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曼羅蘭因為它而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羅曼羅蘭因為它而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約翰·克利斯朵夫出生在德國萊茵河畔一個小城市的窮音樂師家庭裡。其祖父和父親都曾是公爵的樂師,但此時家庭已經敗落。老祖父很喜歡小克利斯朵夫,向他灌輸了不少英雄創造世界的觀念,這使他從小就產生了要當大人物的想法。

克利斯朵夫在父親的嚴格管教下學習音樂,他早熟的音樂天賦引起了祖父的注意。祖父暗地裡把他隨口而出的片斷綴成樂曲,題名為《童年遣興》獻給了公爵。小克利斯朵夫被邀請到公爵府演奏,被誇讚為“在世的莫扎特”。11歲那年,他被任命為宮廷音樂聯合會的第二小提琴手。眼看孫子有了出息,祖父在欣慰中去世了。然而,他的家境愈發敗落了,父親整日酗酒,養家的重任過早地落到了他的肩上。克利斯朵夫在附近的一家豪宅找了一份教鋼琴的兼職工作,並與和他年紀相仿的學生米娜之間相互產生了好感,但在遭到米娜母親的一番奚落後憤然離開。此時,父親也去世了。克利斯朵夫的童年也就這樣結束了。

羅曼羅蘭因為它而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此後,克利斯朵夫經歷了兩次失敗的愛情,他的心緒煩亂,意志更見消沉,整天和一幫不三不四的人在酒館裡泡。在這個時候,自小就教他安貧樂道、真誠謙虛的舅父再一次指引他走出了情緒的低谷,使他重新振作起來。有一次,克利斯朵夫去聽音樂會,他忽然感覺到觀眾都是百無聊賴,而演奏也是毫無生氣。他回到家裡,把他所景仰的幾位音樂大師的作品拿出來看,竟發現其中同樣充滿了虛偽和造作。桀驁不馴的克利斯朵夫隨即發表了對大師們的反面意見。結果可想而知,他失去了公爵的寵愛,把他所在的樂隊和觀眾也全部得罪了。一個星期日,他在酒館裡借酒澆愁時替一位姑娘打抱不平,和一幫大兵發生衝突闖下殺人大禍,他只好逃到巴黎去避難

在巴黎,克利斯朵夫陷入了生活的困境之中。最後,他終於在一個汽車製造商家裡找到了一個教鋼琴的工作。製造商善良的外甥女葛拉齊亞對他的命運充滿了同情。克利斯朵夫繼續著他的音樂創作,他用交響詩的形式寫成了一幕音樂劇。然而,他拒絕一個聲音庸俗肉麻的女演員演出自己的音樂劇,又給自己惹了麻煩,演出被人搗亂搞得一團糟,他氣憤得中途退場。由於這次不成功的音樂會,他教課的幾份差事也丟了,生活又一次陷入窘境。深愛他的葛拉齊亞因無法幫助他而傷心地離開巴黎回到了故鄉。

在一個音樂會上,克利斯朵夫結識了青年詩人奧裡維,二人一見如故,從此住到一起。不久,克利斯朵夫創作的《大衛》出版了,他再次贏得了“天才”的稱號,生活也出現了轉機。但不諳世故的克利斯朵夫仍被人利用,捲入一個又一個是非之爭,逐漸身心疲憊,狼狽不堪,幸得葛拉齊亞的暗中幫忙,他才又一次脫身。然而,在一次“五一”節示威遊行中,他的好友奧裡維死於軍警的亂刀之下,他出於自衛也打死了警察,最後不得不逃亡瑞士。

在瑞士,克利斯朵夫思念亡友,悲痛欲絕。一個夏日的傍晚,他外出散步時與喪夫的葛拉齊亞不期而遇,兩人沉浸在重逢的喜悅中。然而,由於葛拉齊亞的兒子仇視克利斯朵夫,二人始終無法結合。

歲月流逝,克利斯朵夫老了,葛拉齊亞去世了,充滿激情與鬥爭的生活也遙遠了。當克利斯朵夫從瑞士的隱居生活重新回到法國的社會生活中時。他的反抗精神已完全消失,他甚至和敵人也和解了,並反過來譏諷像他當年那樣反抗社會的新一代。晚年,他避居意大利,專心致力於宗教音樂的創作,不問世事,完全變成了一個世故老人,進入了所謂“清明高遠的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