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正酣,需警惕出現“思想拐點”

戰“疫”正酣,需警惕出現“思想拐點”

近期,疫情拐點還遠嗎?成了全社會關注的話題。拐點意味著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並開始出現緩解,它是疫情發展趨勢開始改變的“轉折點”。這固然值得期盼。

當前,疫情仍未到達拐點,但少數守衛在抗疫一線的基層幹部卻率先在思想上迎來了“拐點”,出現了思想鬆懈的現象。一類表現為“盲目樂觀”。這部分幹部認為遠離疫情重災區、本地病例比較少、外來人員流動也不多,而且疫情形勢不斷向好,因此心理上產生了“虛假安全區”,放鬆了疫情監測、設卡檢查、宣傳引導、防控督查等緊要“關頭”的警惕;另一類表現為“精神疲勞”。這部分幹部因日夜奮戰在防控一線,責任重、壓力大、連續作戰時間長,身心呈現疲憊狀態,出現了“厭戰”情緒,導致工作缺乏勁頭。殊不知,思想鬆懈就像一個“連鎖反應”,不僅讓行動只留“痕跡”不留心,催生“形式抗疫”,還會影響集體戰鬥力,引起“蝴蝶效應”。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鬆勁退千尋。當前,疫情防控工作已經到了最為吃勁的關鍵階段,任何疏忽和懈怠都會讓工作前功盡棄。警惕出現思想的拐點,已經是當務之急,必須要引起重視。身處疫情防控一線的基層幹部要擰緊思想“發條”,克服盲目樂觀,消除僥倖心理,把困難考慮多一些,將形勢估計嚴峻一些,在防控力度和重視程度上堅決“不打折扣”;要鼓起工作“勁頭”,克服懈怠情緒,保持戰時狀態,增強定力和韌勁,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持續發力、傾盡全力,以“不獲全勝不收兵”的最美姿態戰鬥到底。

當然,警惕出現“思想拐點”,除基層幹部的主動作為外,還需要各級領導幹部的關心關愛。領導幹部要下沉一線,帶著“同理心”去看望基層幹部,與他們交心談心,為他們解決問題,從心理上做好關愛;要制定輪休制度,在保證防控力量不減、力度不變的情況下,科學安排基層幹部進行輪崗休息,從政策上體現關心;更要換位思考,多為基層著想,杜絕填表抗“疫”等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之風在基層“滋生蔓延”,從根源上給予關注。如此,才能使這些穩定著疫情防控的“戰士們”既沒有“後顧之憂”,又不打“疲勞之戰”,從而全身心投身戰“疫”。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氣可鼓,不可洩。在“酣戰”之際,只有時刻警惕防止出現思想“拐點”,才可能迎來真正的“疫情拐點”,最終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