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農村老人手裡有錢就是不捨得花?

用戶82639879517


每個人生活所處的時代不一樣,無法感同身受他們那個時代曾經經歷過的生活是怎麼樣的,就拿現在的農村老人來說,他們的年齡都在60歲到80歲左右,那麼他們生活的那個年代是怎麼樣的呢?是為什麼原因造就了他們現在這種兜裡有錢卻不捨得花的習慣呢?

我們按照推算,60歲的農村老人生於1960年左右,而80歲老人生於1940年左右,這一代農村老人都是遭受過饑荒的,他們受過生活的苦,有過吃不飽穿不暖的刻骨銘心的記憶,因此,在生活中,總是過著節衣縮食的日子,儘管現在農村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可多年延續下來的生活習慣無法改變。

在我的老家,老人們的生活觀念也是如此,在日常的生活中,他們經常教育年輕一代,要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不要鋪張浪費。記得我的爺爺在世的時候,他老人家一件背心都穿成了蜘蛛網狀,可到了夏天還是照穿不誤,他總是開玩笑著說:“這樣穿著更涼快!”,其實我們心裡都清楚,爺爺那是捨不得花錢。

再有,農村老人一輩子都在不停的操勞忙碌,從來不花冤枉錢,大多數省吃儉用省下來的錢都補貼了孩子們的日常生活所需了,對自己在吃、穿方面總是扣的很緊,我發現自己身邊的農村老人幾乎都是這樣,想自己的太少,想大家庭生活的太多。

我是【洞察三農萬象】頭條號優質三農領域創作者、扶貧達人團優秀成員,我希望與大家一起交流三農問題,歡迎大家關注!


洞察三農萬象


我是大致,很高興回答問題。的確,農村的老人都喜歡攢錢,但花錢卻非常的捨不得,這是沒什麼呢?

大家都知道農村的老人都是從很苦的那時候過來的,那時候一分錢真的難倒英雄漢。記得我爺爺年輕的時候就因為十塊錢被別人追債追的,過年都沒在家裡過。現在雖然條件好了,但是他花錢真的非常節省,一個月除了自己買點兒面兒點兒油外,基本沒見他花過錢,他真是苦日子過怕了,再也不想回到那時候,所以真的是有錢也不敢花。

農村的老人都是經歷過苦難,都是經歷過苦難,才知道錢對他們的重要性,雖然錢不是很多,但是積少成多也能辦大事,他們知道把錢花在刀刃上,以備不時之需。萬一在遇到急需要用錢的時候,錢花光了,去哪裡弄錢。就像他們那時候捱餓的時候,因為沒有糧食,家家戶戶要吃樹葉啃樹皮,現在有糧食了,就把糧食成囤成囤的堆起來,這樣他們才有安全感,家中有糧心中不慌。他們真怕再回到捱餓的年代。

農村的老人都歷經過沒錢捱餓的日子,現在雖然有錢了,要存著,不能隨便花,只有手中有錢,心中才不慌,才能給自己帶來安全感。大家怎麼認為呢?


天天大致


💔入駐情感領域,關注家庭生活!老年人是指六十歲以上的人,他們有錢不捨得花,他們養成了節約的習慣,認為錢花完了就沒有,有的的人守著錢幣過著清貧的生活,一生世吃沒吃穿沒穿,死後留有錢萬千。我村有個名叫沈二萬的男人,今年七十歲,她一生愛錢如命,總是穿著打著疙瘩的破舊衣服,家中毛巾是塊破布,平時上街連一根油條也不捨得吃,四個兒子都已成家立業,每人每年給他一千五,一年也有六千元養老金,自己還種點田地,收入也有三四千元,每年一萬元錢,他生品活完全可以過得好,而他就是省吃省用,"他有福樂不享福,有飯不吃要吃粥,有衣不穿裝窮鬼,有茶不飲喝白水"。自己患高血壓,買降血藥也不捨得花,去年六月中旬他突發高血壓死亡,叫一輩窮的他,還存有四萬元,讓四個兒子分了。錢就是生活的,該用的要用,可是有很多老年人就是想不通!💔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現在很多農村老人有錢不敢花的直接原因是什麼?我想只要你親自去過過那個年代的苦日子就會明白的。他們是窮怕了,不想再過那個苦日子了,才非常珍惜今天的好生活,才知道錢的重要性,這樣經年累月就逐漸養成,並且保留下了節儉的習慣。

我來說說我父母所經歷的幾件事吧。我父親曾經說過,他小的時候家裡窮,我爺爺身體不好,我伯父給人家拉長工,他十二歲起就扛起了養家餬口的重擔,犁地收種樣樣都得幹。你想想他那時還只是一個十二歲的孩子呀,現在的孩子別說是十二歲,就是二十多歲的人了能幹什麼?

我記得在我稍微能懂一點事的時候,每年的冬天父親都要挑著一擔子柿子,翻溝越嶺的去三十多里外的縣城去賣。那時農民家沒有架子車,主要靠人挑。早上天不明出門,晚上半夜才能回來,一擔柿子賣不到十塊錢。有一次在翻溝時,坡陡擔子重失足跌倒,一擔柿子全都滾到溝裡去了,他掙扎著一瘸一拐的回到家時天都快亮了。

在七十年代的有一年夏天收麥子時,生產隊給婦女割一畝麥子補助五毛錢。我母親為了這一畝地五毛錢的補助,頭頂炎炎烈日,中午也不願停歇,甚至連午飯也顧不上回家吃,讓我父親送到地頭來吃一口,就又接著割的。那時男勞力主要負責拉運打碾,割麥子只記工分沒有補助。

他們就是在那樣一個物資極度貧乏,吃不飽穿不暖的境況下,忍受飢餓省吃儉用,一步步走過來的。現在日子越來越好了,不缺吃不缺穿,想要什麼有什麼。但是他們窮怕了,怕再回到那要啥沒啥的苦日子。這就是很多農村老人有錢不敢花的直接原因。

不知衛龍的回答你是否滿意,歡迎大家發表自己不同意見,相互交流,點評必復。


衛農老頭


節約成習慣了,當老了不能動了想著有錢心裡踏實一點。

一個真實的事,我們村有一個老人有三個兒子,老了生病了三個兒子都不去看他照顧他。他就對村裡的人說他十萬塊錢同時和他兒子說如果誰管他他就把錢給誰。然後三個兒子把他照顧的很周到,這個老人去世後,三個兒子把房子翻了個底朝天都沒有找到十萬塊錢。


黃昏的夕陽


農村老人兜裡有錢,卻不捨不得花,為啥?

農村老人,他們經厲過了57年大糧荒,那時候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深有體會,那時是見啥吃啥,山上的樹皮,特別是榆樹皮剝的精光,因為它粘,把苞米葉,柏樹葉粉碎了,和上榆樹皮,能抱成團,不散,每頓飯就這幾樣澱粉摻少量苞米麵,用鍋一烙就吃,小孩子也跟著吃,回想起那艱苦的歲月,人能活著就是個奇蹟。

現在農村生活好了,雖然現在農村老人養老錢不多,但最起碼糧菜自足,他們也就很知足了,兜裡有錢也捨不得花,給孩孑們攢點是點,老不捨心,少不捨力,農村老人的心永遠都牽持著兒女,一生都不會變。


蒲公英的傳說


這樣的事存在50年出生以前眾多,因為小時候家裡窮佔大多數。在一個就是觀念問題,不懂得把生活質量提高,這就存在有錢不捨的花現象。記得小時候我奶奶就是這樣,家裡的水果總是先讓吃爛了的,這樣一來吃爛的等著好的就又爛了。


靈壽精讀


將一分錢,掰成兩瓣花,是習慣還是無奈!

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老人手裡有點錢,一般情況下都不捨得花。除非是有比較高退休工資,或者子女過得很不錯,能夠支持一些日常費用。

1、農村老人過去是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現在是手中有錢,心中不慌。人老了,名種功能都在退化,雖然不至於說旦夕禍福,但身體隨時有些不適是正常不過之事。

2、老人,除了基本衣、食、住、行外,較之年青人,最重要一項開支便是醫療費用,雖說現在城鄉居民醫療服務網已基本覆蓋,但基本報銷比例不高,基本藥物目錄欠全,也確實存在。

不說大病,就是一般感冒發燒,一進門診,每天沒有百來塊錢,也出不來。

3、除了醫療費用,日常開支,雖然不像城裡家庭那麼大,每個月也要千把塊錢才撐得住。而且農村老人,因為年輕時幹活累過了,到老了,身體比城裡人衰退要快得多。

農村老人,一般都沒有退休金之類;老了,要麼吃老本,要麼繼續幹一些幹得動事兒,比如說種田種不動了,就挖些土,種些小菜,放在筐裡,就在路邊賣一點,換些油鹽錢。

總之要以老養老,不能坐著等吃。

4、農村老人比之城裡老人,還有一項特別之處,就是要為自己後事著想。農村大都還是奉行入土為安,老人壽木,以及相關物品,許多人很早就開始準備,特別是孩子不在身邊老人,更是這樣,生怕一旦自己動不起,孩子因為各種原因不給自己弄。

這一筆數,在農村著實不少,就我們這裡來說,沒有五、六萬下不去。

5、還有就是日常人情隨禮,也就是我們常說紅、白喜事。

這筆錢看起不出頭,按現在情況每人每次隨二百元,一年不知不覺三、四千塊錢就花出去了。其他費用還好跟孩子要,這種花銷,實在不好跟孩子提。

6、這些都是正常開支,儘管人都想往好處想,但誰都指不住有些小情況小意外。這種時候,親朋好友,孩子都不在身邊時,手中有些錢,總歸安全些。

說得不好聽,真得了急病,就算打120把你送進醫院,也要能付第一筆錢,才能保得住命。

7、說實話,老人手裡有錢,就是不捨得花,大半是習慣,小半是心理。因而家人要常和老人多溝通,幫助他們把把關。

8、說句題外話,現在一些不懷好意之人,總是盯著老人,兒女一定要多關心老人,不要讓人把老人不捨得吃、不捨得穿,甚至養老錢都騙走了。

9、以上是我個人之觀點,希望對朋友能有所幫助。若有疑問,歡迎到我作品主頁(海峰鄉村題材原創作品)評論處留言、探討。


朋友:看完了,順手關注;是積善之舉,必要福祐!



農村老人不捨得花手裡的錢,桂農通認為,最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老人覺得錢來之不易,不捨得亂花錢。現在的農村老人,大多是三四十年代出生的,甚至更老一點的,這些輩份的老人,經歷了中國的解放到改革開放,再到現在的經濟大發展。

在他們看來,手裡的每一分錢都是經過自己親自勞動,流汗甚至流血,才一分一釐地積攢起來的。這些錢,都是自己的辛苦錢,血汗錢,不能就那麼隨便花掉了。

第二,老人一輩子窮慣了,過苦點少花點無所謂。經歷了幾十年近百年的人生,農村的老人見慣了窮日子,也過慣了窮日子。

以前,農村裡辛辛苦苦勞動,只是求得有飯吃;後來生活好點了,就希望能吃飽飯,有菜送;再後來,也希望吃好點,但也不會大手大腳浪費亂花錢。

相反,在老人眼裡,一些高檔電器都不應該買回來,液化爐灶不想用就怕用錢多,電燈也不願意多開,只要天微亮老人一定會關掉,擔心用多電。

這些勞動人民的好習慣,讓老人一輩子保留了節約節儉的好傳統。對於手裡的錢,更是不願意隨便花,也確實不捨得花。

第三,老人確實已經老了。這個老,就是說年紀已經大了,不再能象年輕的時候去創造更多財富了。在老人看來,手裡的錢再多,但花一分就少一分,能省就省。

雖然也會有兒女孝敬給老人錢花,大多數農村老人都會有兒女供養,但也大多數農村老人覺得自己用自己的錢更安心,也確實不願意多麻煩小孩。這就是廣大農村老人的一種宿命。

因此,對於農村老人不捨得花手裡的錢,其實是一種中華傳統美德。對此,我們作為兒孫輩後代,要多理解,並更加尊重他們,更加孝敬他們,讓他們過得開開心心,安享好晚年。你說呢?

想了解更多三農問題解答,歡迎點擊右上解紅字關注“桂農通”,謝謝您的點贊與支持!


桂農通


確實,有許多老年人有錢是捨不得花的,他們在用錢方面不像年輕人那樣,當身上有十元就化十元,而是有十元最多捨得化五元,甚至連五元都捨不得化。原因是什麼呢?原因是:

一、我國勞動人民有節約用錢的傳統美德。一般不在特殊情況下,他們是不會亂花錢的,有時他們寧願把日子過得苦一點緊一點也不原多化錢。

二、老人們都是從苦日子裡走過來的人,他們都有惜錢惜財的習慣。如果亂浪費錢財,心中是很心疼的。

三、大部分的老人都有愛子女的好品質,他們捨不得化錢,實際上是想把身上的錢儘量的留下來給子女,讓子女們的日子過得富裕些。只要子女們富裕了,自己少吃少喝都是挺高興的。

四、老人們想,就算身上的錢不是自己掙來的,是兒女們給的,但是,少化少用也是在給子女們減負。這些都是愛子女的表現。

五、老人們生活了幾十年,有生活經,他們節約用錢,是想到今後萬一有需要突然擴大開支時,能拿得出錢來解決燃眉之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