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野史流传的故事,在后来被证明确有其事?

汉史趣闻


在听一位老人讲过一句很霸气的话,那就是“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当时年纪不大,所以当做故事来听,只觉得老人口中的“庞国兴战斗小组“那是真的厉害,跟神仙一样,最后查证才发现是真的确有其事。


电影中总是有一些夸张的画面,比如“八百里之外一枪爆头、手抓子弹、手撕鬼子”等等一系列,可谓是搞笑之余增添了诸多的不真实性,这一类剧也被亲切称之为“神剧”。

从没有想到神剧上的故事,居然还真的有现实版本的,那就是在中印反击战中,庞国兴战斗小组,三人掀翻印度军队一个营,外加几个炮兵阵地。

一段传奇的序章,初战

1962年,庞国兴奉命参加对印自卫反击战,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55师,在跟部队走丢之前是负责攻击印军精锐的第4师部队,立于西山口方向。

庞国兴当时接到的任务是攻击对面高地的印度加强连,他们面对的是印度军备力量较为完整的锡克族军人,在白天不好打的情况下,庞国兴的连队(步兵163团第9连)开始了夜战,正是因为夜战,成为了一段荣耀的开始。

在夜间的交火之中,庞国兴跟王世军、冉福林发现一小队印军想要逃跑,为了拦截这一股小部队,三个紧急成立了战斗小组,开始对这一小股部队进行追击围剿,也是因为去追击了,所以很快就跟主力部队失去了联系。

一小队印军,本身就是逃窜,所以根本不敌斗志高昂的庞国兴三人,马上就被消灭了。

回头一看发现已经脱离了主力部队,但是三人没有丧气,反而兴致冲冲跑到了印军的炮兵基地,最后还把这个炮兵基地给一锅端了。

这个炮兵基地有4门英制炮,当时正好因为我方军队总攻,所以冲散了印军的防线;这些印军知道不敌想要逃跑,被发现的时候,有一门炮都已经运到了车上,被庞国兴一行人看到,当机立断就下手了。

庞国兴、冉福林以及王世军知道一时半会可能跟不上主力部队了,所以就三人独立作战,开始了难以置信的传奇之旅。

传奇,“神剧”的开端

在独立作战期间,三人一路向前,在行军半天之后,他们在一个小道上发现了一小队印军,这一小队印军围在一辆吉普车旁边;庞国兴知道在印度,开吉普出行的人,都不是普通的小官,所以三人当机立断就开打了。

在捣毁炮兵基地后,三人都挂了好几把枪,以及众多的弹药,所以三个人打起来就像一个排一样,声势惊人,情急之下的印度军队,扔下了吉普车、电台、望远镜以及干粮,慌忙逃窜。

最后打死了几个普通小兵,吉普车上的到底是什么军官不得而知,但是从缴获的四个电台分析,差不离就是一个小的指挥部,不然不会装配那么多电台。

今日得到印度侵略军,大炮3门、电台4部、地图一幅,粮食若干,中国边防部队九连庞、王、冉三战士在此基础上将继续追击。--庞国兴留字

美妙的邂逅之二遇炮兵基地,三遇印军步兵营

庞国兴留完纸条之后,继续前行,准备再接再厉。

在前往西山口的半路上又发现了一个炮兵基地,这个炮兵基地因为印军的整体防线失衡,所以显得有点破败,但还是有着较为完备的军事力量,庞国兴犹豫许久还是决定分兵打。

一个人在高地压制,两个人摸进去;在进到一半的时候,两个进去的人被发现了,三人当机立断就开火,最后将整个炮兵基地给打了下来。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部分逃跑之人,在离开之前故意倒装炮弹进发射器之中,将部分大炮给破坏了,让三人感到惋惜。

到这个时候,庞国兴的战斗小组已经消灭了印军布置在山西口中三分之一的重火力,就三个人干出这么大的事件,不得不说是真的天方夜谭,但是接下来的事情才是重头戏。

印度军因为缺少重火力的压制,所以开始全线溃败,不敌我军;在慌忙撤退期间,有一支印军刚好跟庞国兴一行三人撞上了,这一支印度军队足足有一两百号人。

三人看到这一队人就琢磨,到底打不打,三个人打这么多人会不会太过分了?最后还是琢磨,打是要打得,不过得看情况打。

三人还在合计的时候,他们被撤离的印度军队发现了,印度军队率先开枪,但是没打中庞国兴三人,三人想到这里就火大,“我不打你们都不错了,你们还敢先开枪”。

王世军、冉福林当机立断就开枪了,先是干掉两个小兵,然后庞国兴瞄准为首的军官就是一枪,没了首领的印度军队,以为庞国兴三人背后有诈,赶紧慌忙逃窜。

印度军队在逃窜的时候又被三人小组杀掉几个人,自此,三人就彻底成为了神剧中的英雄人物。

结语:

西山口战役到这里就正式结束了,这场战役以牺牲97人为代价歼灭了印军920人,缴获了90门火炮,其中七门是三人缴获的,并且还有八门炮是最后三人带连队缴获的。

除去这一些炮弹,三人还对峙了一个营的军力,最后还打跑了印度军队,虽然有点心理上的优势,但不可否认其优秀之处。

最后战斗报告就有了那么一句:“遇到我方,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

事后,庞国兴被记一等功,并且授予了“战斗英雄称号”在1963年之际,还被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接见,但在1965年因公殉职去世,年25,让人唏嘘不已。


笔下点史


不得不说野史流传的故事,在后来被证明确有其事的,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是发生了很多个的。

不过最有意思的我觉得是发生在皇室里的。

下面我们说一件关于唐朝皇室里发生的这种事件吧。

我们都知道,武则天本来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小老婆,但是,她和李世民的关系不怎么好,通过她跟了李世民十几年,并没有给李世民生个一男半女就可以看出。

按理说武则天若是不弄出一些别的名堂来,她的一生也就这样了。等到李世民过世之后,她就会被送到尼姑庵,在尼姑庵度过自己凄惨无比的一生。

可是,武则天不认命,她觉得自己的一生不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她还想继续呆在皇宫里,她还没有当过皇后,她怎么可能就这样退出历史的舞台呢?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开始铤而走险。她竟然勾搭上了李世民的儿子李治,这个李治就是后来继承皇位的唐高宗。

也就等于是小妈和儿子厮混在了一起,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时代里,这样的事情,真的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故事。

到了李世民去世,李治成功的继承了皇位。

这时候他还是和武则天交往,尽管他还是把武则天给送到了尼姑庵,但是,李治经常会去和武则天偷偷的去尼姑庵约会。

时日一长,这件事被李治的王皇后知道了,当时王皇后正在和萧淑妃争宠。王皇后十分的痛恨萧淑妃,为了不让李治继续去宠幸萧淑妃。所以,王皇后提议李治,让他把尼姑庵的武则天给接回来宫里住。

王皇后以为,这样李治有了武则天,就不会经常往萧淑妃那里跑了。可是王皇后不知道的是,她把武则天给引来,才是真正的引狼入室。

武则天来到宫里之后,她就不满足了。说白了她也想当皇后,可是,李治是有王皇后的,而且王皇后出自名门,她又没有犯什么错误,李治也没有理由废掉人家呀。

不过,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武则天做了很多无耻的事情,就是为了上位当皇后。

因为武则天备受李治的宠幸,所以,武则天接二连三的给李治生了几个孩子,在武则天生了第一个女儿的时候,李治很喜欢这个女儿。

所以,武则天就打定主意,用自己的女儿拉王皇后下马,然后达到自己当皇后的目的。

尽管武则天把机关算尽,当王皇后出于礼节来看他们母女的那一天,武则天就把自己的女儿亲手给杀死了,然后她嫁祸给了王皇后。

当李治看到自己心爱的女儿被杀的时候,他无比痛心,要追究责任,然后这时候武则天就说今天除了王皇后来过,没有其它人来。

言外之意就说女儿的死,是和王皇后有关系。可是,要想治皇后的罪,就必须要拿出证据来,他们有没有证据。

所以,王皇后并没有因为这件事而被处罚,可是,从此之后李治就对王皇后不信任了。他们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武则天在从中煽风点火,这就导致了李治和王皇后之间的矛盾不断的激化。

后来,李治竟然听了武则天的话,把王皇后和萧淑妃给关进了监狱当中。

正是在监狱里,当了皇后的武则天在李治默许的情况下,把他们给制成了人彘,也就是把他们的手、脚、眼睛、鼻子、耳朵、舌头都给砍了下来,然后再泡到酒窖里面。

你说武则天竟然用这样残忍的方式,对待自己的救命恩人,是不是恩将仇报,但是,这种流传很广的事情,在历史上确实真正的发生过。

说实话若是没有王皇后的建议,当日把她从尼姑庵给给弄到宫里来,武则天那里有机会日夜和李治生活在一起呢。

武则天干的这事,真不像是人干的。

不过,武则天正是因为如此的狠辣,她才在那个勾心斗角的深宫里存活了下来,然后逆袭成一代千古女皇的。

你说武则天狠辣起来,为了上位连自己的亲生女儿都不放过,说出来是不是毁三观。所以说到历史上最无耻的皇后,武则天肯定名列其中。她做的很多看似无情的事情,都是被证明确有其事的。


不才讲史


历史上有很多事情,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揭开真相,以至于官方说法之外的各种传言,往往以野史的方式顺着葡萄藤不断流传着。可是,少有人知道,这些所谓野史揭露,极有可能是真相。

野史中一直流传的"张灵甫被俘后被解放军击毙"这件事,极有可能是真的。

1947 年 5 月16日, 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第一的整编七十四师被解放军歼灭于孟良崮。关于蒋介石最为钟爱的心腹将领张灵甫如何致死, 几十年来, 一直 是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国军方面的说法是,当时 张灵甫见突围无望,便写了两封信,一封给蒋,告知欲"自杀成仁"的决心,另一封给妻子王玉龄,嘱其抚养幼子,并安排随从参谋逃出送信。

解放军方面的说法是,张灵甫是被乱枪打死的。这种说法最为详细的来自何凤山。何凤山在回忆录中说:特务团 一营攻到了74师指挥部洞口。劝降无果,即命 令向洞内攻击。过了一会儿,听到洞内有人喊 叫:"你们不要打了,张师长已经被你们打死 了。"何凤山立即率人冲进洞内搜索,张灵甫已经被击毙了。

这两种说法,在民间都认为有问题。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张灵甫在押送过程中对解放军干部出言不逊,解放军旧恨新仇上来,直接用机关枪给他突突了。

最不靠谱的是国军方面的自杀说。这种说法的依据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蒋对张灵甫的"忠心耿耿"性格的推理演绎,这是主观方面;第二个则是张灵甫的两封遗书。第一个不值一驳,两封遗书其实是张灵甫的老上司王耀武炮制的,这一点王耀武在功德林已经全部说出来啦。

解放军方面的说法也遭到了否定,主要是被自己否定的。

何凤山的说法最先遭到了首长的否定。何凤山是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特务团副团长,而他的首长六纵司令王必成的回忆录中则是这样说的"一营三连指导员邵至汉冲在最前面。他身上多 次负伤, 仍然坚持战斗, 率领部分战士首先攻至洞 口, 恰遇张灵甫指挥其卫队 100 多名亡命之徒, 从 洞中冲出, 占据洞穴、石岩、山缝, 作困兽之斗。邵至汉不幸身中数弹, 英勇牺牲。我三连干部战士怒 火满腔, 奋不顾身, 用抵近射击和白刃战消灭了敌 人, 击毙了敌卫队长, 活捉了张灵甫, 控制了洞口。 "这篇文章发表于1988年,收录在了《劲旅雄风》和《虎将王必成》这两本书中。

通过对老干部的采访,大多数人都认同了"张灵甫被俘"的说法。

某些亲历者那里,甚至给出了"张灵甫举手投降"的更为具体的说法。如时任 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参谋处科长的金子谷说:"战役 接近尾声时, 我六纵穿插部队一个排, 冲进张灵甫躲藏的山洞, 张灵甫举手投降。"

再比如,一些老干部回忆" 六纵特务团副 团长何凤山和 5 名战士冲进洞内, 其实洞内中只死了 6 个人, 张灵甫还活着。他们见解放军冲进 来, 吓得举起手。何凤山当即命令张灵甫一行往洞 外走。"

就是说,大部分的战斗亲历者和相关人员,都认同了张灵甫被俘的说法。

可是,张灵甫到底时怎么死的?

王必成的说法是"在庆贺大捷之余, 也有点遗憾, 那个双手沾满人民鲜血、死心塌 地效忠蒋介石的'御林军'师长张灵甫, 在被我纵队特务团活捉之后, 又被一名对他怀有刻骨仇恨的 干部给打死了! "

王必成虽然推翻了原有的官方说法,却没有说出打死张灵甫的英雄战士是谁?多半是不愿意说,因为他有可能已经为国捐躯了。

金子谷的说法,还是那么具体,"张灵甫在洞内 举手投降后, 冲进洞内的六纵那个穿插排的排长 恨敌心切, 端起冲锋枪将其击毙了"。

没错,是一个排长,不是普通战士。从张灵甫胸前的十几个弹孔来看,打死张灵甫的是美式冲锋枪,这是解放军排长的标配。

这名排长有没有留下名字?

时任华东野战军《前锋报》记者鲁山说:"孟良崮战役后, 陈毅司令员有一次讲话中, 在揭露国民党报刊宣传张灵甫是'自杀' 的欺骗宣传的同时, 还批评了当时用枪打死张灵甫的我军一排长。"鲁山还补充说:"当年打死张 灵甫的排长姓司, 曾在解放军上海部队××公司任过顾问。此人早已病故了。凡是听过陈毅司令员批评那位排长会议的人员及听过传达这次会议精 神的人员都会知道此事。六纵队还遵照陈毅的指示, 将违反俘虏政策擅自击毙张灵甫的那个排长 关了禁闭。

所以,到这里,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张灵甫是被俘后被打死的。

不过,这也是活该。

张灵甫当时带着74师,穷凶极恶,不光在战场上通过两次涟水战役重创了我解放军王必成部、成钧部,还带着还乡团在苏中老区、山东老区大搞"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很多革命群众和解放军家属被酷刑虐杀、诸如活埋、点天灯、剥皮等残忍手段已经超过了日本鬼子。

别急,事情还不算完。对张灵甫的死因调查中,我们发现了新情况。

沂水县孟良崮附近的一个老农民说,张灵甫中枪后,并没有死掉。张灵甫被我军抬到了董家庄,被发现还有气息,于是只好送六纵野战医院进行抢救,没想到半路上死在了董家庄村的汶河边。于是,张灵甫就葬在了董家庄。

负责下葬张灵甫的,不是别人正是后来写下《红日》的大作家吴强。吴强当时担任六纵政治部宣传部长,花了 1000 万元北海币 购买了一口 4 寸厚的楸木棺材,还给张灵甫换了一身解放军军服,葬在了农民嫁的地窖里,并且通过广播告知国军地点。

张灵甫埋葬地,现在是农民的羊圈,但张灵甫不在里面,张灵甫尸体被国民党弄到南京重新下葬,然后弄丢了!

所以,张灵甫的死因,其实是战败被俘,枪击重伤,最后送医院过程中死掉了。这也完美解释了张灵甫击毙地和埋葬地不一样的疑问。


历史知事


葭明通半瓶历史来晃荡一下!

光绪死后,民间传言光绪是被毒死的,然而都是传言,无有凭据。

反正慈禧死前一天,正直壮年的38岁的光绪突然就暴亡了。

据说,光绪记日记,他写到:“我病重的很,但是我觉得老佛爷一定会死在我前面,如果这样,我要下令斩杀袁世凯和李莲英”。

日记被李莲英偷看去了(估计天天偷看),飞奔报于慈禧曰:“皇上想死在老佛爷您之后呢!”慈禧恨恨地说:“他想的美!”

然而也只是据说,没人看见这日记。

反正,1908年慈禧下令将溥仪养育在了宫中。这年底,十一月十四日,光绪身故,终年38岁,无后!

慈禧命溥仪承继大统,一人兼祧同治光绪两房。一天后慈禧死!三年后大清亡!

改朝换代,所有大人物都忙的很,少有人关心光绪帝的死因。

到了2008年11月,国家清史编撰委员会郑重其事地召开了“清光绪帝死因研究报告会”。会上中央电视台清史纪录片摄制组、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设计所、北京市公安局法医鉴定中心联合发布了《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认定:

光绪确实系砒霜中毒死亡。

这之前。

2003年中央电视台清史纪录片摄制组到河北易县清西陵去采访,偶然间得知清西陵在1980年代曾经对光绪帝以及隆裕皇后的崇陵棺椁进行清理和重新封闭,因为1930年代皇陵曾经被盗。

清理的过程中,清西陵管理处留了光绪帝和隆裕皇后的一点头发一直保存在库房中。

摄制组经与北京市公安局法医鉴定中心专家初步商量之后,又征得了河北省各有关单位的同意。决定趁着科技发达,用头发搞明白光绪的死因。

于是摄制组将几根光绪的头发送至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29室进行测试。

由此《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问题研究专项课题(清光绪死因研究)》正式立项。

注意了,这是国家用最先进科技力量来验证民间传言野史的真假。

头发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参与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会“记录”特定时期人体积蓄了那些元素信息,人们可以依据头发某个截断的微量元素含量,推测出这个截断微量元素的摄取水平,进而也就可以探求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变化轨迹,然后再与外界环境做对比,找出不寻常来,如果没有不寻常,那就不是被毒死的。

一般成年人的头发每天生长0.35毫米—0.5毫米,一个月可以生长一厘米,也就是说,一厘米头发可以反映出人体一个月的新陈代谢历史。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用了微型反应堆“中子活化法”(核分析法)分析了两根头发。

首先用某种专业的方法(我没看懂所以写不出来)清洗了两根头发,自然晾干,剪成了一厘米的小段,一根短的剪成了26段,一根长的剪成了59段。

然后逐一编了号,称重,又搞了某种专业的封装,放进了反应堆故意辐照后逐段分析了光绪帝头发中的元素含量。

结果发现光绪帝的各截段头发元素砷的含量起伏很大,最高和最低的砷含量相差10倍之多。这很不正常,一般人正常应该是相差不大。

然后,他们又做了“相似条件对比试验”,也就是又分析了隆裕皇后的头发和另一个大清朝草料官干尸的头发,这两个人一切正常。

然后他们又进行了周围环境对比试验,就是把光绪帝墓室中的土样呀,衣物呀,墓室外的河流土地呀,等等也仔细分析了他们的砷含量。

然后又进行了光绪帝遗骨表面附着物检验!

还有其他验检,不一一罗列了。

因为检验报告上好多我看不懂的字母,不明白的专业术语,所以不说了。

反正吧,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设计所经过科学、严谨、专业的试验后得出结论:

光绪帝砷吸收过量而死亡。也就是砒霜中毒而死。


葭明通半瓶历史


说到曾经被认为是野史、后来被证明是真的事情,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霍元甲被日本人毒死的事件。

霍元甲的早期人生

年纪比较大的人想必都看过霍元甲的电视剧,也都曾被电视剧中的大侠霍元甲给深深折服过,但是在说到霍元甲的时候,却很少有人了解过真实历史中的霍元甲。

真实历史中的霍元甲是一个天津人,父亲曾经是个镖师,有着一身好武艺。

只不过因为他自小体弱多病,所以他父亲一直不愿意把武艺教给他,怕累坏了他的身子。

后来,霍元甲为了学武艺,就瞒着他的父亲偷偷学了武艺,通过一点点的练习,增强了自己的身体素质、不再如同小时候那般体弱多病。

而在刚开始的时候,由于不清楚自己父亲对自己偷学武艺的态度,因此霍元甲一直没有在自己父亲面前展现过自己的实力。

他是一直到长大后,才通过击败混混的战绩获得了他父亲的认可,被他父亲传授了他们家族真正的武艺。


这些武艺对霍元甲的改变非常巨大,虽然他并没有仗着这些武艺去欺负别人,但是凭借着这些武艺他却很好地保护了自己以及身边的人,有时候,甚至还会做出一些伸张正义的事情。

只是如同很多武艺高强的人物一样,霍元甲早期并没有什么名声,在练武之余,平常靠着给别人当药材铺掌柜维生。

他是一直到了自己30来岁的时候,才初步成名。

霍元甲挑战俄国大力士

在他30来岁的时候,天津来了个所谓俄国大力士,这个大力士在来到天津后,为了扩大名气、吸引人们观看自己的表演,就说出了很多挑衅我们的话,说什么他一个人可以打遍我们国家无敌手,然后又说出了很多带有侮辱性的言语。

他的话语就仿佛一颗深水炸弹掉入湖水中一般,在当时的天津激起了一片愤怒,在众多天津人的怒火中,霍元甲直接站出来向这个大力士约了战。


不过没想到,这个大力士其实就是一个空有强壮外表的江湖表演者,他根本没敢和霍元甲比武,在比武之前,早早就向霍元甲认了输,然后如同丧家之犬一般逃开了天津。

这件事情的发生对霍元甲影响非常大,瞬间让他在天津名声大噪起来。

霍元甲挑战英国大力士

而要说到他如何名动全国,我们还得说到他41岁到上海挑战英国大力士的事情。

在他41岁的时候,上海来了个英国大力士,这个英国大力士和之前那个俄国大力士一样,在上海用出了各种不堪的话语侮辱我们、声称要击败我们所有高手,很成功挑起了上海人的怒火。

不过面对着这个大力士,上海的很多人却不敢轻举妄动,因为这个大力士的体型实在太壮了,很多人都怕打不过。


在这尴尬的处境下,正在上海的农劲荪(霍元甲的老板)想到了霍元甲曾经挑战俄国大力士的事迹,于是为了打击英国大力士的嚣张气焰,农劲荪就邀请了霍元甲前往上海挑战英国大力士。

和之前那个俄国大力士一样,这个英国大力士其实也是一个水货,他根本不敢迎接霍元甲的挑战,在比赛之前,早早就收拾包袱离开了上海。

虽然没有真正动手,但是这件事情的发生却也让霍元甲在上海一举成名,慢慢的,他的名声也随之从上海流传到了全国各地。

霍元甲的真实死因

在彻底成名后,霍元甲接受同盟会元老、蒋介石之结拜大哥陈其美邀请建立了精武体操会,为同盟会培养起了武术人才。

而在那件事情之后,名气大增的霍元甲与其徒弟也曾接受过日本柔道高手的挑战。

毫无意外,霍元甲和他的徒弟赢了。


不过在霍元甲赢了之后没多久,他就因为“肺病”发作去世了。

因为刚刚赢了日本人没多久,然后当时为霍元甲治肺病的医生又是一名日本人,所以当时很多人对霍元甲的死因产生了怀疑,觉得霍元甲是被那名日本医生下毒给害死的。

这种说法在产生出来后,在民国时期被广为传播起来。

只是由于没有证据,因此很多人一直以为这个说法是个谣言,没有过多相信。

即便到了现如今,很多不了解情况的人也仍然认为此说法是个野史传闻,并没有过多相信。


但是这一切质疑,在事实面前都变得苍白起来。

在1989年时,霍元甲的后人们在帮霍元甲转移墓地的的时候,发现了霍元甲的遗骨上有着不太正常的黑斑,这点让他们产生了怀疑,于是他们就专门请人对霍元甲遗骨进行检测,通过检测,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霍元甲确实是被毒死的。

而且因为霍元甲骸骨上有着大量毒素残留,所以还可以断定他是被用慢性毒药毒死的。

通过这些方面,我们可以完全确认那个日本医生就是凶手,毕竟除了那个日本医生,当时可没人能有机会和动机用慢性毒药杀死霍元甲。


孤客生


说到野史上传播的很广,事实上也被证明了是确有其事的历史事件,我就想到了蒋介石错过徐向前的故事。

要问蒋介石一生当中,最为后悔的一件事是什么?

他肯定会说自己当年看走了眼,没看出来徐向前是一个少有军事奇才。

大家都知道徐向前毕业与黄埔军校,他是黄埔一期的学生,而且是黄埔军校最为优秀的学子之一。

在黄埔军校尤其是一期的毕业的学生中,和蒋介石之间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蒋介石是黄埔军校的校长,那时候为了拉拢黄埔军校毕业的莘莘学子,蒋介石每天都会挑选一些他认为比较优秀的学生,和他们谈话,然后拉拢他们,让他们加入到国民党,直接为自己服务。

在这期间胡宗南、杜聿明、关麟征、郑洞国、陈明仁、宋希濂等等一大批学生,都是通过蒋介石谈过话,加入到国民党的队伍当中的。

其中,蒋介石也有找徐向前谈话。

但是,徐向前并没有被蒋介石看好,蒋介石觉得徐向前不苟言笑,他应该不是自己想要的人。

所以,他和徐向前说了没有几句话,然后就让徐向前离开了。就这样蒋介石错过了徐向前。

当然了尽管说历史上确实是有这样的事情,但是我觉得这肯定不是当时真实的历史事件。

为什么这么说呢?

要知道徐向前之所以来到黄埔军校,介绍人就是毛泽东。

可以说那时候他就开始接触到了中国共产党了,不是蒋介石没有看上他,恰恰相反是他没看上蒋介石,所以,才表现平平的。

大家都知道到了北伐的时候,蒋介石看到徐向前的表现,然后他就开始不淡定了,尤其是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蒋介石真的是后悔的要死。

他后悔错过了徐向前,要知道徐向前是一个全能型的将军,这样的将军,就是国民党最缺的人才。

关键是徐向前无论是战略,还是战术方面的才能,都是国民党众多将领难以匹敌的,尤其是徐向前精通对大规模战场作战,敌后游击战,伏击战,运动战......。

大家都知道抗日战争的时候,太行山一代的抗日根据地,都是通过徐向前的指挥与领导建立的。

在晋察冀边区,八路军和日军打的很多战役,也都是徐向前指挥的。正是因为徐向前的军事才能吸引到了阎锡山这个山西王。

所以,他才要争取徐向前的,但是,徐向前一直都是要为人民而战的,他怎么可能会对阎锡山感兴趣。

徐向前不但拒绝了阎锡山,而且在解放战争的时候,他还打败了阎锡山,解放了山西全境。、

不得不说,国民党蒋介石拥有徐向前这样的对手,是他们最大的悲哀。蒋介石也因为错过了徐向前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最终,大家都知道在全体人民解放军的努力下,蒋介石失败了,败退之后,他们退到了台湾。

不得不说,正是因为人民解放军里有很多像徐向前这样的将领,所以,他们一起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事实上蒋介石错过了徐向前,我觉得是徐向前有意而为之的,他一开始就没有选择蒋介石,所以,也就不存在他错过徐向前一说。你觉得呢?


史学达人


真正的超级天才——牛顿

1666年,牛顿,24岁,按照中国的说法,这一年是牛顿的本命年,刚好那一年,英国发生大瘟疫,牛顿为了躲避瘟疫回到自己的乡下老家度假,并且进行科学研究。


然后,那一年,上帝突然把智慧果扔向了牛顿。科学史上的奇迹发生了。

这段时间牛顿发明了微积分,完成了光分解的实验分析,以及万有引力的开创性工作。

涉及领域为数学,力学,光学。

不仅如此,还是三个领域史诗级开创。

任何一位科学家只要一辈子能完成其中任何一项工作,放在现在都是诺贝尔奖的级别,永载史册,青史留名。

任何人有了三项中的一项成果都足以堪称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而24岁的牛顿只用了短短一年就完成了三项。


数学:那一年,牛顿在微积分上完成了以代数方法取代了卡瓦列里、格雷哥里、惠更斯和巴罗的几何方法,完成了积分的代数化。从此,数学逐渐从感觉的学科转向思维的学科,

牛顿还发现了二项式定理,这对于微积分的充分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二项式定理在组合理论、开高次方、高阶等差数列求和,以及差分法中有广泛的应用。二项式级数展开式是研究级数论、函数论、数学分析、方程理论的有力工具。


光学:那一年,牛顿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这就是著名的著名的色散试验。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谱带,牛顿再用一块带狭缝的挡板把其他颜色的光挡住,只让一种颜色的光在通过第二个三棱镜,结果出来的只是同样颜色的光。于是,他就发现了白光是由各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这是一个重大贡献。牛顿为了验证这个发现,设法把几种不同的单色光合成白光,并且计算出不同颜色光的折射率,精确地说明了色散现象。揭开了物质的颜色之谜,原来物质的色彩是不同颜色的光在物体上有不同的反射率和折射率造成的。

牛顿立即把上述发现用到制造望远镜上,一举制成了不带颜色的折射望远镜,奠定了现代大型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基础。



力学:那一年,牛顿在老家居住的时候已经考虑过万有引力的问题。最有名的一个说法是:在假期里,了,牛顿常常在花园里小坐片刻。有一次,象以往屡次发生的那样,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 一个苹果的偶然落地,却是人类思想史的一个转折点,它使那个坐在花园里的人的头脑开了窍,引起他的沉思: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一切物体都受到差不多总是朝向地心的吸引呢?牛顿思索着,终于,他发现了对人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万有引力。

后人只能用一个拉丁文annusmirabilis来表示这一年,即“奇迹年”。

牛顿这位“千年一遇”的超级天才名至实归。

牛顿纪念碑


陈子帅菌读文史曰


在我国历史上,我们听过太多的灵异事件,在这些事件当中,有许多的故事都来自于民间传说。正是因为人们对于古代的一些迷信思想有着极大的维护,所以很多事情都被我们以讹传讹的相信了。然而纵观历史,我们却能够发现,有很多我们所谓的灵异事件,其实在历史上也是有着一定记载的,并且还被写入了正史当中。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一下,关于秦朝时期发生的三件与秦始皇有关的灵异事件到底是真是假,而在历史正史当中是否确有其事呢?

第1件就是火星

在中国古代,有很多人对于一些异动的天象有着各种各样的推算,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们对于未知的事物也有着另类的解读,比如他们看到火星之后就用一个词语来进行的形容,因为天象看似像火一样,所以就把它取名为火星。

然而当时出现的这个东西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是一种不祥的征兆,所以认为这个事件是一个非常大的灾难,所以每一个君王都必须要非常严肃地对待。这件事情在正史当中也是有着一定记载的,所以成了一个非常灵异的事件。

第2件事就是陨石坠落

相信看过《寻秦记》这个电视剧的人都知道,这里面就有描述陨石坠落的场面,然而在历史上,的确有记载过秦朝时期有着陨石坠落的事件发生。正是因为这样,上面的一些神乎其神的记载,也让我们不得不好奇起来。其实人们之所以感觉到奇怪的就是陨石坠落之后,这上面写的有字,而这个字就是预示着秦始皇死亡的一些预言。

虽然我们现今能够理解,这是人为所制造出来的一种假象,可是对于当时那些对于天文知识有局限的他们来说,这是一种非常不祥瑞的东西。正是因为这样,秦始皇也做出了各种各样的令人瞠目结舌的举动,比如他将与这件事情有关的人都诛杀了。

第3件事情就是沉璧事件

这件事情就是当年在一个华阴县的道路上,秦始皇的使者遇见了一个男人,这个人拿着一块儿玉说了一句话,这个话也是跟秦始皇的生死有关。使者不敢怠慢就将这个事情告诉了秦始皇,而秦始皇当时采用的方式就是通过卜卦来看这个事情的真相。正是因为这样,后来通过卦象的显示,秦始皇迁移了很多人,并且还给这些人加官进爵,其实这都是秦始皇为了能够让自己避免灾祸的一种举动。

这三件事情虽然我们听起来非常的离谱,在后世的传颂当中,很多人都以为这是一种野史或者杜撰出来的故事,而通过各种各样的电视剧的改编,我们也无法看到这些事情的真相。可是凡是对历史有一定研究的人都知道,这三件事情不仅不是一种传说,而且还是在正史当中,有过大量篇幅记载的一种存在,就是因为这样,人们也开始从这些记载当中研究起了古代的天文以及历法方面的东西。由此可见,这些东西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历史的研究和科学的发展,有着非常高的研究价值。

当然我们也不能够完全地认为,这些东西的出现是一种正面的影响,正是因为这些所谓的传说出现,使得古代封建思想变得越来越浓厚,甚至于很多人只知道封建思想下的一些神话传说,以及一些灵异的操作手法。他们完全不懂得通过自己的学识和各方各面的现实来进行判断,这也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于这些封建的东西的理解。

我们通过对秦始皇这个人的分析,就能够看出他对于自己打下来的江山非常的不舍得,所以才会非常在意自己的死亡有关的事件。正是因为这样,他才会使得自己在杯弓蛇影的状态之下,受着心惊胆战的生活的折磨。由此可见,这些事件虽然看起来非常的离奇,但是在当时的发生来看,对于秦始皇的内心却有着极大的打击。

猫眼观史


在四川岷江两岸,有一首流传了将近四百年的民谣:“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其实这不仅是一首民谣,还是一个藏宝的谜语,意思是说,在石龙和石虎下面,藏着金银无数,如果谁能破解并找到,那得到的钱财足够将成都府买下。这首民谣与一个历史人物有关--张献忠。

张献忠,字秉忠,号敬轩,陕西省定边县人,是明末农民军领袖,与李自成齐名,是当时明朝最大的两股农民起义军。张献忠少时曾读过书,但是由于天生不是读书的料,所以成年后便从了军,曾当过延安府捕快,不过捕快也没干多久,就因为犯了事被革职,发配到延绥镇从军。可能老张天生反骨,在军队也不老实,没待多久就触犯军法,问罪当斩,就在这时,主将陈洪范观其状貌奇异,关于张献忠如何状貌奇异,我们可以从史料中略窥一二。据《明季北略》记载:张献忠“幼有奇力,两眉竦竖而长,面有微麻,遍体生毛,天性好杀,不耐久静”。这副尊容,一看就不是善茬,所以民间对张献忠又有“黄虎”之称。总之,陈洪范不知道是高度近视还是哪根筋搭错了,一见张献忠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两道眉毛斜插入鬓,便大叫称奇:“此乃国之栋梁啊!”于是向总兵王威求情,免除张献忠死罪,重打一百军棍除去军籍。当时与张献忠一同犯事的共有18人,其他17人都应长相平庸做了刀下鬼,独张献忠活了命,看来古代也是可以刷脸的啊。

被开除军队,流落民间的张献忠,显然不可能会像平民一样过安安生生的日子。明朝末期,官场腐败,横征暴敛,老百姓是在忍不下去了,纷纷揭竿而起,一时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张献忠怎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于是积极响应王嘉胤的反明号召,在米脂起义,自号八大王,一作西营八大王,次年,又加入王自用联军,为三十六营之一。凭借过人的胆识和不凡的军事才能,张献忠很快声名鹊起,成为三十六营的主要首领。 王嘉胤死后,张献忠与李自成等归附高迎祥,高迎祥称闯王,张献忠、李自成号闯将。不久后,张献忠和李自成之间闹矛盾,两人分裂,李自成攻黄河流域,张献忠攻长江流域。

崇祯十年(1637年),张献忠遭到了明军总兵左良玉部的进攻,损失惨重,为求自保,接受了朝廷的招安,被授副将。但是,招安后的张献忠,既不遣散兵马,也不去攻打李自成,而是暗暗招兵买马,积蓄力量,准备再反。崇祯十二年(1639年),修养两年的张献忠,重举反旗,转战四川,大败明军于开县黄陵城,随后又长驱出川,破襄阳,杀襄王朱翊铭,崇祯十六年,占据武昌,称大西王,十七年,攻破成都,成都巡府龙文光、蜀王朱至澍及其嫔妃全部自杀身亡,其他官员则当了俘虏。张献忠率部进入四川,控制了四川大部分地区的州、县。在成都,张献忠先号称秦王,接着又建立大西国,改元大顺,成为是大西国开国皇帝,也是唯一的皇帝。清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南下,围剿张献忠,张献忠率部撤退,当部队到达川北西充县与盐亭县交界处凤凰山坡时,与清朝亲王豪格相遇,两军激战之中,张献忠中箭身亡。

除了嗜杀,张献忠的另一大才能就是打劫,每次打了胜仗之后,必定要将靠着当地的王府、地主打劫一空,由此迅速积累了大量财物。根据史书记载,明朝崇祯皇帝和张献忠相比,那也只能算是小户。张献忠曾开过“斗宝大会”,他的宝贝摆了足足有24间屋子,全都是奇异珍宝、金锭银锭。

清军南下四川之时,张献忠由于久攻陕西不克,便决意撤出成都,退守川西。临走前,还不忘将城中搜刮一空,更有传闻说他为泄愤,将成都百姓屠戮一空,关于张献忠屠川这个说法,历来颇有争议,本人没做考证,暂且不提。张献忠退出成都后,携带千船金银珠宝从成都顺水南下,在四川彭山县江口镇“老虎滩”一带遭到川西南明官军杨展部的突袭。据南明俞忠良在其所著《流贼张献忠祸蜀记》中说:“献忠离成都,率贼营男妇百余万操舟数千蔽岷江而下。都督杨展起兵逆击之,战于彭山之江口,展身先士卒遣小舸载火器以攻贼舟,风大作,舟火,士卒鼓勇,皆殊死战,贼败。贼舟首尾相衔,骤不能退,风烈火猛,势若燎原。官兵枪铳弩矢百道俱发,贼舟多焚,所掠金玉珠宝及银鞘数千万,悉沉江底。”船沉之后,来不及打捞,张献忠于是命人做了标记,以待日后来取,据说标记就是石龙和石虎,这也是开头那首民谣的由来。不过,张献忠没过多久就战死了,于是,那批沉银的地点就成了未解之谜。

其实关于这批沉银,正史中并没有详细的记载,都是靠民间传闻和一些稗官野史流传下来的。在很长时间里,人们只是把这个事迹当成传闻而已,不过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抱着发财的美梦前去打捞,希望能找到那批巨额财富,但无一不是失望而归。1937年,为了充实军费,川军一部盯上了张献忠的这笔财富。当时一度传出,川军得到了一份藏宝图,并由川军高级将领幸蜀峰主持挖掘行动,而据说藏宝图的标记,指向了岷江在成都的一条支流——锦江。幸蜀峰当时决定在成都望江楼公园,锦江下游三角地带的江心开挖,从1938年冬天到第二季的枯水期,经过十多个月的挖掘,只挖出了三大箩筐的小铜钱,无功而返。

谁料,事情竟然在21世纪出现了转机。2005年4月20日,彭山县城开建引水工程,施工队在岷江“老虎滩”河床上用挖掘机开挖铺设管道的沟槽时,一铲就铲出一捆共10枚银锭,银锭身上铸造时打上的“崇祯十六年八月,纹银五士两”字样清晰可见。据彭山县文管部门初步鉴定,这批被挖掘出土的银锭为明代官银,银锭的包装,以及发现地点,都直指300多年前张献忠“沉银”一事,几百年的谜题,终于有了答案。不过由于技术条件限制,并没有对此进行大规模挖掘,只是作为文物遗址保护了起来。

谁也没有想到,九年之后,一桩倒卖文物大案,意外开启了对张献忠沉银的考古工作。2013年年末,彭山县公安局收到举报,有盗挖团伙使用潜水服、金属探测仪、船只等工具,在沉银的遗址内大肆地盗挖遗址内的文物、进行贩卖从而获得暴利。经过长达两年时间的追查,这起特大文物倒卖案宣告侦破,其中追回的文物中,有一枚直径50.4厘米、重48.6克,正面写有“西王赏功”的钱币,“西王”正是张献忠。以此为契机,国家正式批准了江口沉银遗址的水下考古方案,经过近100天的考古工作,共出水文物三万多件,包括张献忠册封嫔妃的金册、西王赏功的金钱币等等,有了更多文物出土,新的发现更令世人期待。

不过,颇为讽刺的是,有人估算,张献忠在十几年的杀伐时间里,至少积累了上千万两白银,按明末白银的大米购买力与现在人民币折合比算,一两相当于当今 660 元左右,张献忠拥有相当于现在 66亿人民币,这点钱,别说买下成都府,就是买下一个小区都费劲。


一卷青史


专注历史的中国小贱,与你分享。


步枪打飞机

在抗战电视剧中,有很多雷人的一幕,什么手撕鬼子、手榴弹打飞机等等。如果咱们看到一个战士用三八大盖打落一架飞机,肯定会被雷死。

但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这么戏剧性的一幕,我军一个神枪手,还真一枪打死了飞机驾驶员。

宋岭春,出生于猎户家庭,从小就随着父亲钻山林子,一把猎枪玩得很溜,小小年纪打猎物,一打一个准。

17岁那年,他参军入伍,手里的猎枪换成了军用步枪,使得他更加的得心应手,神枪手的名号很快就传遍了。

1943年9月,战士们正准备煮饭吃,突然警报响起,有四架日本人的飞机袭来,战士们快速四下隐蔽。

这四架飞机张牙舞爪,肆无忌惮的对着村庄扫射,他们知道下面的人装备落后,只能望空兴叹,所以猖狂到好几次低空飞行扫射。

宋岭春看着这一切,气得上头,他偷摸着来到山坡的一个隐蔽处,心里着实想给头上这四个铁盒子一点教训。

一股巨大的风伴随着飞机的油味吹来,宋岭春被吹得眼睛都睁不开。过了一会,他睁开眼睛,一架敌机就在他的不远处,距离他的头顶仅仅只有一百来米。

这下给他兴奋得,好家伙,守株待兔总算逮到一只兔子。

可犯难的是,如果一枪没有造成实际性的伤害,那么暴露位置的他,无疑成了活靶子。飞机就在他头上转来转去,宋岭春也不知道飞机的构造,不清楚邮箱在什么位置。

就在一筹莫展的时候,飞机发现了他,调转了头朝他飞来。嘿!这一转方向,驾驶员恰好暴露在射程范围之内。就这么百来米的距离,虽然你在天上,看我一会就让你在地上爬都爬不起来。

高手过招,就在电光火石之间,宋岭春一枪命中驾驶员头部。飞机立马失控,摇摇晃晃的坠落在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