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幼儿认识到错误并改正?

踏雪寻梅wsy


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成人也是如此。当孩子犯了错误后,如果才能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改正呢?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一、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很多成人都认为犯错误是一件很羞耻的事情,因此在他们犯错后,会极力隐藏自己的错误,更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美国教育家斯特娜夫人曾说过:“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探索新的谈话起点的父母,远比固执、专横的父母要可爱得多。”父母要先做好孩子的榜样。


在幼儿园里,有的孩子不能与小朋友们友好相处,经常会与别人发生矛盾,甚至会动手打人。有一次,有一个孩子又打了别的小朋友了。老师把事情调查清楚了以后教育了这位孩子,并与孩子的母亲取得了联系,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妈妈,并希望她能与老师共同配合,进行家园共育。

到了下午妈妈来接孩子了,老师与这位孩子的妈妈聊了几句后,这位妈妈马上把孩子拉到一边,一巴掌打过去,大声斥责孩子:“我叫了你不要打人的,你怎么又打人了?”孩子被打后,用手捂着脸吓得一句话都不敢说。我们可以想象孩子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我们平常教育孩子不要打人,可是父母自己却动手打孩子。这叫孩子怎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孩子认为打人没有错,因为父母自己也打人!

如果事情发生后妈妈能这样对孩子说:

“宝贝,妈妈刚刚打了你,是妈妈不对,妈妈向你道歉。以后不打人了!”我们再看看孩子的感受是怎样的呢?通常孩子是会很容易去原谅妈妈的,并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二、运用启发式问题让孩子自己的思考。

在孩子犯错误时,父母很容易马上去命令、指责和训斥孩子。认为必须要给孩子严厉的教训才行,否则他就会总犯错误。但事实证明,当孩子在被指责和训斥的时,他会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中,他的肌肉是僵硬的,这会使他更容易重复犯错。有的孩子故意犯错,他就是想要去挑战你,想看到你沮丧的样子。而如果运用启发式的提问去问孩子,孩子这时是处于一种全身放松的状态,有利于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也更加容易赢得孩子的合作。

有一次一位家长对我说,她的孩子每天早上都不肯起来;吃个早点也要吃好久,每天都很晚才来上幼儿园,没有做操;家里的玩具乱仍,也不愿收好。于是,我对这位妈妈说:尝试一下用启发式问题去问孩子,可以这样去问孩子:

  • 宝贝,想想看,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赶上做早操的时间呢?

  • 这些玩具不玩了,可以放在哪里呢?
  • 对抢别人东西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
  • 刚刚打破了一个玻璃杯,以后怎样拿杯子才不会打破呢?

这些问题会让孩子自己去思考以后可以怎么去做,才能减少错误的发生。而且孩子不会产生不好的感觉。正面管教创始人简.尼尔森说过:孩子只有在感觉好时才能做得更好。


三、纠正前先连接。

我们总是急于纠正孩子的错误。孩子如果没有马上听父母的,父母就会很生气。却忽视了与孩子之间的连接。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连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连接,无论父母对孩子讲多少道理都是没有多大用的。具体的方法有:

  • 拥抱孩子

这里的拥抱是指在孩子犯错误时,父母请求孩子给自己一个抱抱。你是不是感到很奇怪?孩子犯了错误,难道还要请求孩子给自己一个抱抱吗?是的。正面管教中说道: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了信心的孩子。而通过拥抱这种方式可以改变人们大脑的化学组成从而改变行为。

  • 经常蹲下来与孩子在一个水平线上说话。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身份,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样孩子会感到我们是平等的。有利于拉近和孩子间的距离。微笑着倾听孩子,孩子会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

  • 认同孩子的感受,不要急于帮助他们。

当孩子哭的时候,父母要认同他们难受的感觉,允许孩子哭一会。而不要对孩子说:你不许哭。


当父母与孩子建立了良好的连接时,孩子会有归属感。这时,我们再去提醒的错误,孩子才愿意接受。因为他知道父母不是在苛责自己,父母是爱自己的。


每个人都是在错误中成长的,我们成人也是一样。正确的看待错误非常重要的。不要把错误当成是洪水猛兽一样,而是要与这些错误友好相处。把错误当成是学习的好机会。当错误来了时,我们可以轻松的笑一笑对孩子说:“哈哈!我犯了一个错误。”然后把这个错误分享给孩子听一听。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自己又能从错误中学到什么,也让孩子知道父母也会犯错。


以上这些方法家长可以去试一试。我试过了,觉得非常好用所以分享给大家。大家有什么看法可以在下方留方。我是雨后山林静,一位正面管教讲师。感谢您为我点赞并关注我!


雨后山林静


孩子出生后断脐到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28天后到一周岁婴儿期,1岁到3岁为幼儿期。

对于不同时期的孩子,让他们意识到行为错误并改正要用到不同的方式,此处单论1~3岁幼儿的教育引导方式。

1. 1~2岁

在1~2岁这个区间,孩子的语言系统刚刚开始发育,他们还不能完整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对外界的语言信息接收也是不完整的。

此时讲道理作用不大,他们接收信息的来源,更多的与婴儿期类似:通过对方的表情、肢体动作和表情。

在这个阶段,当孩子犯错,我们可以用严厉的表情和表示拒绝的肢体语言,以及严肃的、不开心的语气向孩子表示,他这样做是不对的。

在确定孩子接受到信息时,(通常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受到负面信息,他会用哭或者打的方式表示拒绝,甚至是一脸懵),我们再用温和表情和“可以这样做”的肢体示范,以及开心的语气,向孩子表示应该怎么做。

2. 2~3岁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语言系统已经趋向完善了,他们也逐渐能不发脾气,采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这个时段同时被称为“恐怖的2岁”,他们的独立自我开始萌发了,处于一个矛盾的巅峰期: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是全能的,但实际生活中他们又发现自己那么弱小。

这种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会让孩子极其暴躁,而且由于自恋,他们会做出被成人认为是错误的事情,这种误解是会挫伤孩子的安全感的。

语言系统发育不代表我们可以和他讲道理,只是他们接收和发送信息的方式得以完善,实际上他们的理解能力仍然有限。

错误的行为同样不代表我们能责罚他,那只是我们认为的错误,本质上他是在用自己认知的方式探索着身边的一切新鲜事物。

在这个年龄段,我们要同理孩子,说出他们的需求,并给予正确的支持和鼓励。

例如,孩子把家里的盆栽给拔了,我们可以上前和孩子说:

“宝宝是想要知道泥土下是什么对吗?宝宝是不是觉得泥土里能长出小树很神奇?”--同理,说出需求;

“拔出小树是没用的,还会让小树不再长了,妈妈教你应该怎么样认识这些东西好吗?”然后再给孩子示范正确动作。--指正、支持和鼓励。

值得一提的是,在2~3岁这个区间,如果家长能充分理解孩子的行为,做出正确指导,给孩子予支持和鼓励,那么孩子在接下来的成长中,将会变得自信起来,因为他们心中有了安全岛,有了“靠山”,自然能无所顾忌的去外面探索。


淅爸育儿记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因为一句话曾说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而不仅大人会犯错,那么小孩也会犯错误的,人犯错是没有错误的,关键是犯了错误能够改正过来,小孩亦是如此。我们不论作为幼儿教师还是作为家长,我们是孩子的引路人,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导师,因此我要引领好正确的方向,和他们一起成长进步。

国外的教育理念与中国的教育理念是不同的,研究指出,对于国外的教育方式,则是注重释放孩子天性,让孩子在童年期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从小便鼓励孩子学会独立,学会改变,学会适应,只要在合法的事情之内即可,对于这样的教养方式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而在中国教育理念方式是恰恰相反,这样反而造成孩子犯错误,并不能够及时改正过来,使得孩子更加没有自主性。

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错误自己就被纠正了。幼儿在蹒跚学步时总会摇摇晃晃甚至摔倒,可是最终,他却能轻松自如地行走。他的错误就是随着自己的成长和经验的积累被纠正了。

在蒙台梭利教学中我们可以学到,惩罚并不能很好地纠正错误,这种消极的方法并不十分奏效。

正确地认识如何面对错误,将会对孩子的成长有难以想象的巨大影响。我们忽视了那些被我们批评得不断退却的孩子。成人的批评使得羞愧、缺乏信心以及其他许多莫名的恐惧都浮现出来,这样的结果就是使孩子认定:“我肯定做不好,所以我干脆不做了。”对犯错的恐惧会对孩子的个性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必须创建一种积极的方法。

蒙台梭利的教育方式是我们从不直接对孩子说“错了!”或是“你不能这样做!”之类的话,我们将孩子犯的错误记下,之后找适当的机会再次向孩子展示正确的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帮他们学到东西,却又不会伤害他们的信心。请记住,成人自己尚且不能在别人首次教授某些东西时就完全掌握,何况孩子。

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孩子犯得错误,家长、幼儿教师要通过合适的方式引导孩子改正自己的错误,提高自己的能力。



学前大哥哥


首先幼儿喜欢模仿,大人要注意自己言行,言传身教。

其次幼儿并不能像成人那样讲道理说服教育,你要让他理解他的行为不对,那么你可以尝试用做游戏的方式,比如人物角色扮演,他当妈妈,你当孩子,让他来做一次家长。或者其他游戏,各式各样游戏都可以在里面找到教育点来寓教于乐,比如他爱抢玩具,占强,那你可以跟他一起玩,然后你把所有玩具都归为己有他无法玩耍就会找你要,或者哭闹,正好就可以借机引导,你可以说是不是妈妈把玩具都拿去自己玩了你没有了,你也想玩对吗,妈妈拿走这些玩具的行为是不是不好,那我们一起玩吧,然后边玩边说有些东西大家可以一起玩更有趣,可以一起分享,比如上次谁谁谁玩具你抢着玩或者别人想玩你不分享是不是也是一样的道理,这样他就会理解了。


除了做游戏的方式幼儿更喜欢听故事,那么你可以给他讲一些有良好习惯和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及什么是危险什么是安全的故事,有很多这类的书,比如《小脚鸭系列丛书》,又比如《不要欺负我》从一个角度可以教孩子自我保护,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教孩子不要去伤害别人这样也是不好的,还有《大卫不可以系列》,总之这类书很多,当然你也可以自己编故事。


以上说了做游戏和讲故事,那么还有一种是动画片,现在动画片种类繁多,我的孩子也处于低幼儿状态,一般他爱看小猪佩奇,我也愿意给他看,因为里面也有很多生活中的尝试和安全知识待人处事,除此之外还有萌鸡小队等等等。

以上是我作为幼师以及生活中带自己孩子的经验,最主要的我觉得还是要大人做好榜样,因为所有的孩子从小的发生到发展最初启蒙老师都是父母。


abc育儿


四五岁的孩子已经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只是他们还不能够正确地分辨在什么情况下它叫做“自尊心”,什么场合它就变成了“固执”和“无礼”。孩子有这样的秘密心理—只要我不承认不面对就不用说“对不起”!当然,“对不起”这三个字也不是生下来就会说并且明白为什么要说的,道歉也需要一边成长一边学习。我们大人难道不也是如此吗?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当他做了让别人失望或者难受的事情时,道歉可以使对方感到舒服,并且有利于解决问题。让孩子尝试着体会“换位思考”。一定不要强迫孩子说“对不起”,所有的一切是要让孩子最终明白,只有自己真心地感到抱歉了,你自己也才能真正地舒服和轻松起来。在孩子的眼中,推卸责任是躲避麻烦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孩子能够做到敢于承担,还是需要父母的帮助与耐心,可以给孩子一个参与解决问题的机会,就如《布奇乐乐园》里的小米妈妈,找来漂亮的花布,一起选择一下用哪个好看的图案,让孩子以积极的心态来学会弥补自己的过错。


萱萱宝贝乐


因为幼儿还没有完整的自我意识和判断对错的能力,所以在这个阶段让幼儿自我认识错误有点难!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这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上场了!在孩子成长阶段,他们的自制力,和判断是非对错的那个能力,所以我们做家长的任务和责任就是帮孩子判断是非对错,并做出正确的引领和引导!

家长是孩子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人生导师,在日常生活和交流过程中,家长的一些行为和做法也会潜移默化地传导给孩子。

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情,首先避免打骂的行为,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抵触和害怕心理,我们要先冷静下来,慢慢教导,为什么这种行为是错的,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心平气和的说服教育是根本!

我们做家长的也不要说,教育一次就让孩子从根本上,更改过来,这是不可能的,成长过程是漫长的,家长们要耐心教导,避免急躁,别让孩子抵触了你,以后都不跟你交流!

希望所以小朋友都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我是头条育儿领域“孩儿初长成”,欢迎关注我!

孩儿初长成


具体怎么做呢?有五步:

1、学会倾听并回应孩子的感受和需要

孩子犯错后,我们不要先入为主地批评他子,先给他一个解释的机会,这样我们才能理解他不当行为的真正原因。

当他在说的时候,我们不要主观地给予评价,而是要先鼓励他把所有的感受都表达出来。

等他说完,再总结他的观点。

2、说出你的感受。
说感受的时候,最好能够简单明了地表达出来,让孩子能够快速地get到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3、邀请孩子一起寻找解决方案

4、把所有能想到的解决办法都写下来,可能的话,让孩子先来。

<strong>

5、选出最佳的解决方法,以及说说如何执行。

<strong>

<strong>

这简单的5步,就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进行改正。

希望对你有用,也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我是mom看世界,践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养育,崇尚自然生活,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一起在育儿的道路上,成为更好的自己!


mom看世界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子要到6-7岁以后才能发展较好的同理心,在此之前,孩子的自我意识是很强烈的,他们缺乏发展同理心的认知能力,因为他们都是处于自我中心阶段。

所谓同理心,即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有认知性的把握与理解。

面对孩子犯错误,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生气,也可能是苦恼;可能会对孩子破口大骂,也可能对孩子束手无策......其实,孩子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人无完人,就算是为人父母的家长也会有犯错误的时候。

当孩子犯错误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

其实,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先反观一下自己:当自己犯错误时,你愿意接受惩罚吗?怎样才能让你自己意识到错误并改正呢?

家长也要有同理心

0-7岁的孩子还处于心智发展不成熟的阶段,对于外界的东西,他们还是存在很多疑问与不解,当孩子犯错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能以大人的思维去看待孩子做的事。

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犯错误时的第一反应都是生气和打骂,试图用自己的威慑力让孩子害怕和知错,其实当孩子被骂时,脑袋里会充满恐惧感,这种恐惧感让TA根本没心思去思考自己哪里错了,此时的TA只希望可以快点结束你的训斥,甚至会被你激怒而大吼大叫回击你。

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学会尊重和理解孩子,面对孩子犯错误,学会倾听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问清楚孩子做这件事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才是把你的期待传达给孩子,提醒孩子犯错的后果和该怎样避免错误。

启发孩子认识错误并改正

要孩子真正地改正错误,就要让孩子体验到“另一种可能性”。

比如说,当孩子欺负了别的小朋友,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角色扮演,让孩子扮演被欺负的一方,这时,孩子就会明白对方的感受,就会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当父母和孩子双方都平静下来时,家长还可以利用推理式的教导,让孩子思考,如果继续这样做,后果是什么,这个后果是不是孩子自己想要的。

其次,家长平时还可以通过一些相关的绘本故事和动画片来给孩子举例讲理,孩子可以从绘本故事和动画情节中更直观地认识到“知错能改是好孩子”的理念。


欢迎关注智慧少年宫,你想要的睡前读物、育儿干货,都在这里!


智慧少年宫


如果我们研究错误本身,那么很显然,每个人都会犯错,这是人生中最现实不过的事情了。承认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我们的认识也就前进了一大步。进而我们还可以尝试友好地看待犯错,把它当作我们人生中不可分离的伙伴。

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错误自己就被纠正了。小孩在蹒跚学步时总会摇摇晃晃甚至摔倒,可是最终,他却能轻松自如地行走。他的错误就是随着自己的成长和经验的积累被纠正了。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生活中,理解了这一点,教师和妈妈们就不必刻意在孩子面前追求完美了。在孩子看来,成人犯错是很有趣的,它向孩子展示了生活中自然的点点滴滴。“人人都会犯错”这样一个事实也激起了他们心中这样一种感觉:犯错是母亲和孩子之间一条重要的纽带,让他们靠得更近,成为更好的朋友。

惩罚并不能很好地纠正错误,这种消极的方法并不十分奏效。最重要的是成人对待错误的态度和改正的方法。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通过两种方式来引导对孩子的训练,即奖励和惩罚。大部分家长认为,他们最主要的事就是纠正和批评孩子——尽管多数人都同意要通过文明、积极的方式进行。他们认为,孩子犯错误是最坏的情况,应该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再次发生。

许多成年人煞费苦心地为自己塑造一个永远不会犯错的形象,以免给孩子树立坏的榜样或造成坏的影响。家长一旦犯了错误,便会小心翼翼地加以掩饰,绝对不会向孩子坦然承认,因为在他看来,自己的尊严是建立在“永远正确”的基础上的。许多成人认为:我们高大,我们强壮有力量,所以我们必须永远是对的。

正确地认识如何面对错误,将会对孩子的成长有难以想象的巨大影响。我们忽视了那些被我们批评得不断退却的孩子。成人的批评使得羞愧、缺乏信心以及其他许多莫名的恐惧都浮现出来,这样的结果就是使孩子认定:“我肯定做不好,所以我干脆不做了。”对犯错的恐惧会对孩子的个性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必须创建一种积极的方法。

孩子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度过,不要让他长时间呆坐着、看电视或独自一个人玩耍。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面,都要邀请他多多地融入你的生活,融入整个家庭的生活。之后,孩子就会越来越喜欢你,并觉得自己是很重要的。如果家长仔细、认真地告诉孩子如何叠被子,那么每个四岁的孩子都可以很好地胜任这项工作,甚至会喜欢上叠被子。但是如果孩子的被子叠得不是很完美或是不符合你的标准,你便大喊“天哪,你怎么把被子叠成这样?!看看你都做了些什么!”,接着把被子摊开重新叠,那就你就再别指望孩子会高高兴兴地叠被子,因为你的这个做法已经深深地伤害到了孩子。下一次,他也许早早就会退缩了:“嗯……妈妈,还是你来做吧,我会做不好的……”

在上面的情形下,如果你没有立刻指出,而是心里面记着,等到更换被单时才对孩子说“哦,我们需要更换被单了!来吧,我们一起再来做一遍!”,而后你仔细地再演示一遍给孩子,那么孩子就会看清楚真正正确的方法了。

我们从不直接对孩子说“错了!”或是“你不能这样做!”之类的话,我们将孩子犯的错误记下,之后找适当的机会再次向孩子展示正确的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帮他们学到东西,却又不会伤害他们的信心。请记住,成人自己尚且不能在别人首次教授某些东西时就完全掌握,何况孩子。

总之,家长们需要重视的,掌握好具体的方法,及时改善孩子的错误,让孩子健康成长,不影响孩子的未来。

分享一个识字APP。父母用手机下载识字软件“猫小帅学汉字”来教宝宝认字。宝宝对电子产品感兴趣,所以用手机软件教,他不会产生抵触心理,而且软件的课程丰富,生动形象的图画和声音,更能激起宝宝对学习汉字的兴趣。更多育儿的资讯可以关注一下“小评果快乐育儿”


嘿呦喂哦


孩子犯错,是成长过程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很多家长却为此犯难:打骂怕伤害孩子,讲道理孩子又不懂,该怎么办?

其实,家长有这样的困惑,往往都是因为太急于让孩子改正错误,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身,是希望孩子认识错误并且下次不会再犯。

孩子犯错,最主要的不是惩罚,而是让孩子自己认识到错误,教育才能行之有效。让孩子认识错误主动改正,爸妈只需要讲这几句话!

懂得教育的父母

一定是“听”孩子话的!

发生什么事情了?

发生什么事情了?家长这么问孩子,可以让孩子有机会说出事情的经过,是不是有错在先,家长一听就可以分辨出来,不会冤枉孩子。即使真的有错,孩子也会因为有辩解的机会,而甘心认错。

你现在觉得怎么样?

研究表明,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别人说什么都听不进去的。有些家长一上来就跟孩子说对错,孩子稍加反驳或者不按父母说的做,就会被冠以不听话、不认错的“罪名”,孩子能不委屈吗?

所以说,要想孩子能够听得进去,前提是先让孩子“任性抱怨”一下。这无关对错,仅仅只是发泄而已;之后再说事,孩子会“听话”很多。

你有什么想法吗?

孩子自己的事,不妨先听听他的想法!家长不要急于给孩子出谋划策,宣布自己的决定,孩子也许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你觉得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

通过讨论,孩子就能明确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行不通的。自己分析得出的结果,往往比家长劈头盖脸的命令更容易接受。

那你决定怎么做?

家长往往教子心切,觉得孩子已经认识到错误了,赶紧让他道歉或者认错,下次才能长记性。其实不然,真的犯了错的孩子即使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也不能很快就承认,孩子也要面子,需要缓冲。

尊重孩子的决定,鼓励他勇敢去做,即使不是最佳的解决办法,孩子也能从中获得经验和教训。

你希望我怎么做?

有时候,孩子明明自己可以解决,家长却站出来擅自替孩子做出判断和决定,孩子就失去了锻炼自己的机会。遇到难题不知所措,也就情有可原了!

当然,孩子出现偏差的时候,父母还是有责任及时拉一把,把孩子拉回正确的路上,这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结果怎么样?是不是你想得那样?

不要以为孩子还小,遇到事情找爸妈找老师很正常。其实,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能够运用一些方式方法解决问题了,比如有人拿了自己的玩具,那他就去玩别人的,这就是一种方法——通过交换来解决问题。

自己参与了整个过程,孩子会有深刻的印象,也更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也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但不是每个家长都懂得怎么去教育孩子。如果方式不对,不仅问题得不到解决,还可能会害了孩子!

三岁之后就可以教宝宝开始识字啦,我闺女就是这个时候开始认字的,用了 很多方法培养她的兴趣,最有效的还是用Apipi,你百度搜索【猫小帅学汉字】挺不错的,我闺女用了1年多了,特别喜欢,现在还经常给我讲故事,棒棒哒。

大家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还可以关注一下【小评果快乐育儿】哦,我的育儿知识大部分都是从这里学来的,做的非常用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