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餐廳機器人24小時免費為武漢醫護人員提供熱飯,你怎麼看?

桃之小言


“疫情”無情,人間有愛!儘管疫情的施虐給人民的生活帶來嚴重的打擊,似乎感覺每天打開新聞都是負能量!微博上說碧桂園給武漢捐贈了自主研發的煲仔飯機器人給醫護人員做飯吃,我當時就被震驚了,畢竟這才不到一年,不僅研發而且還投入使用了。而且這個捐贈真的是硬核又實用,節省人力物力財力不說,還減少了感染風險,畢竟機器人總不會被感染。

不得不說一句“佩服”,現在看來只要戰略決策沒問題,有錢有人有想法還是可實現的,繼續觀望,期待新的驚喜。記得疫情開始的時候,新聞報道好多醫護人員都,只能吃泡麵。感覺很心酸。這下有了機器人做的煲仔飯,瞬間溫暖了起來,也希望更多的企業能像碧桂園一樣,這麼有愛心,點贊為疫情付出的所有企業和人們。同樣也希望科研人員能夠研發出更高級的機器人服務我們。


湖北見聞


說到煲仔飯,我先要回味一下大學門口的煲仔飯,簡直香滋滋啊。言歸正傳,最開始聽說碧桂園這個機器人是在央視新聞上,我記得當時有個片段是機器人在蓋房子,那時候還想,如果機器人蓋房子普遍起來,那會大量減少農民工的安全問題。而且機器人蓋房子有設定的模式,極低的誤差,高效的效率,可以說是建築界的一股清流吧。後來又看到一個機器人餐廳,感覺好神奇哦,不知道機器人做的飯好吃不好吃。沒想到這次疫情機器人竟然派上了用場。我們暫且不去評論機器人做飯的口味如何,單看它可以24小時為醫護人員提供熱乎的飯菜,就值得點讚了。不僅一線的醫務工作人員可以吃到熱乎的飯菜,也大大降低了人傳人的疫情風險。記得疫情開始的時候,新聞報道好多醫護人員都,只能吃泡麵。感覺很心酸。這下有了機器人做的煲仔飯,瞬間溫暖了起來,也希望更多的企業能像碧桂園一樣,這麼有愛心,點贊為疫情付出的所有企業和人們。同樣也希望科研人員能夠研發出更高級的機器人服務我們。



蠟筆小靈通


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事情,醫護人員不顧個人的安危奮戰在“抗疫”一線,能讓他們吃上熱乎乎的飯菜,對於他們來講無疑也是一份安慰。作為醫護人員是非常忙的,即便是平時也是很忙的。我老婆就在深圳一家醫院做護師,這一點我是非常有感觸的。

我老婆所在的一家醫院是一家新開的醫院,相對於一些老牌的醫院病患肯定是要少很多,可是就這樣她都經常沒時間吃飯,好多次通話都表示非常忙,沒時間吃飯。所以更能夠想到現在的武漢這邊的情況了,面對著疫情的日益變化和受感染人群的不斷擴散,可以想象的到他們會有多麼的繁忙,說認認真真的去吃個飯,這個時間估計是少了,甚至是基本不可能的了。而且在這個階段武漢基本上也是封市戒嚴,即便是去到外面也很難買到飯吃了。而且他們整天跟病患打交道,也很難到外面來,一方面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另一方面也是儘量縮小傳染範圍。這個時候大家都是緊繃著的弦的,就拿前天來說吧,我去社區開復工證明,本來裡面挺熱鬧的,來辦理這個證件的人不少的,當社區服務人員說了句你就是湖北來的那個某某某啊,瞬間場面氣氛就尷尬了,鴉雀無聲,而且其他辦證明的自覺地拉開了距離,給我留足了一個非常開闊的個人空間。除了尷尬的笑一下也沒別的話說,他們有這樣的反映也算正常,說明大家的警惕性很高,防範意識強,是好事。所以,我用著一點來說明他們醫護人員的處境,他們時刻跟病患接觸,恐怕也是外人最不想接觸的一類吧。

他們為了這場戰疫付出極大,我們總不能連一口熱飯都不讓他們吃到吧,所以這個時候碧桂園所研發的煲仔飯機器人可謂是出現的恰到好處,沒有什麼比這個時候更好了,機器人也不怕有傳染的風險,更不會擔憂,大大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風險,同時,也恰如其分的讓大家瞭解到機器人的好處,不用過多的宣傳,大家從這場戰疫中機器人所做出來的表現就能看到他們的分量。正應了那句古話:好心人,天不棄,正因為這次智能機器人在這場戰疫中的出色表現讓人們看到機器人的優勢,從而愈發能接受機器人,這對於碧桂園的智能機器人的開發研究無疑是個好消息,在今後的社區服務機器人、建築機器人的推出打好了形象基礎,必定會更加順利。


禁止砍伐的熊大


2019年,碧桂園提出“為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的新定位,強勢進軍智能製造領域,佈局機器人產業鏈。自2018年7月博智林機器人公司成立以來,一年半的時間裡,碧桂園旗下的博智林機器人已遞交專利申請超過1500項。目前,碧桂園旗下機器人餐廳的運營已初具雛形,已有多家機器人餐廳在珠三角開業。


而餐廳機器人在關鍵時刻也發揮了它的作用。2020年,我們度過了一個不一般的春節,疫情牽動每個人的心。疫情緊急,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出現在抗疫前線。首先是“吃”的問題,疫情防控期間,武漢市許多餐飲企業已暫停營業。可愛可敬的白衣天使吃不上可口的飯菜,讓人心痛,急需解決的辦法。


關鍵時刻,碧桂園機器人餐廳研發的煲仔飯機器人緊急馳援武漢,為一線醫護工作者提供可口的熱飯。高效、安全、便捷,碧桂園的煲仔飯機器人將會給奮戰在抗疫一線的白衣天使們帶去溫暖的用餐體驗。疾風知勁草,大災當前,大企業支撐著中國經濟的運行,支持著慈善事業,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機器人產業的競爭優勢,看到了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


珠珠007


1、抗疫前線的醫護人員多實行輪班制,常常錯過飯點,或者只能吃冰冷的快餐食物。而煲仔飯機器人生產的每一份菜品經過精準高溫烹飪後,從保溫櫃出餐只需要15秒。全自動化煲仔飯機器人將“讓醫護人員吃上熱乎的飯菜”!

同時,煲仔飯機器人全程實現自動無縫銜接烹飪,整個烹飪過程與人工隔離,能夠降低人與人接觸而造成交叉感染風險。醫護人員點餐只需要自助掃碼取餐,不需要與其他人接觸。湯碗和餐具均使用一次性包材,設備也將由工程師定期進行消毒清潔。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箱體體積約38立方米的集裝箱式煲仔飯機器人設備,是千璽集團2.0升級產品。有關負責人介紹,一般情況下,拆卸和組裝花費時間不超過8小時,可根據疫區防控需要,靈活安置在各場所內,及時提供配餐。


與餘舟一芥386


科技的發展為人類帶來很多便利,機器人正在逐步代替人工成為社會勞動生產力的主流。碧桂園的博智林機器人公司這次立大功,送了一波溫暖醫護人員。忙碌辛苦十幾個小時,有頓熱飯吃,是何其的幸福。可能對於天寒地凍的武漢來說,意義堪稱雪中送炭。最重要的意義是,既解決了醫護人員吃飯問題,也大幅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風險。

2月12日上午,千璽集團接到機器人煲仔飯要支援武漢的指令。當天就組建了專項突擊隊,連夜開工,用不到24小時,將本停放於碧桂園總部大樓門口的集裝箱煲仔飯機器人設備進行拆卸和打包。講得多再多,還不如實實在在做好事。機器人目前能夠幫助人類做繁重、危險的工作,也將幫助人類更好地應對飢餓、疾病、疫情等。在這場特殊的戰鬥中,碧桂園還將繼續利用自身優勢,集合多方面資源,全面支持抗疫工作的開展。

碧桂園集團將保持研發進度,儘可能大短時間內解決該類問題。智能科技的時代也許不遠了。


斯科爾斯


2月13日,國強公益基金會向武漢市捐贈碧桂園全自主研發的集裝箱煲仔飯機器人,並由旗下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派出六名勇士宗澤 少立 曾巧 圭彬 青山 祥生奔赴武漢,協助煲仔飯機器人的安裝使用。該設備將於2月14日運抵湖北省武漢市漢南區方艙醫院(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為志願者、醫護人員及有需要的人提供24小時安全美味的煲仔飯。

在疫情防控期間,武漢市許多餐飲企業已閉門謝客,為了儘量減少人員接觸帶來的新冠肺炎傳染風險,機器人黑科技成為了助力抗擊疫情的利器。集裝箱煲仔飯機器人由碧桂園旗下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全自主研發,經過順德名廚團隊全程把控指導,實現了一種自動烹飪煲仔飯及售賣的機器人系統。一臺煲仔飯機器人能同時烹飪36個煲,1小時能完成近120份煲仔飯,能夠24小時運作;通過掃碼下單,全程實現自動無縫銜接烹飪,整個烹飪過程與人工隔離,能夠降低人與人接觸而造成交叉感染風險;湯碗和餐具均使用一次性包材,設備由工程師定期進行消毒清潔。

自2018年起,碧桂園致力於機器人核心技術研發,其中,機器人餐廳已正式營業;此次隔離區的煲仔飯機器人是一次始料未及的最好的應用場景。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對這一決策曾有過清晰的解釋:“現在機器人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如果我們有足夠優秀的人把這些做出來,我們會成為最先進的房地產公司,我們現在要朝著一個高科技企業去做,建築是這樣,物業管理也是。”

碧桂園集團把自身定位為高科技綜合性企業,對發展機器人產業寄予厚望。自2018年7月成立以來,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因為計劃五年內在機器人領域投入至少800億元,推動機器人更廣泛地運用到建築業、社區服務、生活起居等各類場景而備受各界關注。


GAren


2月16日,碧桂園捐贈的首臺煲仔飯機器人在武漢投入使用。

其實自2018年起,碧桂園就開始致力於機器人核心技術研發,包含了餐廳機器人、建築機器人、社區服務機器人等機器人的研發應用。目前,機器人餐廳已正式營業。

疫情期間,武漢市許多餐飲企業已暫停營業。抗疫前線的醫護人員多實行輪班制,常常錯過飯點,或者只能吃冰冷的快餐食物。隔離點醫護人員高強度工作,飯點不正常、吃冰冷快餐是常事,機器人隨時提供熱飯,既解決了醫護人員吃飯問題,也大幅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風險。此次隔離區的煲仔飯機器人是一次始料未及的最好的應用場景。

這次煲仔飯機器人在武漢疫區的實際應用,不僅讓抗疫一線的醫護工作人員感受到了企業和科技的溫暖,也從側面反映了碧桂園的機器人研發應用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也展現了碧桂園作為一家大企業所擁有的社會責任感。


查無此貨981


2月14日,碧桂園集團向武漢捐贈的首批集裝箱煲仔飯機器人抵達湖北省國資學院隔離點,為這裡的醫護和隔離人員免費提供煲仔飯配餐服務。據瞭解,防控期間,武漢市許多餐飲企業已暫停營業,碧桂園從武漢漢南區紅十字會獲悉,當前湖北省國資學院隔離點缺乏餐飲供應,配餐需求急迫。

據瞭解,碧桂園捐贈的煲仔飯機器人擁有36個煲位,1小時能完成100份-120份煲仔飯,可實現24小時無接觸式循環生產與配餐。機器人烹飪食物後移送到保溫櫃,從保溫櫃出餐只需要15秒左右,讓醫護和隔離人員隨時能吃上熱乎乎的飯菜。據悉,為了讓訂餐的過程簡單化,工程師還專門重新編寫了軟件系統,掃碼後只有“制餐”和“取餐”兩個選項。

很多人都會疑惑,碧桂園機器人做飯,這是什麼邏輯?

其實,碧桂園的機器人做飯一點也不讓人意外,2019年1月的時候碧桂園掌門人楊國強就已經宣佈碧桂園如今已經是一家科技企業,對你沒看錯就是科技企業。2018年7月開始,碧桂園涉足機器人領域,它通過人才引進、打造機器人產業園、與高校合作開發核心技術等一系列動作,之後碧桂園就在科技產業內部深耕,最主要的科技方向就是機器人。而碧桂園主攻的機器人方向是兩個,一個是建築機器人,另一個這就是這次亮相的餐飲機器人。

中國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人相信都會說如果我們的菜是由機器人來做的,中國博大精深的菜餚將會失去他的靈魂。這一點我們相信的確有可能,因為畢竟當前的機器人還沒有完全的自我意識,真正通過自己的能力來對菜餚進行處理和創新,所以一定要說炒菜機器人做出來的菜沒有靈魂也說得過去。但是,實際上機器人做菜已經可以做到80分左右了,這代表機器人本身的市場競爭力已經相當大了,在大多數時候,特別是當前這樣的環境,機器人遠比人類廚師更加安全。


willlliw


碧桂園的機器人煲仔飯確實科學。首先,受疫情影響,武漢市許多餐飲企業已暫停營業,餐飲不能及時供給;其次,即使能夠供給但是在衛生防禦上也是一大難題;最後,供給上了,在寒冷的冬天飯菜的保溫性不能保證。

機器人煲仔飯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工作人員通過掃碼免費下單後,啟動機械臂上下忙碌,短短几秒鐘,一份熱騰騰的煲仔飯從取餐口推出。據瞭解,這款集裝箱版煲仔飯機器人每15分鐘出品36份煲仔飯,工作人員通過掃碼免費下單後,啟動機械臂上下忙碌,短短几秒鐘,一份熱騰騰的煲仔飯從取餐口推出。“從加熱、加油、加水到出餐的整個過程都是無人、全自動化操作,能大幅降低因人員接觸而導致的交叉感染風險。”同時,機器人24小時全天候運作,醫護人員只要下單就有熱飯吃,碧桂園的這波助攻確實讓人讚不絕口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