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有时会赏赐大臣每人一个猪肘子,官员会感恩戴德,为什么一些人出宫门后就会扔了?如何看待乾隆皇帝

王若云


根据历史记载,清朝的皇帝在过年过节的时候,都会给大臣们和侍卫等人吃一些猪肉,虽然他们都表现的很高兴,但心里却很不愿意,这是因为,那时候有一种习俗,就是清朝的皇帝都喜欢吃着猪肉睡热炕,所以每天都会有猪肉,尤其是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准备很多,那些肉都会被放在锅中,用白水煮,不放任何的调料。 等到快熟的时候,就捞出来,摆好盘子,端上来给皇上皇后,皇帝吃的都是五花肉,而且可以占着一些调料吃,而大臣和侍卫们只能吃大肥肉片,而且没有调料,只能干吃,还必须当场吃掉。这样的肉肯定是非常的难吃,想想都要吐了,他们真的是太煎熬了。那时候可千万不要招惹那些厨子,不然他们就会给你一块大肥肉,整治你。

有一次,乾隆皇帝赏赐给每位大臣一猪肘子,但大家出宫门就扔了。当然了,他们并没有扔在垃圾场或者地上,而是都扔进了纪晓岚的车里。

纪晓岚是很能吃的人,只要一壶茶水,就能够吃掉十斤肉。

纪晓岚回到家,满身油腻,那些肉也都没了,全被他吃光了,只剩下骨头了。那么大家那样做,又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为何?那些肉可都是皇上赏赐的,而且又是好吃的肉,为什么大臣们还是要扔了呢?

其实这主要还是因为当时的风气问题。康乾盛世,在乾隆年间,朝廷发展的很好,所以大臣们的日子也是相当的好,每天吃的都是山珍海味,根本不在乎那猪肘子。 而且当时乾隆赏赐的猪肉很特别,估计没有人能够吃的下去,也只有纪晓岚这种能吃的人才能下咽吧。

面对皇上,就得遵旨,必须把那些肉都吃掉,不能吐出来,如果谁忍受不了,那么就是大不敬,会受到很严重的处罚。所以很多的大臣们都会提前做好准备,他们会装上一块糯米纸,而这个纸是已经用各种调料浸泡过的,所以到时候用这个有味道的纸包着肉吃,就会有一些滋味了,不会那么的难吃。只是大家都知道,平时他们的袖子里都装着银票和奏折,如果把这个纸放在一起的话,那么皇上在批阅奏折的时候,就会闻到浓浓的调料味。

这是一种习俗,只是有很多人真的是难以下咽的,要大口大口的吃白水煮肉,可能对于一些粗糙的大汉来说,还算简单,但是对于那些儒雅的文人,这可是太难了。所以之后皇上赏赐给大家猪肘子,他们都会扔了。


寻味保定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敢把皇帝赏赐的东西扔了,头上长几个脑袋?敢这么任性。

不说是猪肘子了,就算是别的任何东西,皇上赏赐的,都不能随意扔的。

这个猪肘子到底是什么来历呢?

古人是很敬重祖先的,特别是皇室,因为人家的祖先牛啊,有皇位给后代继承。

所以后人为了表示感激,在固定的节日,会给祖先敬上猪牛羊这些动物,让祖先享用。

祖先享用过之后呢,人们觉得这些东西都是肉,不用了浪费啊,于是就再次回收利用。

这就叫做“胙肉”。

清代时候,回收利用的比较奇特,直接将这种敬过神灵的半生不熟的肉,切成块,分给臣子们吃。

《啸亭续录·贵臣之训》中有记载:“坤宁宫祭神胙肉,皆赐侍卫分食,以代朝餐,盖古散福之义。”

因为大清皇室是满人,祖先都是生活在东北白山黑水的游猎部族,所以没有出关时候,满人吃这种肉不在话下。入关后,都锦衣玉食的,再吃这种不太熟,有没有任何佐料的肉,就有点故作苦而念先人之苦的意思了。

雍正皇帝刚继位不久,有一次遇到祭祀完祖宗的时候,就把小弘历叫到身边,然后什么话也没说,就将这样割下来的冷猪肉给小弘历吃。小家伙也没有多说什么,就将这肉吃了。雍正很开心,心里暗想,这真是有大福的小主啊,暗暗就将接班人选定给了弘历。

延禧攻略中有一个情节,魏璎珞陷害怡亲王,就给他的胙肉中,偷偷加了佐料,就这个事情,被告发之后就受到皇帝的责罚,连皇上都不嫌弃不好吃,大臣们还敢作孽,这不是找事嘛。

所以不要小看了这块冷猪头,来头大着呢。谁敢偷偷扔了,绝对是活腻了。



历史宝藏


乾隆赏赐给大臣的这个肉呢,并不是猪肘子肉,它有个专有名称,叫做“胙肉”。

做法很简单,就是白水煮猪肉,不加任何盐、糖等调味料,吃起来还有点油腻。

那么,乾隆为什么要强迫大臣们吃这种白水煮猪肉呢?到底有何用意呢?

首先,并不是所有大臣都能吃到胙肉,只有满洲王公大臣才有资格享用。

根据史料记载:

清代新年朝贺,每赐群臣吃肉,其间不杂他味,煮极烂,切为大脔,臣下拜受,礼至重也,乃满洲皆尚此俗。

原来,清朝经常会在坤宁宫举行祭神仪式,并赐给诸王、大臣们吃祭神用的胙肉。

吃这种水煮猪肉,并不是因为它有多好吃,而是要牢记满洲旧道

还没入关时,满洲士兵就是靠着吃白水煮肉度过寒冬的。所以,吃胙肉的目的是以示不忘根本。

因此,绝对不可能出现所谓“乾隆皇帝有时会赏赐大臣每人一个猪肘子,官员会感恩戴德,为什么一些人出宫门后就会扔了”的事。

首先,乾隆赐下的肉并不是猪肘子。

其次,大家都是在宫里头吃胙肉,不会让你带出去的。


乾隆曾经有过规定:

祀身祭肉,著派总管太监刘成专管。每日吃肉之时。仍著派御前侍卫一员、乾清门侍卫二员、同吃肉之侍卫等、进宫一体分食。并遍加查看。

凡是不好好吃胙肉者,都会严加惩处。

总而言之,标题说的并不是实情。


HuiNanHistory


在整个清朝,要是比起吃肉来,纪昀纪晓岚称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他能就着一壶茶吃下十斤肉。据《啸亭续录》《清稗类钞》等清朝史料记载,清朝皇帝逢年过节都会赏赐给亲近大臣和侍卫一些猪肉,但是大臣们嘴上山呼万岁谢恩,心里却在叫苦不迭。又一次乾隆赏给每位大臣一个猪肘子,结果大家一出宫门,就把那些猪肘子全都扔了——不是扔在路边垃圾堆里,而是扔进了纪晓岚的轿子里。纪晓岚回家下轿的时候,满身油腻,脚地下全是猪骨头——那些肘子被他一个人啃光了。

纪晓岚有多能吃肉咱们暂且不提,因为很多人都会感到奇怪:猪肘子可是好肉呀,特别是乾隆皇帝钦赐的,这可是无上光荣呀,这些大臣怎么一出宫门就扔了呢?这其中固然是因为到了乾隆年间,大臣们已经腐败透顶,每天猴头燕窝鲨鱼翅满汉全席吃着,这又肥又腻的猪肘子实在是看着就想吐。另一个原因就是清朝皇帝赏赐的猪肉很特别,除了纪晓岚这样的怪物,别人根本就吃不下去。就是拿给现在的普通人,也是难以下咽。

熟悉清朝宫廷习俗的读者都知道,清朝皇帝特别喜欢吃猪肉睡热炕,以至于御膳房每天都要在皇帝皇后的院子里杀两口猪,逢年过节还要加倍。新鲜的猪肉大块卸下来就扔进大锅里白煮,有个八九分熟不带血丝了,就捞出来切片上桌。五花好肉都端给了皇帝皇后妃嫔答应常在,而大肥肉片子块子就拿出去赏赐给大臣和侍卫。皇帝后妃们吃白切肉,是可以蘸蒜泥韭菜花的,但是大臣和侍卫可就没那么好的待遇了,他们就是一大块没盐没酱没滋没味的水煮肉,而且还要叩头谢恩之后当场吃掉——如果分肉的厨子拿谁开涮,就会给那人一块大肥膘,吃上三口不想吐那就是好胃口,而吐出来就是“大不敬”,此生就再也吃不成肉了——吃饭的家伙被拿走了。


于是很多聪明的侍卫就想出拉一个办法:悄悄地在怀里揣一打糯米纸(也有用牛皮纸的),这纸已经用咸盐酱油十三香反复浸泡晾干,用这样的纸包着肉来吃,热乎乎的肉浸润了纸中的调味品,自然别有一番风味。但是大臣们的袖子里、靴子里都装着奏折和银票,要是也装这样的纸,那么皇帝在看奏折的时候,就会感到很奇怪:这些人是在厨房里给朕写奏折吗?怎么全是麻婆豆腐味?

清朝皇帝赐肉上瘾,据《啸亭续录》记载:“定制,大内于元旦次日及仲春、秋朔,行大祭神于坤宁宫,钦派内外藩王、贝勒、辅臣、六部正卿吃祭神肉……上自用御刀割析,诸臣皆自脔割。 ”大家想想吧,一帮王公大臣围着一块白水煮肉,你一刀我一刀分切大嚼,来自白山黑水的大肚汉还好说,这让来自江南水乡、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儒雅




文人情何以堪?

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乾隆赐给大臣每人一个猪肘子,结果那帮大臣出了宫门就扔了。但是细细想来,如果清朝这制度一直保持下去,每天就吃点白切肉大烩菜,别弄什么满汉全席,也别吃什么山珍海味以至于一顿花费几百两银子,清朝的老百姓生活是不是会好过一点? 清朝是不是能不被八国联军揍得那么惨?


欧富定新时代婚纱摄影


乾隆皇帝的确喜欢赏赐大臣每人一个猪肘子,大多人吃不下还不敢吐,不敬之罪谁都不敢犯。惟一例外的是和绅的老对头——纪大烟袋纪晓岚,纪晓岚最大本事就是爱吃肉,其他大臣叫苦连天,纪晓岚则欢天喜地吼道:“放开那猪蹄,让我来!”


为什么大臣们怕吃这猪肘子呢?如果整成东坡肉,大伙儿肯定就着二锅头能啃几口,这跟猪耳朵都是下酒的好佐料。关键这猪肘子用途不对,是用来祭祀用的胙肉。

胙肉什么玩意儿?据《啸亭续录》所载,这是清朝定下的规矩,几个节气日在坤宁宫祭神,然后白水煮猪肘,大臣们个个有份,拿刀自己割着吃。最早是为了保持游牧族的猎食的习俗,警醒当权者勿为了享受忘了当初游牧族的本性和本能,跟每年定期打猎是同一个道理,到了乾隆就玩出了花样。

乾隆喜欢戏弄大臣,干脆人手一个,谁都不用抢,谁也不能少,就喜欢看大臣吃出洋相。这白水煮肘子,无盐无味,毛没什么剃干净,熟没熟看天意,除了纪晓岚,其他人难以下咽,只好当面一脸假笑感谢隆恩,一面随意吃两口,转身打包走。

当面不吃,不行!

转身扔掉,也不行!

因为这是祭神的肉,是纪念清朝传统的专用品,当面吐是对神、清朝的大不敬,如果哪个大臣想用颈项和刀子比硬,乾隆很乐意成全。



刘墉干了一回把猪肘扔护城河的事,结果被和珅看见了,告到了乾隆那儿。

乾隆一脸凶相地威胁刘墉说:“大胆刘墉,居然敢扔掉祭神用品,该杀!来人!”

和珅一旁拍着巴掌乐坏了!

“且慢啊,皇上!”刘墉啪的一声跪在了地上,不巧膝盖刚跪在和珅脚上,疼得和珅抱着脚坐在地上,眼泪都出来了。

乾隆就是想吓一吓刘墉,看一看刘墉又能胡扯些什么狗屁道理出来。

“臣正吃肘肉之时,忽见一女子,从画卷脱出,自言乃是洛神,今儿游于江湖,恰歇在我护城河边老柳树边,久闻天子好客,特来求取一胙,以作待客之用。”刘墉张口就来。

和珅嘿嘿一笑,刘墉这是自寻死路,脱口而出道:“世上哪有神仙,刘墉这是欺君……”。但马上掩住了嘴,两个眼珠儿直瞪着刘墉,这刘墉太坏了。

乾隆用胙肉本来就是祭神,总不可能说没有洛神这回事吧?这岂不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乾隆也没折了,只好问道:“后来呢?”

刘墉双手一拱道:“洛神知道皇上文釆非凡,想请皇上赐诗一首,以作留念!”

这一下子捅到了乾隆心头痒痒处了,大声吩咐道:“和珅,备笔墨!”

和珅一脸幽怨地看着刘墉,心想:刘墉你可真能扯,扯了屈原扯洛神,什么人来的啊?

乾隆拿着笔,挥墨留书,写下了《题顾恺之洛神图》。

赋本无何有,图应色即空。 传神惟梦雨,拟状若惊鸿。 子建文中俊,长康画里雄。 二难今并美,把卷拂灵风。

后来刘墉胙肉全扔护城河了,和珅干脆视而不见,也嫌拿着累赘,学刘墉往护城河一扔完事。

乾隆赐给大臣的猪肘子,就是祭神的胙肉,无盐无味,毛也未去净,半生不熟,换谁也难以下咽。不过也不敢乱扔,这一扔就扔掉了自己脑袋,所以一般打包回家悄悄处置,比如让下人吃掉,或者偷偷施舍给乞丐之类的,只要明面上不给人抓着把柄就行了!


西游梦红楼


乾隆皇帝赏赐给大臣的不仅仅是猪肘子,确切的说是水煮白肉,宰下的猪肉直接放进烧开的锅中,不加任何调料,这样用白水煮熟的猪肉,分给大臣的一般都是肥肉,腥冲难以下咽,这种肉是用来祭祀用的,称之为胙肉,大臣们吃这种肉虽然是一种恩赏,不过又腥又肥还不能蘸料吃的胙肉,却变成了大臣们的一种折磨,所以口中谢主隆恩,有的人假装啃几口后,会偷偷的扔掉,这事是真的吗?


在电视剧《延禧攻略》中,怡亲王被魏璎珞摆了一道,在其颁赏的胙肉内撒盐,因为玷污胙肉,被押宗人府处置。

满清入关以后,出于对前明朝廷种种弊端的警惕,对于整个汉文化体系都采取了一定的抵触态度,在军政体制上刻意保留满州旧俗,康熙为了锻炼军队,每年都要率领王公大臣、八旗精兵到木兰围场去狩猎,以示不忘马上得天下之本。还有在生活饮食等方面也都尽量维持辽东祖居地的老习惯。

清朝信奉萨满教,入关后就将坤宁宫作为祭祀场所,祭神每天都要举行,按照旧俗,祭神要在神前现场杀猪煮肉,厨师将猪肉切成一大块一大块的,扔进锅中煮,有时候肉只有七八分熟就捞出来了,祭祀完后,敬神所用的胙肉,不能丢弃,平时祭神用的一般都是分给侍卫们,而每逢年节大祭,仪式后乾隆就会将胙肉分给在场的王公大臣食用,以表示众人分享神灵赐福。


更要命的是这种赐福的肉还不能带回家加佐料后再吃,要当场吃掉。好肉基本上都留给皇帝和妃子们,到了侍卫和王公大臣们手上的基本上都是大肥肉,为了表示不忘祖先的艰苦,吃这种又腥又腻可能还没全熟的肥肉,不能撒盐之类的调料,于是侍卫们分到这种胙肉的,装模作样的啃个几口,就偷偷的藏在袖子里,找个机会扔到犄角旮旯里。

至于王公大臣应该是没几个有这种胆子,因为他们的袖子不好藏肉,是要放奏折的,何况皇上在看着,就算是毒药也要喝啊!

侍卫们乱丢垃圾,在某一年还是被乾隆发现了,为此龙颜大怒,专门下谕旨申斥此事,《清高宗实录》中记载:

乾隆五十二年十二月己亥谕:旧制坤宁宫每日祀神祭肉,理应洁敬熟暖。给散秩大臣、及侍卫等分食,乃近来该首领太监等,每将整块好肉私行偷用,以冷肉及瘦瘠残剩皮骨,分给充数,以致散秩大臣侍卫等,进内食用者渐少…满州旧制…其早间所供者,例不准出殿门,原承不留神惠之意,乃风俗不古。散秩大臣侍卫等,或竟不以为荣,反以为辱,固属非是。

这道谕旨在后面规定,“每日吃肉之时,仍著派御前侍卫一员,乾清门侍卫二员,同吃肉之侍卫等,进宫一体分食,并遍加查看,如有仍前弊端,即据实具奏。”




可见乾隆时期确实是有人将皇帝赏赐的胙肉偷偷扔了,不过应该是侍卫,因为侍卫基本上每天都要吃这种令人难以下咽的胙肉,皇上也不会一直盯着他们看,他们才敢偷偷藏起来扔掉,至于王公大臣是肯定不敢了,举行大祭的时候比较隆重,人那么多都在看着,谁敢偷偷藏起来,难道不怕政敌参他一本?所以说大臣把乾隆皇帝赏赐的肉带出宫再扔掉是不可能的!


历史红尘


大兄弟,按照你的说法,乾隆分的应该不是什么猪肘子,而是祭祀用的祚肉。祚肉是猪肉用白水煮熟,祭祀天地和先祖之后拿下来吃的。这种肉也不是什么大臣都可以吃的,什么位分就只能吃什么部位的肉,比如猪后腿上的肉最好,是皇帝才能吃的,其余好的是给阿哥王爷们的,而且这种肉一般是不允许蘸调料的,前一段时间的热播剧《延禧攻略》中傅恒就是因为吃祚肉蘸盐被宗人府抓了,蘸点盐都这么严重,更不用说你扔掉或者吐出来了,那是要砍头的,再者,皇帝赏赐的东西就是S你也得吃完,别说这还是肉,所以电视剧中的情节看看就好了。

民间的满人也都由吃祚肉的习俗,到家里做客的人吃的越多,主人越高兴,祚肉又叫“跳神肉”,这是一种满族特有的料理,早在宋代的《东京梦华录》中就有相关记载,“割法虽用小刀片之,以肥瘦相参、横斜碎杂为佳,与圣人割不正不食一语截然相反。其猪身肉之名目甚多,满洲跳神肉最妙”跟祚肉的做法类似,先用白水把猪肉煮熟,然后用小刀切成片状,肥瘦相参是最好的,小刀一般都是客人自带的,吃的时候当然也是不能蘸料的。

你说的那种蘸料的肉应该是祚肉的改良版蒜泥白肉,是祚肉的做法传到四川之后,川人用蒜泥和各种佐料改良之后的做法,现在很多馆子都有这道菜,味道妙不可言,没有吃过的同学可以去尝一尝,或者直接做也可以,做法非常简单,菜谱这里就不罗嗦了。


漫威百科全书


这个很简单,因为就清政府而言,有这样的一件事情是他们几乎每天都在坚持去做的。那就是杀猪。



为什么呢?因为有一点很重要,他们每一天都需要祭祀,而祭祀呢,需要用到猪肉。于是杀猪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重复着。

这个似乎有些厉害了,曾经还以为对于皇室来说,只有在特殊的日子才会举办这些活动呢?只是没有想到,这个竟然是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只是特殊日子时规模和形式不一样罢了。


但是,清政府每天要都需要很多的猪。那么在祭祀结束以后就将他们给扔了吗?当然不是,很多都是被他们用掉了,而吃就是其中最普遍的一种方式。

自然,皇帝有的时候也会利用这些祭祀用品,比如在朝堂之上,他一高兴,或者对于莫个大臣很满意,那么给他赏几个猪蹄就很简单了。

但是这些猪蹄怎么说呢?其实应该不好吃,要不然吃下去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也架不住皇帝老是赏赐这些东西。



而且另外这些个大臣,很多人都是家财万贯,平时吃的都是好的,猪蹄这个或许还真的是看不上呢。只是皇帝赏赐的,总不能当着他的面扔了吧。


一寸三分


乾隆皇帝在重大礼仪活动后,会赏赐给大臣每人一个猪肘子,这种肉也被成为胙肉。


其实早在周朝时,君主就有给大臣们赏赐胙肉的习惯,但一般都是每年赏赐一次。不过到了清朝,这种祭祀活动变得十分频繁,一年少的时候十几次,多的时候几十次。

乾隆皇帝赏赐胙肉,虽然看起来是一件好事,但这种肉极难下咽,清朝的胙肉全部都是用清水煮的猪肉,而且还不能添加任何调料,连食盐都不能加。不但如此,这种胙肉大多都是半生不熟,油腻无比。

猪去息后,去其皮,按节解开,煮于大锅内。

一块半生不熟的猪肘子,还只是清水煮熟,没有经过任何烹调,这让那些已经吃惯了山珍海味的大臣们如何能下咽。


所以那些大臣收到乾隆皇帝赏赐的猪肘子之后,表面上感恩戴德,但出门后通常都会找个没人的地方扔掉。

但有时候连扔都没法扔,在一些大臣们必须在场的祭祀活动上,乾隆皇帝会亲自到场,并与大臣们一同享用猪肘子。

不过乾隆皇帝和他的妃子食用的猪肘子,还添加了一些食盐等佐料,那些大臣就只能吃白水煮的猪肉。

清朝当时还规定,严禁这些大臣私自携带调料,曾经就有一位大臣因为偷偷的在胙肉上撒盐被抓到了,不但被打了板子,还贬了官职。


总得来说,虽然乾隆皇帝赏赐给大臣猪肘子,表面上看是一种荣耀,大臣们也表现的感恩戴德,但实际上对于他们来说,这无异于一种惩罚,这也难怪他们出宫之后就会把猪肉扔掉。


东方大史


清朝的时候,皇室里有一个习惯,就是用猪肘子来祭祀祖先。这些祭祀完的肘子不能扔,也不能经过再此加工,而是直接吃掉。

这种经过祭祀的肉,不但是皇帝要吃,就是皇子,嫔妃,臣子等人也要吃的,当然能分到这种肉吃的臣子,都是国家的重臣。

一般的臣子是吃不到的,但是,无论是谁,在吃这种肉的时候,都会表现出一种难以下咽的痛状。

那么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呢?

我说一下这种肉的做法,大家就知道这些肘子为何难以下咽了?

肘子的制作过程,就是把杀完的猪,褪去毛,直接放在白水里煮,重点是还不能煮熟,而是半熟不透。煮成这种效果的肉,就被直接捞了上来,然后祭祀完祖先,就分给不同的人吃掉。

你说吃这种肉是不是有点恶习,好像无论怎么吃,都是难以下咽的。

这时候你是不是会有一种疑问,皇帝是不是有点变态,为何这样作践自己呢?

其实,皇帝的用意,有点卧薪尝胆的意思。

大致就是警告自己和皇子们,他们满足人的江山得来的不容易,大家一定不要忘本,体验一下,先祖创业的时候,曾经过过的生活。只有懂得祖先曾经吃过的苦,才能更加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生活。

所以,这就是满族皇帝让人吃肘子的用意。

因为这种肘子实在是太难吃了,很多大臣在吃的时候,实在是不想吃,但是,又不敢不吃,毕竟这是皇帝的御赐之物,若是你不吃的话,触怒了龙颜,皇帝说不定会因此治你一个杀头的罪。

所以,很多人就不得已选择吃了。

要知道,像这种皇帝御赐的东西,都是不能带走的,皇帝随时给你,你就要随时给吃掉,守着皇帝的面吃掉。

所以,也就根本不存在大臣把肉给扔掉的这一说词了。

不过这些大臣们,也是有他们自己的办法,来应对吃肘子的。毕竟每年都要吃几十次,每次都要受罪,谁能受得起如此的折磨呀。

那么大臣们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呢?

他们发明了一种纸张,就是被酱油盐醋浸泡过的糯米纸,只要皇帝再给他们吃肘子的时候,他们就用糯米纸把肘子拖起来,然后就这样吃。如此的吃法不能说有多好吃,但是,最起码至少是有点味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