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用“逆行”記錄戰鬥,以作品鼓舞人心——全城戰“疫”中的宣傳文化力量

今日鎮江訊 新春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國蔓延。在全民抗擊疫情過程中,我市宣傳文化系統人才立足自身崗位,發揮專業特長,主動擔責盡責。他們以一件件文藝作品、一篇篇宣傳報道,聲援全市乃至全國的疫情防控阻擊戰鬥,鼓舞包括醫護人員在內的一線“逆行者”,同時也激勵正在與病毒鬥爭的普通人。他們用堅定的鎮江聲音和動人的鎮江故事,展現了全城戰“疫”中的宣傳文化力量。

注入鼓舞人心的文化暖流

原創揚劇唱段《只見你目光如炬眉如畫》,歌曲《你有多美》《心願》《曙光》,條漫作品《靜待花開》……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我市文藝戰線人才紛紛行動起來,用自己的文藝特長創作出一件件感人肺腑、催人奮進的文藝作品。每一件作品背後,都飽含他們拿好自己的“武器”、用自己的方式與疫情作戰的堅定決心。

他们用“逆行”记录战斗,以作品鼓舞人心——全城战“疫”中的宣传文化力量

龔莉莉在錄製揚劇唱段《只見你目光如炬眉如畫》。

1月30日,由市文廣旅局策劃、市藝術創研中心創作的原創揚劇唱段《只見你目光如炬眉如畫》播出,獲得廣大反響。

“1月26日起,我市專業醫療團隊馳援武漢,和前線數以萬計的醫務工作者一同投入戰‘疫’。疫情面前,我一直在思考不是醫生、不是軍人的文藝工作者可以做些什麼,最終決定用抗疫戲曲表達對前線勇士的致敬,體現文藝人的擔當。”市藝術創研中心主任、揚劇表演藝術家龔莉莉,向記者介紹了創作該作品的初衷。

龔莉莉的想法迅速化為行動。1月29日晚,她撥通編劇盧琦的電話,提出創作構思,兩人一拍即合,隨即兩人確定了唱段創作方向:唱段採用傳統揚劇《王昭君》選段的曲調,重新填詞。

因時間緊任務重,盧琦當時正從安徽老家反鎮處於居家隔離期,無法收集一線的創作素材,只有通過網絡、電視關注抗疫一線。同時,主創們採取“雲創作”的方式通過電話、微信等溝通討論,連夜完成作詞。“每一句歌詞都經過了逐字逐句打磨,其中一句歌詞更是摳了整整1個小時。之所以如此看重這首作品,是因為我們想要以自己的力量做出一些貢獻。”陸琦說。

填詞結束就到了音樂創段錄製階段。在短時間內要錄製好音樂唱段並不容易,絕非是動動手指、哼哼曲調就能創作出來的。龔莉莉犧牲節假日與親人的團聚,第一時間返回工作崗位,聯繫了專業調音師,克服各自困難相約在錄音棚。半個小時時間,龔莉莉一氣呵成將整個唱段錄製完成。1月30日下午,揚劇唱段《只見你目光如炬眉如畫》正式與大家見面。

不僅是龔莉莉和盧琦,條漫作品《靜待花開》的作者王宏彥,詩作《致白衣天使兼所有的逆行者》的作者曾竹花……他們都自覺投身創作、及時拿出作品,表達了對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等所有一線“逆行者”的敬意,同時也為全社會注入一股鼓舞人心的文化暖流和精神力量。

宣傳一線他們也是“逆行者”

疫情當前,各種消息紛繁複雜、不脛而走。及時準確發佈疫情信息和防控舉措,引領導向、宣傳典型、凝心聚力,架起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間的“連心橋”,離不開新聞宣傳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從定點醫院的病患救治區,到高速路口的交通管控點;從援鄂白衣戰士的出征現場,到社區工作人員的排查一線,到處都有我市新聞宣傳系統人才的身影。始終在抗疫路上的他們,也是可敬的“逆行者”。

鎮江日報理論評論部副主任欒繼業,家有雙胞胎、妻子是同行。疫情發生後,他克服重重困難,全身心投入到新聞報道工作中。作為聯繫農業農村條口的記者,欒繼業深入農村抗疫一線,傳遞農民心聲,反映農業困難,踐行了一個新聞工作者責職使命。

京江晚報編輯中心副主任徐賢禮,為了策應緊張的戰“疫”新聞報道,連續多日值守在夜班崗位上,編輯稿件、謀劃版面、策劃選題。每天更深夜闌之際,他徒步回家,唯有路燈為他留下“夜歸人”的身影。

他们用“逆行”记录战斗,以作品鼓舞人心——全城战“疫”中的宣传文化力量

項磊在一線採訪中。

作為時政記者,鎮江文廣集團新聞頻道記者項磊,一直堅守疫情報道一線。從大年初一開始,他主動放棄休假,克服親人離世的悲痛,每天加班加點,多日連續戰鬥,用文字、圖片、視頻及時準確地報道疫情信息,深度解讀有關政策,將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和有力措施傳遞到千家萬戶,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凝聚共識、鼓舞人心、激發力量。

面對一次次危險的“逆行”,項磊堅定地表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戰場,宣傳就是責任。作為共產黨員和新聞工作者,也要‘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擔當起新聞人的應有職責。”

抗疫戰場群藝之花分外香

抗擊疫情全市都是戰場,我市各文化機構、基層文藝單位也一直在行動。抗疫戰場上的群眾藝術之花分外芬芳。 “丹陽文化館、戲劇總團廣大黨員幹部把創作生產鼓舞士氣、振奮精神的優秀作品作為當前的重要任務。”丹陽文體廣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丹陽文化館在丹陽市委宣傳部的指導下,創作的三句半《疫情防控必能贏》,幫助市民瞭解新冠病毒,有效提升了敢打必勝的決心;丹劇團集智攻關,創作群口快板《眾志成城抗疫情》、歌曲《話你我抗疫》《贊丹陽抗疫》,也很好起到了凝聚共識、共克時艱的作用。

“這些作品歌頌了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弘揚了各界團結一心抗擊疫情的英雄們,讚美了在一線抗‘疫’黨員幹部大無畏的英雄精神,同時宣傳了科普知識,鼓舞了民眾鬥志。”這位負責人深有感觸地說。

他们用“逆行”记录战斗,以作品鼓舞人心——全城战“疫”中的宣传文化力量

搖滾快板《防控“秘訣”送給你》錄製現場。

疫情期間,市藝術劇院利用互聯網,使用“宅家辦公”的特殊方式,通過微信公眾號、廣播、電視、抖音小視頻等平臺策劃推出了“同舟共濟,馳援武漢空中舞臺”。“空中舞臺”上,我市藝術家、民間藝人以及普通的文藝愛好者,紛紛在線創作並推送作品,歌曲、舞蹈、詩朗誦、快板、戲曲等各種文藝形式和作品,百花齊放、爭奇鬥豔,傳遞出的都是抗擊疫情的戰鬥聲音。其中,搖滾快板《防控“秘訣”送給你》,配樂詩朗誦《眾志成城愛無疆》等作品,尤其反響良好、深入人心。

“很多在線創作的作品來自普通市民,反映了人民群眾齊心抗疫的堅定鬥志。非常時期,文藝在群眾生活中就是武器。”市藝術劇院副院長吳琳娜說。(張瓊霞 蔣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