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自在人生


年輕的時候喜歡透過現象看本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常常將天地揣摩,希望終有一日妙理開,得大自在,但最終還是在俗世裡打轉,躲不開名與利。人慢慢成熟,年紀大了,喜歡略過本質看現象,一日茶,一夜酒,一部毫不掩飾的小說,一次沒有目的的見面,一群不談正經事的朋友,用美好的事物消磨必定留不住的時間,這才是自在人生。

蘇東坡飲茶,寫下“乳甌十分滿,人世真侷促”的詩句。意思可以理解為:茶器裡的茶湯可以注到十分滿,但人生在世就有種種欠缺,不可能這樣圓滿,反而狹小侷促。只有對茶、對人生都有著最深體驗的人,才寫得出這樣的詩句。正是人世有太多的侷限、倉促、無奈,所以才需要茶裡的圓滿豐盈、舒緩從容、無邊自在……。也許,使人們對茶戀戀難捨的,歸根結底,不是因為百般功用,不是因為千般風雅,而是通過喝茶,在短暫的人生、侷促的人世中找到片刻自在的感覺。

俄國文豪托爾斯泰說過:“成人身上常常發生的那種體驗,即在內心同時有兩個不和諧的聲音在講話。一個說:自己吃;而另一個說:送給討要的人。一個說:要報答;而另一個說:要索取。一個說:相信別人的話;而另一個說:要自己思考。人年齡越大,就越常聽到這兩種不和諧的聲音:一個是肉體的聲音,而另一個是靈魂的聲音。那習慣於傾聽靈魂的聲音、而非肉體的聲音的人,將過上好日子。”過日子,得由靈魂主導,而不能由肉體牽引,毛澤東曾讚頌白求恩是“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高尚的人,“低級趣味”就是任由肉體放縱,是必須遠離的。而現在,所謂的“高級趣味”,也是必須脫離的,名牌奢侈品、高級會所、高爾夫等高極消費是違背初心的,也屬於任由肉體放縱,應當遠離。人要活得快樂自在,其實是要有“中級趣味”,它來自於平實的生活-----向下,不低俗媚俗庸俗;向上,不超高飆高拔高。這樣,不刻板生硬,了無生趣;也不好高騖遠,譁眾取寵。

周國平先生說過;“活得真誠、獨特、瀟灑,這樣活當然很美。不過,首先要活得自在,才談得上這些。如果你太關注自己活的樣子,總是活給別人看,或者哪怕是活給自己看,那麼,你愈是表演得真誠、獨特、瀟灑,你實際上卻活得愈是做作、平庸、拘謹。” 很多人覺得安靜是因為熱情幻滅,但其實不然,安靜是更大的熱情,是更飽滿的熱情。一個安靜的人,定然是心中有美景的人。整天一刻不停地在追逐別人眼中幸福人士的感覺,這其實是因為自己的不自信和迷失。而安靜的人不同,他們總有一顆強大的內心,能活在自己的節奏裡。一身靜氣,才是一個人最美的樣子,你若安靜,風雅自來。

小時候總是覺得時間走得太慢,成年後便總感覺時間過得太快了。孩子們的生活裡充滿了無盡的期待,在等待的過程中會感覺時間實在是太漫長了。而在成年人的生活中,已經沒有多少“驚喜”值得期待,相比較充滿不確定性的明天、明年,他們更喜歡今天,喜歡當下。今天和當下,是實實在在的,是確定的,所以希望時間可以走得慢一點。是的,當下就是最好的,不必感傷時間過得太快,也無須為這一年裡很多願望沒能心想事成而怏怏不樂,平平淡淡、自然自在的日子就是福氣,就值得慶賀。

本文章屬於轉載文章,僅作學習交流使用。如果損害了您的權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刪除並致以歉意。

過自在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