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指导意见的十大亮点

2020年2月17日青岛市地方金融局联合青岛银保监局、青岛证监局、青岛人民银行等八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全市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的出台对青岛乃至整个胶东半岛区域的供应链金融发展起到了普及、促进的作用。

1

青岛具备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基础


青岛,山东省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 ,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 ,也是山东省经济中心、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家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先行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海上体育运动基地, 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青岛地处山东半岛东南沿海、中日韩自贸区的前沿地带;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北与烟台毗邻,西与潍坊相连,西南与日照接壤;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为10949.3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86.9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033.3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529.14亿元,经济位居山东地级市第一。青岛诞生了海尔、海信、青岛啤酒、双星、新华锦等一批企业和品牌。青岛港,位于中国沿海的环渤海湾港口群、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和日韩港口群的中心地带,占据东北亚港口圈的中心位置,是西太平洋重要的国际贸易枢纽,是世界最大的综合性港口之一,是常年不淤不冻的深水良港,主要从事集装箱、原油、铁矿石、煤炭、粮食等各类进出口货物的装卸、储存、中转、分拨等物流服务和国际客运服务。2018年货物吞吐量5.4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932万标准箱。2019年8月6日,山东省政府整合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渤海湾港组建山东港口集团,总部设在青岛。2019年8月26日,《国务院关于印发6个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印发实施,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设立。文件中规定的范围包括青岛片区,片区52平方公里(含青岛前湾保税港区9.12平方公里、青岛西海岸综合保税区2.01平方公里)。从以上各种条件看青岛已经具备供应链金融所具备的产业、贸易、物流等基础,如果能够运用好这个工具,必定会促进青岛甚至是胶东半岛经济的发展!

2

青岛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意见的亮点


在青岛发布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意见之前,深圳、广州、横琴、驻马店等城市已经发布了相关的文件,相比以上几个城市,青岛的文件还是有一些亮点,并不是从其他几个地方随便抄袭搬过来的,主管部门也下了很大的时间和精力。


亮点一:参与机构多

参与发布关于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意见总共有八个部门,除了常规金融监管部门地方金融管理局、证监局、银保监局、人民银行外,还有负责主管信息化的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商贸流通的商务局,负责民营经济发展的民营经济发展局,负责财政的财政局,负责部门之多、范围之广也是其他地方没有的。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力量,负责主管信息化的工业和信息化局参与其中,这对于科技赋能供应链金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商贸流通领域一直也是银行信贷的重要资金发放领域,也是供应链金融的重点方向,负责商贸流通商务局的参与,也会促进商贸流通与供应链金融的融合。解决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供应链金融的重点,还有青岛也聚集了一大批有实力的民企大企业,负责民营经济发展的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局的参与,一定会让民营企业享受到供应链金融带来的红利!但有点可惜的是主管国有企业的国资委并没有加入,青岛地方的国企还是不少,能把他们发动起来加入供应链金融,一定会能对供应链金融对青岛的落地和发展起到引导的作用。

亮点二:参与主体多

文件不仅对传统的金融机构从事供应链金融的大力支持,包括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起设立供应链金融专营机构、事业部或特色分支机构,增强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力量,将更多信贷资源向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上下游小微企业倾斜。鼓励保险机构在供应链融资业务中稳妥开展各类信用保证保险。更是加大了其他非金融机构主体的参会,例如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商业保理、融资租赁公司、创投风投机构、财富产品交易中心、金融资产交易中心、融资担保机构、私募基金等。丰富的参与主体,不仅激发了供应链金融的活跃程度,也会加快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使更多的企业能够享受到供应链金融带来的支持,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要对财富产品交易中心、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私募基金、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涉及众多老百姓的机构参与供应链金融要慎重,很有可能涉嫌非法集资,最后导致群体事件的发生。

亮点三: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各项金融服务应由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提供

供应链金融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参与主体多,这些主体在供应链金融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共同编制着一张张供应链金融生态圈。这些主体有的提供软件服务、有的提供营销服务、有的提供货物监管服务、有的提供平台服务、有个提供增信服务、有的提供资金服务、、、金融行业属于特许行业,从事金融服务,必须经过金融监管部门审批。文件中规定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各项金融服务应由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提供,禁止没有从事金融业务相关资质的企业以供应链金融名义违法违规开展金融业务,是非常有必要的。文件还对供应链金融配套服务机构做出了简单规定,要求供应链核心企业必须依法合规开展相关经营活动,并没有更加细节的规定,这点其他地方机构再颁布相关规定的时候或者青岛再次对文件修改的时候可以再补充。供应链金融配套企业在整个供应链金融生态里起着非常核心的作用,平台的建立、软件的使用、、都会影响的金融的安全性,他们的参与虽然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金融风险,但是也会产生新的风险。金融监管机构对这些机构的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我的建议是在地方金融局实行备案制,当然这个备案要和审批制要严格区别开来,不能演化成借备案之名实审批之实。如果地方金融局实施这个工作有困难可以让金融局主管的协会进行此工作。对供应链金融配套企业必要的监管,不仅有利于金融监管机构更加了解认识供应链金融,还会加强这些企业的风险管理,更好的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亮点四:防范核心企业基于关联交易或虚假贸易的自融行为

供应链金融主要是通过核心企业、第三方等场景来提高融资效率、防范风险、降低成本解决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更多的人了解认识供应链金融,一定会出现核心企业通过供应链金融融资,甚至有一些核心企业采取商业汇票、贸易融资等同样的办法关联交易、虚假贸易等行为进行自融。这个提醒是值得金融机构重视的,青岛港贸易融资事件毕竟过去没几年,不能好了就忘了伤疤。核心企业通过供应链金融来实现自身融资不是不可以,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协商,把账期拉长,双方共同承担融资成本就行。有一些地产公司就是这么干的。除此之外,金融机构通过与核心企业合作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可以更加了解核心企业的运营状况,对于运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可以增加授信额度。当然运营情况比较差的,是不希望金融机构看到这些的。

亮点五:探索建立标准化可流转仓

融资体系

文件中规定深化与相关行业组织合作,持续研究探索仓单融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协调有条件的仓储物流企业拓展仓单融资业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为民营和小微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存货融资一直是供应链金融的蓝海,市场大、空间广,但是受制于金融机构对商品了解成本高、符合监管的仓库少、监管设施落后、监管成本高、金融机构吃亏太多产生恐惧心理、流转效率慢等特点,现在很少机构介入,远没有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做的多。通过与相关组织合作,快速了解产业和商品,拓宽资产处置渠道,通过有条件的仓储物流企业开展仓单融资业务,加上科技工具的赋能,相信不久的将来存货融资也会跟现在的应收账款融资一样火起来,为供应链上的小微企业提供更加多元的融资渠道。

亮点六:支持各类创投风投机构对供应链金融配套机构及供应链平台进行股权投资

金融、泛金融类公司的市盈率普遍在10倍左右,远低于一般互联网公司动辄30倍、50倍的PE。同样是互联网公司,为什么享受到的估值待遇如此不同?为什么金融公司估值这么低、还是有投资人要抢着投?二级市场把金融公司估值那么低,核心原因三点:第一金融公司的利润受到金融周期性波动的影响。有一天有可能由于金融风险的周期性,一个周期打过来,一旦没有处理好,那么多年的利润都要赔进去。金融的利润始终是要给一个折扣的,因为它的利润有风险。第二,金融业务线性增长难以避免。互联网公司的特点是它的增长边际成本是无限降低的,增长网络效应是很强的,一旦你形成一个基础传播的用户,你能迅速加以复制,大家投的是规模效应的递减和很强的网络效应。金融这个业务本身不具备这两点互联网公司所具备的典型特点,网络效应比较弱,同时线性增长很难加以突破,不论在线上做业务也好,线下做业务也好,都是如此。第三,金融行业一个非常重要的属性就是政府强监管。对于监管不太明确的行业,特别是供应链金融这么个既旧又新还复杂的业务,可能一个监管规定的改变会导致公司业务戛然而止,公司会面临巨大的监管风险。所以这些年供应链金融公司通过股权融资的案例并不是很多,估值也并不高。但是并不意味着供应链金融企业通过股权融资没有机会。供应链金融参与的主体不同,起到的作用不同,其实商业逻辑也不同,这就导致企业的估值高低、是否受到资本的青睐程度也是不同的。参与主体中承担风险、提供资金的机构一般估值低不受资本的喜欢。靠服务挣钱的,能够持续挣钱的,随着业务发展边际成本越来越低的,有技术含量的、既懂技术又懂金融的供应链配套企业应该会受到资本的青睐。现在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困境其实主要是供应链金融配套企业的不足,产业也有、金融也有,如何把他们整合到一起就要靠这些企业的努力了。鉴于现在资本市场对这方面短期不是太熟悉,而且这几年股权机构募集资金也困难,短期靠这些市场机构有难度,我是建议青岛政府利用现有的基金成立专门的供应链金融基金,主要投资供应链金融配套企业及供应链平台。

亮点七:推动科技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应用

供应链金融为科技工具的使用提供了天然的土壤。供应链金融具有参与主体多元、环节多、链条长、地域广等特点,单纯靠手工、线下操作,不仅成本高、风险大、效率慢,而且严重降低参与主体的参与度。之前的青岛港、钢贸、皖江物流等贸易融资风险事件,几乎都没有科技工具的使用痕迹。供应链金融最大的风险是操作风险,不是信用风险,特别是欺诈风险。虚假贸易、重复融资、商品偷梁换柱、内外勾结、、、已经成为之前贸易融资风险事故的常态,而且不断的重演。这些人能够实施这些行为,主要是其一、监管不到位,那为什么监管不到位呢?线下监管成本太高了,不可能一个人干活十个人看着。其二、企业是典型的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委托代理制,经常会出现公司目标与个人目标相分离,就会导致员工做出为了个人利益而进行损坏公司利益的行为。其三、行为和发现之间时间太长,很多时候都是出现了严重的后果,纸包不住火了才发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的成本不断降低,利用这些科技工具虽然不能完全避免以上行为,但是可以大大的有效控制。缩短了行为和发现之间的时间,甚至行为一发生,立即可以发现,而且是被多方主体同时发现。有效制止想为而不敢为的局面。通过科技工具对交易、货物等进行监管,不仅解放了人,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还能避免人为的差错。文件中鼓励金融机构在提供供应链金融相关服务过程中,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在信息挖掘、信用评估、交易开展、风险监测预警等环节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科技对供应链金融的作用是很多,但是我们不得不需要重视的是科技自身也会给供应链金融带来风险,还有为了防范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使用科技,科技本身的成本(包括人、物、软件等)也非常高,这两点需要我们格外注意。

亮点八:建设供应链金融集聚区

供应链金融本质还是金融,金融最大的特性就是风险。为什么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深圳前海成了类金融的聚集地?除了股东本地有一些限制外,更多的是这三个地方的金融监管(包括金融局、地方政府、工商、税务等)成熟,金融监管成熟意味着金融监管风险小。青岛与上面三个地方金融监管能力相比肯定会差很多,所以应该集中能力办大事,就是把在青岛选择一个适合的区域做为金融区,一些类金融机构包括供应链金融机构都到这个区域注册、经营,区域内企业多了,监管部门与他们交往也就多了,业务也熟悉了,这样这个区域的金融监管能力会越来越强,监管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就会来,形成互相促进的正循环。

亮点九:加强供应链金融前瞻性研究

支持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开展供应链金融领域课题研究,为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青岛的高校资源还是挺多的,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青岛)、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还引进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工大、上海财经大学等机构,充分发挥这些大学的研究优势,加上与供应链金融相关企业合作,完全可以把供应链金融研究的更好。也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把外面的先进的成熟的经验引进来。这方面协会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发挥好山东好客的优良传统的优势。行业标准这东西就算了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差异化,都标准了就没法竞争了。供应链金融在资产端本来就是个非标资产。这东西除了自己瞎吆喝,浪费资源和时间外,没啥作用。

亮点十:发挥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关键支撑作用

核心企业在供应链金融里起到非常关键的地位,在融资推荐、交易信息共享、确认款项收付(或确认债权债务关系)、协助存货变现、强化供应链金融管理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过去核心企业这方面动力不强,非常不愿意配合金融金融做此类业务。其主要原因没有利益,自己不主导。自从中车、中铁建、中铁、河钢等各个央企开始自己主导并获取收益从事这方面的业务,很多核心企业纷纷加入了供应链金融的大军。对整个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仍然有一些核心企业因为观念的问题保持观望或者拒绝,这方面就需要政府多引导,最起码先从国有核心企业开始推动实施。一定会起到带头的作用!

3

政府只能起到引导作用,最终还是要靠企业自身


一个行业的发展,政府的引导固然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最终的核心因素还是要靠各个企业自身能力。山东经济一直排在中国前几名,除了国家支持外,与山东人的踏实肯干、诚实守信是分不开的。我相信只要青岛人能够提升思维,运用方法论,加上山东人踏实肯干的精神,供应链金融一定会在青岛、在胶东半岛、在齐鲁大地生根发芽!


青岛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指导意见的十大亮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