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太空爭奪戰!(系列一之天銀機電)


6G,太空爭奪戰!(系列一之天銀機電)

什麼?5G還沒用上,6G又開始爭奪了?

這不是故事,而是正在上演的追逐。

 

6G的火種

這個故事,要從……特朗普說起。


在經歷1234G時代的發展後,我國終於彎道超車,在5G時代開始領先。大洋彼岸的特朗普開始捉急,對華為頻頻發難。也在推特發言:美國要把重點精力放在“6G”。

(這裡的“6G”並不是真的“6G”,只是這個詞彙大家一聽上去非常容易理解。姑且把它當成是“泛6G”)

泛6G,這就引出來馬斯克(特斯拉老大)的另外一家超級牛的公司:SpaceX。這是一家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願景是把人類送上火星生活,目前已經開發出很牛X的火箭。為了給公司持續輸血,作為一個有夢想的資本家,馬斯克提出了“星鏈計劃”。


2015年1月,馬斯克宣佈SpaceX計劃將約1.2萬顆通信衛星發射到軌道,其中1584顆將部署在地球上空550千米處的近地軌道,並從2020年開始工作。這一項目被命名為“星鏈”(Starlink)。

單從商業角度考慮,如果一切順利,“星鏈”可以在全球範圍內提供低成本的互聯網連接服務。


馬斯克:我要回火星

這一切聽起來很像是吹牛逼,那時候連研報都不敢這麼吹。


但當大家看著馬斯克一路走來,再也沒有人敢輕易質疑這個一心要回火星的“”男孩“”了。連一路看空特斯拉的大摩前段時間也開始熱吹特斯拉了。


這個過程太艱辛,此處簡單羅列兩個小故事:

早期最大質疑:造火箭且可回收


賣了paypal獲得2億美金,春風得意的馬斯克,懷揣著“火星夢”去了趟俄羅斯,想買一個火箭,結果俄羅斯坐地起價,馬總買不起了!不服氣而又精明的馬斯克回去路上用思維導圖畫了一下(思維導圖這個是鬼扯,你懂的),發現原來造火箭的成本價低的一比,於是決定自己造火箭!


為了實現百萬人移民火星的願景,第一步就是降低成本,不然沒幾個人坐的起(話說,看到這裡終於知道馬斯克為什麼用寧德時代的磷酸鐵鋰低價電池了)。火箭最大成本是第一級推進器(佔70%,也就是我們常見的火箭的大屁股)。說幹就幹,一群和馬斯克一樣瘋狂的科學家們開始只做火箭可回收技術。


造火箭發射火箭本來就是超高尖端技術,更別說可回收了,當時全世界還沒有。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質疑這個鬼扯的想法了,隨後,SpaceX發射了三次都爆炸了,此時人們的否定達到了一個高潮。當得知自己的偶像----首位登月者阿姆斯特朗都發出批判的聲音時,馬斯克的眼淚在眼眶中洶湧了。

第四次獵鷹1號火箭發射,回收,成功。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16億美金的訂單,來了。

此後,SpaceX披荊斬棘,一往無前。

小質疑:星鏈計劃發射12000顆衛星?70年?


人類自公元1957年開始擁有向太空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能力以來,年均發射次數為85次。

質疑是這麼來的:如果按照SpaceX在去年(2018年)2月份發射星鏈計劃的丁丁A和丁丁B兩顆技術驗證衛星的節奏,一箭雙星。

哪怕全世界的發射次數全由SpaceX公司來佔據,並且全部用來發射星鏈計劃的衛星,那麼11943顆衛星,也至少需要5972次發射,以年均發射次數來算,至少需要70年才能完成如此龐大的星座的建設,這還不算期間的衛星損壞和再入大氣需要的補網和補軌發

SpaceX打破質疑:一次60星!

細節:傳統衛星方案的設計,是一個大方盒子把衛星裝進去,浪費空間。SpaceX方面,採用堆疊式,空間利用率好。


讓人容易聯想到薯片包裝。類似的N多的涉及到N學科的細節,都在SpaceX上有體現。

天舟1號是中國航天自1970年4月24日具備獨立自主的太空發射能力以來,發射的最大最重的航天器。

這個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60顆衛星。單顆227公斤,僅僅衛星重量就13.62噸!

天舟1號滿載貨物後,其發射質量為13.5噸。

這次SpaceX公司的發射質量,60顆衛星13.62噸。


還懷疑星鏈計劃的可實施性嗎?起碼是要對這個計劃高度重視了吧。


哪些企業在競爭


以下幾個是國外比較知名的企業家參與的


馬斯克 spacex 星鏈計劃


貝佐斯 藍色起源 (亞馬遜推Kuiper衛星組網計劃)


孫正義 OneWeb


華為 發射10000顆衛星(今年提出的,還沒有計劃名字)


這幾個人(公司),耳熟能詳,都撲在這上面。另外,Facebook,谷歌也都有類似的計劃,大家都在搶。

上一幅2019年研報的圖:


6G,太空爭奪戰!(系列一之天銀機電)

我國也有自己的計劃:


6G,太空爭奪戰!(系列一之天銀機電)

星鏈計劃第一步是12000顆,後期的計劃一共是42000顆。

(研報列舉的是媒體說的較多,且已經有計劃的,漏掉了低調的華為10000顆,這個要給差評)


就按照第一期來算,目前排隊的衛星就有4萬顆了。

要知道,1957年以來,人類工發射了大約8100顆,目前在軌衛星差不多才2000顆。

未來幾年,衛星,低軌會怎樣?

井噴

滿天星

濤濤江水

無數個竄天猴

biubiubiu


為什麼要搶


“泛6G”衛星,需要飛的是低軌衛星。就是離地面距離比較近。

技術角度,為什麼要搶?

頻率有限。如果衛星沒有申請到頻率,它是不允許被髮射的,就跟當年5G搶奪頻率站是一個道理。

軌道資源。以前衛星發射量很小的時候,軌位資源這塊沒有被大家所重視。低軌衛星,它的軌位資源在位置上也是有限的。

戰略角度,那就更不用講了,延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衛星佈局足夠,導彈攔截率能到100%。美國自己能發導彈,還有導彈攔截系統,這要是攔截率100%……

在能力但凡是能夠到的情況下,衛星發射佔領低軌,只會加快,不會變慢。

搶,搶,搶 快,快,快

交易過股票的你,是很容易理解的。週末利好,隔夜排單,第二天出門一字懂嗎?

而且,在我們上面看到的諸多計劃中,不少都已經實施了,衛星都飛上去了。


天銀機電


低軌衛星延伸的產業鏈很多。諸如(站在全球角度看)

衛星製造

衛星發射

通信業

其它衍生業

一時半會扒拉不完。從產業鏈角度,最先受益的是衛星製造和發射。

還記得5G是怎麼炒的嗎?

先是炒概念(5G個股多,小票也多)。然後呢,先炒了個卓勝微(射頻,基站建設最先受益)。5G啟動,基站先行,基站設備中射頻是重要的一項。再然後,是產業鏈一些逐步業績釋放的個股。

衛星板塊,都是大傢伙,不容易拉,而且市場資金是左側建倉(就是看好這個方向,但是一些政策面消息面的東西刺激比較少)。那就先把一些正宗的建建倉,拉一拉。接下來,就要炒最先受益的部分。

衛星發射,最利好的肯定是Spacex,火箭又能回收,單次又能發射的多,簡直就是紅藍buff雙開加大龍的效果。

衛星製造的國內企業,有中國衛星等,也是最先起漲的。但是國內的企業,目前能查到的,都是國內的製造。沒有受益於全球衛星產業鏈。

唯一查到,接國外訂單的,只有:天銀機電。(子公司:天銀星際)

(部分詳情來自於:天銀機電:300342天銀機電調研活動信息20200212.pdf。參加調研的名單一大串)

天一機電做的東西是“星敏感器”,就是衛星的“眼睛”,低軌衛星是必配的,幫助衛星調節姿態和導航提供高精度測量。

A,衛星製造中,單件成本佔比高

問:4、天銀星際單顆衛星使用的星敏傳感器數量是多少以及單顆衛星的價值量是多少?

答:一般一顆衛星使用 2-3 個星敏感器,其中遙感衛星對精度要求更高,圖像定位要求更快;此外隨著大型低軌通信星座發展,通信衛星要求也在提高,衛星間要求高精度激光對準,對準距離約為 3 萬公里,與遙感衛星精度水平要求相當。單顆衛星的價格區間在 30-300 萬,其中高精度遙感的價值量在200-300 萬;而對於 1-2 年壽命的衛星,價值量在 30 萬

B,市佔率第一,專注度高

天銀星際承擔了2018年國內商業衛星恆星敏感器62%的訂單。,是國內唯一專注於空間光學敏感器的公司。

C,國內外訂單都有。

國內鴻雁星座只發射了一顆,用了公司傳感器。

天銀星際承擔了2018年國內商業衛星恆星敏感器62%的訂單2020 年 1 月銀河航天發射了首顆 5G 衛星(1080 公里)也採用了公司 2 臺產品。

(注意,這裡國內剛開始試飛測試就給的公司訂單)

其中

問:7、天銀星際產品在國際上的實質銷售如何?ONE-WEB 等客戶的拓展情況如何?

答:本公司產品在歐美日英有銷售,目前體量還小,公司的銷售客戶都是商業客戶。ONE-WEB 的代理之前找我們做了 200 臺的階梯詢價。進入歐洲衛星市場的概率還是比較大的,並已經在德國全球多媒體衛星星座上應用。未來衛星研製將會進入新模式。目前 SPACE X、ONE-WEB 的供應鏈類比汽車行業,早期零部件內部供應,形成批量後進入開放式環節。公司現在是把國內做好,持續跟蹤國外市場。

從馬斯克發射的衛星來看有 3 個變化,每顆星裝載 2 個星敏,其中第一批和第二批的星敏感器有改變,說明第一次可能有問題,是不成熟的。如果用我們公司技術,會做到更好。

再對往期的互動易回答整理中:

①與美國OneWeb公司進行了多輪商務談判和技術對接,併為其提供了200臺衛星光學敏感器的階梯報價(大概意思是買的多,價格越舒適。感覺這個會合馬斯克胃口,有木有。)。②收到了來自某知名太空互聯網公司A的100臺衛星光學敏感器的書面需求,並已為其提供首批樣品,該批樣品預計於2019年下半年隨其首批太空互聯網試驗衛星發射升空。③完成了某太空互聯網公司B所需要的首批樣品,該批樣品預計於2019年下半年隨其首批太空互聯網試驗衛星發射升空。④與某太空互聯網總體單位進行了十數輪商務談判及技術對接,並已為其提供了後續產能分析文件,預計於2019年下半年為其提供地面聯試樣件供其用於定型前的地面測試。⑤繼續為“鴻雁星座”太空互聯網首顆衛星提供售後保障服務,目前產品未出現質量或技術問題。

………………………………………………………………………………………………

再次回顧下:

1,公司是最先受益的產業鏈衛星製造,符合第一批次炒作特點。

2,稀缺性:產品是低軌衛星必備,公司市場佔有率第一

3,全球產業鏈可能性:有國外訂單,且和知名企業互動頻頻,這是很多國內企業不具備的。從董秘回答看,很自信。(諸如什麼假如拿下10%的市場,就有幾千個訂單,比現在要翻N倍。低軌衛星是個消耗品,正常5年到期。期間還會有衛星損壞等這裡就不寫了,後面研報會吹的)

4,趨勢良好,盤子大小適合市場參與。(11號放量12億元,後期一直縮量上漲。這個是和其它衛星導航個股綜合比較的。)。2月12號在多人調研後,開始縮量走勢,側面反應資金鎖籌和搶籌的意圖。

5,天銀機電旗下另外兩個公司也很優秀。

靈魂拷問:

低軌衛星這個產業鏈,大嗎,有想象空間嗎?

低軌衛星產業鏈,一個適合市場的個股,目前股價翻倍,中線中線中線中線中線中線中線中線中線中線還有空間嗎?(就怕一些人無腦追漲殺跌又跑來問)

這個賽道,大家在搶嗎?馬斯克的作風,SpaceX後面缺新聞嗎?

如果這些答案都是否定的,趕緊砸。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1,衛星板塊資金整體大撤退。

2,大盤大跌,所有票都扛不住,短期漲幅較高票回調。

3,中M關係不確定因素導致無法承接美國企業訂單。(比如特朗普發一推特之類的)

………………………………………………………………………………………………

回想起晶方漫步,大基金二期各個細分方向的中微公司華特氣體上海新陽雅克氣體等等,只想把產業鏈裡,最前排的 個股,找出來愛護。
 

下週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