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当前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抗疫”诗怎么看?

老刘不吃草百乐来门业


疫情当前,多数人宅家,许多有诗词爱好的人,不免善心萌动,写诗赋词对联,抒发对白衣天使的致敬之情,赞!对春暖花开的期盼,赞!对宅家听党和政府话的亲人嘱咐与关爱,赞!

只要有利于抗新冠肺炎的人和事,赞!只要歌颂国家优越制度,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赞!赞赞赞!!!


刘480909厚德载物


我在家做好消毒防护的同时,积极学习防控知识 。看实事新闻联播关注官方发布的消息。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疫情期间我一个口罩没买,因为我家里每人都有,有医用的一次性口罩,PM2.5防霾的口罩。还有活性炭防尘的。

我今年三十有八了奔四的人了。真真的体会到了家在人安康。家里的老屋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无论自己走的多么选,如何改变,不变的是家里父母的翘首以盼,血浓于水的疼爱。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经济快速发展给家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唯有不变的是生我养我的老屋。




刘海涛429


一场新型病毒性肺炎,爆发于武汉,蔓延湖北省及周边,波及全国许多省市。全国人民奋抗“疫”,医生、护士奔赴第一战线,医疗救治新冠病人。党员、公职人员和志愿者,做好切断疫源传播通道,维持防疫社会秩序。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有许多“抗疫”诗歌产生是很正常的。

我的看法如下:

(1)“抗疫”诗歌还不够多,网络上远没有达到铺天盖地的程度

我天天看头条,“抗疫”诗歌有不少,但是不够多,能感人的诗更少。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网络上发布的确诊人数防疫措施很多,对个人事迹报道不多。

(2)古典诗词反映现代生活有局限性

时代在变,语言也在变化,用古典诗词格律反映现在生活也跟不上节奏,这是网络上写古诗的人很少有“抗疫”诗发表的原因。

(3)不能把诗写成口号

网上抗疫诗有两种:一种是古诗词造诣比较深,但是诗句不好理解。另一种是很直白,大都是口号,没有意境,不能让人感动。

看来怎么用古诗词的格式反映现代生活,是一个长期任务,不是熟记平仄韵律那么简单!


李冠朝


人的精神世界变味了,诗歌的源出就变味了,诗歌也就变味了。八十年代被称为诗与远方的全盛时代,人们把朴素真实的感情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歌颂各种真善美,情是真的,诗是真的。但现在,时代真的变了,诗人作诗,很多作秀,以诗鉤名钓誉,或者干脆是情商不高的傻子,作几首诗,以诗抒情,却不知实干兴邦。主流的社会思想文化是更务实了,诗歌之类的歌以咏志的东西真的只能在局限的范围内适度流行了。当然,你如果是一个作秀大师,诗歌也不妨成为一种方式,但同时,你也要搞一些其它的花活花样,捐点是必须的,要不然,真会被骂死。还有一个原因吧,都封闭管理了,宅在家里,闲情多了,蛋痛写写,也可理解。


说叔


在疫情期间,起巨大作用的不仅仅是一线的医护人员和防疫工作者,舆论影响也是重中之重,社会上不乏冷嘲热讽,无知无畏,自私自利的言论,这些从一些人在疫情期间的无知表现中就能够看出来,国际社会上的仇视我国的势力更是如此,不惜歪曲事实丑化我国政府,抨击我国的各项政策还有社会制度,治理体系。总是拿着显微镜找问题,拿着放大镜看问题,抓着小毛病不放,大做文章,说实话看到有些言论真是气愤不已,这个时候,社会的正能量很重要,民众的自信心很重要,媒体的力量很重要。诗能够使用很短的语言表达无限的情感,希望有才华的大家多写些好诗好句,把正能量发出,立在人们心中。


心里颤动的一点点


诗是一缕和熙的阳光,又是一场冷酷的冰霜。

它能给你温暖,亦能激励你奋进。诗歌来源于生活,而艺术却高于生活。

是文学中一种最简便而又最易接受传播的方式。语言凝练,朗朗上口。意境优美,天地共鸣。

把哲理入诗,把事物表现,体现出诗词的广泛性。一首好诗深入人心,有血有肉,有情有意,慷慨激昂……。

当前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抗疫诗,也就是以诗驰援,以诗博爱,以诗激励,以诗共进。

每个作者都发自内心表达对病毒的憎
恨,渴望病毒早一天清除,平静的生活及早回归。

一首首诗,一片片情,一幕幕奋战在一线的感人诗歌。

一条条好消息,一个个患者出院,让我们充满着阳光和希望。

安心待在家,不给大家添麻烦。这就是为战胜病毒扩散的最好办法。你好我好大家好,为我们的明天喝彩……。







乾献月


当前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抗疫”之诗实在是国之所需,民之所向。不论诗作优良与否,出发点都是好的,都值得称道!

君不见唐代,韩愈传诗《谴疟鬼》;君不见宋朝,东坡留方《圣散子》;君不见当年,主席作诗《送瘟神》……

眼下国难当头,瘟疫肆虐,百业凋敝,民不聊生,医家操刀斩厉鬼,书家挥毫惊风雨,诗家落笔泣苍生,画家执笔驱魑魅,作家著文问苍天,……他们都是心忧天下的华夏儿女,都是至善至真的人间菩萨!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国之不存,民将焉附?

不要说中国如此,连友国此刻都有古诗向赠: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楚襄蛮


实实在在的看法:

1.太长了。长得都看不完,动辄几百字上千字,大哥,是诗啊,李白、杜甫、柳永、苏东坡的诗词都没有长这个样子的。

看人家这个:

2.太玄了。玄得都像周易、道德经啊,看不懂,读不通,通感手法太泛滥了,虽然说玄之又玄,是众妙之门,可是,这是面对我们文化水平一般的普通老百姓看的,有必要搞成“哲学三问”、天地玄黄的吗?

看人家这个:

3.太多了。正如出题者所言,诗歌数量太大,铺天盖地,像澳大利亚的蝙蝠,像印度天空的蝗虫,多得数不胜数,不胜枚数。

看我的估计:

不说了。再说,都想写诗了。


诗经语


有好诗比如这首就不错!



深蓝优客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提出的这句口号很完美的诠释了你的问题。

“文章合为时而著”是文人富于历史使命感的一种集中概括。“为时而著”的“时”,就是时代的意思。“为时而著”,对于读书人而言,它意味着自己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

诗歌合为事而作。当前是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重大历史时期,诗人们用诗词表达对时事的关心,也倾吐自己的心声。且不说水平如何,最起码是有心国是,不再是以前“莫谈国是”的状态。

在这艰难时期,守护相望、团结互励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职责。所以先放下对诗词水平的见解,希望我们越过文字的山海,只为中国的美好将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