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濾鏡,如何拍攝日落日出醉人的景色?

36旅行


不用濾鏡,如何拍攝日落日出醉人的景色?

對於日出日落的拍攝而言,首先,我更偏向於去表達日出日落前後冷暖色調的交融和衝突,因為日象徵著溫暖和希望,夜象徵著寒冷和孤寂,日出日落就是二者交替更迭的時刻,所以我希望在色調上有衝突、對比和交融。其次,我想表現日出的層次感,通過遠山遠景的層次堆疊,表現太陽的遠和壯美。

拍攝日出是一定要等待的,我覺得最好的拍攝時機是太陽剛出來,還沒有完全綻放光芒的時候,這時候的光線還不是很刺眼,無論是表現太陽的輪廓還是氛圍,都是比較好的時機。

日出的時候光線一般都是金黃色的,整個場景的光比比較大,氛圍也比較單一,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後期來進行調整。

這是RAW格式拍攝的原片,整個畫面反差太大,也沒有細節。

通過後期調整後:

首先先將這張照片導入到PS的ACR插件中進行調整:

1、首先我們可以通過調節白平衡,就能很直觀的感受到色調和氛圍的變化。

白平衡:日光,色溫數值5500

白平衡:白熾燈,色溫數值2850

我們可以發現,色溫的數值影響著整張圖片的氛圍,你可以自由的選擇,使照片偏暖還是偏冷。我比較喜歡偏冷的色調。所以我選擇色溫較低的一個值作為圖片的主基調。

2、對照片進行綜合性的校準,切換到“預設”選項卡上,將照片設定為camera landscape,風光模式。

3、使用鏡頭校正,對暗角和紫邊進行處理。

4、在基本菜單中進行參數調整,儘可能恢復天空和地面細節。

我們通過減低“高光”來恢復一些細節。

通過提高“陰影”和“曝光”來增加畫面感亮度。

通過提高“清晰度”和“飽和度”來增加細節和色彩濃郁度。

5、使用“漸變濾鏡”,可以對畫面中山和太陽的銜接處進行調整,增加前景地面的亮度,也增加後面雲層的飽和度。

6、最後用HSL對畫面進行最後的調整,使色彩達到和諧統一,HSL中,H代表色相,S代表飽和度,L代表明度。
7、最後調整完的效果:


最後要說明的是:

1、這只是為了演示,所以使用了這麼多調整的步驟,實際修圖中,修圖步驟還是要少而精比較好,避免過多的修飾對畫質的損害。

2、在照片後期中,我們有各種各樣的方式能對畫面進行調整。有人喜歡原始的感覺,認為過多的修飾不真實,有人喜歡通過後期的方式來進行二次創作,發掘隱藏的美,這都無可厚非,因人而異罷了。


話說攝影


日出日落是大家都比較喜歡的拍攝題材,今天詳細地說一下這事,哈哈。

日出日落,最能吸引人的是濃郁的暖色調。想讓色調濃郁起來,就要曝光準確。但日出日落最大難題就是大光比,拍這種大光比,有用HDR,有用漸變鏡的,便題主說的是不用濾鏡,我也不習慣用濾鏡,正合我意。

先看一張照片:

太陽馬上就要落下,但天空還是很亮,與前景裡的礁石相比,那光比大了去了,以天空為準,礁石會黑的一踏糊塗;以礁石為準,天空又會慘白一片。那怎麼辦?為了保證後期的壓暗和提亮不用調整太多(調整太多會影響畫質),我們分別以天空和礁石拍兩張照片:

以礁石為準曝光,前景礁石基本正常,天空沒了層次,更沒了日落的氛圍。

以天空為準曝光。天空基本正常,礁石太暗。

下載電腦後,將兩張照片用PS打開(如果是RAW格式,需要在Camera裡調整,再進入PS)。分別對這兩張照片進行調整,以礁石為準曝光的,主要以礁石為主調整,不用管天空如何;以天空曝光的,主要以天空為主調整,包括曝光和色調等,不用管礁石有多“黑”。

調整結束後,將其中一張照片拖進另一張,這樣後一張照片裡就有兩個圖層(紅框處),將兩個圖層對齊。

見上圖:1(悟空水印那兒,給遮住了)、點選快速蒙版;2、上層圖層出出圖層蒙版縮略圖;3、(忘了畫上)左下角黑方塊處,前後景顏色成黑白兩色;5,選取漸變工具;5、漸變工具選前景色透明漸變;6,圖中紅斜線,這地方是明暗交叉區域;7,以垂直於明暗區域也就是圖中紅線一拉,拉的長短根據實際需要,不合適撤消重做。這時位於下層圖紙的天亮就會顯示出來。

天空圖層的顯現,與漸變工具拉的角度和長短有關,可以多試幾次,一直到滿意。

這樣講的是不是能說清楚?不明白的請留言,哈哈。表達能力有限。


南方之南


日出日落,是攝影師最愛拍攝的重要題材之一,但要拍攝出優質的圖片,必須天時地利人和,加上拍攝技能的合理運用,方可如願以償。

一是選好拍攝時間。春夏秋冬的日出日落,差別比較大,春秋季節,早晚日光色溫和光照強度適中,拍攝日出日落可選擇時段比較長,日出後和日落前一個半小時內均可拍攝。冬季日照較短,可拍攝的時長也較短,可能半個小時後斜陽就沒有了光芒。

夏季日照時間長,但與冬季相反,日出比較柔和的光照時間較短,一個小時後拍攝就容易過曝,而日落前可拍照時段較長,可多視角多機位從容拍攝。在沒有濾鏡的情況,多根據季節特點,提前做好拍攝準備工作。


二是用好拍攝測光。日出日落時,在一天內的光量中,相對來說是比較低的,但日暈部分比其它地方亮度要大得多,在無濾鏡時拍攝,如果用平均包圍式測光模式,很容易太陽周圍過曝,最好視季節減少幾檔曝光量進行拍攝,即“寧欠勿過”。

尤其是在夏季臨水拍攝日落時,時間較晚時光線仍然比較強,更要注意過曝的問題,逆光拍攝儘管不要正對太陽,否則要麼眩光嚴重,要麼欠曝過曝,影響圖片質量。

三是調好拍攝色調。色溫選擇,是日出日落的一個關鍵參數,特別是直出照片時,WB應儘量多用暖色調,即選擇閃光燈模式,或者晴天自動模式,手動設定即3000K左右為宜。


當然,黃昏時分,沒有濾鏡也可以拍攝出冷色調的圖片,可能會別有一番韻味。但冷色調拍攝一定要謹慎使用,稍不注意,就沒有了日出日落的特色,必須要是因時因地而為。

四是定好拍攝光圈。沒有濾鏡,通光量相對較大,拍攝時可用較光圈(F值相反),這樣不容易過爆,由於景深較大,前景的景物也可比較清晰地與日暈相襯,多一些故事感。

如果是遠距離非正面拍攝雲海日照,或者日落時雪景,更應用F11左右的光圈,確保遠近景都比較空曠大氣,氣勢磅礴。但在這樣環境中拍攝,由於進光量比較小,必要時應使用三腳架,防止因曝光時間較長而照片模糊的問題出現。(昌斌視覺,圖文原創,未經授權,不得私自轉載)


昌斌視覺


日出日落的光線是最美的,是風光攝影愛好者追求的場景之一!但拍攝日出日落的時候,我們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光比。GND濾鏡是一種解決的方法,如果不用濾鏡,那就可以通過單張RAW的深度處理和包圍曝光來解決!

先看看單張raw格式的處理。這樣的操作,需要一個寬容度比較高的相機了。

大家看看這張圖片,我在葡萄牙南部海邊拍攝,尼康全畫幅微單Z7,16-35 F4鏡頭,raw格式。太陽已經從海平面升起,光比很大。我們憑肉眼就可以看到,正對著我們的天邊高光沒有細節了,出現了死白;同時岩石呈剪影狀態。

在Photoshop ACR中,對付這種大光比最有用的工具就是高光和陰影工具。然後是白色和黑色工具。大家可以把白色和黑色,看作是高光陰影的“後備隊”。

針對這個圖片,我們來向左拉動高光,來恢復高光過曝部分的細節;然後向右拉動陰影,提升暗部的細節:

看看,畫面有了改善了,高光和暗部的細節都得到了有效恢復。

在此基礎上,我再調整一下整體的曝光和對比度:

畫面進一步的改善。沒完,水面有點太藍了,顏色也有些平淡,再調整一下白平衡和飽和度,再來點清晰度。

看看現在的效果咋樣了,絕對的大片範兒了。

看看直方圖的分佈,很合理!

進入Photoshop,打開NIK插件,選擇一個我比較喜歡的“天光鏡”,對畫面增加一些暖色。

看一下原片和最終的成片,是不是巨大的提升?

當然,如果打算在一張圖片中調整大光比,一定要用RAW格式,而且相機的寬容度最好要高一些。

下面我們再說說包圍包圍曝光的方式來解決大光比:

這張是-3EV的,記錄畫面中所有的高光細節。天邊的高光部分,細節都在。但大部分欠曝。

再拍一張-1EV的圖片,記錄了所有的暗部細節,但左上角部分過曝了。

二張圖片,記錄了畫面中的所有高光和暗部細節,現在開始利用Photoshop的ACR進行包圍曝光處理:在PS中打開二張RAW格式文件

注意,包圍曝光,一定要RAW格式,否則效果大打折扣。

把文件中的素材全選,然後點擊右下角的“打開”,這時候ACR自動載入二張素材。

用鼠標點擊任何一張圖片,然後點擊右鍵-全選;再點擊右鍵-合併到HDR:

接著出現如下畫面:把“對齊圖像”和“應用自動色調和顏色調整”打勾。

點擊“合併”。系統會合成一張DNG格式文件。DNG,是Adobe的RAW格式。然後選擇存儲位置。

這時的畫面如下:大家會注意到,新的DNG文件在左邊,右邊很多參數都被自動調整了。這是因為你剛才選擇了“應用自動色調和顏色調整”,軟件幫你進行了自動優化。

這時畫面曝光已經是比較均衡的了,工作完成了80%,最關鍵的在剩下的20%。我們對畫面的色溫、曝光和顏色整體再進行一個優化,畫面的顏色和層次更棒了。

我們繼續分析,畫面中有三個亮點,分別是前景的草尖,山根下的光和左側山尖上的雲:

分別用局部調整的”徑向濾鏡“工具選上,進行局部的提亮,同時增加一些暖色調,讓這幾個亮點更突出,光的出現,會強化畫面的層次感。

現在進行最後一個處理要點。為了讓整個畫面變得更加的蕭瑟,我會對綠色進行處理,讓草更黃一些。通過色相的改變來實現:去綠加黃。

延伸閱讀:顏色大挪移,色相調整功能,一鍵好使!

來看看直接合成HDR和最終的對比吧:

咋樣,帥不?!不僅效果好,而且非常簡單。

掌握著二種後期處理方法,輕鬆的解決拍攝日出日落時候的大光比問題了。


網際飛俠


沒有濾鏡怎麼拍日出日落?日出日落時光比非常大,天空和地面景物很難兼顧,以下圖在光霧山拍攝的日出為例,提供一個解決的方案供影友參考:

這張片子我一共拍了四張,第一張按照太陽邊上的亮部測光拍攝,第二張按照天空測光拍攝,第三張按照雲海測光拍攝,第四張按照樹葉測光拍攝!回到家後再使用HDR進行合成。

注意:1、必須使用三腳架,構圖完成後,機器固定好!2、拍攝速度要快,使用背屏取景功能,連續測光,連續拍攝,慢了太陽就會位移很多!

請關注我—黑蛋攝影!我會告訴你攝影很簡單!




黑蛋攝影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日落日出光線都是非常強的,尤其是日出,光比是極強的,如果沒有漸變鏡直接懟會非常容易過爆,造成一片死白的問題發生,為了避免這個問題的發生我們可以使用HDR來進行彌補。

以佳能為例,日出時候我們將相機模式改為M檔,縮小光圈在F6-10之間ISO設置在100左右,使用三腳架插入快門線,對焦改為手動模式,因為這時候光線過強自動對焦非常容易失敗,另外光線也需要掌握好,儘量在日出前幾分鐘,一旦太陽超出地平線會越來越亮

太陽一旦升到高處,這時候肉眼都難以觀看的時候,就不要在拍了,什麼HDR包圍曝光都沒用了,太強的光線了,所以提前掌握好時間非常關鍵,在配合HDR就完美解決這個問題了


原創不易,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給你幫助,喜歡我的回答記得點贊評論,哪裡說的不對多多指教,謝謝^-^


小魚大魚看世界


這個我最有發言權了,且聽我道來😇

前幾年我們拍攝《亞洲體操錦標賽開場視頻》的組轉戰各個景點,從星辰拍到日出,用延時攝影展現美好的一天,尤其對日出種種拍攝心得無限。為了讓每個人都能聽得懂,我從最基本的說起……

首先,要在頭天晚上確定第二天的天氣,有沒有日出,別到了拍攝地發現空跑一趟😅。確定好天氣以後,定好鬧鐘,早起,算好時間,在魚肚白泛起30分鐘之前到達地點,30分鐘準備時間。

另外,三腳架要穩一點的,拍攝日出這種很多都是在山頂,或者海邊,風大。另外,注意保暖哦♥️

相機參數設置,我不說到很具體的數字了,不同地點、相機也不同,免得有人死記硬背。小光圈,f7到f18都可以,感光度100到800,為了畫面質量,慢門,1到5秒,自己試著調一下。色溫和包圍等等我覺得沒必要調整,實在有要求後期調整也不晚🤓






望川修水


使用點測光。


劉熾棠gzqsx


河東大地老師說的非常好,那麼沒有在綠軍的一個情況下的話呢,拍日出日落,最主要的話呢就是控制曝光,如果說你想要把它拍出來,像你想象中的okay,要要在優化設置裡面,比如說色彩的潤度飽和度,呃,然後呢,你都先用的把它調高就可以了,這個的話呢,一般不建議調,因為許多老師都講建議都是在零或者降一點,因為便於後期的一個調試,如果說您注重於錢,前期不注重於後期,那麼您把這些對比度飽和度,銳度都往上面增加一個檔,1.5個檔就可以,這樣的話呢,拍出來呃其他地震度情況下的話呢,拍出來所有的照片要鮮豔的多而且要好的多,最關鍵的話呢,還是掌握好曝光光圈的話呢,根據你所看到的景物。所看到的景物來選擇你自己的光圈,一般情況下拍風光照片都是在8到13為宜。


徐長紅137135569


那要看你有沒有機遇

落日的時候,太陽落的很快,你還要等到一個天時地利。

還要風景絕好。




在拍攝的時候當然還要將色溫稍稍調高一些。

雖然拍不怎麼好,希望有錢有時間可以走走停停拍拍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