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妇人》:通过4个女孩,看美国女性意识的崛起及其现实意义

由格蕾塔·葛韦格执导的《小妇人》本来是于2月14日情人节上映的,但由于疫情影响不得不撤档。

未映先火,说得大概就是《小妇人》,凭借着电影中对主角们衣服的独特设计,这部电影获得了92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

一时间让《小妇人》这部电影再添风头和热度。

该片根据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同名小说改编,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讲述19世纪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四个姐妹之间的成长生活。大姐梅格温柔渴望爱情,二姐乔特立独行喜欢写作,三姐贝丝乖顺有一个音乐梦,小妹艾米活得现实且自我。

4个女孩性格迥异,对自己的女性价值和定位也大不相同,电影通过对这4个女性角色的刻画和她们各自最终命运的演绎,开始了对19世纪美国女性意识的探寻,从而体现出那个时代女性身上的独特魅力。

《小妇人》:通过4个女孩,看美国女性意识的崛起及其现实意义

一、梅格:将嫁人看成归宿,但从未忘记追随“美”的小妇人(美的意识的代表)

梅格是家中的大姐,她举止得当,爱美又娴熟,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标准妻子”。

她的梦想就是嫁给一个有钱人,拥有一座城堡,里面摆满首饰与漂亮衣服。

她对美的追求比其他三个姐妹都要强烈,去参加舞会,一定要梳好看的发型,一定要穿漂亮的礼服,还要配上合适的手套和帽子,即使不昂贵,但要好看,明明高跟鞋硌脚,她硬是穿着它高兴跳了几个小时的舞。

“为了漂亮,受罪也值得。”是梅格的人生箴言。

这样一个爱美、喜欢时尚的姑娘,最后却选择嫁给了一个清贫的家庭教师约翰,并生下了一对双胞胎。

美与穷貌似天生对立,一个喜欢昂贵的首饰,很多漂亮衣服的女人怎么可以安心过上清贫的小日子?

可梅格却做到了。嫁给约翰后的梅格并没有放弃对美的追求,她依旧是那个愿意花重金买下漂亮衣服的小妇人。

她希求美好的事物,但心中也知道,假如有一个小家,有自己的可爱宝宝,她也会满足的。

电影中对梅格是典型的“适合娶为妻子”的小妇人,但她又和那类把自己一切都奉献给家庭的小妇人不同,她安于围着家庭转,但依旧忘不了自己的追求——那就是对美的追求。即使生活贫困,她依旧保留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热情。梅格身上那股对美的热望,恰恰是她独有的魅力,也是19世纪的美国女性最缺乏的特质。

《小妇人》:通过4个女孩,看美国女性意识的崛起及其现实意义

二、乔:追求自由、独立的生活,用自己才华赢得尊重的小妇人(独立意识的)

乔在家中排名老二,是家中最与众不同的那个小妇人。

她不像其他几个姐妹那样,文静、淑女,更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没有淑女的步子,只有狂奔的身影。在其他人都不愿意和男生交朋友的情况下,她却主动与劳里成为好朋友

她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一心只想把自己的小说写好,她的梦想是拥有几间超大的房子,房子里面堆满了莎士比亚和歌德诗集,而她就用一支笔写好一个个崇高而又充满生机的故事,并希望能以此为生。

乔并不渴望依附任何一个人,她违反世俗,渴望独立。她的独立并不仅仅表现在,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还表现在她对爱情、对婚姻、对家庭这些社会世俗规定的女性命题的不一样的见解与追求。

为了写作的梦想,她可以离开家乡、亲人独自去纽约追寻自己的灵感写作;面对富家子弟劳里的求婚,她遵从内心,拒绝过一种被约束的生活,转而和自己灵魂契合的老教授展开恋情,哪怕他一贫如洗,哪怕他年纪尚大。

电影中的乔是一个最接近现代女性的角色,她有独立的金钱观、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她愿意用自己挣来的钱贴补家用,也不介意剪掉一头长发换取微薄的路费,更不会因为对方的贫富而选择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她渴望像男孩子一样,可以追求自由与独立,可以在公众场合大胆讨论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在19世纪的美国,乔这样的角色无疑是一个“反叛”人物,但也正是因为那个时期有了乔这样的“反叛”人物,催生了后面的女权运动、女权主义者和女权意识与思想

《小妇人》:通过4个女孩,看美国女性意识的崛起及其现实意义

三、贝丝:安静听话,甘愿付出,喜欢音乐的小妇人(追梦意识的代表)

贝丝是存在感最低的一个小妇人。她安静,不太喜欢社交,只愿意和自己信任的几个人打交道。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其他几个人都各自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她选择包揽下家务。

当然,她也有自己的追求。她喜欢音乐,希望能够成为一个音乐家,并一直以此方向努力。

但不幸的是,年轻的贝丝因为小时候染过猩红热,身体状况一直不好,后面也是因为这个而去世。

在电影中对贝斯貌似并不能体现出一种女性意识。反倒更像一个反面典型——牺牲太多自我,最后耗尽自己的生命。其实不然,贝斯对她音乐梦的追逐从未停歇过。

贝丝这个人物角色的设定更符合那个时期女性的社会分工和地位,但她身上同时也有着不一样的气质,那是她闪闪发光的音乐梦为她镀上的,如果不是因为身体状况不好,英年早逝,贝丝或许也会成为一个不错的音乐家。

尽管贝丝的梦想和她的人一样,早早夭折,但那个时期女性对梦想的追求,并敢于追求自己梦想的意识已经初见雏形了。


《小妇人》:通过4个女孩,看美国女性意识的崛起及其现实意义


四、艾米:渴望跻身上流社会,并清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小妇人(自我意识的代表)

艾米是四个小妇人中最小的一个。但同时也是获得最通透的一个。

她从小便知道自己要什么,那就是嫁入上流社会当富太太。

她这个梦想和梅格相似,但她比梅格更坚定,也更懂得“利用”资源和关系。

就像她自己所说的:“我们家一定要有一个人嫁给有钱人,你们都不可能了,那就只有我了。”

这样的艾米有点唯金钱至上。但不得不说,她对自己想要的一直很清楚,并且坚持。

艾米先是通过自己的甜言蜜语讨好了自己的姑婆,获得了去欧洲旅游的机会,在那里深造自己的画术,也以此认识更多上流社会的人。

然后利用姑婆的关系和年收入四万的佛德瑞谈恋爱,最后又和追求过姐姐乔的劳里结婚。只要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她才不管别人的感受呢。

这样的艾米有点自私,甚至是太过自我,但艾米这种自我意识,在19世纪的美国简直太珍贵了。在一直歌颂奉献与牺牲的时期,

艾米的自我,可谓是那时期的美国的一个先锋。

《小妇人》:通过4个女孩,看美国女性意识的崛起及其现实意义

五、19世纪美国女性意识的崛起

《小妇人》中4个小妇人每个人身上都具备一种女性意识,19世纪的美国,女性地位并不高。主要以男性为主导。

但《小妇人》中的四姐妹每个人身上都出现了“女性意识崛起”的苗头。

先从女性意识最弱的贝斯谈起:她安于平淡的生活,但依旧追逐自己的音乐爱好。是“追梦意识”崛起的标志,但最后因为身体不好,她去世,随之埋葬的还有她的音乐梦。

19世纪,美国经历完南北战争,人民内心匮乏,急需一些精神食料,这时候梦想两个字奢侈,但又必须。

其次是大姐梅格的女性意识:大姐梅格对金钱有欲望,但最后还是归于平淡。即使嫁为人妇,但梅格还是对漂亮的衣服和首饰爱不释手。这意味着19世纪美国女性“对美的追求意识”的初醒。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特殊时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爱美的权利,梅格代表了大部分小妇人,但又是那极少部分把追求美作为人生准则的人。因为大部分小妇人最后都为了家庭放弃了自己的美。

然后是女性意识明显的艾米:艾米希望成为一个画家,她不像贝丝那样唯唯诺诺,也不像梅格一样瞻前顾后,

她想要的,就一定要得到,不管付出怎样的代价,用什么要的手段。

看完电影后,很多人都说,艾米是电影中最自私的一个小妇人。对家庭付出最少,但最好的也都给她享受了。

其实这一切都是艾米自己努力的结果,她想要去欧洲学习,她就讨好姑婆,她想跻身上流社会,她就答应劳里的结婚。

她活得是自我,没有那么束缚和顾及,在强调奉献和谦让的大时代,艾米的自我意识可以说是走在了前沿。

女性意识最强的就是乔:乔是最符合现代标准的独立女性,她想过上好生活,但并不想依靠别人,而是想通过自己的双手让自己过上好生活。

她有不将就的恋爱观。即使对方腰缠万贯,如果她不喜欢,她也会拒绝;如果喜欢,哪怕对方身无分文,她也毫不在乎。

她有不盲目的金钱观。她渴望赚很多很多钱,她为了因为20元卖掉她喜欢的稿子。却不愿意因为钱委身于别人,丢掉自己的自尊。

十九世纪的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不久,但很快也开始了工业革命,男人的任务赚钱养家,女人的任务就是操持家务,那时候标准的女性应该是像梅格或贝丝那种,乔无疑不会是最佳人选。

太过独立的女性会被当作异类的。社会崇尚的都是“相夫教子”“娴熟温柔”“居家持家”型女性,女性在那个年代更像是关在笼中的金丝鸟。

也正是因为如此,马奇家四个小妇人流露出的“美的意识”“追梦意识”“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才如此珍贵。她们用自己的角色探索了那个时期美国女性的更多可能。女性在马奇家不再是一个模子,而可以成为各种角色——可以是爱美的家庭主妇,也可以是独立敢于表达的作家,还可以是文静但又心怀梦想的小女人,更可以是嫁给富家子弟并且依旧不忘追逐自己事业的上流女性。


《小妇人》:通过4个女孩,看美国女性意识的崛起及其现实意义

六、《小妇人》的现实意义

《小妇人》是一部女性成长的电影,她关注女性的爱美、梦想、自我与独立,和现代思想接轨,但也不得不说,这部电影也受到了19世纪美国社会主流思潮的影响,有其局限性。

正如,电影最开始那位编辑对乔写稿子的要求:

如果主角一定要是女性女性,最后结局要么是她结婚了,要么是她死了。

《小妇人》最后4个小妇人的结局,就是如编辑口中女性的命运:贝丝去世,其他三个都结婚了。

有人说,这是原创小说作者奥尔科特对时代的一种妥协,她不能明目张胆地去反抗当时时代的主流,所以即使她描述了再多自由而独立的美好意识,最后结局都必须符合大众主流。

无论怎样,《小妇人》这部电影都传达出了高于它作品本身的声音,她通过4个小妇人的命运与性格探索了那个时期美国女性意识,让我们看到了更多不一样且发光的女性。这部作品也激烈了无数女性走出家庭的桎梏,成就自己精彩的人生。

《小妇人》这个故事之所以能经久不衰,被不同时代的人喜欢,正是因为它所传达出的精神和与现实接轨的地方。让更多处于类似困境的女性能够勇敢地跳出自己的圈地去寻找和追求自己独特的部分。

女性不应该就是什么样子,女性也可以有无数种可能,撕掉标签,拒绝被设定与定义,打破偏见与束缚或许就是《小妇人》留给我们最深层的现实思考。

4个女孩,4种不一样的人生,《小妇人》的魅力不仅体现在19世纪的美国,女孩们的自由与独立,追求美与梦想,活得特立独行且自我,对这些美好品质的追捧与强调才是她成为经典的加分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