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代后,中国影视业十大猜想

整个二月,影视行业都被笼罩在突如其来的疫情制造的阴霾中,人心惶惶。影院关门、剧组停拍...“活下去”,成为大部分影视人的唯一目标。但冲击既带来危机,也孕育着新的机遇。“继续停摆”还是“迎来回暖”,麻辣鱼今天带大家看一看疫情后,影视行业十大猜想。

01

剧集市场去库存

2月1日,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发布《关于新冠疫情期间停止影视剧拍摄工作的通知》,要求防疫期间,所有制片公司、影视剧组、影视演员按照国家规定,暂停影视剧拍摄。有数据显示,各大影视基地被中断拍摄的剧组超过50个,而一些原定于二、三月份开机的剧组也不得不延期。

疫情时代后,中国影视业十大猜想

▲2月13日,横店影视影视城第一阶段复工,影视企业(剧组)员工春节期间均在本地的,经审核通过后优先予以复工。

2020年第一个拍摄档期悬而未决,疫情导致的项目减产,势必影响播出平台的库存供给,“去库存”也在继2019年后,继续成为卫视和视频网站的关键词。一、二月期间开播的《绝代双骄》《决胜法庭》《三生三世枕上书》《完美关系》是2018年出品的作品,接连定档的《我在北京等你》《彼岸花》等多部作品也都是积压剧。

不过对于积压剧赶上“去库存”红利,也有人持保守态度。毕竟,剧集的播出或积压,受到题材、审查、质量等因素影响。同样,各大影视公司的库存剧亦需要经过经过审查流程,才能确定能否播出。

02

影视行业结构调整

“一天亏50万!”网剧《奈何boss要娶我》的制片人陈益韬在微博上“哭诉”,如果真如预测中的,停工持续到五月份,造成的损失将无法估量,这对于中小型影视公司无疑是致命打击。“活下去”,成为大部分影视人的唯一目标。

疫情时代后,中国影视业十大猜想

有业内人士认为,疫情会进一步推进行业洗牌。在疫情期间,“结构调整”将成为影视公司艰难生存过程中的当务之急。据了解,大多数公司已经着手公司发展方向的重新规划,人员架构的优化,以及业务线的调整。

而影视行业经此一“疫”,能存活下来的公司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尤其是在开发项目时,资方也会更加谨慎,小而优的精品因为运作灵活度高,回报率高的优势,或将成为未来市场上的种子选手。

03

电影市场报复性观影

“报复性观影”指的是市场在情绪压抑已久之后,票房产生的反弹式爆发。这个名词的提出,是在2012年贺岁档,在同档期影片如《1942》《王的盛宴》因题材内容上与节日气氛不和,票房表现不佳,观众被导演、影评人明嘲暗讽说没品位后,徐峥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引发了一波观影潮,票房突破12亿,开启华语电影“新商业大片时代”。

疫情时代后,中国影视业十大猜想

此后,《毒液》《海王》《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爆款影片,则都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阶段时间内无片可看后,观众积攒的观影欲望的爆发。

回到这次疫情带来的影响,若如钟南山院士所预计的,疫情在四月之前能够结束,那在经历了二、三月的空窗期后,观众极有可能会在影院逐渐恢复营业后,大批涌入影院。电影市场或将在五月份出现电影小高峰。

04

突破641亿元票房困难重重

2020年,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打击。春节档影片集体撤档,院线放映停摆,档期之前业内预测的80亿+票房打水漂。随着疫情的升级,包括情人节档在内的二月院线电影接连宣布择日再战,影院在整个二月也一直处于关门状态。

疫情时代后,中国影视业十大猜想

有数据显示,以大年初一开始到之后的 30 天内票房计算,2017-2019 年的票房绝对值在 84 亿-118 亿之间,占全年票房的比例在15%-18%之间,几乎是全年票房的 1/5。而以目前疫情的发展态势,可以预想2020年中国电影票房不容乐观,想要突破2019年全年641亿的票房困难重重。同时,这也意味着中国电影票房将出现十年来第一次的负增长。

不仅如此,电影行业此次的“黑天鹅事件”让一些依赖春节档盈利的中小型影院面临生存危机。

05

院线电影线上线下放映模式并行

2020年1月24日,《囧妈》电影出品方之一欢喜传媒于发布公示宣布与字节跳动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于在线视频相关的多个领域展开合作。大年初一,《囧妈》在抖音、西瓜影视和今日头条等头条系视频平台免费播出,从院线转战网络平台,成为中国影史上首部线上放映的春节档电影。

《囧妈》的“另辟蹊径”收益颇丰,《囧妈》上线三日,播放量超过6亿,总观看人次1.8亿,欢喜传媒的市值也因此直线拉升。于是,2月1日,本定档于2月14日公映的的《肥龙过江》效仿《囧妈》,在爱奇艺、腾讯视频进行超前点映。

疫情时代后,中国影视业十大猜想

事实上,《肥龙过江》的转网行为可以看作是线上线下合作止损的一次理性自救。尤其是,对于一些缺乏竞争力,表现不佳的院线电影,线上媒体作为一个重要的上映渠道,可以收获更多的观影人次,同时以此来反哺院线票房。

06

医疗题材大放异彩

疫情爆发时,2017年播出的医疗题材剧《急诊科医生》因剧中的“神预言”翻红,视频平台纷纷推出医疗题材专题;另外爱奇艺推出的纪录片《中国医生》也在各大视频、社交平台成为热门话题。

疫情时代后,中国影视业十大猜想

疫情期间,医生、护士等医疗从业人员获得了空前的关注度,疫情之后医疗题材剧的曝光度或将迎来高峰,成为下一个风口。比如,杨幂、白宇主演的《谢谢你医生》,董子健、张嘉倪主演的《小大夫》,陈晓、王子文主演的《了不起的儿科医生》,戚薇、杨佑宁主演的《一起深呼吸》等讲述医生、医疗队故事的作品。

另外,“战疫”过程中,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的感人事迹;普通百姓之间互帮互助的动人故事等,都可能成为编剧的创作素材。不过,虽然大有创作空间,但在专业度方面的缺失,披着医疗题材外衣谈恋爱,一直是国产医疗剧的通病,这也是医疗剧编剧在创作过程中必须注意的。

07

网络电影发展红利期

据爱奇艺网络电影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020年上线的影片中,就有《辛弃疾1162》《九指神丐》《灭狼行动》《巨鳄岛》《法医宋慈》五部作品分账票房突千万。优酷平台,也有《大蛇2》《四平风云》《奉天往事》《云南虫谷之献王传说》《夺命狙击》五部作品破千万。

疫情时代后,中国影视业十大猜想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古装、动作题材呈现一片繁荣景象,现实题材作品《我来自北京之过年好》《我来自北京之扶兄弟一把》也成功收割流量和口碑。在“躺在家里就是为国做贡献”的特殊时期里,“史上最强春节档”摇身一变,成了“史上最强网络电影春节档”。

在此期间,网络电影在平台助推、政策引导下,通过题材多元化、内容精品化,得到观众越来越多的认可,呈现大好形势。疫情之后,网络电影或许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本参与,迎来发展红利期。

08

视频营销高速增长

疫情期间,用户宅家进行娱乐消费的需求大幅度提升,无论是短视频还是长视频,用户的在线人数和使用时长明显增加。加之5G时代的到来,视频营销将迎来高速发展。内容方面,也从娱乐扩展到各类型的信息获取,如健身、养生、教育等等。

而与传统媒体营销相比,视频营销在信息覆盖面,营销渠道,与用户的互动性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09

C端收益成大趋势

肺炎疫情让经历了两年寒冬的影视行业雪上加霜,影视公司也必须开始探索能够极速变现的途径。其实无论是《囧妈》的线上免费播出,还是《肥龙过江》在爱奇艺与腾讯视频的超前点播,都体现了影视行业通过C端获取收益的趋势。

疫情时代后,中国影视业十大猜想

此外,2019年“李佳琦6秒卖出25.5万张《南方车站的聚会》电影票”、“薇雅6秒卖出11.1万张《受益人》电影票”,直播带货的火热蔓延到影视行业,面对这样的收益红利,2020年,电影、电视剧宣发进入淘宝直播或将成为大势。

不仅如此,一些影视公司也开始开展“副业”释放业绩亏损压力,改善现金流。据悉,华策影视新添加了“手机游戏”和“网络直播”两个概念,光线传媒和慈文传媒的业务中,这两项非主营项目也在疫情期间上升到头部。

10

艺人生存更加艰难

原本2018年以后影视行业就显萧条,影视寒冬之下,演员降薪、无戏可拍。迪丽热巴就曾在综艺节目中自言“已经八个月没拍戏了”。这次受到疫情的影响,艺人的生存更是雪上加霜。

一来,疫情之后,许多综艺、影视剧延期录制或者终止,艺人的生存空间遭到严重挤压;二来,一批娱乐、影视公司生存陷入困境,加之影视剧产量的大幅度缩减,创作团队精打细算,演员无戏可拍的状况将会更加严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