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教學的上場是否意味著大量教師會下崗?你怎麼看?

趕往春天的路上


我在另外一個相似的問題中做答過,現在拿過來。在這次疫情中,在線教育從開始的大受歡迎到現在的怨聲載道,其弱點暴露無疑,這想必也是在線教育機構要抓緊解決的問題吧。下面回到問題本身,在線教育僅僅只是在疫情期間有所作用,這個作用也只是對家長焦慮的一種安慰,就其對學生知識水平有多大提高,只能說聊勝於無,目前疫情期間在線教育還不如直接每天佈置作業效果來的實在。另外教育不是一個簡單的知識灌輸體系,如果每個人都如電腦硬盤可以存儲,那麼在線教育可以淘汰教師,但是教育是個複雜的系統性工程,所以教師絕對不會減少。想反,筆者認為,隨著國家的強盛,當前40_50人左右的大班會向著小班進步才是家長最希望看到的,此時教師不僅不會減少,反而增多。期待著國家強盛,期待著小班化,須知一個班級人太多,真的有很多弊端啊!


一隻虎科學小課堂


本人是一名基層的鄉村教師,我認為在人工智能大潮的趨勢之下,可能會有人說某一天中小學老師會被某些智能設備或者是大量的網絡課程給取代,這有可能會使得大量的中小學老師面臨下崗的危機,但是我覺得目前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情況並不會在短期內發生,原因如下:

一、網課不被家長接受.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的話,網絡上的那些網課並不被太多的家長接受,那些家長能夠接受的主要還是孩子們的學校教育,他們能夠接受到的是讓孩子去更好的學校裡面讀書。

我們不能夠排除那些網上的課程,要比現實中學校裡面老師講的要好一些,畢竟網上的那些課程很多都是名師講的。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得出這些家長並不會在短期內接受讓自己的孩子待在家裡看網絡視頻的教學模式,而且那些網絡視頻教學基本上都是需要收費的,並不是那些家長願意支付的。

二、網課只能是輔助.

可能一些位置比較偏遠地區的學校能夠接受一些免費的遠程教育課程,不過這些估計也只能淪為教學輔助罷了。

三、學生們需要集體生活.

如果讓孩子們在家裡面觀看那些網絡教學視頻的話,孩子們一直在家待著的話,可能就接觸不到那些同齡人了,這樣久而久之的話會使得孩子們在性格上產生一些不利影響。

綜上所述,技術手段的更新並沒帶來老師大面積下崗。

但也不得不承認其對教育的影響,也許將來有可能不需要那麼多老師,只要部分優秀教師參與科研,製造的產品可以複製,一些知識技術性課程的師生互動變成了人機互動,估計老師數量可能會減少。其實現在有不少網絡課程就很好,一個老師可以面對幾千個甚至幾萬、幾十萬線上學生,一樣也會減少老師需求量,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學習。

所以老師也要有自我危機意識,要活到老,學到老,及時知識更新,要駕馭新技術手段,而不是被新技術所淘汰。其實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不僅僅會衝擊教育行業,衝擊教師崗位,它會對各行各業產生巨大影響,會改變人的生活方式。雖說不能取代人類,但能取代不思進取,沒有複雜知識的那部分人的簡單重複性工作,失業也許會伴隨而來。


慎獨164165614


2月17日,教育部全力打造的國家網絡雲課堂正式上線,標誌著線上網絡教學正式納入常規運營。這是在其它網絡平臺推動和擠壓下,本著教育公平的原則,集合全國優質教師資源打造的教育教學平臺。

但是不是意味著教師資源過剩?大量教師需要轉崗下崗?其實通過這幾天“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網絡課堂直播的狀況就可以知道,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可逆轉,教師不僅不會轉崗下崗,相反還需要補充大量的教師。

原因在於:

一教師隊伍是按照老中青梯隊設置的,便於有序退休,不會出現大面積缺教師的現象;

二現有的教學班級人數過多,教師還不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還做不到為了一切學生;

三教師是一門技術活,還不是任何一個人短期就能勝任的,不是師範專業畢業,師範專業技能和教育理念嚴重缺失;

四教師是一門收入不高的苦職業,有想法的人幹不長,無想法的人幹不了;

五教師的群體智商是通過苦讀獲得進一步深造的,適合中小學階段的學情,智商高者或低者幹不好或幹不了。

一、梯隊設置,有序退休,大面積缺教師就是犯錯誤

我國改革開放前是計劃經濟時代,一切都是按計劃指派生產或銷售,人才培養也是如此。整個社會雖然物質不富裕,流動不充分不自由,人的潛能得不到最大程度開發。隨著改革開放搞活40年來,中國建立起了全球唯一完整的工業體系,物質極大的豐富,農村開始城市化,文盲已經僅存於60、70歲及以上老年人之中,全民文化素質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這歸功於教育不懈的努力、無聲的付出。工業的發達、經濟的繁榮,對人才需求量增大,高校擴招應運而生,也為普通家庭的孩子進一步深造提供了機會。高校不再是培養社會精英,而是培養社會普通勞動者。大量人才的培養推動了二產、三產的進一步發展。

這些歸功於教育。每當“讀書無用論”沉渣泛起時,有腦子的就會想到不讀書你什麼都不是。脫胎於計劃經濟時代的教育教學模式在今天仍然存在著影響。無論大上民辦教育還是公辦教育轉型,其實就是市場經濟短視在作怪,涸澤而漁,不按教育教學規律辦事。在中國這樣大體量的國度,沒有計劃性根本就行不通,一旦大面積教師退休,青黃不接,將是一場災難。過度追求經濟效益,導致有償家教、名師跳槽、爭搶生源等亂象發生。社會主義公辦教育本著公平公正公開原則,面向全體國民,實施按照老中青梯隊設置,便於有序退休,不會出現大面積缺教師的理念,默默無聞地為社會經濟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二、現有的班級基數過大,還不能真正落實小班教學,把每個學生教育好。

目前的狀況,因為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導致了農村學校的生源嚴重萎縮,教學班級減少,而城市裡面,隨著大量的農村人口湧入,城市面積在擴張,很多學校生源過多,現有的教學資源遠遠跟不上生源的增長,導致現有班級人數急增,有的甚至60-70人一班。給教師開展教育工作,完成教學任務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新建擴建學校,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從立項論證到撥款開工直至驗收交付,總要兩三年,無法滿足現有的需求。

國家一直提倡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小班化,只有在小班化的教學環境中,每一個學生才能得到老師的普遍關注。在60-70的班級中,老師的注意力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人,即使每個人都照顧過來的話,也需要很長時間。而小班化就不同了,每人每天在學習上、在守紀上有沒有問題,老師都能及時的發現,及時的溝通交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做到及時教育、及時評價、及時反饋。老師可以針對每一個孩子設計教學,讓不同層次的孩子跳一跳就能夠得著,從而獲得學有所成的成就感。畢竟每一個人發展的速度、所處的起跑線的位置是不一樣的。

三、教書是一門技術活,不是任何一個人想幹就能幹好的。

在目前城市擴張的過程中,很多新建學校需要大量的師資,於是各地在應屆往屆大學畢業生中招募教師。這種不問是不是師範專業畢業生,就盲目的招募到教師隊伍中的行為,其實是不負責任的。一個連正常的師範專業應該受到的師範專業技能訓練都不具備的大學生,儘管知識面、處理問題的能力有可能比師範生高,但是師範技能那一塊他永遠是缺失的。可以想象,他在從教的生涯中是自由的生長、胡亂的生長、盲目的生長,對於學生的也只能是自由的胡亂的盲目的學習。

教師隊伍並不排斥其他新鮮血液的加盟,但是教育是一種特殊的行業,教書是一門技術活。教育教學的規律,不同於社會經濟發展方面其他的規律。他要求教師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擁有愛心,要有奉獻精神。特別是師範專業技能訓練中普通話、粉筆字、鋼筆字、演講與口才、教育學、心理學案例分析等等,不是一朝一夕訓練成功的。不經過專門的訓練,光憑智商高、記憶好就能獲得教師資格證書是遠遠不夠的。這關係到教師個人的長久發展,也關係到學生潛能是不是得到進一步開發,最終能不能通過學習獲得進一步深造的機會。於國於家於自己,都是功德無量的事。

四、教師是一門收入不高的苦職業,起的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吃的比豬差,沒有愛心,沒有奉獻,是幹不長教師的。

教師首先是一個職業,解決個人在社會上生存的問題。其次才是一個事業,這個事業需要教師認同社會主義教育理念,認同愛心與奉獻的價值。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教師是三百六十行中最不起眼的一個行當,是孩子王,每天和孩子們打交道,除了擔任自己的教學任務之外,還要負責處理孩子們之間發生的事情,疏導孩子們產生的心理問題,指導孩子們對未來的認知,還要幫助孩子們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認識。每天都週而復始,一遍又一遍重複做。沒有一定的耐心,是幹不好這個工作的;沒有一定的愛心,是幹不好這個工作的;沒有一定的奉獻精神,是幹不好這個工作的。

很多人在長期的教師生涯中感覺到毫無成就感。這並不奇怪,絕大多數人在社會生活中對應的就是平庸的工作、生活,忙忙碌碌一輩子,總有做不完的活,幹不完的事,說不完的話。也正因如此,很多人沒有注意到,只要將生活與工作稍做調整,局面就會為之一新,無論哪一方面就會脫穎而出。很多名特優師成長的軌跡告訴我們,只要你在某一方面稍微付出,你收穫的將是整個世界。

五、教師的群體智商是通過苦讀獲得進一步深造的,適合中小學階段的學情,鼓勵學生通過苦讀獲得進一步深造的機會。

任何一個人天賦固然重要,但是離開了後天的努力,就如同方仲永一樣,江郎才盡,最終將一事無成。在21世紀,知識更新的很快,知識的容量越來越龐雜,一天不學習就會感覺到落後。大家都進步的情況下,如果你還原地踏步踏,你這樣比別人落後不是一步兩步,而是一條街兩條街的問題。這也是很多教育培訓機構喊出的口號: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時候想想,雖然憎恨教育培訓機構的惡劣行為,但是他們能夠頑強地生存下來,並且不斷地開疆拓土,市場越做越大,可見也有他們生存的道理的。

雖然現在大學擴招規模很大,基本上能滿足高中畢業生的入學深造的需求。但是高校之間本身就有區別,985、211、雙一流高校一直是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高校。但是這些高校招生規模就那麼大,要想進去就必須過五關斬六將,不斷的通過苦讀,才能不斷的追求進步,最終到達勝利的彼岸。沒有三更睡五更起、頭懸梁錐刺股的拼搏精神,是不可能實現自己的夢想的。

教師這個群體總體上來說就是通過苦讀才獲得了今天的地位,他們對於苦讀是有著深刻的體會。他們不如985 、211、雙一流高校的學生,憑藉天賦很輕鬆地就步入了夢想的大學殿堂。這些高校的學生當初根本就不屑一顧教師這個職業。當然這無可厚非,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而且社會經濟生活的領域,需要他們這樣高智商的人群從事科研工作,各行各業需要工程師。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會有對應的位置,只不過在後天學習的過程中,你有沒有通過過苦讀改變自己的命運,或者說被命運踢出了局。

綜上所述,網絡教學的上場,並不意味著教師這個職業規模越來越小,教師的需求就會越來越少,相反真正落實素質教育小班化教學,還需要更多的人從事教師這個職業。特別是吸引高素質的人才加盟教師隊伍,才能激起教師隊伍中的活水。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中華子孫素質越來越高,民族的活力越來越強。


江邊打魚人


網絡教學是一種趨勢,導致很多具體的人工職能被取代是事實。

這首先在於網絡教學的優勢:網絡教學這種方式既方便又靈活快捷。學生可觀看下載講課錄像、電子教案、課件等授課內容,彌補課堂中的不足,起到了加深理解、解惑問題、複習提高的作用;同時學生也可以在網絡教學平臺上與老師交流,通過交流,學生可以獲得疑問的解答,得到學習的動力,教師也可以瞭解學生的當前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在網絡教學活動中建立起一個有效的交流環境,能夠使得分佈在不同地方的師生方便的交流,從而能夠有效的提高教學活動的質量。而且目前還有了校際間的網絡平臺,這樣能夠整合教師與教師,學校與學校之間的資源。

但是網絡教學也有缺點:首先,針地性差,有時學生會出現看了好幾遍課件、還是不太理解,沒有老師的指點迷津,常出現遇到難題就想逃避的思想,學生在學習中的思維容易中斷。其次,網絡教學的規範性標準化以及品質有待於提高,這也是現在網絡帶給人們的一大擔憂。再次,網絡教學導致師生間、同學之間的交流不暢通。有時老師由於種種原因不能及時給予答覆或是答覆不明確,學生還是不能理解,常會造成學生對老師產生誤會,畢竟文字上的交流不如語言交流來得暢快。

鑑於此,我們可以很簡單得出結論,如果教師不希望被網絡教學取代,那麼根據上述的優缺點可以做如下的調整:

1、        發揮網絡教學的長處,儘可能是利用和借鑑優質的教育。

2、        抑止網絡教學的短處,向個性化教學服務方向轉變。



磨石旅行與創作手記


我認為一定不會的,相反會讓家長更進一步認識到課堂教學的重要性。

首先 網絡教育並不是一個新生事物

隨著網絡的發展,網絡教學很早以前就已經融入到了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從優秀教師的優質課評比到我們現在最普通的教師授課,哪一個能少得了網絡教學的應用,PPT文檔教學、視頻片段展示、微課教學、flash動畫展示、理科畫版工具應用、理化生模擬實驗室以及各種教學平臺的應用等,像我們學校平常上課就規定要用“學樂”雲平臺教學,所以他並不是什麼新生事物了,只是教學的場所發生了變化而已,所以不必大驚小怪的。


其次 課堂教學有他存在的巨大優勢

無論是課堂上課,還是在線網課,它們都只是一種教育教學的方法和手段,並不存在誰比誰更好,現在網絡那麼發達,為什麼還沒有取代課堂教學呢?特別是我們現在正在推行的“停課不停學”,家長們也好,老師也好,學生也好不是都真實的體驗了一次嗎?不是都巴不得快點走進課堂嗎?所以說課堂教學永遠有他的優勢所在,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1、最大優點就是好便於統一管理;2、和學生面對面的交流,便於及時發現問題和處理問題;3、便於體育、音樂、美術課的開展;4、學生處在一起生活,學習、交流便於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階值觀;5、便於開展一些集體活動,來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6、能夠讓家長們安心放心的去工作。


第三 在線教育只是這個特殊時期的特殊選擇

在現在疫情越來越嚴重的時候,為了讓孩子停課不停學,我們才選擇了在線教育,從這十幾天的反饋情況來看,無論是家長、老師、孩子還是社會,都覺得在線教育有太多的缺陷和不足,網速問題,服務器問題,設備終端問題,地區差異問題等等,從這些現象和問題來看要想長時間大面積推行在線教育肯定是行不通的,疫情消除後肯定會第一時間恢復正常的課堂教學,所以教師能少嗎?


所以我認為課堂教學現階段是絕對不可能被在線教育替代的,那教師也必然是不可能少的。

最後希望大家留言,支持我的也幫我點個贊👍,謝謝!


疫情中的教育工作者


【個人觀點】網絡教學上場,大量教師下崗?我認為,恰恰相反。經過此次體驗,家長只會更加看重學校教學,對網絡教學避而遠之。

由於疫情的原因,全國範圍內的所有學校延遲開學。隨著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各地紛紛展開網上教學。一時間,直播也好,空中課堂也好,成為最熱門的話題。

該如何評價網絡教學的“全國首秀”呢?

不否認網絡教學確有其優勢,但這次“首秀”更多暴露的是其缺點。

我認為,網絡教學對學校教學的衝擊微乎其微,甚至更突顯了學校教學的重要性。

簡單分析如下。

1.網絡教學的兩大問題根本無法解決

關於網絡教學的缺點,我們不再一一列舉,這裡只說兩個根本無法解決的問題。

①視力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研究結果表明,我國青少年近視率已居世界第一。具體數據如下圖。

高近視率,影響的不僅是身體健康,更是對國家安全的嚴重威脅。

導致高近視率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學業負擔重、用眼習慣不好、缺乏體育鍛煉外,近幾年影響最大的因素就是手機、電腦、電視等電子產品的普及應用。

網絡教學的推廣,只會使學生的視力問題更加嚴重。

②手機監管問題。

手機問題,本身就是中小學生管理的一大難題。

圍繞著手機的使用,家長和孩子可謂鬥智鬥勇。只要牽涉到手機,家裡總會“硝煙瀰漫”“戰亂不斷”,既危害孩子成長,又導致家庭矛盾。

而此次網絡教學,學生們就像得到了“尚方寶劍”,可算是過足了“手機癮”。

但孩子的自制力較差,所以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學習只是玩手機的“幌子”,還是合理的“幌子”。

現階段,大部分家長還在家裡,尚不能有效監管,以後家長不在家呢?

家長為什麼關注開學時間?很多都是被手機“逼迫”的。

2.教學只是教育的一部分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什麼?是立德樹人。教師的根本任務是什麼?是教書育人。

學校教育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成才,更要讓學生成人。

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還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更要陶冶學生的情操,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

教學,永遠只是教育的一部分,不是全部內容。即便網絡教學能夠代替教師進行教書,那育人怎麼辦?

3.學生成長需要各種外部環境

學生的正常成長,需要各種外部環境的共同作用,其中又以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為主。

舉例而言,班級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單位,每個學生都是班集體的一員。

在班集體裡,學生會懂得什麼叫規則,什麼叫集體利益。學生能學會如何尊重他人,如何與別人相處。只有長時間生活在集體中的人,才不會凡事只考慮自己,才知道怎樣維護集體的利益。

這些內容,網絡教學能教會學生嗎?

只進行網絡教學,失去了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學生怎麼能正常成長?

結語

此次全國範圍內進行的網絡教學,只是非常時期的應急之策。通過這次“實驗”,讓我們發現了網絡教學的很多不足,這為以後的改善提供了經驗。

但無論怎樣改善,無論是從目前還是長遠來看,網絡教學都不可能代替學校教學,更不會因網絡教學上場導致大量教師下崗。


三石學堂


您好,預祝預柱為您答疑!

受疫情影響,多地大面積推行了網絡授課,進行網絡教學。因其突破了時空限制,實現了資源共享,體現了時代的發展,教育的進步,在疫情阻隔的情況下架起一座座師生互通的橋樑,值得稱讚也倍受推崇。儘管網絡教學也暴露了一些問題受到質疑,但其發展環境和發展趨勢顯示了無盡的活力,讓社會各界普遍看好。

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工業革命在提高生產力的同時造成了大量人員失業下崗!那麼網絡教學的上場會導致教師下崗嗎?

首先,網絡教學不可能取代課堂教學。

網絡教學相比課堂教學優點在於:1.學習空間、時間、地域不受限制。2.學習內容大多為優秀教師整合加工而成,借鑑內容豐富。3.可回放,利於學生重複學習,不斷提高。

但網絡教學無法替代課堂教學的這些優點:1.充分適應學生個體差異,及時根據學生認知調整內容和教學方式。2.按照學生注意力規律調整課堂內容。3.針對班級實際,採用學生易接受的方式施教。4.利於檢測評價效果。5.利用學生眼睛的保護。

其次,師者不僅僅授其業,還有傳其道。

《荀子·勸學》有云“學莫便乎近其人,學之徑莫速乎好其人”,意思是對學生而言,接近並喜歡老師,愛戴自己的老師,才能儘快接受老師的影響,這是學而有成捷徑。

當社會推行網絡教學時,只管教知識,忽視學生個體差異,漠視老師的潛移默化教育做人的作用,如此一來,教育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學文化教育的“兩條腿”就少了一條。

第三,網絡教學的推動需要大量一線教師的親力親為。

網絡教學的資源收集來源於廣大一線教師的經驗智慧結晶,同樣其發展壯大需要廣大一線教師的助力,畢竟網絡教學的容量僅限於知識層面,不能解決學生個體差異帶來的學困生問題和學生中逆向思維等問題,必競教無定法,傳授知識不是一成不變的。

第四,學生具有個性差異,不同於工廠中的產品。

學生不是產品,是一個個獨立的主體,有自已的思維和看問題的視角,自身存在差異性,當然也有一定的可塑性,但不可能都有很強的自律意識和消化網絡教學所授知識的能力,同一堂課,後面還有重複練習和耐心的輔導!

可見:

首先,網絡教學不可能取代課堂教學。

其次,師者不僅僅授其業,還有傳其道。

第三,網絡教學的推動需要大量一線教師的親力親為。

第四,學生具有個性差異,不同於工廠中的產品。

教師的工作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基於師德力量上的無私的奉獻和創造,如何代替!





預祝預柱


網絡教學會促進優秀師質資源的合理優先獲得生源,促進濫竽充數者快速淘汰,給市場更大的自由組合自然發展的空間,當然網絡教育質量好壞還要有合理高效的監管鑑定機制才能做到優勝劣汰,能者上庸者下,賢者上廉者上德才兼備者上!可以更大更好的保障教育的公平性,有德者育賢能![耶][耶][耶]國之幸民之福!


五好先生陳誓美


不經過這場所謂停課不停學 ,讓更多人認識到老師的辛苦和重要性,沒有互動,沒有監督,沒有鞏固,沒有測評……立貼為證[呲牙]


悠客閒人


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線上教育是否可以取代傳統學校教育”這個問題就不斷被人提起。能嗎?

我認為是:不可能!

那麼為什麼不可能呢?

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教育!

廣義的教育,泛指影響人的知識、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質的形成和發展的各種活動。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的教育,即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發展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以培養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的人的活動。

一般的說,學校的每一個老師都承擔著教育的兩個功能:教學和育人。對於學生來說,用兩句話概括教育對學生的作用就是:“學知識,學做人”。下面就說說學校教育的不可替代性。

第一:教師的教學不可替代,線上教育只能是學校教育的部分補充。線上老師的教學水平可能很高,但是隔著屏幕教學的方式就會讓教學效果打了很大的折扣,畢竟不是真人面對面的交流。如果一對一的線上教學還好一些,如果是一對多,線上老師很難在教學時確定學生的學習狀態,甚至學生是否在聽課都難以把握,也不方便跟學生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

第二:線上教育的不完整性。學生從幼兒園開始到高中畢業,要學習的課程有: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音樂、體育、美術、信息技術等。試問有什麼樣的線上教學能把這些科目都開全了呢?語文課,學校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詩歌朗誦、進行古詩文改編故事並在班級裡表演,線上教育可以嗎?英語課,學校可以組織英文詩詞朗誦大會,線上教育可以嗎?物理化學生物等課堂,老師可以現場做實驗並讓學生上講臺互動,鍛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學校體育課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做一些體育遊戲或者體育比賽如籃球比賽、乒乓球比賽、足球比賽、拔河比賽等等;美術課老師可以現場揮毫潑墨,一邊讓學生欣賞一邊動手學習一些技巧和方法……顯然,很多的課程,線上教育是無法替代學校教學的。

第三:家庭條件不允許。一般的線上教學都是學生在家藉助電子產品進行學習,那麼有多少家長能保證孩子在家能老老實實的進行線上學習呢?當孩子父母都上班之後,家裡是不是還要安排個人專門看著孩子線上學習呢?如果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不能幫忙看著孩子線上學習,是不是還要花錢僱人看著孩子進行線上教學?

第四:從某種意義上講,育人比教學更重要,這是線上教學更難以和學校教育相比的因素。現在社會,每個人都是社會人,都免不了要和形形色色的人進行交流溝通,團結協作、合作共贏等。學校裡,老師和學生面對面的促膝長談、諄諄教誨是學生心理成長、完善的必要過程;學生在班級集體裡學習和生活,參加集體活動比如:詩詞朗誦、英語演講、勵志演講、手工大賽、限時作文大賽、書法比賽、校園歌手大賽、春遊秋遊活動、各種校園體育比賽、各類聯歡晚會……這些各種各樣的活動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動腦能力、團結協作的能力、身體協調能力、大局觀、心理承受能力等等,顯然,線上教育也不具備學校的這個“育人”的功能!

誠然,線上教育有它的優點,有傳統學校教育所不具備的優點。但是從人的全面發展目標來看,學校教育才是最合適的教育。線上教育作為某種意義上的補充還是可以的。希望是每個孩子都能在學校教育和線上教育的結合發展下實現自己的全面發展,最終成為對家庭、社會和國家有用的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