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拆遷挖出石槨,揭開了塵封千年的祕密

小區拆遷挖出石槨,揭開了塵封千年的秘密


鐵剎山漢墓群位於雲龍區銅山路以北鐵剎山上,過去是鐵剎小區重型廠宿舍院內。因房地產開發, 2005、2008—2009、2012、2015年四次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共發掘墓葬74座,出土文物1000餘件。鐵剎山47號墓便位於鐵剎山的西南坡,是一座石坑豎穴石槨墓。

小區拆遷挖出石槨,揭開了塵封千年的秘密

(鐵剎山47號墓清理邊箱現場)

棺槨都是中國古代的葬具,二者常合稱,但就像“墳”與“墓”一樣,“棺”和“槨”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說文》段注云:“木槨者,以木為之,周於棺,如地之有郭也”。“棺”就是我們常說的棺材,用於即盛放死者的木製葬具,用來殮屍,而“槨”則是套在棺外的或繞棺四周的匣子。

小區拆遷挖出石槨,揭開了塵封千年的秘密

(網絡圖片)

遠古社會,人死後並不用棺槨。《易經·繫辭下傳》說:“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臧(藏)之中野,不封不樹。”意思是說遠古時期人們下葬很簡單,沒有封土堆,也沒有種植樹木。


木棺出現於中國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至龍山文化已出現木槨,用於氏族中之頭領。進入新石器時代,隨著生活資料的豐富,棺槨開始使用,有石棺、陶棺、木棺、樹皮棺等。而木槨、石槨也在這一時期出現。夏商周時期,棺槨繼續發展,至西周一套完整而嚴格的禮制確立。到了漢代,棺槨制度日趨完備。諸侯王、公主、貴人用楠木,平民用桐木或雜木,而貧困者只能用瓦棺。

小區拆遷挖出石槨,揭開了塵封千年的秘密

在徐州博物館二樓的天工漢玉展廳的喪葬用玉部分,陳列著一件鐵剎山47號墓出土的石槨,內部木製棺已經腐爛不見,在石槨內擺放的是一套葬玉組合,包括銅鏡、玉枕、玉面罩、玉蟬及玉璜。同時在石槨的旁邊,是一個稍小一點的石制邊箱,裡面擺放有當時陪葬的陶壺、陶盤、陶匜等近20件陶器。

小區拆遷挖出石槨,揭開了塵封千年的秘密

(石制邊箱出土的陶器)

鐵剎山47號墓被發現於鐵剎山的西南坡,室是石坑豎穴石槨墓,南北長3.4米左右、東西寬2米多、深度2米左右。石坑豎穴石槨墓即在豎穴底部鑿出石坑,坑邊留出臺階覆蓋石板,形成槨室,葬具木棺置於其中。這種類型的石槨墓也會有不同的類型,比如單槨墓,帶邊箱單槨墓和雙槨墓室。鐵剎山47號墓即為帶邊箱單槨墓,石槨在豎穴墓道底部西側,用石板建造的邊箱在東側,緊挨著石槨。邊箱上蓋板比石槨蓋板低約20釐米。邊箱蓋板為一塊兩米多長、近80釐米寬的整石板,中間偏南的位置因回填土壓力,裂開了一個三角形的缺口。石槨蓋板由三塊厚度約30釐米的大石板南北並排組成。從質地上看,這些石板都不是出自鐵剎山上。這座石坑豎穴墓保存完好,結構特殊,還沒有被盜墓賊“光顧”過。

小區拆遷挖出石槨,揭開了塵封千年的秘密

(鐵剎山47號墓清理石槨現場)

清理掉邊箱內的積土,我們發現組成邊箱的石板內壁雕琢得非常平整,石頭上一行行的鏨花仍舊清晰可見。邊箱內兩頭比較空,中間位置則擺放著一些隨葬陶器,多數陶器都已破碎。當移走3塊巨大的石槨蓋板,西側的石槨露出了“真面目”,這裡正是墓主人長眠的地方。石槨內壁同樣被雕琢得非常平整,石板之間拼接十分緊密。在石槨內最北端的石壁邊發現一面直徑14釐米的已斷裂的銅鏡,鏡身均勻佈滿綠鏽。在銅鏡南側是大小不一的一堆玉片,這是玉枕和玉面罩。兩塊組成玉枕的長方形玉片完好,上面覆蓋著組成玉面罩的青玉質地的玉片,四角有連接用的小孔,大致還可以看出人臉的形狀。墓主人入葬時頭在北腳在南,臉部蓋有玉面罩、頭枕玉枕,所以玉面罩和玉枕重疊在一起。在石槨中部,考古人員清理出兩枚大小一致、完好無損的青玉質地的玉璜,是墓主人下葬時握在雙手中的。能夠用玉面罩、玉枕入葬,反映出墓主人是西漢時期的貴族。

小區拆遷挖出石槨,揭開了塵封千年的秘密

(鐵剎山47號墓石槨內壁雕琢平整)

小區拆遷挖出石槨,揭開了塵封千年的秘密

(鐵剎山47號墓石槨中出土一對玉璜)

小區拆遷挖出石槨,揭開了塵封千年的秘密

(鐵剎山47號墓石槨中出土重疊的玉面罩和玉枕)


徐州地處魯南丘陵,境內岡巒密佈,為建造石構墓葬提供了就地取材的便利條件。同時由於石材較木材更堅固和價廉,更符合漢代人營建千秋之宅的思想,石槨墓葬雖歷數千年,至今仍完好的保存了獨特的墓葬形式。

徐州廣播和徐州博物館聯袂打造文博探索類節目《徐州寶藏》

播出時間:

【本週六】

FM103.3—8:50 18:50 20:50

FM91.6— 12:00 20:00

【週日】

FM93— 10:55 14:55 18:55

FM105— 22:45

本期撰稿:胡月|播制:張強|編輯:智慧

「 特別鳴謝 」徐州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