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淺析韓信跌宕起伏的一生

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和漢初三大將(彭越、英布、韓信)裡邊都有韓信的名字。他是西漢的開國功臣之一,我國曆史上傑出的軍事家之一,也是我國曆史上公認的名將,被後人奉為“

兵仙”、“戰神”。在楚漢戰爭年代,猛將、名將有很多,但只有韓信能做到這點,那就是帶領沒有經過什麼訓練的烏合之眾照樣打勝仗,劉邦也曾說過,指揮軍隊,我不如韓信。

一代名將的落魄少年時期

韓信淮陰人,年輕的時候他在淮陰的生活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他不善於做好人好事來表現自己,所以他沒有機會被推薦去當地出任一些地方管理的小吏,又沒有經商謀生之道,所以,淪落到連飯都吃不上的地步,只能跑到別人家去蹭飯吃,許多人看不起他。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淺析韓信跌宕起伏的一生

韓信曾經跑到亭長家吃飯,一連吃了數月的飯,有一天亭長夫人沒有招待他,後來他一怒之下就再也不去了。為了不被餓死,韓信經常去河邊釣魚。在河邊洗衣服的大娘可憐韓信,就一連十多天都帶飯給他吃。韓信高興地對大娘說:“吾必有以重報母。”結果這位大娘一點面子都不給韓信留,還數落他一頓說: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韓信雖然窮的如乞丐,但平時總是腰配長劍,一副自命不凡的臭屁模樣,使得當地很多人對他反感。甚至有個少年就公開羞辱他,迫使他從自己胯下鑽過去,成為全城人的笑柄。在淮陰人的眼中,韓信就是一個整天吹牛,其實比混混還不如的懦夫。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淺析韓信跌宕起伏的一生

在戰爭中尋找機會,並大放光彩的名將

陳勝吳廣起義以後,自視甚高的韓信也理所當然的參加了起義,帶著他的長劍,作為楚人他來到了項羽叔叔項梁的軍中。由於項梁的輕敵,導致兵敗至死。緊接著韓信又跟著楚軍的大部隊隨波追流的轉到了項羽麾下。

從軍以後,韓信幾乎參加了項梁軍的每一次戰鬥,在實戰中逐步成長。後來跟隨項羽時,在征戰過程中,韓信曾多次試圖給項羽出謀劃策,但是項羽根本看不上韓信,他提的許多建議也都石沉大海。

等到項羽滅了秦朝,分封諸侯以後,韓信逃離了項羽的楚軍,投奔了劉邦的漢軍。當時劉邦只分了一小塊地,是個小諸侯,但是韓信還是投奔了劉邦。

不過初到漢軍的韓信並未得到重用,《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記載:“劉邦入蜀後,韓信離楚歸漢,只是擔任了一個叫作“連敖”的低級軍官。但是沒過多久,韓信就因為觸犯軍法,而要被處斬。當時在刑場上已經連續13個人,馬上就要輪到韓信,這時,韓信看見劉邦的親信夏侯嬰剛好經過,就立即大聲招呼說:“難道漢王不想爭奪天下嗎?為什麼還要殺我這樣的壯士?”夏侯嬰被這番話吸引住,再一看韓信長得儀表堂堂,不像普通人,於是就救了他。

在夏侯嬰與韓信接觸以後,發現韓信有傑出的軍事才能,對他極為心折,就像劉邦推薦了韓信。然而這時候的韓信並沒有入劉邦的眼簾,劉邦就隨意分了一個管理後勤糧草的小軍官給他。

在後勤管理糧草的這段時間是韓信的人生轉折點,他遇到了改變他一生命運的人蕭何,這時候的蕭何在漢軍中當丞相,管理著漢軍的後勤工作。在工作中,韓信有機會與蕭何多次交談,蕭何十分欣賞他。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淺析韓信跌宕起伏的一生

當軍隊走到南鄭時,韓信估計自己這樣終究是無法獲得重用,便逃走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走的消息大吃一驚。蕭何看出韓信的過人之處,知道他會是一個難得的將才,來不及向劉邦報告便去追趕韓信。因為當時漢軍逃亡不斷,人心惶惶,於是軍中有人向漢王報告“丞相何亡。”劉邦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生氣。

過了一兩天後,蕭何歸來解釋只是去追逃亡的韓信,劉邦罵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蕭何說:“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劉邦表示自己也想向東發展,絕非甘居漢中,定要取天下。蕭何說:“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

通過這種戲劇性的方式,劉邦才不得不重視韓信,在蕭何的鼎力推薦下,任命韓信為漢軍大將,蕭何建議劉邦擇日任命韓信,劉邦同意了蕭何的要求。

蕭何:“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

當上了漢軍總司令的韓信,總算有機會展現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了,他指揮的第一場戰役,就是從漢中打出來,進入關中。在他的策劃下,漢軍假裝修復通往外界的棧道,暗中全軍偷渡陳倉,一舉奇襲平定了關中地區,為漢朝奪取了穩固的大後方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淺析韓信跌宕起伏的一生

隨後又和張耳平定了魏國,背水列陣,奇襲趙營一舉殲滅趙軍,斬殺趙軍主將陳餘,活捉趙王,徹底平定了趙地,之後在他的軍事威脅之下,燕地也投降了漢軍。為劉邦統一全國創造了有利的戰略優勢。

韓信的赫赫戰功成功的引起了楚國人的注意,項羽派人前來勸降,或者希望他能保持中立的態度,韓信想起當年在楚國不被重視,到漢軍中得到劉邦的往事,就很堅決地拒絕了楚國的說降。

漢五年(公元前202年),楚漢兩軍在垓下進行一場決戰,劉邦、韓信、英布、彭越等分五路大軍、近六十萬人,從西、北、西南、東北四面合圍楚軍,雙方經過激戰都筋疲力盡,作為楚國人,韓信最瞭解楚國那些士兵,韓信命漢軍士卒夜唱楚歌,致楚軍士卒思鄉厭戰,軍心瓦解,最終消滅了項羽,取得了楚漢戰爭的最後勝利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淺析韓信跌宕起伏的一生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 ,良弓藏

當年韓信攻佔齊地時,劉邦與項羽在滎陽對峙,被楚軍困於滎陽,危急之中,劉邦就要求韓信發兵救援。但是韓信卻各種推脫不派兵,其目的就是向劉邦討賞。為了穩住韓信,劉邦在不情不願的情況下,正式封韓信做齊王,不過劉邦對韓信這種乘人之危的做法可是懷恨在心的,楚漢戰爭結束以後,劉邦成為皇帝,韓信就從齊王改為楚王。

自古君王多猜疑,特別是韓信這樣的曠世名將,是讓劉邦又恨又怕的。韓信在軍事上無人能敵,但是在政治上卻很幼稚,有次劉邦和韓信談到軍事問題,韓信自豪的說,劉邦最多能指揮好十萬人的大軍,而他自己,則是無論多少都能駕馭。

雖然劉邦成為皇帝,但是劉邦一直非常忌憚韓信等曾經立過大功的異性諸侯,不斷想法設法地削弱他們的勢力。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淺析韓信跌宕起伏的一生

漢六年,有人迎合劉邦的心意,告發劉邦說韓信要謀反,劉邦採取陳平的建議,偽成自己要遊覽雲夢澤,要求韓信來參見,等韓信一露面,劉邦就立即逮捕了他,但是因為證據不足,赦免了韓信,不過將他貶為淮陰侯。

此後韓信知道劉邦忌憚他的軍事才能,就常常稱病不出,但是劉邦和呂后終究是不肯放過他。到了漢十年,陳豨造反時,呂后擔心韓信在京城作為內應,就委託蕭何將他騙進皇宮,(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也出於此處)將其斬於長樂宮鍾室,還殘忍地滅了他的三族。一代名將就這樣死於一個婦人手裡。

劉邦和呂雉在殺死韓信之後,還給他安上了一個勾結謀反的罪名。就連司馬遷都在《史記》中委婉地表示,韓信這樣一個才能卓越的將領,居然會在天下已經平定,手中無兵無權的時候謀反,實在讓人不能理解。

韓信跌宕傳奇的一生,有這樣的結局跟他自己也有很大的關係,一方面是因為他太自信,另一方面是因為他缺乏謀略。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淺析韓信跌宕起伏的一生


參考文獻:

《史記·淮陰侯列傳》

《史記》

《楚漢爭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