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是否会弱化或消失?

议程设置最早由美国传播学界 ME麦库姆斯和 D.L肖于 1972年提出,他们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设定社会公共事务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人们对周围世界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在网络时代,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的传统媒体,其议程设置功能将日渐弱化甚至消失,如果积极适应新兴传播方式和媒体技术,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将进一步强化,传播地位也将得到巩固。

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是否会弱化或消失?

一、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的削弱

1、主体:传播权力下放,传播优势丧失

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崛起,人们凭借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成为议程设置者,新媒体传播权属于每个个体,而不是像大众媒体那样属于媒介组织。新媒体作为一个平台、给个体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颠覆了传统传播模式。个体的媒介接近权极大增强,涌现出新的网络舆论领袖,这些舆论领袖形成新的话语权力中心,传统媒体的媒介垄断权削弱,传播权力和影响力降低。

2、议题:从单向控制议题向互动讨论议题转变

传统媒体出于舆论引导和政治宣传的需求控制议题,直线型传播缺乏受众的互动。而在网络环境中,最终能够决定某个议题成为公众议题的因素不再是议题由谁提出,而是是否适合公众的需求和其信息的模糊性,答案不确定等特点。单独个人或媒体已经无法控制和决定议题。如榆林产妇跳楼事件成为了各大媒体的议题,是因为其迎合了受众的需求,与广大受众利益切身相关,结果又存在悬念。

3、方式:新媒体设置传统媒体议题,算法代替人为设置议题成为主流

新媒体时代,议题设置的方式已变成了一种新老媒体的互动,前者负责爆料引出话题,后者随后跟进,扩大议题的传播面和传播效果,议题的设置已经由传统媒体主导变为新媒体主导,传统媒体在这一过程中较为被动。而以《今日头条》为主的人工智能推荐引擎可以通过阅读量和点击率的大数据测算和预估人们的喜好,对各类议题进行梳理和筛选,这种受众阅读需求至上的议题设置往往能比传统媒体精英化的议题设置更快速、高效的吸引受众的流量。

4、受众:年轻受众迁移新媒体,时滞性导致传播影响力下降

中青年受众主要通过移动互联网终端接收信息,他们适应了新媒体碎片化、互动性强、快捷性传播特点和多媒体相结合的传播形式,轻快活泼的语言风格,就很难接受传统媒体一本正经、呆板严肃的报道,传统媒体的时滞性导致受众往往在第一时间通过新媒体了解事实,传统媒体的新闻产品缺乏听众、观众、读者,更像是一种自说自话,设置公众议题更是难上加难。

二、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的挑战

媒介即人的延伸,网络技术大大的提高了传播的速度、信息量、传播影响力,改变了传播的方式,极大的延伸了人的视觉、听觉、感官。传统媒体应该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发挥其既有优势和传播地位。

1、报纸、广播、电视具有各自的传播优势

报纸长于深度报道、调查报道,电视长于现场直播和声画音效、特效等视觉效果,广播的优势在于受众细分和接收的便携性,当传统媒体将这些优势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时,其议题设置的功能往往会增强。澎湃新闻于 2014 年 7 月 22 日上线,推出 APP、微信公众平台版本,在短短一两年内跻身网络权威新闻平台,澎湃依托《东方早报》的纸媒专业人才和深耕政治经济领域严肃报道的办报传统,它在新媒体的成功上位与其发挥纸媒挖掘深度的特性密不可分。

2、顺应媒体技术变革的时代潮流,拥有资本、人才、口碑、资源等既有优势的传统媒体将会惊艳亮相,有效设置议题

传统媒体积累的线下优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消失的,这些媒体背后的力量才是能有效设置议题的关键。《红星新闻》背靠成都商报和成都媒体集团,以生猛之势拿下金正男涉嫌被谋杀、武昌火车站面馆杀人事件等独家重磅新闻,详实、有深度的报道引发了公众对这些事件的关注和热议。

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为代表的权威主流媒体积极推出两位一端版本,率先运用数据新闻、直播、VR、H5等新兴媒体技术,在新媒体平台已经积累了相当的权威性和人气,有效的设置议题乃至引导舆论。可见积极变革,传统媒体就可以继续发挥并强化议题设置的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