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市疫情形勢總體可控向好!94.5%規上工業企業復產

新聞發佈 | 濱州市疫情形勢總體可控向好!94.5%規上工業企業復產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2月21日下午,市政府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五場新聞發佈會,市政府黨組成員、秘書長、市委新冠肺炎疫情處置工作指揮部副總指揮王進東向媒體通報了近期我市疫情防控等有關工作情況。

新闻发布 | 滨州市疫情形势总体可控向好!94.5%规上工业企业复产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濱州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面落實“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採取了一系列有力有效的防控措施,堅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截至2月20日24時,我市累計確診病例15例,已愈出院11例治,其他確診患者生命體徵穩定,無疑似病例,無重症病例。可以說,全市疫情形勢總體可控向好。

新闻发布 | 滨州市疫情形势总体可控向好!94.5%规上工业企业复产

王進東介紹,近期,全市各級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各項工作攻堅”,企業復工復產已經陸續展開,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秩序正在逐步恢復。

一是全面加強人員篩查。根據疫情形勢,特別是返城復工情況,將篩查範圍擴大為,各縣(市、區)報告的疑似病例;追蹤到的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一般接觸者中出現發熱、呼吸道症狀的;協查外地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全市發熱門診就診的懷疑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或不能排除的發熱病人;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認為需要篩查的其他人員。核酸檢測機構增加到3家,分別是濱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和濱州市人民醫院。同時,加強重點人群管理,對確診病例發生的鄉鎮(辦)及外地返濱人員居住的村居重點排查,對治癒出院人員、解除隔離的密切接觸者、無卡返濱復工人員等重點人群實行14天隨訪觀察。落實健康通行卡政策,對外地來濱人員實行分類管理,省內人員持卡一律通行,“點對點”定製化運輸不再隔離觀察。

二是實行分級化防控。2月20日,出臺《濱州市新冠肺炎疫情分區分級防控實施方案》,綜合考慮新增和累計確診病例數等因素,將全市所有鄉鎮(街道)劃分為低風險區、中風險區、高風險區,其中低風險區是指轄區內無確診病例,或連續14天無新增確診病例;中風險區是指轄區內14天內新增1例確診病例,或累計確診病例不超過3例;高風險區是指轄區內14天內新增2例及以上確診病例,或累計確診病例3例以上,或有聚集性疫情發生。根據劃分的風險等級,採取針對性策略和措施。低風險區實施“嚴防輸入、統籌兼顧”策略。疫情防控措施包括加強重點人群管理,開展健康監測,嚴格社區(村居)、單位管控,加強健康教育宣傳等。復工復產措施包括保證交通運輸暢通,鼓勵和支持全面復工復產,取消企業復工復產不合理限制。中風險區實施“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策略。在採取低風險區各項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礎上,嚴格落實病例調查處置措施;加強病例所在社區(村居)和活動場所的管控。無確診病例的社區(村居)可參照低風險區採取防控措施。復工復產措施包括在採取必要防控措施的同時,保證交通運輸暢通,合理安排復工復產,落實企業疫情防控責任,統籌加強區域內醫療物資的生產、調配、儲備。高風險區實施“內防擴散,外防輸出,嚴格管控”策略。在採取中風險區各項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礎上,加強病例監測報告與傳染源管理;對確診病例實行單元、棟樓和小區,或村居、社區的封閉式管理;全面排查發熱患者。對無確診病例、未納入封閉管控的社區(村居),要參照中風險區的防控策略執行,復工復產措施包括保證醫療物資和生活必需品的供應,保障重要國計民生企業正常運轉,在確保有效防控疫情的前提下,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同時,全市實行疫情風險分區分級動態管理,由市委領導小組(指揮部)依據疫情發展態勢和防控工作需要,動態調整轄區內低、中、高風險鄉鎮(街道)名單,並落實分區分級管理要求。

三是抓好企業復工復產。強化惠企政策推送,對中央和省、市連續出臺了的惠企政策,逐條梳理、逐項研究,主動送到企業“門上”,真正讓企業得到實惠、得到支持。保障企業防控物資需求,當前我市日產酒精116噸、84消毒液25噸、雙氧水310噸,完全能夠滿足全市企業防控需求;針對口罩短缺問題,前期魏橋集團在海外採購了72.7萬隻口罩,將按縣區復工企業用工人數陸續投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已為疫情物資生產企業新增貸款8.18億元,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新增貸款13.74億元。截至2月20日,全市恢復生產企業1039家,佔全部113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94.5%。在崗職工約25.7萬人,返崗率69%。

四是全力辦好民生實事。高度關注群眾冷暖安危,最大限度保證群眾生產生活不受影響。疫情發生以來,全市落實穩崗返還資金5300餘萬元,為5000多家企業減免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費2600餘萬元。大力推進網上招聘、網上培訓、遠程面試,開展線上“春風行動”,提高招聘企業與勞動者“點對點”對接,幫助解決用工難、培訓難等問題。按照目標、路徑、責任“三個清晰”,抓好生產、購置、分配、儲備、使用“五個環節”,全力保供應、穩物價,有效確保了群眾生產生活需求。高度關注貧困群眾受疫情影響情況,確保脫貧群眾不返貧。

王進東表示:目前,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下一步,將把工作重點調整為疫情防控和改革發展兼顧,統籌抓好“戰疫情、抓運行、保民生”,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實現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奠定堅實基礎。

一是精準防控疫情。嚴格落實分區分級防控各項要求,突出精準化,將防控措施精細到最小社會單元和防控個體。研究推行健康通行二維碼,一次申辦、動態管理、跨縣互認、全市通用,進一步提升便利化水平。抓好信息化防控,對全市常住人口推行“一人一碼”,一個身份證號碼對應一個信息碼,涵蓋健康情況、小區進出、超市購物、服務預約等多項登記功能,為陸續恢復生活服務行業提供信息化支撐。

二是精準幫扶企業。強化企業防控物資保障,重點解決好口罩等物資供應,積極對接國內外生產廠家,拓寬採購渠道,確保復工企業生產需求。根據企業和項目開工復工時間安排,因地制宜面向省內和省外非嚴重疫情地區開展企業員工、農民工等返程群體的客運包車、定製化運輸等“點對點”“家到廠”服務。全面暢通物流渠道,確保市域內循環暢通。發揮好產融中心的作用,拓寬銀企對接渠道,最大限度解決階段性的融資需求。藉助全市工業企業產供銷綜合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供求信息對接、工業品需求尋源、工業品物資管理、人才用工需求對接”等服務。

三是精準服務民生。陸續恢復公共交通,根據疫情發展形勢,適時陸續恢復市內、縣級公共交通以及出租車運營。陸續恢復便民服務,除農村集市、餐飲店、電影院等人員聚集度高的服務場所,在達到“六個一律”前提下(凡未配備測溫儀器,無法對進場進店人員測量體溫的,一律停業整改;雖配備測溫儀器但未配備專職人員登記所有進場進店人員信息的,一律停業整改;凡未採取有效措施阻止“零防護”人員進入經營場所的一律停業整改;凡未落實日消毒措施或未配備便捷消毒用品的,一律停業整改;凡落實措施不力,引起顧客聚集和長時間逗留的,一律停業整頓;凡發現經營場所疫情防控存在其他重大安全風險隱患的,一律停業整頓),陸續放開理髮店、汽車修理店、五金店等便民服務行業。逐步恢復公共活動場所,分批有序推進城市公園、旅遊景區等運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