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冬天怎麼來這麼晚,都立春這麼久才開始下雪降溫?是自然規律嗎?

點點滴滴都是ai



張愛霞8478064498675


咋暖還寒之際,最將難息。立春之後又突然席捲而來的降雪非常的迎合了這句詩。放眼過去,今年的冬天似乎要比以往要走得更遲。

記得在許多年之前,在我們家鄉經常都是除夕那天晚上就開始下雪。 到了近些年,家鄉下雪的規模還有時間都越來越晚,今年甚至只有在立春之後的那股寒流,才下了一場雨夾雪。

自然規律

立春之後所來的一股寒流讓人感覺到冬天似乎又重新回來了。這股寒流人們也叫倒春寒,是立春之後非常容易遇到的一種天氣。

立春是我們古代所制定的二十四節氣之一,雖然名字叫做立春,立春代表這一年之中春天的來臨,但是在各種原因的作用,立春之時,我們還沒有真正的進入到春天。

根據氣象學的各種統計數據來看,這個時候,我們的天氣還達不到春天的標準,很多地方的溫度都還沒回暖。大部分地區的溫度,大概位於幾度,到10幾度之間,至於北方早就更冷。這種天氣再加上寒流的影響,就非常容易下雪了。

而這種立春之後有下雪的天氣,即使在古代就有了。

“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江邊二月晴。”,這是出自唐代歐陽修的一首詩。這首詩中的二月晴也代表了下雪的日子,也是在二月份。二月份,也就是咱們立春所在的月份。

在唐代的時候,雪已經在二月份開始下,這可以說是從古到今的一個正常的自然規律。在古代,二月份就在下雪了,只不過呢,這與我們現在還是有差別。在古代下雪的次數還有規模肯定是要比現在要大要多的。

在全球變暖的基礎上,再加上城市的熱島效應,現在的我們春天下雪的次數還有規模都會越來越小。

家鄉還能看見雪嗎

天氣越來越暖和, 這是身處家鄉的我非常容易感受到的變化。家鄉從未如此的溫暖過,甚至在未來它的氣候讓我感覺會更加的溫暖。

小的時候,顯然家鄉是要比這冷上許多的,零八年下了一場非常大的雪,那場雪滿山遍野,把鄉下的土路旁邊的竹子樹木全部給壓斷了。而在那一場大雪之後,家鄉在沒有遇到過一場像樣的雪。

家鄉最早的時候,在一月十幾號就下了雪了,隨後幾年越來越晚,到除夕晚上甚至今年居然到立春之後才接著寒潮的來臨,下了一場不像樣的雨夾雪。明年的冬天我的家鄉還能看到雪嗎?我真的不敢想象。

如果說城市的熱島效應造就了我們難以看到雪,但即便如此身處鄉下的我也是越來越難以看到雪,哪怕是在大山深處。

全球變暖

根據國內外氣候數據顯示,全球真的在逐漸變暖。今年是2020年今年的一月份被稱之為史上最熱的一月份。南極的溫度高達20.75度,這是什麼概念呢?南北兩極曾經一直是全球最冷的兩個地方,而到了今年一月份,南極的氣溫居然達到了20.75度。

而根據最新的調查顯示南極在五年之中融化了1.5億噸冰。而在未來,冰塊會融化的越來越多,在20度的溫度下,冰川根本是不可能存在的。

引自NOAA的數據,今年1月,北極海冰覆蓋面積比1981年到2010年的平均水平低5.3%,南極海冰覆蓋面積比1981年到2010年的平均水平低9.8%。

北極熊們用來立足的冰層,用來補食的路面,也正被逐漸升高的溫度慢慢融化。

北極熊孤獨地站在只有它身子那麼大的冰塊上隨著水流漂流,在北極已經是一件非常常見的事情。

在未來北極熊,南極企鵝也會成為瀕臨滅絕的動物。南北兩極的冰川全部融化會造成全球的海平面上升,而那些低海拔的國家也會被逐漸的淹沒。

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我們能做些什麼呢,我們人類的潛力無限,但是同樣的我們的力量在這樣一個巨大的問題面前。也顯得非常的薄弱。全球變暖,造就的成因非常的複雜。

這種情況是全球七十多億人一起造就的,想要影響到這一個七十多億人造就的成果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但是它不併不意味著我們就放任不管。減少碳排放。這一件小事我們還是可以做的。比如乘坐私家車出行,鼓勵多騎自行車,減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等等與我們日常生活中密切聯繫的事情。

希望以後的我們不至於在為沒有來的下雪,或者說是遲來的下雪而心生遺憾。


拉希克的科學世界


不是“冬天來的這麼晚”,而是應該這樣說:這個冬天怎麼走的這麼遲!

因為現在已經是春天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乍暖還寒”。這種現象在北方其實是經常有的,這應該也是正常規律!

其實前幾天那場雪是因寒流所致,而這幾天氣溫已經開始逐漸的回升了,外面的殘雪也在極速的溶化著了!

寒雪擋不住,春天真的要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