度的GDP超過英國和法國並不是什麼太大的事情,從印度的國土面積和人口總量來看,其實與中國有近似的地方,中國能夠從一個貧困落後的國家到現在的GDP,全世界第二,那麼印度到達世界前5也就不意外了。

不過印度要超過日本達到世界第三還需要一定的時間,而且這條路可能還很漫長。

印度最近的經濟增速十分的快,這與中國在十幾年前的快速增長有同樣的軌跡,這都是因為製造業從其他地方轉移到國內,並且通過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收穫了製造業的紅利造成的。不過在這個時候,印度的GDP增速突然降低到了4.5%,並且機構對於印度明年的經濟增速也不樂觀,給出了大約4.9%的預期。

這是因為對比中國來說,印度的現代化改革尚未完成,國內由於種姓制度導致大量的民眾被隔離在基礎教育之外。會讓印度很難獲得製造業升級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因此進一步的經濟結構轉型很難出現。另外印度的一些法律以及整體的經濟制度都沒有完成轉變,因此可以說印度未來的經濟繼續提速的空間很小,在完成整體的經濟結構轉型之前,很難突破新的經濟增速。

所以印度將最簡單的經濟紅利分享完了之後,由於印度自身的體制所限進一步高速增長的空間並不大,所以印度要維持增速追上日本可能很難了,雖然說日本經濟總體陷入機密當中,但是如果印度經濟不能夠維持快速增長,那麼接近甚至超越日本也就是不可想象的,而是從印度的整體改革速度和尤其是國內基礎設施建設的速度來看,可能要到這一天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諮詢師天生


昨天剛看到一篇文章,說到日本。日本2019年四季度的GDP環比增速的初值為-1.6%,為2014年2季度以來的最低值。普遍認為日本經濟已經陷入了技術性衰退。沒翻到準確的具體的GDP總額,但參考2018年,大概率應該在5萬億美元左右。
根據一些報道,印度2019年的GDP總量是2.94萬億美元,超過了英國和法國,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那印度要達到第三,最需要的就是超過日本。當下日本的經濟,勉強維持1%的增速都有一些困難,而印度已經跌到5%,假設未來能回到6%左右,那隻需要12左右,印度就能趕超日本,位列世界第三了。
印度的經濟發展,和中國有很多相似之處。大量的勞動人口,讓印度有條件成為全球的工。而且,因為印度和美國的脾性相投,印度享受到了中美鬧不愉快時的額外福利。這是印度發展的基礎吧。但是,印度的基礎建設與中國還有很大距離,在高端製造方面與日本和美國的差距也是非常巨大。未來,可能一些弊端也會逐漸暴露出來吧。惠譽對印度2020的經濟增速預測,是在4.6%,那未來的經濟可能也不會那麼樂觀。更何況,全球都陷入了衰退之中,印度的體量,也很難倖免。

康愉子


我所瞭解的是咱們國家的泡麵經濟是把房產經濟都算上了,也就是老百姓貸款未來25-30年的錢都加上,而印度不單單是加了房產數額,連黃金購買,高價格商品購買都算在全民收入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