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萬物為什麼都得走向死亡?

H醉清風


生物會死亡,核酸卻永存。地球40億年的生命史中,無數的生物出現了又滅絕了,關鍵生命物質核酸卻一直,只不過核酸的具體組成會變化,也就是突變,為生物進化提供了材料。

目前所知的所有生物都免不了一死的命運,雖然這一點很悲哀,但是幾乎所有生物都無法違抗這個結果,因為進化來的生命體不具備永生的可能,只有人類有一絲希望憑藉科技達到這一目標。地球生命會死亡,首要原因就是地球生物的組成。在地球生命誕生時,地球海洋中偶然產生的蛋白質和核酸通過某種人類尚不知道的複雜變化結合在了一起,形成了構成生物最關鍵的物質團。已知的生物的核酸基本上也都是蛋白和核酸兩種物質的結合體,而且40億年過去了這種相互作用卻並無根本性的變化,它們承擔著生物體最重要的功能。而這兩種物質本身並不很穩定,在高溫、高輻射、強酸、強鹼環境中都會變化,也會由於生物細胞氧化等作用遭受損傷,損傷的積累就會導致細胞的死亡,複雜生物體內大量細胞的死亡就導致了器官的衰竭生命的消逝。

所以生物會死亡是由於生物的物質構造,做不到不老不死。但是40億年生命的關鍵物質構成沒有根本性的變化,也說明這些物質構成生命是很合適的,生物會死亡,但是核酸卻不斷地找尋著新的方向“永生”,核酸複製是半保留等複製方式能促進核酸的更新換代,而遺傳則可以將核酸向後代傳遞,這就會有時間上的跨越,加上覆制過程中的變異,又會有適應性的變化,結果是無論地球上發生什麼災難,總有一部分生物(核酸)遺留下來,在新的環境中再次繁盛起來,並且繼續重複祖先核酸的活動,複製-遺傳-變異,以此連接起來相當於將核酸的存在時間無限地延長。這種生存策略是很有效的,單一的一個個體能夠承受的環境變化很侷限,而數量龐大的種群因基因的多樣性適應性也很多樣,總有一些核酸會攜帶著祖先的基因繼續存留下去。

生物會死亡是由於物質會變化,而物質的變化促進著生物的進化,可以算作是基因爭取永生的途徑。這種變化完全是核酸的序列受自然因素影響的隨機變化,因此也不受生物主觀意識的影響,人類未來想要永生,最好的辦法可能就是脫離軀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