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当前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抗疫”诗怎么看?

老刘不吃草百乐来门业


疫情无情,人有情。那里有疫情,那里就是战场。

冬去春来,化疫情。全民抗击病毒。


郁金香137652766


我在家做好消毒防护的同时,积极学习防控知识 。看实事新闻联播关注官方发布的消息。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疫情期间我一个口罩没买,因为我家里每人都有,有医用的一次性口罩,PM2.5防霾的口罩。还有活性炭防尘的。

我今年三十有八了奔四的人了。真真的体会到了家在人安康。家里的老屋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无论自己走的多么选,如何改变,不变的是家里父母的翘首以盼,血浓于水的疼爱。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经济快速发展给家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唯有不变的是生我养我的老屋。




刘海涛429


我喜欢看歌功颂德夸共产党好夸社会主义好的文章


用户6167694551330


在疫情期间,起巨大作用的不仅仅是一线的医护人员和防疫工作者,舆论影响也是重中之重,社会上不乏冷嘲热讽,无知无畏,自私自利的言论,这些从一些人在疫情期间的无知表现中就能够看出来,国际社会上的仇视我国的势力更是如此,不惜歪曲事实丑化我国政府,抨击我国的各项政策还有社会制度,治理体系。总是拿着显微镜找问题,拿着放大镜看问题,抓着小毛病不放,大做文章,说实话看到有些言论真是气愤不已,这个时候,社会的正能量很重要,民众的自信心很重要,媒体的力量很重要。诗能够使用很短的语言表达无限的情感,希望有才华的大家多写些好诗好句,把正能量发出,立在人们心中。


心里颤动的一点点


赞誉,是为了弘扬正能量,流芳后世,然过犹不及,会给人一种虚伪、夸大其实的效果。


芙蓉


口号体,老干体多!


济南贵哥


一场新型病毒性肺炎,爆发于武汉,蔓延湖北省及周边,波及全国许多省市。全国人民奋抗“疫”,医生、护士奔赴第一战线,医疗救治新冠病人。党员、公职人员和志愿者,做好切断疫源传播通道,维持防疫社会秩序。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有许多“抗疫”诗歌产生是很正常的。

我的看法如下:

(1)“抗疫”诗歌还不够多,网络上远没有达到铺天盖地的程度

我天天看头条,“抗疫”诗歌有不少,但是不够多,能感人的诗更少。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网络上发布的确诊人数防疫措施很多,对个人事迹报道不多。

(2)古典诗词反映现代生活有局限性

时代在变,语言也在变化,用古典诗词格律反映现在生活也跟不上节奏,这是网络上写古诗的人很少有“抗疫”诗发表的原因。

(3)不能把诗写成口号

网上抗疫诗有两种:一种是古诗词造诣比较深,但是诗句不好理解。另一种是很直白,大都是口号,没有意境,不能让人感动。

看来怎么用古诗词的格式反映现代生活,是一个长期任务,不是熟记平仄韵律那么简单!


李冠朝


当前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抗疫”之诗实在是国之所需,民之所向。不论诗作优良与否,出发点都是好的,都值得称道!

君不见唐代,韩愈传诗《谴疟鬼》;君不见宋朝,东坡留方《圣散子》;君不见当年,主席作诗《送瘟神》……

眼下国难当头,瘟疫肆虐,百业凋敝,民不聊生,医家操刀斩厉鬼,书家挥毫惊风雨,诗家落笔泣苍生,画家执笔驱魑魅,作家著文问苍天,……他们都是心忧天下的华夏儿女,都是至善至真的人间菩萨!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国之不存,民将焉附?

不要说中国如此,连友国此刻都有古诗向赠: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楚襄蛮


感觉还不错,天佑中华,天佑武汉


胡利书画


人的精神世界变味了,诗歌的源出就变味了,诗歌也就变味了。八十年代被称为诗与远方的全盛时代,人们把朴素真实的感情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歌颂各种真善美,情是真的,诗是真的。但现在,时代真的变了,诗人作诗,很多作秀,以诗鉤名钓誉,或者干脆是情商不高的傻子,作几首诗,以诗抒情,却不知实干兴邦。主流的社会思想文化是更务实了,诗歌之类的歌以咏志的东西真的只能在局限的范围内适度流行了。当然,你如果是一个作秀大师,诗歌也不妨成为一种方式,但同时,你也要搞一些其它的花活花样,捐点是必须的,要不然,真会被骂死。还有一个原因吧,都封闭管理了,宅在家里,闲情多了,蛋痛写写,也可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