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人醫急危重症中心主任兼隔離病房負責人劉傑:危難時刻顯擔當

自1月21日以來,十堰市人民醫院醫務部主任、急危重症中心主任兼隔離病房負責人劉傑已經連續在醫院抗疫一線工作近一個月,每天睡眠時間不足五個小時,以不畏艱難、捨生忘死的堅強毅力挽救了數十位危重患者的生命。他說:“疫情面前,我們沒有理由退縮,既然來勢兇猛,那就勇敢迎上去,打敗它!”

劉傑簡介

十堰人醫急危重症中心主任兼隔離病房負責人劉傑:危難時刻顯擔當

圖為劉傑

劉傑,男,1979年生,中共黨員,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十堰市人民醫院醫務部主任、急危重症中心主任兼隔離病房負責人。先後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十堰市傑出青年崗位能手”、 “十堰市十大傑出青年特別獎”、 “十堰市衛計系統十星級黨員”、“十堰市先進工作者”稱號,被中國航空醫療救援聯盟授予“全國卓越飛行醫生”獎。在新冠肺炎期間,被十堰市衛健委任命為全市疫情防控醫療救治專家組副組長。

未雨綢繆:“不打無準備之仗”

2019年12月底,劉傑發現急危重症學術圈中有同行預警,武漢出現了“不明原因肺炎”。憑藉多年經驗,劉傑敏感地意識到這次肺炎的不同尋常。

“武漢是省會,年關的‘回鄉潮’即將來襲,會不會傳到十堰來?我們不能打無準備之仗!”考慮到這一點,劉傑立刻著手開始做出部署。在1月2號的現場會議上,就開始要求同事們做好相關防護和前期準備。

隨著疑似病例在武漢的接連披露,

1月中旬,劉傑在十堰率先成立“不明原因肺炎防控小組”,先後組織全院3批集中授課、專題會議、在線學習強化培訓,制定實施應急預案,緊急協調解決發熱門診、人員及物資調配、建立留觀區和隔離區等難題,提前進入抗疫大戰。

十堰人醫急危重症中心主任兼隔離病房負責人劉傑:危難時刻顯擔當

圖為劉傑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1月20日,針對門診發熱病人激增的狀況,劉傑決定緊急啟動發熱門診24小時值班制,同步完善門急診及發熱門診、呼吸門診分診,抽調其他科室10名主治以上醫師支援發熱門診,試行白班3人,夜班2人值班方式,同時協調緊急採購耳溫槍,提高分診準確率及速度。

為了降低院內交叉感染髮生概率,劉傑協調門診加強可視化在線會診系統,完善發熱門診內抽血、醫技檢查、自助繳費、藥品配送流程,將發熱門診的所有診療活動全部安排在發熱門診進行。

標準化流程越完善,診療過程才會越順暢。一方面,劉傑重新規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患者收治流程(含孕產婦和兒童),全面梳理上報、會診(遠程MDT)、監測、救治、防控流程,制定疫情專項危急值、各類型患者收治路徑,另一方面根據上級主管部門要求,重新制定《十堰市人民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院感防控要求》。

十堰人醫急危重症中心主任兼隔離病房負責人劉傑:危難時刻顯擔當

圖為劉傑率各部門緊急籌建隔離病區

隨著疑似和確診病人增多,率醫務部聯合護理、後勤、安保、信息、宣傳等部門, 在短短4小時內將原外科5樓改造成標準傳染病隔離病區,並緊急抽調30餘名醫務人員進入隔離病房進行援助,在1月23日凌晨2點投入使用。截至2月16日,醫院已經騰出8層樓作為隔離病區,為應對疫情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同時率先組建信息化指揮部,重點部門實時監控、點對點及多學科在線會診,極大地提高診斷效率;率先實施“逆向追蹤會診制度”,確保不漏診每一例疑似患者;率先推出“院內不明原因發熱零上報”制度,將交叉感染降到最低。

多項舉措提前規劃、防護措施部署到位、各項診療穩步推進……劉傑率領上百名醫護人員奮戰在抗疫一線,市人醫成為當前本地三級綜合醫院醫務人員無感染醫院、院內核酸檢測陽性率最高醫院,被同行廣為借鑑。

不怕犧牲:“無可躲避,那就直面上前!”

2月7日,劉傑向市衛健委主動爭取,讓市人民醫院成為十堰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救治基地。結合市人醫的前期準備和綜合實力,新冠肺炎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平臺迅速搭建成型。

當晚11點半,劉傑就接到鄖西縣衛健委緊急求援電話:“一位76歲的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生命垂危,急需支援!”

這名患者合併有高血壓、糖尿病、腦梗塞等多種基礎疾病,雖然經過當地醫院5天的積極治療,但病情持續進展,出現嚴重呼吸衰竭、腎衰竭,意識模糊,無創呼吸機血氧飽和度僅有80%左右。患者情況十分危急,已經達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危重型,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考慮當地醫療條件有限,希望十堰人醫進行支援。

十堰人醫急危重症中心主任兼隔離病房負責人劉傑:危難時刻顯擔當

轉運途中,患者生命體徵極不穩定,一度出現昏迷,次日凌晨1:38到達市人醫後,從緊急“綠色通道”辦理了住院,轉至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搶救區。

特殊時期,患者家屬無法陪同來院,但是很多操作和病情告知都需要患者家屬簽字。此時,搶救病區內深靜脈穿刺、胸腔穿刺、床旁血壓淨化等操作正爭奪秒的進行著,劉傑當即拍板:搶救生命第一位,家屬不在我來籤!

深夜兩點,一場在線的緊急會診也拉開了序幕,隨著各項搶救措施的跟進,患者病情逐步趨於改善,可是高齡、嚴重的多臟器功能衰竭和諸多的基礎疾病都使得搶救困難重重。最嚴重的時候,患者在呼吸機輔助下氧飽和度僅有85%。

考慮到患者無法承受ECMO(人工心肺機),劉傑帶領專家組決定咬牙堅持傳統療法,精準調整每天的治療方案,包括中成藥治療、營養餐支持、俯臥位通氣等。經過連續多日的不懈努力、堅守,患者機體的各項指標逐步好轉。

十堰人醫急危重症中心主任兼隔離病房負責人劉傑:危難時刻顯擔當

圖為劉傑(右一)送十堰年齡最大的危重症新冠肺炎治癒患者出院

2月15日下午,患者經過連續間隔3次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後,結果提示陰性,無發熱症狀,肺部CT提示肺部病灶明顯吸收。16日,該患者作為“十堰市首例成功治癒的高齡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被各大媒體廣泛報道。

“疫情面前,我們沒有理由退縮,既然來勢兇猛,那就勇敢迎上去,打敗它!”劉傑說。

無私無畏:“信心是打贏這場戰疫的良藥”

從隔離病區查房出來已是上午11點,脫下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劉傑的後背已經溼透。

每天至少去一次隔離病區查房,是劉傑給自己規定的任務。不僅是為了解隔離病房運行情況,協調處理隔離病房各項需求,也是用實際行動告訴一起戰鬥的同事“我們生死與共”,更多的時候,他會盡可能的跟患者嘮兩句家常。

“多來兩次,多說兩句寬慰的話,病人的焦慮就會減少幾分。”劉傑說,獨自在隔離病區住院,對病毒又有未知的恐懼,這些病人的心理往往脆弱又敏感,而信心是幫助他們積極面對病情,儘早恢復健康的良藥。

劉傑的手機裡,一直保存著十堰首例治癒出院患者發來的報平安短信。患者在市人醫被確診後,得知要轉院隔離,家人也不能跟著一起去,患者情緒失控了,其妻也坐地崩潰大哭。劉傑跟著蹲下來,不住地安撫勸慰他們。過了許久,等患者及家屬情緒穩定後,劉傑才起身,腳早已蹲麻。

在定點醫院住院治療時,劉傑也不時給他打電話發信息,隨時關注病情,鼓勵他積極治療。直到2月2日正式出院,患者第一時間給他發了感謝的短信。

十堰人醫急危重症中心主任兼隔離病房負責人劉傑:危難時刻顯擔當

圖為劉傑(右一)赴基層指導疫情防控工作

“給患者信心的同時,我們自己也要有充分的信心。”劉傑說,正因為他對團隊的充分信任,他才放心把患上重症肺炎的妻子交給同事救治。

妻子費蕾是醫院超聲影像中心的醫生。12月底,因工作勞累患上普通重症肺炎,治療時一度出現感染性休克。彼時防控新冠肺炎的工作剛剛開始,劉傑簡短地跟妻子說明了情況,將妻子的搶救拜託給同事,就投入到防控工作中去了。

去隔離病區看病人時,如果順路,劉傑會過去看妻子兩眼。遠遠的說兩句話就走,他怕自己身上有病菌,傳給還在病中的妻子。

劉傑說,同為醫生,妻子也能理解他的工作,治病救人是使命,也是責任,她從來沒有抱怨過,只是提醒他要保護好自己。臨近春節,妻子終於康復出院回家休養,劉傑也放下心來,全身心投入到醫院的疫情防控一線中。

“經常接到孩子的電話,問我什麼時候回家,我說等打敗了病毒怪獸就能見到爸爸了。”

劉傑說,春暖花開已到,這一天不會遙遠了。(十堰週刊 李夢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