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有道理吗?


在祭祀这件事上,无论中国还是国外,基本可以说,自有人类文明开始,就有祭祀,上到出兵打仗,小到婚丧嫁娶,祭天地、祭神灵,是必不可少的礼仪。

但祭祀祖先的重要程度,中国人绝对是头一份。

一个大的族群,还会修建祠堂专门祭祀祖先,即便是现在,全国各地许多地方也可以看到张家祠堂、李家祠堂等。除此之外,还有专门的节日来祭祀祖先——清明节,是中国传统四大节日之一。

既然祭祀祖先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如此重要,那么祖坟作为后代与先人的连接,自然就会无比重要了。

“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这句俗语,按照传统,要从风水学的角度来分析,这就带一点封建迷信色彩,但这句话绝不是纯粹的封建迷信可以解释的,结合现实,也并非没有道理。

风水

墓地风水,是一项十分深奥而且神秘的学科(姑且说是学科吧)。

选择一块墓地,首先要看墓相,因为坟墓也有凶吉之分,如果葬在一块凶地,那子孙后代就倒霉了,反之,选了一块风水宝地,那子孙后代非富即贵。

古代皇帝,作为一国之君,虽然都怕死,都希望长生不老,但他们也不得不为死后之事做好准备,选一个既能服众又贤德的太子,是为了自己死后国家机器能够继续运转,同理,选一块好的墓地作为皇陵,也是为了江山基业万世不朽。

中国历史上所有的朝代,都会选择一块风水宝地,作为皇陵所在地,就是这个道理。

往小了说,士大夫阶级,也一样会在墓地这件事上下一番功夫,像苏轼这样豁达的人,会写下“是处青山可埋骨”这样的诗句,但他死后,一样葬在了河南郏县的小峨眉山上,此处背嵩阳,面汝水,山川秀丽,风景宜人。没有说真的随随便便找个青山就埋了的。

再往小了说,普通百姓不像皇族士大夫那样可以占据一等一的风水宝地,但在墓地选址上,也会尽量选背山面水的地方。

为什么呢?因为山能挡风,水能聚气,才能真正达到阴阳调和、万物生发的目的,这一点阴宅、阳宅是相通的。

你认为这是迷信,其实不是,这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如果跳出风水等于封建迷信的思想禁锢,你会发现中国古人的墓地风水,实际上是一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艺术。

现实

不谈风水,只说现实,真相就有点残酷了。

你想啊,什么样的人才有能力选择一块好地方,为祖先修建一座好坟墓?那必然是有钱有势的人。所以我们反过来推,当一个人获得成功后,衣锦还乡,加上敬重祖先的传统观念,他肯定会斥巨资修建(翻新)祖坟。

反之,假如只是一个穷书生,吃了上顿没下顿,自己的温饱都是问题,哪还有更多的经历和经济去修建祖坟呢?文学作品中卖身葬父的小姑娘还不够惨吗,一张破席子把父母尸体一卷,装进个破棺材里面,荒郊野外随便刨个坑就埋了,为此还得给人当丫鬟甚至沦为玩物。

然后人们就会说你看某某大富人家,人家祖坟葬得好啊,所以会发财,你再看某某穷酸,祖坟都塌了也不修一下,活该考不上状元。

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

在祭祀祖先传统下、在风水学的影响下、在现实的反应下,人们越来越重视或相信祖坟对一个家族命运的影响,民间有各种祖坟冒青烟的故事,不论真假,听着真的很有趣。还有许多混迹江湖的算命先生,但凡有人问生意、事业之类的事情,一句回家看看祖坟堪称万能药,反正你过得不好就是祖坟除了问题,过得好如果再回去翻新一下祖坟,还能过得更好。

这就是真正的封建迷信了,脱离了易经风水的真谛。

“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这句俗语,与其说预示着什么不可言说的玄学,还不如说是警示人们,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尊重祖先的传统,万万不可忘却。

即便现在丧葬方式越来越文明化,但每到重要时期,到先人的坟前扫扫墓、献一束花,也并不是什么糟粕文化。

因为祭奠亡魂,慰藉的是生人。




也可自话


在我国人的心目中宗族十分的重要,人们对于祖宗都是十分的重视的,尤其是对于家族里面的族谱和宗祠所有家族里的人都会非常的重视。每年到了清明的时候,不管离的有多远,很多人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回到家乡去扫墓,这既是子孙对于自己逝去亲人的怀念,体现的是他们的孝心,也是中华民族一种传统的习俗。记得小时候每年到清明都需要给家里已经去世的老人上坟烧纸,当时整个家族的人都会一起去出发,整个队伍浩浩荡荡气也是相当足的,不过现在人们对于扫墓这件事的重视程度已经远远不如以前了。



俗语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人会把当时哪个时代的生活状况以及思想意识总结成俗语,很多俗语通过人们口口相传的方式被流传下来了。“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这句俗语相信一些人并不是很陌生,讲的就是当时哪个时代人们对于坟的理解,人们认为坟会对自己的子孙后代有一定的影响。俗语的意思很简单,如果祖先的坟有一些洞的话,那这个家族的人就会比较少一些,如果没草的话,那这个家族的经济情况就会比较差。当然了,这句俗语只是哪个时代的说法而已,并不具备任何的实证探究过程或者科学依据。


前面已经说过了,人们对于上坟扫墓都会非常的重视,我国的扫墓一般会有三次,一是清明节,二是重阳节,三是过年的时候,平均四个月机会有一次。如果家族里的人多的话,那去扫墓的时候发现坟墓上有洞就一定会堵上,没有堵上的话,那就证明这家人的上坟次数并不是很多或者说这家人比较少一些,这就是“坟头塌消子孙稀”的来源。经常去祖先坟上去清理一下,这是我们作为子孙应该尽到的义务,但是扫墓是不会去清理草的。因为草就如同柴一样,柴和财的发音差不多,所以这有草就会被人们看成财富的象征。在我们当地,只要有老人去世,家里的人就会在新坟上面埋上一些草的种子或者是根,这就是“坟上无草绝家资”的来源。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对待我们的祖先一定要心存敬畏,这是我国孝道文化的要求,回去扫墓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连自己祖宗的事都不重视,也很难做成大事。笔者认为这句俗语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经常去操心,不能把事做了就完了,要经常性的去回过头去看一下。在我们现代的社会中,很多老的习俗已经基本上不怎么受人重视了,现在火葬已经是一种潮流了,新的丧葬习俗正在农村慢慢普及,这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这句俗语现在来看能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需要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孝顺父母,不要等到父母没了再去后悔,自己也要踏踏实实的努力的打拼出自己的事业。


老农民说事


农村俗语“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说的是祖坟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对子孙后代的影响,坟头塌陷的,子孙会比较少,人丁不兴旺,而坟墓上不长草的,其子孙后代的生活也是不够富裕的没多少家产,下面具体分析:

坟头塌消子孙稀

每一年的清明节是祭祖的重要日子,这一天不管人们工作多忙,都会抽时间去坟地拜祭下自家的祖先,修理下坟地的,人多人少没多大关系,有人去扫墓就可以了,而人多就更热闹些;祖先的坟地是泥土堆埋而成的,而去上坟修理坟地,一般也就清明去一次,一年365天,风吹日晒雨淋的,坟地泥土有点流失也是很正常的,所以每年的清明节上坟的时候,哪里有老鼠洞的,人们就会挖土把洞封好,哪里有凹陷的也会搬泥土来填好。

而坟墓其实也是房子,只不过是过世的人住的,是阴房,坟头其实就是门头,是出入的重要通道,坟头塌陷消失了,也就是说祖先住的房子烂了都没人去修理好,这说明了子孙后代不重视祖先不修理坟地,还有就是其子孙后代人丁不旺,人太少了,各忙各的,都没人想到要修理下坟头塌陷的祖坟,年日久了也就塌消了。

而现实生活中,没人上坟修理过的坟地,年代久了,因为雨水冲刷,确实会变得比较平,坟头塌消也就不奇怪了,所以说坟头塌消子孙稀,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坟上无草绝家资

乡居小菜每一年清明节都跟家里的人去扫墓,而我发现很多的坟墓上都是长各种杂草的,有些还长小树,特别的茂盛;但也有少数的坟墓上都不怎么长草的,若不是有墓碑,看过去就像是一个土堆,被雨水冲得有点塌、平了,不够长草的那些坟墓高、有弧度。

那时候我以为是那些坟地的后人嫌每一年的清明节清理坟墓上的杂草太麻烦了而用除草剂除草才不长草的呢,后面问了家里的老一辈,他们说,你个傻孩子,谁会用除草剂来除坟墓上的杂草呢,巴不得长草多呢,因为不长草的话,下雨了坟墓被雨水冲刷,泥土流失,到时候上坟还要搬泥土来填高呢;有些坟地不长草有可能是那地方本来长草就比较少,而坟上的土壤保水性差,特别干旱,也就没多少草长了,毕竟杂草的生长也需要一定的水量呢。

而要说坟墓上是否长草影响到子孙后代的财运,生活是否富裕,乡居小菜认为这个缺少一定的事实依据,并不是说坟上没有长草就家资少,很贫穷,毕竟有一定的家资除了运气好,也是要靠人努力奋斗得来的,要是什么都不做,自己也不是富二代,哪来显赫的家资呢。

村里那么多户人家,坟墓也是比较多的,而绝大多数的坟墓是长草的,但穷富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像我见有些户的祖坟长草很茂盛,但是他们的家庭不见得有多富裕,村里很多户都起两三层的楼房还装修了,而他们却还住着泥土瓦房,生活挺清苦的。

像我们海边靠近树林那里路边有几个坟地是不长草的,清明节扫墓到现在过了一个月,很多墓地都长草特别茂盛了,而那几个坟墓确是没见长有绿草,而他们的家境还不错,跟村里很多户一样,也是有楼房有小车的,没见他们因为祖先坟上不长草而迁坟。

因为坟墓不长草,扫墓的时候,他们去野外草地那里挖了不少长满草的土块搬过来覆盖到坟上,那几天看着也挺绿的,然而后面没见那些草长得更好,反而是枯萎了,而因为坟墓不长草,为防止祖坟变得越来越平,他们每一年都会铲土铲草皮堆到坟上,还是很有心的,有这样的子孙后代,逝者也是入土为安了,至于家资多少,那就要靠子孙后代自己去努力打拼了。

所以说“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这话有点道理,但不是绝对的,作为子孙后人,每一年去给祖先上坟修理下坟地,就不会出现坟头塌消的现象了;而要说坟上不长草,其实每年上坟铲土堆些草皮维护下就可以了,若是介意的话看看哪里地势比较合适可以迁坟的。


乡居小菜


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这是一句通过对坟的观察而总结的带有预见性警示性的土话俗语。现象发映本质,透过现象可知道本质,这是很有一些道理的。人重修坟拜祭,更重丁财,这话就是从古今关系中,曲线表达丁财关系的。

千里(年)古坟,无处话凄凉,文人骚客笔下常现描写坟基的场境,也足以反映古人对坟的重视,也借此表达人的愿望,什么追思,敬仰,感怀,悲伤等寻感情都有表现。古人重视修坟敬祭,从中体现今人对逝人的敬重,也从侧面反映出今人的一些状态。古今总是联系着的,坟就是纽带。在一些人看来祖坟也关系着今人,关系着后代子孙的发展兴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是有遗传的,物质不灭,人有气,有魂魄,祖先人身已逝,气还在,魂魄还在,还会影响后人。坟是逝者先人住的,坟的好坏,足以反映今人发展的好坏。过去曾一年春夏秋冬四祭,一都春秋二祭,再不怎么的,一年都一祭,都会在清明时节扫墓修坟隆重拜祭祖先的。

坟头塌消说明什么呢?人丁不旺子孙稀,无人来扫墓才会塌陷消失无人理,这一方是表示了对坟的不重视,不修复,一方也反映了少人丁,做人到,一方也在暗示人,不要不管不理古坟,应重视为要,这是关系后代发展大计的,不可忽略轻视。坟头被践踏,坟头塌消不修,说明后代难出头,被欺侮,人丁不旺等不好现象,证明子孙后代没发展前途。

坟上无草绝家资。这话的理解,各人有不同,草不单指草,也指树木,坟上,指坟所管范围,坟所管范围不长草,是有多种说法的,一指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不是好地方。一是指阴阳二气有偏而导致无草,其结果是导致无财而穷,绝是穷尽没有。人重丁财福贵寿,更求丁财两旺,今丁财不旺,自是大有问题的,应重视,检点,反省了。这是一句很有警醒人检点自省,改过自新的一句俗言,很有理的。





树德汉硕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坟墓的坟头塌陷了,那他家的子孙后代人丁稀少,坟墓上没有杂草,这家就会很贫穷,没有生财之路。在农村,祭拜祖先都是很隆重的,像清明节,很多人都回去扫墓了。一年也就一次,去扫墓了,肯定要把该整理的地方都整理好了。



坟墓都是在山上居多,所以也会有老鼠、蚂蚁等等,特别是老鼠,把坟墓挖得都是洞呢。还有雨水的冲刷,坟墓也有所塌陷。像以前,去扫墓都是浩浩荡荡的一群人,但现在没那么多人了,我就发现我们村有这情况,回来扫墓的人不多,可见没那么重视了。如果这家人子孙多,去的人也会多点,那他们肯定会把坟墓给整理了,像有的人出去工作回来,家里又少人,又没人扫墓,也没人管理,就会出现这种现象了。其实我觉得“坟头塌消子孙稀”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也不全对,因为有的人是太远了,在外面定居不回来了。像我一个堂妹的老公就是家里,去了很远的地方,家里的墓没人打理,但也人丁兴旺。



说到“坟上无草绝家资”,农村的坟墓一般都会长草的,人们觉得坟墓长草是个好的象征,寓意着子孙旺盛、家境也会变好。如果坟上没长草,证明这个墓地不是好地方,家庭也穷。我外公的坟墓就是这样,坟上不长草,但周围都长,我也很奇怪。以前那里是种地的,杂草也多,但自从我外公在那里下葬后,就那坟墓光溜溜的,没长草,也挺奇怪的。话说回来,我舅舅家的家境确实也不太好,也不知道和“坟上无草绝资家”说得上联系。

总之我觉得老人遗留下来的话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也并非像俗语说的那种坟头塌陷子孙稀少。我觉得不可一味的相信,总归还是需要看自己的努力才能生财。就比如现在光棍多,就算坟地打理再好,也不会有人送个老婆给你吧。


壮乡小美


在以前那个年代人过世后只是简单的放进棺材然后埋到土里,接着用土覆盖上,堆成一座小山峰,这样算是一座坟墓了。但是古时候的对去世的先人非常的尊重,有祭拜先祖的美德,祈求先祖保佑后代生生不息。墓地等于就是先人居住安息的地方,必定要打理的非常好,同时古人也非常的封建,致使有了这么一句“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话。

坟头塌消子孙稀

古时候的坟墓用泥土就堆积起来,经过风吹雨打就会踏下去,如果没有人去修复和打理,自然就变成了一副没有人管的野坟。没有打理的野坟说明这坟的后代可能是没有了,或者说被后代已经遗忘了。确实这句话还是有点道理的,没有了后代子孙,坟墓经过风吹雨打后就塌掉,从坟墓就能看出这个死去人家里人丁是否兴旺。

坟上无草绝家资

这句话稍微是有带点封建的思想在里面了。平时清明节我们去扫墓都会除去坟墓周边的杂草和树木,但是坟上的草是不能除去的,坟上有长草说明这块地土壤好,水分足,对古人来说就是风水好。如果坟上不长草说明这块地土壤和水分不好,自然就被认为风水不好。古人封建的思想就是祖先坟地风水不好影响下一代人发财,所以以前有钱人家葬去世的人都会找风水大师来找个风水宝地来作为先人的墓地。

总而言之现在随着时代的变化,很多封建的思想被淘汰了,我们也将古人好的思想语句留下供我们学习,中华传统美德我们也将继续传承下去。

以上是个人所答。


村里的男青年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万一谁家的祖坟塌陷,就预示着子孙人丁不兴旺。坟头上的草木不茂盛的话,暗示后世家人过得比较寒酸贫穷。前半句我不知道对不对,因为每年上坟的时候,没有留意谁家的祖坟塌陷。但是后半句,我的确有点不敢苟同,因为每年寒衣节上坟的时候,爷爷和奶奶的坟头上都是秋草摇曳,山草都长得齐腰高,去之前都需要带着镰刀,否则根本找不着坟头。按照这句俗语说的,坟上无草绝家资,反过来坟头这么厚的草,我们家岂不是要家财万贯?最起码也得是经济实力雄厚吧,其实不然。


家中子孙多不多,人丁是否兴旺,跟坟头塌陷没有半点关系。这句话的意思可能是说,如果家里子孙多的话,每年都去上坟修理坟头,是不可能坟头塌陷的。从这一点来讲,似乎还有那么一点道理,不过也不完全对,有的人家子孙都在外面上班,离老家太远,清明节或者寒衣节的时候回不来,时间久了,风吹雨淋,坟头难免塌陷,这并不能代表家里子孙不兴旺。

还有的人家把坟墓埋在自家耕地里面,耕地里的农作自然需要经常浇水,坟墓自然也会被水侵袭,年复一年,坟墓有时候就会塌陷。如果坟墓里面藏有地老鼠或者黄鼠狼,那坟墓塌陷的会更快。造成坟墓塌陷的因素,都是客观原因造成的,跟家里人丁是不是兴旺,根本扯不上。


再来说一下坟上无草绝家资。或许有的地方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坟头上肯定寸草不长。不过我想除了戈壁沙滩上,其他的地方,可能没有坟头不长草的吧。清明节的时候,坟头上的草还不算太多。可每年十月初一的寒衣节,谁家的坟头都是秋草茂密。但不管是清明节还是寒衣节,人们上坟扫墓,都会清理掉坟头的草。并没有人希望自家祖坟上有杂草。倒是很多人家,会在坟墓旁边栽种上棵松柏,只要松柏长青就足够了,不需要坟头杂草丛生。

不过农村倒是有个规矩,就是活着的人,会在新坟上撒了麦子、玉米还有谷子等各种农作物的种子,这些种子撒上以后,如果正赶上下小雨,很快就会长出新苗,也就是农村人常说的小雨淋新坟,家中出贵人。也有人说雨淋新坟,骡马成群。这个时候,的确是希望坟上长出新的禾苗。或许这句话是由此而来的吧。


灵子


坟头塌消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意思就是如果一家人的祖坟出现凹陷的情况,子孙后代比较少,建了几年的坟头上不长草,子孙后代就比较穷。

这里面有迷信的思想。不过现在的人逢节日都会去祖坟烧纸添坟,修整坟头,有的还在坟墓种一棵柏树,都是防止上述俗语出现的情况。





豫东南瓜


坟头有塌陷,子孙难觅见;坟头少长草,后人不会好!这说明了先人坟茔对子孙的重要。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刺楸】,了解更多农村趣味知识。

农村重视祖坟就犹如重视祖宅一样,没有祖坟就没了寄托,没有祖宅就没了根。因此,不管贫富与否,都注重对祖坟的修葺,若遇到不顺的还会重新择址迁葬。只要是家族有人,就绝不会让祖坟塌陷消失。为此,农村流行「坟头塌陷子孙稀,坟上无草绝家资」的说法。

一、坟头的变化

农村的坟头会出现三种变化:第一种就是长满野草而找不到;第二种是完全看不出此处是坟头,即完全塌陷消失,与其他无坟头处别无二致;第三种则刚好相反,坟头不但不缩小消失,反而越长越大。



二、坟头塌陷不一定子孙稀,子孙稀也不一定坟头塌陷

农村的坟头塌陷了,可见已很久没人来及时修葺,从侧面反映出该墓主的后人极少,这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绝对。因为古代皇帝有「天子七庙」的宗庙制度,即祭拜始祖(比如太祖)以及上六代先祖,而中间那些先祖则因「亲尽」而迁移到偏殿,即「祧」。


而对于现在的普通人,某些人仍会去祭拜几百年前的老祖坟,但是,自老祖坟而下的中间那些祖坟都有祭拜吗?在讲究礼法的民间,「五世而迁」,丧服尽于高祖,于是「出五服」了,而始祖相当于是「百世不迁」。通俗来说,就是说祭拜至高祖,外加始祖。而高祖之上,始祖之下的列祖列宗可能就无人去祭拜了,但这并不能说明子孙稀少,反倒可能繁衍成了大姓宗族。

当然,有的坟墓没人祭拜确实是因为无后世子孙了,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孤坟野鬼而坟头塌陷。

另外,刺楸在上面所提到有些坟头自然长大,这种坟头其实与子孙多寡没关系,就算没人去添土修葺,但确实会因土壤腐殖质堆积而变大。



三、坟头无草不一定绝家资

我们平时所讲坟头草,讲的就是坟头在一段时间后会自然长草,这是正常现象,不长草反倒不正常,除非用混凝土和石头把坟头硬化,如此一来坟上长的草可能较少。如果某个坟头不长草,那真会让子孙后代变穷吗?


在刺楸这边,有些农民会特意在坟头上栽上像丝毛草和斑毛草之类的多年生禾本科植物作为坟头草,当成是坟头的头发。栽的坟头草为簇生,因分蔸多而很难灭绝。所以如果不长草,可以栽种一点坟头草,要是坟头草都栽不活的话,这可能与当地的生境有关,例如某些地方缺水而不易长杂草,而与子孙后代的家境没必然联系。

四、刺楸来总结一下

由此可见,坟头塌陷子孙稀少并不准确,并不能完全的反映子孙后代的繁衍情况。相反,有些完全无后的坟头却可能会因特殊原因而越来越大。


而坟头长草与坟地的土质有关,也可能是坟地周围长了某种能抑制野草生长的植物。

以上就是刺楸对「坟头塌陷子孙稀,坟头无草绝家资」这句农村老话的看法,如果觉得回答的还行,就点个赞给并顺便关注一下吧,谢谢。

刺楸


大家好,我是三农领域创作者牧豆人,很高兴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下面我给大家说说这句俗语到底有没有道理。

这句俗语是说通过坟墓的外表来看后代人过得怎么样。如果坟头是略有崩塌的,出现了一些损坏的情况,却没有后代及时来修,那么就说明后代的人不多,人丁不旺。而如果坟墓上是没有草,那么就说明后代的经济条件比较差。从这句俗语我们可以看出来祖宗对于坟头的外表还是很重视的。但是这句俗语是参考以前人们思想得出的,那么它对于我们来说,到底有没有道理呢?我认为是没有道理的。下面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如果坟头出现了一些损坏,不会有多少后代及时去修。现在大家都要上班或者上学,没有人会那么快知道祖宗坟头损坏。大家都要忙,人们很少回去祭祖,每年回去祭祖也就几次,不可能天天回去,自然就不会知道祖宗坟头出现损坏。除非家里有人告知或者是家乡人告知,不然也要等到自己回去祭祖才能发现祖宗坟头出现损坏。而坟墓上没有草与后代的经济条件完全没有联系。由于坟墓是露天的,因此就会有被水浸泡,如果没有及时干的话或者雨水过多,将坟墓浸泡了一段时间,那么就会淹没坟墓上草的根部,使草的根部进行无氧呼吸而产生大量酒精,然后草就会酒精性死亡,因此就不会有草生长在坟墓。这与子孙的经济条件没有关系,经济条件越好有可能越忙,就更少时间回去祭祖,就不能及时清理坟墓。所以我认为这句俗语是没有道理的。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大家有要补充的,请在下方留言,谢谢大家。我是三农领域创作者牧豆人,很高兴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