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为春运带来了什么改变?

梁知夏


高铁是个好东西,尤其在春运。虽然春运时我不坐高铁,但因为高铁的分流,很多人选择坐了高铁,这样我们这些买硬卧的就更容易了。



肥羊大叔


随着中国春运拉开大幕,不少外媒都大篇幅报道了这一场以“亿”为单位的地球上最大规模的人类迁徙运动。


彭博社:中国准备迎接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

<strong>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世界最大年度人口迁徙正在中国上演


数字是最为直观的春运晴雨表

人数:从2300万人次到30亿人次

1954年,春运第一次有据可查为2300万人次,1979年突破1亿人次,1984年突破5亿人次,1994年突破10亿人次,2006年突破20亿人次,2012年突破30亿人次,2019年预计将达到29.9亿人次。CNN在报道中说:“中国一年一度的春运已正式拉开大幕,这是地球上最大的人类迁徙活动。”同时对中国基础建设发出了由衷感叹,认为春运展现出了中国应对全球最大规模客流量的超强实力。

车速:从40km/h到380km/h

60年间,不仅是春运的规模扩大了100倍。速度快了,也是每一个坐火车回家的人最直接的感受。曾经的中国火车,平均速度不到40km/h。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通车,列车最高运行速度380km/h。彭博社在报道中表示,“在中国西部穿山越岭的几条新高铁线路已将行程时间缩短至常规火车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高铁极大地缩短了出行时间。


“黑科技”震惊外媒

今年的春运“科技范”十足,也成为外媒对中国春运报道的亮点。

《亚洲时报》:中国投入新科技助力春运

《海峡时报》:中国铁路首家智能无人餐厅开门迎春运


数字化高铁新便利

<strong>


刷身份证配合人像识别,实现了“刷脸”进站,既提高了安全性,又大大加快了通过速度。回家路上吃饭早已不再是难题。过去的绿皮车,要想在车上吃上热饭热菜是件奢侈的事。现在,乘客不仅能在高铁上订外卖,各大车站的配套设施也日臻完善,为旅客提供多种餐点。在杭州东站,还有萌萌的机器人为旅客送上免费矿泉水。绿皮车与高铁、大巴与自驾、排队买票与网络购票、方便面与智能餐厅……六十年来,春运的方式日新月异,背后的意义却始终未改变,只因为,春运的终点是团圆。



综合整理自:人民日报,中国日报


共青团中央


我二十五岁那年,时间已到了八十年末,为了罐头厂业务上的事情,过了正月初五,就坐上了从石家庄到长春的带K字头的列车,整整走了一天一夜,列车上非常拥挤,不但坐位上坐满了人,就连走廊上也挤满人,人们来往是挤着过去的。

现在如果坐高铁,从石家庄到北京也就一个小时的时间,而过去坐普通列车需四个多小时的时间,而且坐着舒适。

高铁的快速和便捷,给春运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一是再无过去那种拥挤的场面,二是缩短了游子回家的路程,三是给以了人们更多的与家人团聚和工作的时间。

高铁的兴起,标志着祖国的强盛,也标志着中国梦正以高铁的速度奔向光明的未来。

愿人们坐在高铁上,平安的回到家中,与家人共度春节,共度人生的美好时光。

(图片来自于网络)




春日之虎


说一下我自己真实的经历。

刚上大学的时候,每年寒假要准备买火车票回家简直是噩梦,那时候还没有高铁,只有绿皮车和特快,念书的城市是个大城市,大学生放假的时间又差不多。

所以首先要和一起回家的同学商量好,一起去火车站或者是代售点排队,每次至少三五个小时。最难忘的事,那次火车的人太多,售票室内的空气浑浊不透气,隐隐觉得有些不舒服,在人与人挤来挤去中,手机竟然丢了。

老实说,也只有上大学的时候才深刻的感受到春运的意思啊。

到了大三左右高铁竟然通了,上学的城市和家乡的距离由原来的3个小时竟然缩短到1个小时都不到,惊不惊喜!

再后来又有了手机App 可以买票,再也不用排队了。

现在工作了,工作的城市和家乡几乎每隔个几分钟都有高铁班次,即使是春运的时段,也不用怎么抢票,最快的高铁也只要两个小时,不用开车在高速上感受拥堵,真的不要太幸福。

我是真的感谢有高铁!

以上。


吉光片语


分享一个我的真实故事,让大家感受下高铁给春运带来的影响。

时间回到2008年的正月,当时我在甘肃上学,因为穷寒假的时候就打算先打工再回家,那年的经济形势不太好,很多地方都开不出工资,眼看着2月7号要过年了,还是没能回到山东老家,打工的工资也是拖欠着没给结,身上早就没有钱了,心急如焚。终于到了2月1日,当我得知老板跑了之后,我再也忍不住了,那一刻的绝望难以用言语形容,一年来的委屈和心酸终于在这时爆发了,在宿舍哭了一天,钱没挣到,伙食费花完了,回家过年的车票钱,仅仅235块钱我也拿不会出来了,最终还是只能问家里要。

当我来到了火车站,看到人山人海的场面简直目瞪口呆,花了半天时间排队买票,当得知车票售罄之后,我多希望此时能有个票贩子来找我,哪怕价格在贵一点。最终只能买到去郑州的车票,从郑州在换车。

等上火车的那一刻,你才知道什么是人挤人啊,毫不夸张的说,真个车厢连个放板凳的空间都没有啊,我的脸就贴在玻璃上,这种情况我要坐19个小时,真不知道怎么熬下去。到了半夜我头晕目眩,呼吸都困难了,最终还是去厕所呆了会,喘口气。当时准备的泡面,根本都没有机会吃,就这么一路跌跌撞撞的到了郑州。当下火车那一刻,仿佛人生才获得了新生,后来在郑州换车终于在腊月29晚上到家了。这么多年来这一次寒假和春运经历,让我永生难忘。

现在我国的发展这么快,高铁的技术在世界上遥遥领先,高铁的速度又快又安全,开行次数多,乘车的环境舒适,每天都有车次,大大减轻了春运压力,人们回家的脚步是轻松和愉快的,再也不用受罪了。


皮皮聊影视


中国的高铁对春运最大的影响是时间改变了空间,从此山不再高,路不会再遥远、漫长,大年三十喜气洋洋,幸福一家人欢聚一堂。

上学时寒假回家过春节,我曾乘过喘着粗气的绿皮车,北京~唐山北150公里,咫尺之遥爬行了5个小时。车厢内昏暗的灯光下,摩肩接踵的人群挤上挤下,冰冷的茶炉房,直挺挺的座椅,狭小的空间里,弥漫着五味杂陈的空气。乘车是一种痛苦的旅行,也是让我们在路上“修行”。


如今的高铁,北京~唐山北“嗨一脚油门”,半个多小时就到了,这个速度直接萌翻了我的小宇宙。

一念苦,一念甜,转个念就是希望。春运的希望就是高铁,高铁撑起了春运的天空。据报道,2019年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预计将达到29.9亿人次。这个被外媒称为数百万中国人在春节假期坐火车的年度朝圣之旅,以往这是一个拥挤、不舒服的经历,正在迅速被国家大力推动的高铁所改变。

徐新高铁 东起江苏徐州,西至新疆乌鲁木齐,全长3176公里,东西跨沿海湿润~半干旱~荒漠地区,时区差3个小时,沿途经过郑州、西安、兰州、西宁或乌鲁木齐。你如果从始发站坐到终点站,原来40多小时,现在只需花费22个小时,但如果你按照时区时间来算,你可能只花费了19个小时,真是天涯若比邻。

包海高铁,正在建设中,北起内蒙古的包头,南至海南海口。这是我国南北向穿越第二阶梯的运行路线,沿途经过我们国家许多中部崛起的城市,如太原、西安、张家界、桂林、海口等,地跨三个热量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对中部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沿线的居民出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高铁还给我们乘车提高了舒适度,无论是座椅的设计,还是工作人员周到的服务,都给乘客宾至如归的感觉,让乘客提前过了一个春节。

中国高铁利用的是清洁能源,为我们的春节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春运期间,航空繁忙,公路高负荷,他们排放的尾气对大气影响很大,更多的是造成环境污染。而高铁运送效率高,时速快,不污染环境,在我国特殊的春运背景下,应当大力提倡和发展。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改变过去春运乱糟糟的状况,这个诗和远方就是高铁,随着我们国家高铁不断完善和发展,相信春运会成为我国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她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记忆,那就是过年回家。“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地理纵横


高铁的意义在于把960万平方公里的15亿联系到了一起,缩短了地区间的距离。

高铁动车最近有专家学者说,过度建设造成严重亏损,要停止建设,兰新线长期空座等话题。从经济考量似乎是一个不划算买卖,但是从区域经济流动上加强了交流,实现了地理上的先富带后富。东部沿海到西部地区可以缩短到十五个小时,横跨整个中国,这种速度除了飞机,其他交通工具很难超越的。这也意味着东南地区经济贸易可以一天内与西南地区完成,对经济平衡意义重大。

那么为什么不修建机场飞机而热衷于修高铁动车呢?首先南北东西气候差异大,容易受天气影响停飞航班,而高铁除了极端恶劣天气,普通的恶劣天气都可以平稳运行,其次飞机座位航线班次限制,驾驭不了那么大量的人口出行,而列车可以轻松掌握上千人次的单程出行,而且站点分布广,大大增加了运行的效率。而且关键一点,高铁动车的票价,比速度较慢的长途汽车,价格上只高一点,部分线路设置比汽车票价更低,而高铁更加稳定安全,成为很多人新选择。

未来高铁大发展肯定会推动很多地区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可以离开家乡,到附近的一二线城市上班获得更高收入,而高铁缩短了家的距离问,这样会为许多家庭增收。


企鹅体育669


我想说的是,高铁的出现,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坐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的速度,感受到国家的强大,感受到我们生活的美好……



本人坐过最长一段距离的高铁🚄,就是从广州到兰州。全程将近2300公里,耗时10小时,票价大概是九百多元。

为什么会举这个例子,我想在高铁🚄出现之前,春运主要交通工具就是火车、汽车🚗、飞机✈。



先抛去汽车🚗不谈,春运期间,如果你想从广州到兰州,可能首先想到的去买火车票,大多数人的想法应该是:

硬卧〉软卧〉硬座〉飞机

把飞机放在最后主要原因还是机票太贵。对于普通上班族来说一张机票花你半个月工资也不能作为首选。



但是高铁🚄的出现可能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可能会变成下面的顺序:

硬卧〉高铁〉软卧〉硬座〉飞机……

高铁的特点大家都知道,就是速度快,价格适中,乘坐舒适不拥挤。

高铁的出现,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坐在告诉行驶的列车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的速度,感受到国家的强大,感受到我们生活的美好……


追风的王二


中国高铁为春运带来了什么改变?我觉得最大改变就是春节期间能让更多人回家过年了!拿我自己回家来说,如果坐原来的绿皮慢车,要42小时到家。如果坐普快,要28小时候到家,如果坐高铁,只要9小时就能到家!比如公司是年三十才放假,坐高铁回家我只需要请一天假,三十就能在家吃年夜饭!如果没有高铁,我至少要请两三天假,才能赶上年三十的年夜饭!但假并不是那么好请的,春节前部门各个都要请假,要提前一两个月给领导打招呼,才可能请的到假。到了跟前别人都请的差不多了再提,领导自然不会放你走!关键是有时候一两个月前不一定能确定下来春节要回家……

以前就因为离家太远,路上耽搁的时间太久,车票不好买,过年要不要回家就成了一件非常纠结的事情。现在有了高铁,回家变得好轻松,想回就回,又快一稳!要说中国高铁为春运带来了什么改变?还有一点就是买票不那么遭罪了!以前买票都要排队,提前一两天带被子带板凳去售票点或者火车站排队,期间不敢吃喝,生怕上个厕所来就没位置。现在直接网上买票,就算抢票也是爬床上抢,而不是在寒风中抢!另外,高铁运输能力比普通火车大很多,买票也更容易了,只要早点做好准备,回家的票总是会抢到的!因为普通火车要跑两天的路程,高铁只需要半天就能搞定!

中国高铁让我们离家更近了!以前出门打工不敢去太远的地方,万一家里有个什么事不能及时赶回去。现在不怕了,数千公里远也只要几小时就能到,所以进城务工的范围变得更大,施展能力的空间也就更大!记得我奶奶活的时候,总是说让我们别走太远,想家了回都回不去。现在一说去哪里,我妈就问:高铁几个小时到?有高铁就行!

中国高铁这几年的飞速发展,也让我们的亲朋好友遍天下!以前家人都在同一个村或者同一个乡,见面就是聊谁家的牛丢了,谁家的婆媳吵架了。现在亲戚朋友相隔千里,却也能经常见上面。放假了不是约着去他们所在的城市就是来我们所在的城市!

所以,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绝对是春运的一把利剑,解决了记忆人民集体出行的难题,让无数家庭能过上团员年,绝对要点赞!!!


花草管家妖妖琳


春运顾名思义就是指春节期间的交通运输,是指我国在农历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的现象。这种现象大致是以春节为中心的前后40天左右,也就是大概每年农历腊月十五到次年正月廿五。春运是由国家发改委统一发布,交通运输部、民航局按此进行专门运输安排的全国性交通运输高峰。一般意义上的春运是指中国大陆的城际交通,不包括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和台湾之间的交通以及国际交通。事实上无论春节或是春运都不是我国所独有的,在受中华文明影响较深的韩国、越南等地也有过春节的习俗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春运潮,但毫无疑问全世界一提起春运就会首先想到我们中国,因为我国的春运同韩国、越南等国比起来最明显的一个区别就表现在规模上。

“春运”一词最早出现于1980年的《人民日报》。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人离乡外出务工、求学。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是春节要回家和家人一起过年的,所以每逢春节就会出现大规模的返乡潮。近30多年来春运大军从1亿人次一路增长到2015年的37亿人次。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这基本上就相当于让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总人口集体搬一次家。所以外国媒体称我们的春运是一场以“亿”为单位的地球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活动。2020年春运从2020年1月10日(腊月十六)开始,到2020年2月18日(正月二十五)结束,共40天,节前15天,节后25天。国家发展改革委经会商研判:2020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约30亿人次。

当然春运涉及一个交通工具选择的问题,也就是说人们到底是坐飞机、坐火车,还是坐汽车、坐船回家呢?根据相关职能部门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30亿人次的春运总量中道路客运24.3亿人次,同比下降1.2%;铁路4.4亿人次,同比增长8%;民航7900万人次,同比增长8.4%;水运4500万人次,同比增长9.6%。高铁、民航、私家车等出行方式在春运中的占比持续上升。在春运交通工具的选择中高铁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早在2017年5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青年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是哪新四大发明呢?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网络购物。这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评选出来的结果,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中国高铁的发展已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

在世界上一些国家廉价航空的出现降低了火车出行的吸引力,而在中国坐火车出行却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首选。就在高铁成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的这年春节期间铁路系统单日旅客量创出了1096万人次的历史最高纪录,其中乘坐高铁和动车的旅客人数也首次超过了传统列车。目前中国每年春节期间乘火车出行的人口一般在4亿人左右。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中国和印度的人口超过了4亿,人口规模排名世界第三的美国只有3.3亿人口,也就是说中国每年春运期间选择火车出行的人比美国的总人口还多。高铁对我们的春运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改变。这种改变不仅限于技术方面,同样也体现在诸多细节当中:首先我作为一个普通乘坐人在不了解专业技术知识的前提下我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回家过年呢?那么我可能会考虑的有这么几个问题:价格、速度、安全性以及舒适性。我们暂时先不谈我国高铁技术近些年的发展成就,至少单纯就其平稳性上就使我们乘坐人的舒适度得到了提高。无论是座椅的设计,还是工作人员周到的服务都给乘客宾至如归的感觉,相当于是让乘客提前过了一个春节。

我国的高铁技术在其萌发之初是受到日本新干线的启发的:1978年10月26日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乘坐日本的新干线列车时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我们现在就该坐这样的车“,而当时我国依然只有传统的绿皮火车。中国人的铁路梦做了上百年——曾几何时无力自建铁路的清政府不得不接受路权沦于外国人之手的现实,然而在2015年中国高铁进军英国,于是中国网友就此编出一个段子——英国首相卡梅伦向伊丽莎白女王汇报:”老佛爷,洋人帮咱们修铁路来了”。2017年6月26日中国新一代动车“复兴号”首航,超过400公里的时速将中国高铁再次提升了一个档次。中国人是如何实现这样的进步的呢?事实上早在1997年铁道部就成立了“京沪高速铁路办公室”,组织了一大批专家积极跟踪研究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前沿技术。2004年铁道部确定了推进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的方针。这个方针在当时被总结为“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重点任务被确定为在对高速列车引进整体技术的基础上实行”消化吸收再创新“。说白了就是以市场换技术:在我们自身技术尚不成熟的条件下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再创新的方式打造我们自己的自主品牌。那么人家凭什么转让技术给我们呢?所以当时我们付出的代价就是我们的铁路运输市场。

在中国的高铁技术崛起之前在这一领域领先世界的国家主要有日本、德国、法国。对这些国家而言:中国是一个无法拒绝的大市场。2003年欧洲铁路联盟在考察中国铁路时是这样向总部汇报的:”想想看一个不到1平方米的尾廊拥挤了21个人!毫无疑问中国的铁路运输市场具有无限潜力“。这个庞大市场的诱惑是日、德、法等国所不能拒绝的,于是纷纷与中国方面展开了谈判。最后中标的法国阿尔斯通与日本川崎重工分别与中方达成了价值6.2亿欧元与7.6亿美元的巨额合同,与此同时也需要将其掌握的高速列车关键技术转让给中国公司。截至2006年底铁道部通过三次动车组招标一共购买了法国、德国、日本的高速列车280列。第二年”以市场换技术“战略终于见到成果了:时速200千米的CRH(中国高速铁路的英文单词缩写)”和谐号“动车组开启了中国铁路的高速时代。当时外国供应商普遍认为中国对引进的高铁技术的消化吸收至少需要耗时16年,不过这个高铁的进步速度超出了他们一开始的预期:2006年中国首列世俗200-250千米的国产高速列车顺利下线,次年时速300千米的高速列车研发成功。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设计时速350千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在历经三年的建设后于北京奥运前夕如期运营。正是在京津城际铁路”和谐号“高速列车上日本专家考察团公开承认:”中国的高铁技术已超过日本“。

到了2017年6月营运时速达到350千米、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开始奔驰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就在这年美国《新闻周刊》是这样评价中国高铁的:”中国正在进行的铁路革命使多年来以幅员辽阔为特色的中国大大缩小。高铁改变的不只是距离,也改变了个人对自身局限性的认识,改变了人们对其居住大陆的看法“。截至2017年底中国已拥有长达2.5万千米的高铁里程,约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这其中半数以上的高铁里程是在2013年至2017年建成的。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速度最快、成网运营环境最复杂的国家。高铁己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建设成就的一张名片,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正在崛起的象征。按我国政府在2016年制订的高速铁路中长期规划:中国将会在未来建成”八纵八横“的高速铁路新网络。到2020年结束时我国将使高铁里程达到3万千米,到2025年高铁网络里程将在2017年的基础上再增加50%,到2030年将完成八纵八横的高铁主通道,届时我国的高铁里程将达到5万千米。

过去我们坐火车回家会经历排队难、买票难、上车难、等车难、上厕难及拥挤、等待、晚点的折磨。如今刷身份证配合人像识别实现了“刷脸”进站,既提高了安全性,又大大加快了通过速度。回家路上吃饭也早已不再是难题:过去的绿皮车要想在车上吃上热饭热菜是件奢侈的事;现在乘客不仅能在高铁上订外卖,各大车站的配套设施也日臻完善,为旅客提供多种餐点。在杭州东站还有萌萌的机器人为旅客送上免费矿泉水。以前我们为了赶在年三十之前回家可能需要连夜通宵排队买票,现在这种现象已永远成为历史。宽敞明亮的现代化候车大厅取代了昔日拥挤不堪的车站。如果说以前坐火车只是单纯满足我们回家过年的需求,那么现在我们完全可以把坐车的这趟旅程视为是在旅游散心,以前嘈杂的车厢使我们根本没心情领略窗外的景色,然而现在你会觉得通过这样一趟旅程看看各地的风光未尝不是一件惬意的事。

以前我们坐在火车上会不自觉得担心能不能在年三十之前赶回家,因为那时火车晚点简直是家常便饭。如今高铁的发车准点率达到了98.8%,终点准点率达到了95.4%,坐车不再需要等待,从而让人有充足预定时间安排往返行程。高铁让两地距离变短,让我们出行和回家的路变得平安、有序、快捷、舒适、温馨。每天4千多次运行使高铁承担了40%的春运任务,为春运输送了大量的旅客,增加了铁路运输力,相对缓解了普通列车、汽车、飞机、水运的压力,适当消减了春运的紧张局面,让回家过年变得不再拥挤。可以说高铁正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我国的春运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