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曾國藩?為什麼有人說曾國藩殺人如麻?

用戶22866811073


中國漫漫三千年歷史上有兩個半聖人,其中兩個分別是孔子和王陽明,那半個就是曾國藩。

童年時期的曾國藩,笨且遲鈍。

在清道光五年時,曾國藩的書房進了小偷。正翻著東西,曾國藩要推門進來了,小偷趕緊躲到床底。曾國藩進來後拿起一篇短文朗讀了起來。

只聽曾國藩讀了一遍又一遍,還是背得磕磕巴巴。臥在床底的小偷,腰痠背痛,實在受不了,就爬了出來罵曾國藩:“你這麼笨還讀什麼書,就這幾段話我聽兩遍都會背了。”然後小偷從頭到尾背了一遍,揚長而去,只留下目瞪口呆的曾國藩。

曾國藩讀書非常勤奮,夜以繼日地讀書,不讀懂上一句,就絕不讀下一句。都說勤能補拙,但這句話好像對曾國藩無效,他考個秀才考了七次才通過。而後來與他同朝為官的左宗棠無論考秀才、舉人還是進士,都是一考就中的。

曾國藩不僅讀書笨、考試笨,就連打仗也是笨得可以。

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後,他組建好湘軍,去跟太平軍掄,結果被打得落花流水,屢戰屢敗,自己都覺得無顏面,跑去跳河,被部下救了起來。

曾國藩說,讓我死吧,屢戰屢敗,很丟人的。

他的部下很聰明,把“屢戰屢敗”稍微改一下,變成“屢敗屢戰”,這一點睛之筆讓曾國藩從一個失敗者搖身一變成讓人肅然起敬的奮鬥者,這也讓他鼓起了繼續打仗的勇氣。

之後的曾國藩並沒有蛻變,還是用笨辦法來對付太平軍:扎硬寨,打呆仗。他親自帶著將領在營地旁邊挖深溝、砌高牆,用這深溝高壘來防止太平軍偷襲,保護自己。

第二天又繼續行軍,辛辛苦苦造出來的深溝高壘就廢棄不用,下午又在另一個地方搞這種防禦堡壘。

曾國藩就是這樣來打仗的,半天行軍,半天砌牆。

隨著“扎硬寨,打呆仗”的戰術運用得越來越嫻熟,湘軍開始對太平軍取得作戰優勢。畢竟太平軍對著曾國藩的深溝高壘束手無策,湘軍卻可以憑藉著高牆的保護有恃無恐地射殺太平軍。

後來湘軍包圍太平軍的老巢南京時,曾國藩也不攻城,也不訓練,天天組織士兵圍著南京挖溝砌牆,把南京城外變成一個大工地,就靠著這些深溝高壘圍困太平軍,圍得它水洩不通,圍得它斷糧斷水,圍得它無路可逃。最後取得了完勝。

曾國藩得意洋洋地替自己總結了一下:唯以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曾國藩有個外號叫“曾剃頭”,他在平定太平天國之亂時,對待俘虜,無論男女老幼,一律殺掉,絲毫不動惻隱之心,足見其冷血。

他曾經擬定過一條令人髮指的政策“克城以多殺為妥”,在這個政策的支持下,湘軍凡是攻破城池,都燒殺擄掠,例如安慶城被攻破後,兩萬多士兵和老百姓慘遭屠虐。

有人為曾國藩辯解,說他殺人如麻是為了給自己的軍隊節約糧食。但是要節約糧食,可以把老百姓驅逐出城,讓他們自謀生路,完全沒必要趕盡殺絕。

單從曾國藩殺人如麻來看,他就算不上半個聖人,算不上內聖外王,只能算是個冷血的劊子手。

要是評價他,那佩服他勤懇讀書、佩服他踏踏實實,佩服他不屈不撓,但無論是在學識修養還是心存仁念上,他都無法跟孔子和王陽明相提並論。



追逐孔方兄


曾國藩是鎮壓太平軍的兇手,殺人如麻,被人稱“曾剃頭”,是一個十足兇殘的劊子手。他又是一個眼光長遠的人,能窺屏世界潮流,搞起洋務運動,成為晚清時代少有遠見的聰明人。這點,被偉人稱為“半個聰明人”。

晚清時代的太平天國運動,極大地動搖了滿清政府的政治基礎。此時晚清,內憂外患,北有捻軍,南有太平軍,東北外有貪濫的沙俄,外海有英法聯軍入侵。

在清政府無遐顧及之際,湖南的地主勢力掘起,形成以曾國藩為首的湘兵團練,成為鎮壓太平軍的主要主力,他指揮的湘兵,為了表達忠於朝庭,對太平軍民採取殘忍的酷刑,成為清政府最兇殘的劊子手。太平天國運動之後,江南大地白骨片地,他也獲得了“曾剃頭”惡稱。在“僧王”僧格林沁死於捻軍後,他成為晚清政府依撐的人物,漢族勢力始獲抬頭。

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曾國藩看到了國家的衰弱,提倡中興改革,得到了慈禧太后政府認可,中國開始洋務運動。北有曾國藩弟子李鴻章的北洋水師,南有福建沈保偵的南洋水師,及廣東水師。中國開始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史稱“同治中興”。然而,在中法戰爭和甲午戰爭中,南洋水師和北洋水師分別剿滅,洋務運動失敗。

從歷史進程來看。曾國藩是鎮壓太平軍的兇手,為鎮壓太平軍,無不用盡各種手段極刑。這點上,他與歷代兇殘劊子手毫無差別。從世界發展情況看,他敏銳地覺察到形勢發展,想通過革新變化,改變中國。雖然失敗了,比起當時朝廷侯王,他眼光是長遠的。這點,偉人稱他為“半個聰明人”。


憤怒野虎


做官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曾國藩的冰鑑,曾國藩家書,為後人所傳頌。

關於曾剃頭的稱號是長毛給的,在網上搜長毛的暴行,罄竹難書。難道只允許拜上帝教民殺老百姓。不允許官兵殺邪教人員。拜上帝教,不是基督教。他們讀的是勸世良言,不是聖經。如果他們有人懂外語把聖經翻譯過來,也就不會成為邪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