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镇:点亮“三盏灯”打好“阻击战”

  城郊镇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各司其职、齐心协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全体党员干部主动担当,冲锋在前,带头亮起“三盏灯”,联防坚守,服务群众。

  移风易俗“信号灯”

  2月7日,城郊镇香铺村77岁的村民董文汉因病逝世。按照当地传统习俗,丧事至少持续三天,期间很多外地的亲朋好友都会前来吊唁,这样的隆重仪式后才可以安葬。如何劝好死者家属丧事简办?这成了村书记张国春眼前的头等大事。

  张国春与村班子成员第一时间去了董文汉家中,对董文汉去世表示哀悼。同时,向其妻子及女儿宣传当前疫情的严峻形势及防控措施,希望丧事简办,谢绝外地亲友登门吊唁和送别。

  “你们说的我明白了,现在是非常时期。”在村干部耐心细致的劝导下,陈美英与女儿当即表示支持、配合,“这个时候你们真的很辛苦,我们也不能给他们添乱。”

  在战”疫“的20多天里,党员、干部亮起移风易俗“信号灯”。敢于亮“红灯”,全镇关闭老年人活动中心、宗教场所30余处,KTV、饭店、体育场所、寺庙全部关停,广场舞也叫停。对全镇有聚集打牌的,即时劝阻,并告知派出所上门处理;及时亮“黄灯”,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对9村2居的红白喜事宴请行为进行摸排,积极引导群众把喜事推迟、丧事简办,全镇停办群众性活动20个,有效防止大规模人群聚集;善于亮“绿灯”,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进行广泛宣传婚丧事简办和积极参与防控工作的先进党员事迹,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用群众身边典型引导教育身边人。

  联防联控“指示灯”

  “别怪我凶,这也是为大家好。” 2月17日,城郊镇台上村村口,党员干部丁德胜劝回一辆摩托车后说。

  当日,一辆摩托车来到村口卡点。经询问,车主觉得在家待太久,想进村子里钓鱼。

  “你在家不看新闻吗?别到处乱跑……”丁德胜一阵斥责,车主自觉无理地掉头离开。

  “从1月31日开始,我们就在这设卡点,24小时值班,早晨8点到晚上10点由村民值班,晚上10点到次日8点由村党员干部值班。”丁德胜介绍说。 外村人来过来办事,必须在外来人员登记表上写下姓名、时间、事由、联系方式、车牌号、离开时间等信息,其他无关紧要的事,不准进入。

  卡点不远处有一个临时搭建的蓝色简易帐篷,就是他们晚上休息地方。帐篷里储备了些物资,包括口罩、水果、方便面、矿泉水、折叠床和棉被。丁德胜说:“这些东西是村民送过来的,还为我们准备了取暖器和碳,夜里冷,给晚上值班的人使用。”

  为打好这次防控战“疫”,城郊镇一开始就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亮起联防联控“指示灯”,全镇党员、干部、群众分工协作,落实各项措施。镇里组成“摸排小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查与市里下发的大数据信息相结合,逐户排查,摸排出湖北(武汉)离境返乡人员76名,温州返乡人员18名,其他省市返乡人员533人;组成“守卡小队”,按照“村村联合设总卡、组组联合设小卡,封堵支路,管好主路”原则,设立劝导站34个,高速路口同步设置24小时临时检测站;组成“防控小队”,对湖北(武汉)离境返乡76人落实4个防控责任人,定时测体温,村医定时上门或收集体温上报,同时实行“一人一档”,建立联防的网格化管控模式,确保隔离人员不脱管。

  服务群众“暖心灯”

  “我的一个快递到福寿东路,可是送不进来,有空帮我拿下吗?”“好的。”在莆明村卡点,正在执勤的党员干部钟秋兰,收到金某发来的微信并马上回复到。金某1月19日由四川返乡途经武汉,回村后金某接到村里疫情防控通知后自觉居家隔离,足不出户,钟秋兰便为其提供代买代送的服务。

  “这袋是朱喜发送来的菜,刘新富你去送下。这袋是肖火成拿来的,我来送。”在山口村卡点,党员干部官敏,将送来的菜分发下去派送。

  疫情防控期间,城郊镇党员干部坚持带头做好服务群众工作,亮起服务群众“暖心灯”。他们成立宣传小队,做好防控知识宣传,劝阻村(居)民不聚会、不聚餐、少串门;建立居家隔离微信群,将村医、党员志愿者、村“两委”干部拉入其中,村医普及相关知识、提供专业指导,党员志愿者、村“两委”干部当好“心理辅导员”,共同用爱穿透“隔离”;成立“跑腿”小队,将13支党员先锋队志愿者变身为“跑小二”,每天将口罩、消毒液等生活必需品挨家挨户送到居家隔离的群众家门口,帮助消毒,安抚情绪,为基层疫情防控工作增添温情。 (刘建飞 陈晓林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