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亲家不能多往来?

用户4258348253024


现实中的亲家,绝大多数来往的很少。

1、过去的兄弟姐妹多,拜年追节、红白喜事、生日满月等等,都主要是年轻人在走动,家里老一辈一般不动,想动也动不过来。

一般老人动,都是亲家的老人去世或过大寿,有时为了表示重视而去一下。

2、现在的大多数独生子女条件下,尤其是往往两家在一个城市就两家亲,有的亲家就想到了多来往。也确实有人常来往了。

但是,周全的权衡一下利弊,还是少来往的好。为什么?一是两亲家在一块说什么,关于孙子的话题是有限的,还能放开说什么呀,诸多限制。二是现在的年轻人在一块吵吵闹闹,时阴时睛,双方家长怎么去讨论?清官难断家务事,双方父母能讨论个什么?!你们还未讨论好,人家小两口就好了,多尴尬呀。三是亲家原来是朋友或熟人还好说,原来不熟的怎么相处?很尴尬的。

因此,我觉得亲家还是少来往的好。少来往了,也就少了许多是非,少了许多尴尬。


鱼磊卫静


我父母和我公婆来往就很少。之前他们过年的时候会互相通个电话问候一下,但是自从我生了孩子后,就变了。我妈和我婆婆互删了微信😂因为我当时坐月子的时候,娘家妈和婆家妈都来了,两个人都很强势,结果闹了不少矛盾。两个老人临走回老家的时候,还都一肚子气。现在电话也不互相打了。

我家是北方的,我老公家事南方的。怎么说呢,亲家之间如果是一个地域的还稍微好一些,饮食啊、处理事情的方式啊,都可能思路相似一些。如果地域差异比较大,那么两家亲家处得来还是有点难。

婚姻从来不是两个人的结合,而是两个家庭。这是我结婚生子以来,最深刻的感受。但是我个人对于“亲家不能多往来”是比较赞同的。因为相处了多了,矛盾就多。离得远了少接触,会避免很多矛盾纠纷。

现在我父母和我公婆就很少来往。我也觉得没啥的。反正两家离得远也几乎不见面。如果说两家老人本来就合不来,我硬把他们往一起凑,他们也会别扭,最后大家都不自在。我能小辈的,不去管他们,反正我和老公无论回到谁家,都是要对家里老人尊重和有爱的,这就可以了。

欢迎您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我是格格斗,2岁男孩的妈妈,喜欢读书,热衷儿童心理学研究,育儿路上与宝宝共成长。欢迎你关注我的头条号@格格斗爱baby)

格格斗爱baby


两親家确实不能多往来。我们小区就有这么一对親家,原来住的是鄰局,两家关系很好,在一起无事不说,无话不谈,孩子们都是在他们眼皮底下看着长大,最后他们的儿女结婚了。可是婚后时间不长,一家搬到了另一个家属院,为什么呢?因为儿女结婚后会有些小矛盾、小磨擦,两家老人很难从中说话,说不好就会造成两家矛盾。所以说两家儿女成了親,两親家就应少来往了。


风云1239846619


为什么有人说亲家不能多往来?

我表嫂家是云南的,表哥是四川的,虽然表嫂是远嫁,但是表嫂父母就一个女儿,表嫂父母就在挨着她附近买了一套房,长时间是住在四川的。



刚结婚的时候,表嫂公婆和自己父母关系特别好,每天都会相互串串门,很多人都羡慕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么和谐。

后来表嫂生孩子了,坐月子的时候,因为习俗不同,表嫂的妈妈和婆婆大吵一架,闹得很不开心,俩亲家相互间来往也少了。



办满月酒的时候,因为钱和饭菜不能统一的原因,表嫂父母和公婆大吵大闹,最后双方动手打起来了,现在他们关系就是老死不来往。

经过那次吵架后,他们俩亲家相互删除了联系方式,表嫂的父母也回云南住了,已经好多年没有在四川住了。



上面是我表嫂父母和公婆间的故事,说句实在话,亲家真的不能经常往来,不然迟早会闹出矛盾的。

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情,特别是远嫁的女儿,两个地方相差远,生活习惯完全不相同,思想观念也不相同,让两个不同家庭的人生活在一起更是难上加难。偶尔聚一下,两个亲姐的关系还比较好,抬头不见低头见,肯定会吵架,舌头和牙齿关系这么好,偶尔牙齿还会咬到舌头的。

最好的亲家关系就是:保持一定距离,尊重亲家的生活习惯,赞美亲家的优良品德。


一月爱八月


我家大概算是例外,我婆婆和我妈妈相处非常好。

首先得夸我婆婆,待人真诚友善,从没有半点虚假,对我跟亲生无异。她跟我妈妈最早交集来源于给我带孩子的时候,本来妈妈觉得婆婆带我儿子辛苦,打算过来替一段婆婆的,结果来的当天洗澡摔了一跤,尾骨有一根骨裂,必须卧床休息。这种情况下婆婆毫不犹豫表示她先照顾一段我妈,让我安心去上班。真的就是婆婆在家床榻伺候了我妈一周。我婆婆是那种值得我一辈子感恩的女人。

就这种交集之下,俩人相处非常好,当然我妈妈也非常感激婆婆的情意,俩人经常互相打电话。公公前年去世之后,妈妈心疼婆婆孤单,俩人联系更多,现在微信视频方便,俩人经常视频,隔一段时间不见面还互相惦记,我去婆婆那里的时候妈妈还会跟我一起过去看看婆婆,俩人吃完饭并排躺着说话聊天,白发苍苍,温暖得让我几乎落泪。

人生至此,特别感恩和感谢生命中这倆个最重要的女人,因为她们,让我时时觉得命运待我极其宽厚仁慈。



忧愁少少快乐多多


我是婆婆,我与娘家妈妈只见过几面。第一次是儿子告诉我们一周后他就要拿结婚证了,所以按礼节去到媳妇家拜访一次也算是提亲了(第一次见面)。第二次是婚宴试菜,媳宴的酒店选择是拜托娘家订的,这次试菜顺便把婚前该办的事全结办了(比如礼金,婚礼还需要准备什么等)。第三次是在儿子婚礼上。第四次是媳妇生宝宝在医院(媳妇在月子会所遇到过一次娘家父母,平时儿子媳妇都会安排好双方父母的探访时间,会所要求来访者一天尽量不要多次且超过三人,每次来访后整个房间就要消毒)。第五次是宝宝满月宴。第六次就是孙女一岁生日宴。

婆婆我的想法是,只要我把媳妇当自家人待,遇事多谅解,有事先沟通。不开心的事不往心里去,不参与小俩口的所有事。这比常与亲家呆一起要好的多,人与人之间见多了就随意了。



6永生花6


我和我的亲家关系就非常好。我只有一个女儿,属于远嫁,我们老两口只好跟着闺女来到她居住的地方。不过不跟她住在一块。我们自己在这里买了房子。我们两家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在一起的机会比较多,亲家也是比较通情达理,我们大家都很包容对方,虽然生活习惯不同,但在一起时,有些事情你只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不必斤斤计较。我们会经常聚聚餐,这次在我家,下次在他家,有时也互相交流交流厨艺。亲家在卫生方面不大注意,我又特别爱干净,但去他家吃放,我从来不挑剔,能吃就多吃点,不能吃就少吃点,吃完还夸夸其手艺。亲家也是一个比较大方的人,经常把当地的一些特产送我家,我们也会做一些我们的地方食物送他们。我有一个外孙和外孙女了,大的五周岁多了,我们从没红过脸。我们都说,无论怎么样都是为了孩子,没有必要两亲家闹不和。别人都羡慕我们。只要两家都有包容心,都通情达理,我想两亲家也不会很难处的。


凉城旧梦95044646


也不一定,我儿子和儿媳在国外定居,去年儿媳生孩子,亲家母要去照顾女儿,我给亲家母办了签证又买机票,在儿媳临产前赶到儿子家。孩子3个月时,我也来到儿子家,已经呆半年了,亲家母负责带孩子,我买菜做饭。每天晚上孩子睡后我们俩一起出去散步。我们关系很好,有不同想法就听儿子和媳妇的,亲家母不是爱计较的人,我也不是。


第二职业老教师


我不赞同这样的说法,我和我亲家一家都处得很好。我们两家踞离很近,走路也就几分钟,我们早上各自在家吃早饭。七时前我到亲家那里去, 送大外孙女上学,然后去菜市场买菜,回家后做饭。因还有小外孙女二岁要带,亲家他们一家就带孩子。我们两家就一起生活,中晚饭都在一起吃,从没有发生口角。用钱方面都不是斤斤计教的,谁用多谁用少也不会有问题的。因我们四个老人都有退休金,我们两家在一起已几年了都是这样。所以我认为这要将对方看和自己家人一样就能处好。更重要的一点是才能让儿女们更好的工作。


张汉林252


我奶奶跟我外婆来往就少。我爸妈结婚二十几年了,我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来往的次数估计不超过五次,我懂事以来我爷爷奶奶只到过我外婆家二次,外公外婆也一样。

因为我爸妈他们刚结婚几年的时候感情不是很好,经常吵架,所以我奶奶和外婆关系不是很好,都指责对方教导无方,相互看不顺眼。去家里来玩更是不可能了,二十多年才去过2次。

“亲家不能多来往”我想就像我奶奶跟外婆吧,对对方都不满,要是见面了,难免说起家里事,一说到哪句话让对方不满意可能就得吵起来了,这样无疑会给我爸妈带来麻烦,可能也得吵架。

所以亲家还是少来往估计大多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