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天使,一半惡魔,動物界的“吸血鬼”——牛椋鳥

“大自然的本性就厭惡任何生物獨佔世界的現象,所以地球上絕對不會有單獨存在的生物。”

這句話是美國著名微生物學家瑪葛莉絲(L. Margulis)博士所說。根據她對地球生物多年的研究結果看來,她深信地球上從來沒有任何一種生物存在單獨生存,就像食物鏈一樣,共生是生物演化的機制,如寄生、互利共生、競爭共生、片害共生等。通俗點的意思就是說自然界中的每個不同物種之間多少都存在著一絲關聯和關係。但大自然遠比我們想象的還要複雜,並非所有物種之間的關係都容易這樣定義,有時候一些關係遠比我們想象的還要複雜且狗血的多。今天老夫要聊到的主角牛椋鳥,它與其他大型哺乳動物之間的關係就比較複雜。

一半天使,一半惡魔,動物界的“吸血鬼”——牛椋鳥

"最受動物歡迎的鳥類"?

在非洲南部,生活著一種與眾不同的鳥類——牛椋鳥。它們完全依靠食草動物宿主來存活,比如水牛、犀牛、河馬、長頸鹿、甚至大象等。有時候寧願把宿主動物當成移動的棲息地,也不願在樹林裡生活,基本上有大型食草哺乳動物的地方就有它的存在,同樣的,這些大型食草哺乳動物也需要牛椋鳥的存在。

一半天使,一半惡魔,動物界的“吸血鬼”——牛椋鳥

牛椋鳥僅有兩個種類,分別是紅嘴牛椋鳥和黃嘴牛椋鳥。它們的爪子比較鋒利,所以可以在食草動物身上的各個部位抓牢站穩,有時候站在耳邊像在偷偷說著悄悄話,經常可以看到它與其他動物在一起的景象。所以在我們看來,它們就像一對好朋友一樣和睦共存,甚至還將牛椋鳥評為"最受動物歡迎的鳥類"。實際上它們之間的關係並不止於此這麼簡單......

一半天使,一半惡魔,動物界的“吸血鬼”——牛椋鳥

黃嘴牛椋鳥(左)和紅嘴牛椋鳥(右)

一半天使

牛椋鳥通過其扁平的,挑出宿主動物身上的蜱、跳蚤、蝨子、蛆和蒼蠅等幼蟲,然後吃掉,一隻牛椋鳥一天可以吃下一萬隻幼蟲。這樣既填飽了自己的肚子,又保證了宿主動物不受這些蟲類的騷擾,也免患了很多寄生蟲帶來的疾病,維繫了宿主動物的健康。牛椋鳥還會用嘴為它們打理身上的毛髮,這樣帶來的好處是讓自己觸碰不到的地方,不再有引起刺癢的害蟲。

幫忙處理了這麼多自己無法處理的問題,宿主自然也對這些小傢伙非常寬容,很樂意它們停留在自己的身上休息、進食。而且牛椋鳥生性機敏,警覺性非常高,當一些食肉的獵食動物接近時,它能夠提前預警,發出"嘶嘶"尖叫提醒宿主。如果沒有它們,非洲的許多大型食草動物都無法舒服的生活下去,這樣的鳥類簡直就像一名白衣天使一樣,護理著動物的健康還保護它們的安全。

一半天使,一半惡魔,動物界的“吸血鬼”——牛椋鳥

看到這,也許你會說"這不就是簡單的互利共生關係嗎?"不不不,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牛椋鳥既有天使的一面,也有惡魔的一面,它們也被稱為與眾不同的"吸血鬼"......


一半天使,一半惡魔,動物界的“吸血鬼”——牛椋鳥


一半惡魔

俗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動物也是一樣的,牛椋鳥並非完全的善類。如果沒有這些食草動物,牛椋鳥也同樣生存不了。而它們在做著護理工作的同時,還拔取宿主身上的皮毛以此來為自己築巢,甚至在"朋友"受傷的時候,也會毫不留情的在其傷口上吸食著它們的血肉,猶如一個"吸血鬼"一般,甚至到了嗜血成性的地步。一旦在宿主動物身上找到了哪怕只是一點點的小傷口,它們就絕不會錯過。這個時候,本來扁平的喙便成為了鋒利的割刀

一半天使,一半惡魔,動物界的“吸血鬼”——牛椋鳥

它們會用喙把本來小小的傷口慢慢啄大,然後用其特殊三角結構的舌頭吸食血液,讓傷口無法結痂癒合,以便於一直有新鮮的血液供它們吸食,這也讓宿主動物們痛苦不堪。而且這些傷口還會滋生更多的寄生蟲、吸血蝨子等蟲類,而它們也正好是牛椋鳥長期的食物來源。所以這麼做就變成了一方從另一方獲利,而另一方遭殃,這會兒它們就不是互利共生的關係了,可以說牛椋鳥為了自己的利益,對待"朋友"極其殘忍,而這也是它惡魔的一面。

一半天使,一半惡魔,動物界的“吸血鬼”——牛椋鳥


一半天使,一半惡魔,動物界的“吸血鬼”——牛椋鳥


天道輪迴,適者生存

神奇的大自然孕育了無數奇特的生命,人類倚靠聰穎的頭腦和不懈的努力才得以好好生存下去,並慢慢進行發展與創造,才擁有了如今的模樣。體型大的動物可以靠自身強悍的戰鬥力來捕食並生存下去。而體型小的動物為了能夠生存它們就必須有著一套自己獨特的本領,牛椋鳥亦是如此,天使也好,魔鬼也罷,都是為了維繫大自然的平衡。

萬物生來本就沒有什麼絕對的善與絕對的惡,天道輪迴,適者生存,都是在遵循大自然的規則生活著。與其說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還不如說是"生而為己,天經地義"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