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金陀粹编》中岳飞被杀过程的记载?

一德格天1


岳飞非要迎接被俘虏的,太上皇宋徽宗和皇帝宋钦宗,现任皇帝赵构下了11道金牌令箭,岳飞当空气,12道金牌才回来。

首先我们说说金国跟金国的实力,整个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北京天津,东三省内蒙,湖北北部,安徽北部小部分,整个秦岭淮河以北就是所谓的金国!大半壁江山在金国手里。

而南宋,云贵少数民族土司一直到清朝才剿灭,宁夏跟甘肃是西夏,西夏另一只人马具甲重骑兵铁鹞子。这里不多说了,

再说金国实力,金国在护步达岗之战,2万金国铁骑追着70万辽国大军杀。有人说女真不满万什么的,士气问题,没人提金国有我国历史另外一只人马具甲重骑兵铁浮屠。重枪骑兵拐子马,

宋史·刘琦传》:“ 兀术 被白袍,乘甲马,以牙兵三千督战。兵皆重铠甲,号‘铁浮图’。” 清 夏燮《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 吴侍郎 《朱副戎庙碑》系骈体文,其后段云:‘……铁浮屠林立於重关,铜面具风生於百战。

先不说岳飞能不能迎接回二圣,就算你迎接回来了,现任皇帝赵构是退位呢?还是给太上皇跟老皇帝圈禁?有岳飞的从龙军队,圈禁不可能了,杀了?赵构永远背负骂名,这都可以理解,谁不想立个从龙之功,

可是你岳飞干预皇室立太子,是几个意思?你军方要立10岁的皇子建国公赵昚为皇太子。赵构真不怕你军方给他杀了,推傀儡小太子上位?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曹操干的事!

最后这些罪名没法说,说你救我爹我弟回来,逼我杀我爹?拥立我儿子逼我杀儿子?莫须有!最冤的千古第一忠秦桧!混到礼部尚书,两任宰相,能是白痴吗?明知道杀岳飞,得罪军方,还忠心耿耿,背着骂名,执行命令!真乃千古第一忠臣!最后下令杀人的没事,没人敢提,忠心耿耿执行命令的跪下认错几百年。特别像近代史。奇葩!


心已冷不见任何希望




漫谈……秦桧与岳飞之死



首先肯定一点,题主没有看过《金佗》。题目说明部分这段文字显得很莫名其妙,也不知道是那位历史发明家弄出来的玩意,漏洞搞得太明显了


1.“以手书柑皮者竟日”?

柑皮上怎么写字?柑皮上能写几个字需要“竟日”?


2.“俄以小书付老兵,持至寺”?

南宋老兵地位这么高,居然能承担传递中书省札这样重要的任务了?


这段说明只能说明,有的人想把《金佗》改成漏洞百出的文字,以证明岳珂是在诬陷秦圣相罢了


《金佗粹编》原文

会岁暮,竟不成。桧一日自都堂出,径入小阁,危坐终日。已而食柑,以爪画其皮,几尽。良久,手书小纸,令老吏付狱中,遂报先臣死矣。

~《金佗粹编》卷八.行实编年五





岳飞被害经过浅探



《宋史》记载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癸巳,赐岳飞死于大理寺,斩其子云及张宪于市。~《宋史》高宗六

赐(岳飞)死狱中。子云及张宪杀于都市。~《宋史》秦桧传

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云弃市。~《宋史》岳飞传


在岳云和张宪的问题上《宋史》的记载是一致的,“弃市”。但关于岳飞的死,《宋史》的记载很矛盾,高宗本纪和秦桧传都写明岳飞死于“赐死”;岳飞传说是秦桧以小书(省院文书)的形式将杀岳飞的命令传入狱中,并非赐死

那么岳飞到底是怎么被害的呢?我们多看几条记载,再相互佐证



《会编》记载:

十二月二十九日癸巳,(岳)飞死于(大理寺)狱中,枭其首。都人闻之凄怆,有堕泪者。其子云及宪皆弃市。~《三朝北盟会编》卷207

先将张宪、岳云处斩。绍兴十一年冬十一月二十七日,侯中毒而卒。~《三朝北盟会编》卷207.《岳侯传》

因为宋金和战是北宋末南宋初的大事,宋人根据自己的见闻成书的不下数百家,所以很多事情“各说异同,事有疑信”。徐梦莘编写《会编》时尽量保持史料原貌,对异同不加考辩,凡是“事涉北盟者”,兼收并蓄。所以在《会编》中可以看到很多互相矛盾的记载

在徐梦莘自己写的部分,岳飞死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在时间上与其他著述吻合,是可信的。那么《岳侯传》连时间都弄错了,是不是根本没有可信度呢?也不是。秦桧用毒药杀人的事并不是孤证,据《宋史》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至少牛皋和邵隆都很有可能是死于秦太师的毒药

我们注意到在《会编》卷207中包括录入的《岳侯传》和卷208录入的《林泉野记》都没有采纳“赐死”的说法



《要录》记载


癸巳,岳飞赐死于大理寺……裁断有旨,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3

癸巳,岳飞死于狱中,枭其首。市人闻之,凄怆有堕泪者……初……桧以书付狱,(万俟)卨卒致飞于死。~《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3《遗史》

《要录》同样有异义。李心传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底本是《高宗日历》,所以在他自己写的部分采用了“赐死”的说法。同卷他又录入了赵牲的《遗史》,而《遗史》采用了“桧以书付狱”的说法



简单总结

从以上三书比对我们可以认为,对于岳飞的死,当时官方说法是“赐死”,私史普遍认为是“桧手书付狱”



我们知道,《会编》、《要录》和《金佗》一样都通过南宋朝廷审核被南宋史馆收藏,作为编修国史的补充资料。那么现在可以推论



《三朝北盟会编》

徐梦莘在自己写的部分不提“赐死”或“桧手书”,是因为他觉得“赐死”的说法有问题,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认定是“桧手书”,所以干脆不提

我们知道,赐死保留全尸是一种相对有尊严的死法,死后枭首却是刑上加刑,这两者之间是矛盾的。徐梦莘应该知道官方说法是“赐死”,他用岳飞死后遭到“枭首”来隐约提醒读者,赐死说并不可信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李心传笃信日历,采用了“赐死”的说法。但李心传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不下十次提醒读者,日历的很多说法并不可信,例如

臣考其故,盖绍兴十二年以前日历皆成于桧子熺之手。~卷122

其(秦桧)擅政以来,凡所记录莫非其党奸佞之词,不足以传信天下后世矣。~卷148

臣谨按,桧擅政之日,凡涉私事者,于时政记及日历中一切削去。而桧又禁私史。~卷165

秘书省著作佐郎张震言,自建炎元年至绍兴十二年日历已成者五百九十卷,多所舛误。~卷198

这也是李心传以日历和贴黄写完岳飞狱案后,附录了《挥麈录》、《龟鉴录》、《中兴大事记》、《遗史》等其他著述的原因。从后续看,他对“赐死”的说法应该也持怀疑态度。例如

(绍兴十二年正月)戊申(十四日),御使中丞万俟卨、大理寺卿周三畏同班入对,以鞫岳飞狱毕故也。~《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4

岳飞死于绍兴十一年除夕,赵构听取岳飞案情已经是半个月后的事了。在赵构并不清楚岳飞案情的时候他会不会下诏赐岳飞死呢?答案很明显

李心传录入的贴黄和取旨都没有日期,全部写在绍兴十一年十二月癸巳条下。也就是说,南宋在一天内就完成了初断→申报→审核→取旨→改判→行刑这个最快需要一个月才能完成的程序。任何时期杀任何人都没有这样高效

先赐死,再问为什么赐死。赵构的这种行为不符合任何时期任何正常人的正常逻辑

所以岳珂说“初未有旨”是可信的

岳珂说“初未有旨”其实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后来的确有旨。圣旨当然会载入日历,这也是为什么会有秦桧先杀岳飞造成既定事实,再逼赵构下诏背书的说法



再印证一个“老吏传入狱”的记载

中书言,专差到三省、枢密院吏人六名,行遣制勘文字,参照案牍。委得平允,颇见究心。诏各转一官资。

赵构听取岳飞案情汇报当天,中书省有六名小吏转官,原因是往来枢密院传送制勘文字很用心没出纰漏

而这一时期唯一的制勘院文字就是岳飞案

这件事情并不寻常,制勘院不是常设机构,当时的制勘院是专为岳飞案设立的一套独立班子。照理说制勘院的事,中书吏员是不能参与的。而中书吏是秦桧秦丞相的手下也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李心传特意提醒道

中书吏行遣制勘文字,前此未有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4.绍兴十二年正月戊申条




谁最可信?


按照李心传和徐梦莘的潜台词,在岳飞之死这件事情上野史或许才是可信的。我们再来看一份署名为“佚名”的宋人笔记

一日,桧独居画室,食柑,玩皮以爪划之,若有思者。王氏窥见,笑曰:“老汉何一无决耶?捉虎易,放虎难也。”桧掣然当心,致片纸付入狱。是日,岳王薨于棘寺。

这段描述基本上采用了《金佗》的说法,以行文看,略晚于《金佗》。但同卷中岳飞死时情景在《金佗》中没有

诏其毙于狱也,实请具浴拉胁而殂。

同样的时间问题,前文秦桧下令当天岳飞死于狱中,后文这个“诏”毫无疑问是假诏。何况岳飞死前还遭受了“拉胁”酷刑,更不可能是“赐死”

~《朝野遗记》


秦桧一家三代掌控史馆达十七年之久,导致很多事情大家都明白是怎么回事却拿不出证据。在赵构的默许下孝宗为岳飞平了反,但因资料缺失,加在他身上的罪名并没有完全说清楚。《金佗》的底本是岳霖和史官顾杞收集的资料,主干是七十六份高宗宸翰和诏书,辅以其他史家著述和时人口述,是岳珂呈报朝廷和史馆审核用来替祖父辨诬的材料汇编,岳珂自己在《金佗》中并没写多少东西

岳珂明白如果这份材料交上去被发现与事实不符,非但无法替岳飞辨诬,自己和家人也将承受极为严重的后果,所以必须言必有据

珂所进辨诬,内有依据不当及非出高宗皇帝御笔,甘伏罔上之罪。忠邪之分,在此一举!~《金佗粹编》卷二十七.天定录.中

岳珂为自己的每一句话都赌上了身家性命。如果有人效仿冼秦桧,咱也信





为国钓鱼


有关于岳飞的故事,你我都耳熟能详,经过近千年的历史,仍广为流传,但我们所知道的一切,究竟是谁带给我们的呢?答案我不敢轻易下结论,毕竟在历史的长河中,所有的故事都是经过艺术处理过的。丰富的历史文化,是经过历代人口口相传,再由史官着落与纸上,历史不只是被修饰过的小姑娘,而且还是被包装过的白富美。

岳飞的功绩千古流传,这个被后世顶礼膜拜的英雄人物,在一生的戎马生涯中,抗击金国南下的铁蹄,屡次击败入侵的金军,是历史上最闪亮的著名爱国将领。

关于他的一切,历史的着墨很完美,这种完美下,却证明了一点,岳飞的故事是经过加工的。事实上,并没有完美的人,岳飞的战功赫赫,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无辜被杀也是让人感慨颇多,但岳飞的事迹一点一滴,如此的详细,我不禁对记载者产生了好奇,究竟是谁,可以如此详细的记录岳飞的事迹,可以近乎完美的去写岳飞。

我们现今对岳飞的了解,最初都是由一本书而来,这本书就是《金佗粹编》,而它的作者,便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岳珂,南宋大臣,也是一个文学家,最重要的一个身份,他还是岳飞的亲孙子。

少年时期,身为学子的岳珂,在嘉兴金佗坊间读书备考,自父亲岳霖多年记载的手稿中,他了解到爷爷岳飞的过去,爷爷那光辉的形象,在他的心中久久的存在着,宋孝宗为岳飞平反已经过去多年,但岳飞的故事,在朝廷和民间一直是不能提的禁忌,出于对爷爷的崇拜,岳珂便利用闲暇时间去整理文稿,准备将岳飞的故事留传下来。

在宋宁宗时期,由于主战派与主和派的相互排挤,诽谤岳飞的声音也传了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岳珂将整理编撰出的《金陀粹编》呈于皇帝,皇帝看后大加赞赏了岳飞的德行,并开始宣扬起岳飞的功绩,打击了那些一昧求和的官员。至此,岳飞的故事便流传开来。

至此,老百姓才知道了岳飞的冤情,更加痛恨起秦桧等人的丑恶,岳飞的忠勇也被南宋朝廷开始了承认。

而我们如今看到的那首千古绝唱《满江红》,词中的语言锋芒外露,大气磅礴,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其署名为岳飞。但研究过这首词的人都知道,这首《满江红》出处的神秘。

在南宋一朝,并没有记载过它的出现,而相对岳珂所著的《金陀粹篇》前,在南宋的各类文献中,都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这首词就算不是岳飞所作,单单拿出来,也能让作者名利双收,但很奇怪的是,这首词几百年来一直没出现过,直到明朝才被广为流传,难道几百年间,这首词一直呆在无人的角落吗?

关于《满江红》的作者,我自己有着大胆的假设,会不会是岳珂所作,最初便想加上岳飞的头衔呢?而又由于词中所提“靖康耻”这几个字,岳珂怕触怒皇权,便将它搁置起来,在他去世后又辗转遗失掉的呢?

细细想来,应该是有这种可能。岳珂的父亲岳霖,与朱熹、张栻是至交好友,年幼的岳珂,自小便常接触这些鸿儒大家,加上他天资聪慧,学问也是不差。

那个时候,文人对名誉的渴望是变态的,假设是当时人作出这样一首词,起码能将名望提高不少,绝不会把自己辛苦作出的作品,安在别人的脑袋上,但作为孙子的岳珂,他可以这么做,祖先无上的荣耀,可以带给子孙万代的自豪,词中本来写的就是岳飞,放在亲爷爷头上又有何不可。

这些只是作者自身的想法,但不管这首词是谁做的,岳飞这种抗击外侵的英雄事迹,值得我们后代传颂,千古风流人物,又岂是我等有资格去下定论的。








大通辽人


《金陀粹编》是岳珂为其爷爷要求平反,写给朝迋的诉状改写的。由于秦桧两相南宋十九年,其养子秦禧又主修史,两父子娘狈为奸,大量毁灭岳飞、岳家军和抗金将领的功绩资料,篡改史实。在此情况下,岳珂千方百计,走访故人,民间调查,调阅皇帝奏章,千方百计收集各种资料,难能可贵。而且,这些诉述材料还要经过朝廷的层层审查,所以,资料虽可能有不全不确之处,但基本是可信的。朝迋为岳飞平反、追封、厚葬和对岳飞后人的安抚,证明南宋朝迋是采信了岳珂的材料的。


天之吉星


问题是岳珂本人不正,况且能够做官(只是贪腐而罢免),这难免让人生疑。至少不合乎中国历史上斩草除根的传承。所以他编的东西不可能不带偏见的


歪歪茵茵T


网友想想,认真分析历史,岳飞是丢失河南多市县及趙构私事才被杀的,趙构是幼帝吗,而秦桧是商朝訚仲吗,是汉朝霍光吗,是清朝多尔滚吗,这几个是先帝托孤重臣,而趙构是何皇,轻易让秦桧害岳飞,自古我国历代皇帝所犯的错,都加祸宰相,后人也不封建思想改革,我替秦桧惨ꪣ


空山鸟语168


岳珂编的伪造其祖父假历史。研究岳飞可对比参考。内容基本被否定。


说真话就封


用现代语言耒说,一个区域的朝庭霸王势力杀另一个•区域的朝庭的霸王,都是为了土地奴隶•••那时不能称国,没有民族之说•••只有朝代••国•民族是孙中山先生之后才有的称呼。


老插阿林


有功夫有精力多研究一下扶贫脱贫工作,做点让人看得见的实事!岳飞张飞鸟飞少研究!


358车宣林


这种问题,民间传说更可靠,岳飞真英雄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