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厌世感,想去做和尚或道士,闭关去清修,怎么办?

斗罗迷


先存好足够的钱,不然就没得办。道士和尚也是要吃饭的吧?如果当道士或和尚就能光吃不做,那天下的道士观跟和尚庙将人满为患。


13579难得糊涂


在我家附近西桥的路边上,有一个修鞋的老头,她女儿读大学毕业,悲观厌世,去庙里当了尼姑。后来天天跟她妈讲佛,老头的老伴也信佛了,家里几十年的积蓄,都捐给了庙上,也去庙上当了一个虔诚的尼姑。

老头60多岁了,老婆没有了,女儿也没有了,一个人孤苦伶仃,为了生活只好出去修鞋。每次我老伴去他那里修鞋,老头都讲他家的这些事情,一个完整的家庭,因为信佛信得妻离子散。


刘井隆


不赞同你的想法,人生原本就是一场修行的过程,未必要去当和尚或道士

首先,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当和尚或者道士要求的条件非常的高,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当上的!

其次,人活一世都是坎坎坷坷,困难重重的,只要坚持挺住就会好起来,我多次创业多次失败,2007年我的资产4000多万,我现在负债几十万还身患疾病,可以说我体味过各种世间的冷暖炎凉,但是我仍然坚持着努力着。

所以,希望你能把人生当做修行,坚持下去就会好起来。


悟道國学


不知道你为什么会有厌世感,实不相瞒,我也曾有过。以前我曾经在两个庙里做过几天护法(逢会期庙里人手不够,去帮帮忙),对庙里的情况也算是略知一二。如果你心怀慈悲,心怀众生,心存大爱,发宏誓愿,那么去做和尚或道士,去修行的确是不二的选择。但是如果你是因为情感,事业,遭遇等原因看破红尘想出家,那么你就错了。因为你出发点就不对,凡心未净,尘缘未了,即使是出了家也一样会有世俗的烦恼。实话对你说吧,庙里的和尚,道士,居土他们也都是肉体凡胎的众生,也一样会有凡心,会有七情六欲。佛说阿弥陀经有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也就是说我们致诚恳切地念佛的心就是佛,修心就是修佛。及而言之:不管你身在何处,只要你一心向佛,心存善念,世间处处是寺庙,红尘一样可修行,又何必讲究某种形式呢?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众人皆以为坏人成佛容易,岂不知对于一个以屠杀为生的人来说要放下屠刀必然有一千个不甘心,一万个万愿意!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其中的原委。总之,人生短短何必计较太多,拿得起放得下,看得穿识得破,你就已经是佛了。阿弥陀佛!随心所言,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凉山之鹰y


真正的和尚和道士,是从思想上信佛或信教的。是一种信仰,受法律保护,无可厚非。

如果或累于生活压力,或愤于世俗不公,或懒于劳作,或烦于儿女情长......,产生厌世思想,欲逃避现实,遁入空门,企图清闲,就大错特错了。

佛寺道观,也非绝对平等之地,也是等级分明:文化程度高,对佛道之理修养深厚者,可作为住持,长老,首座,监寺等,属于领导阶层。其余泛泛之辈,只能遵规守律,服从指教。违规者也会受到惩罚。

佛寺道观,更非偷懒享乐之所。寺观大众,虽信奉清静虚无,却也有衣食之行之需。一些旅游景区的著名寺观,香火众,收入多(可能国家还有专款拨付),吃喝不成问题。多数小寺观就不同了。那里面的和尚,道士,除了念经诵佛,还得经营生计。前几年,有些道士到村里化缘,大多数人还能布施一半元钱。后来,给钱的越来越少,还有责难数落者。这几年基本上没有化缘的了。

还在人民公社时期,泾河北岸一座小山上,有一个寺院,住着五六个和尚,种着附近生产队10多亩地,养着5头牛。每年粮食收后,由生产队来到寺院,给其留够足够的粮食(包括施放斋饭之粮),其余的粮食就运回村里去了。这好像一个生产小队一样,那几个和尚,起早贪黑,要放牛,要种地,比生产队社员活还重。有一天,寺院住持从西安大寺院开会回来,和我闲谈了一阵。他对佛教还颇有研究。他动员我入教,我说服他还俗。最后,谁也没有说服谁,哈哈一笑,各走各路。这个小寺院和尚们的艰苦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难道他们是真信佛,用受苦来进行修练?

人应该有信仰。由于信仰而出世,可以理解。若因怕苦怕累,怕困难怕压力,或其他原因,厌世,逃避现实,则不可取,非大丈夫之所为。同时,现实也是逃避不了的,你能逃避到哪里去呢?


天下第一愚768


您好,我从事情绪管理和压力调适工作十多年了,我将从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自身体会,给您建议:

一、首先,接受您自己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不奇葩的。在我们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的思索和念头,正是在帮助我们不断成长;

二、即使您去闭关清修,或者真的当了和尚或者道士,也是没有关系的。

我给您推荐一本书《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作者陈宇廷是国民党名将陈诚的长孙,他就曾经当过和尚,现在已经回归家庭,有了贤惠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们。

我也曾经参加过“地藏七”,闭关7天后,对人生的感悟还是特别多,也更加敬天爱人爱己,如果您感兴趣,请关注我,我会把自己的感悟文章发给您;

三、觉察自己这种想法的背后原因。是不被人重视关爱?还是遭受到重大挫折?或者是想逃离现状不负责任?还是真的热爱清修生活?如果您真的是热爱,那我就尊重您内心的决定。

但如果不是热爱,而是其他原因,我建议:

直面自己的“惨淡”人生!而不是逃避!

多年以前,我因为家里连续出事,打击很大,所以想逃到山里去。但是一位智者告诉我“多年以后你会感谢现在的遭遇,因为很多人无缘经历。”

当我挺过来以后,我开始不再抱怨痛恨这个社会,而是怀着感恩的心去感谢帮助我的人,怀着换位思考的心去理解原谅那些伤害过我的人,怀着报答的心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

于是,我更加热爱自己,热爱生活,热爱世间所有的生命!亲爱的,有一句话,想送给您,当您心里难过时,请想想这句话“一切的发生都有助于我!”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助,多交流,好吗?

图中人物为陈宇廷夫妻


晓莉心疗


我听说,“借酒浇愁愁更愁”。去出家,与喝酒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不过是在逃避,只是方式不同而已。喝酒也好,出家也罢,都没能真正解决问题。清修?“清”得了吗?

古龙先生的小说里有段话:

逃避虽也可耻,但世人又有谁没有逃避过呢?有的人逃避自己,有的人逃避现实,有的人逃避别人。
有时逃避只不过是种休息,让你有更多的勇气去面对人生。
所以你觉得太紧张时,若能逃避一下,也蛮不错的,但却千万不要逃避得太久,因为你所逃避的问题,绝不会因你逃避而解决的。你只能在逃避中休息,绝不能“死”在逃避里。

所以,实际上不论怎么逃避,最终还是要面对。

再来说说“厌世感”。这是什么玩意?根本不用细究,不外乎金钱、地位、女人。

——我笃定提问者是个男人,不然的话不会去说做和尚。虽然的确有“女僧”,但是提问者肯定不知道。

所以,从动机来看,你出家的动机不纯啊。抱有这种不纯的目的出家,心仍有所图,清修……清个六啊。那你的出家不过是在给自己找寻心理替代,肯定不能成功。

《入道四行经》上说:世人长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禅师悟真,理与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三界皆苦,谁而得安?经曰:有求皆苦,无求乃乐。

你一直处于“求而不得”的状态,闭关不闭关的倒好说,别再把自己憋出毛病来。

……什么厌世感,不就是金钱、地位、女人这点事吗?得不到,就要出家?这部仅仅就是心情不好时的任性行为吗?

就因为这个,就跑去给真正的出家人添乱?垃圾分类都不知该把你归为哪一类了。

人类所有的一切,本就是随着心情而变化的。你现在仅仅是心情不好而已,用不了多久,心情恢复正常,别说让你剃头出家,Tony老师把你头发剪坏了你都得跟人家打起来,就这六根不净的样子,你觉得自己是出家那块料吗?


纯钧LHGR


有点厌世感,并且想去修行。不管你什么原因厌世,如若不去掉思想包衭,则将一世无成。先别说佛道修行有一定条件和标准,不是谁想去就能去得了的,单从你心不静来讲,也不合佛道标准。望你找准原因,对症下药,首先解开结,然后静心思过,看是否能达其目标。如有慧根,确适合修行,方可通过程序来实现目标。总之,修与不修不是简单的一说了之,而是人世间动能的一次能量转换,天地人合一,是需要缘分的……。


老道观天471


厌世是在社会群体中没有受到尊重,没有快乐体验,没有成就感等累积出的心理感觉,逃避是厌世情绪的宣泄形式。

出家不是厌世者的集中营,不是解决办法。找到厌世的根结才能破除障碍。出家人以修行为重,目的也是为了破除障碍获得“自在”,出家人一样走在追求心自在的路上,但大多都未必获得了“自在”。所以不要以为出家就快乐自在了,庙里也是小社会,也有生活琐事,而且更单调无趣。

不过你要学佛去庙里生活段时间倒是可行的,在清净的庙里学佛法可以帮助你找到解脱障碍之法,心不存烦恼、怨恨,又何来厌世。



超观


有一点你可能搞错了,庙里的和尚,道观里的道士不是因为厌世了,才呆在这里的。这里更不是厌世人们的收容所。而且你要记着:因为厌世的原因,即使你呆到这,你会发现你会更厌世。厌世情绪应该是心理问题。既然是心理问题,就应该寻求朋友或亲人们的帮助,积极配合治疗,努力走出心理阴影,乐观向上,积极生活,这才是你唯一应该做的。老兄,不要胡思乱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