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有道理嗎?


在祭祀這件事上,無論中國還是國外,基本可以說,自有人類文明開始,就有祭祀,上到出兵打仗,小到婚喪嫁娶,祭天地、祭神靈,是必不可少的禮儀。

但祭祀祖先的重要程度,中國人絕對是頭一份。

一個大的族群,還會修建祠堂專門祭祀祖先,即便是現在,全國各地許多地方也可以看到張家祠堂、李家祠堂等。除此之外,還有專門的節日來祭祀祖先——清明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節日之一。

既然祭祀祖先在中國人的觀念中如此重要,那麼祖墳作為後代與先人的連接,自然就會無比重要了。

“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這句俗語,按照傳統,要從風水學的角度來分析,這就帶一點封建迷信色彩,但這句話絕不是純粹的封建迷信可以解釋的,結合現實,也並非沒有道理。

風水

墓地風水,是一項十分深奧而且神秘的學科(姑且說是學科吧)。

選擇一塊墓地,首先要看墓相,因為墳墓也有兇吉之分,如果葬在一塊凶地,那子孫後代就倒黴了,反之,選了一塊風水寶地,那子孫後代非富即貴。

古代皇帝,作為一國之君,雖然都怕死,都希望長生不老,但他們也不得不為死後之事做好準備,選一個既能服眾又賢德的太子,是為了自己死後國家機器能夠繼續運轉,同理,選一塊好的墓地作為皇陵,也是為了江山基業萬世不朽。

中國歷史上所有的朝代,都會選擇一塊風水寶地,作為皇陵所在地,就是這個道理。

往小了說,士大夫階級,也一樣會在墓地這件事上下一番功夫,像蘇軾這樣豁達的人,會寫下“是處青山可埋骨”這樣的詩句,但他死後,一樣葬在了河南郟縣的小峨眉山上,此處背嵩陽,面汝水,山川秀麗,風景宜人。沒有說真的隨隨便便找個青山就埋了的。

再往小了說,普通百姓不像皇族士大夫那樣可以佔據一等一的風水寶地,但在墓地選址上,也會盡量選背山面水的地方。

為什麼呢?因為山能擋風,水能聚氣,才能真正達到陰陽調和、萬物生髮的目的,這一點陰宅、陽宅是相通的。

你認為這是迷信,其實不是,這是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如果跳出風水等於封建迷信的思想禁錮,你會發現中國古人的墓地風水,實際上是一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藝術。

現實

不談風水,只說現實,真相就有點殘酷了。

你想啊,什麼樣的人才有能力選擇一塊好地方,為祖先修建一座好墳墓?那必然是有錢有勢的人。所以我們反過來推,當一個人獲得成功後,衣錦還鄉,加上敬重祖先的傳統觀念,他肯定會斥巨資修建(翻新)祖墳。

反之,假如只是一個窮書生,吃了上頓沒下頓,自己的溫飽都是問題,哪還有更多的經歷和經濟去修建祖墳呢?文學作品中賣身葬父的小姑娘還不夠慘嗎,一張破席子把父母屍體一卷,裝進個破棺材裡面,荒郊野外隨便刨個坑就埋了,為此還得給人當丫鬟甚至淪為玩物。

然後人們就會說你看某某大富人家,人家祖墳葬得好啊,所以會發財,你再看某某窮酸,祖墳都塌了也不修一下,活該考不上狀元。

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

在祭祀祖先傳統下、在風水學的影響下、在現實的反應下,人們越來越重視或相信祖墳對一個家族命運的影響,民間有各種祖墳冒青煙的故事,不論真假,聽著真的很有趣。還有許多混跡江湖的算命先生,但凡有人問生意、事業之類的事情,一句回家看看祖墳堪稱萬能藥,反正你過得不好就是祖墳除了問題,過得好如果再回去翻新一下祖墳,還能過得更好。

這就是真正的封建迷信了,脫離了易經風水的真諦。

“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這句俗語,與其說預示著什麼不可言說的玄學,還不如說是警示人們,無論社會如何發展,尊重祖先的傳統,萬萬不可忘卻。

即便現在喪葬方式越來越文明化,但每到重要時期,到先人的墳前掃掃墓、獻一束花,也並不是什麼糟粕文化。

因為祭奠亡魂,慰藉的是生人。




也可自話


在我國人的心目中宗族十分的重要,人們對於祖宗都是十分的重視的,尤其是對於家族裡面的族譜和宗祠所有家族裡的人都會非常的重視。每年到了清明的時候,不管離的有多遠,很多人都會盡自己最大的可能回到家鄉去掃墓,這既是子孫對於自己逝去親人的懷念,體現的是他們的孝心,也是中華民族一種傳統的習俗。記得小時候每年到清明都需要給家裡已經去世的老人上墳燒紙,當時整個家族的人都會一起去出發,整個隊伍浩浩蕩蕩氣也是相當足的,不過現在人們對於掃墓這件事的重視程度已經遠遠不如以前了。



俗語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人會把當時哪個時代的生活狀況以及思想意識總結成俗語,很多俗語通過人們口口相傳的方式被流傳下來了。“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這句俗語相信一些人並不是很陌生,講的就是當時哪個時代人們對於墳的理解,人們認為墳會對自己的子孫後代有一定的影響。俗語的意思很簡單,如果祖先的墳有一些洞的話,那這個家族的人就會比較少一些,如果沒草的話,那這個家族的經濟情況就會比較差。當然了,這句俗語只是哪個時代的說法而已,並不具備任何的實證探究過程或者科學依據。


前面已經說過了,人們對於上墳掃墓都會非常的重視,我國的掃墓一般會有三次,一是清明節,二是重陽節,三是過年的時候,平均四個月機會有一次。如果家族裡的人多的話,那去掃墓的時候發現墳墓上有洞就一定會堵上,沒有堵上的話,那就證明這家人的上墳次數並不是很多或者說這家人比較少一些,這就是“墳頭塌消子孫稀”的來源。經常去祖先墳上去清理一下,這是我們作為子孫應該盡到的義務,但是掃墓是不會去清理草的。因為草就如同柴一樣,柴和財的發音差不多,所以這有草就會被人們看成財富的象徵。在我們當地,只要有老人去世,家裡的人就會在新墳上面埋上一些草的種子或者是根,這就是“墳上無草絕家資”的來源。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對待我們的祖先一定要心存敬畏,這是我國孝道文化的要求,回去掃墓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必要的,如果連自己祖宗的事都不重視,也很難做成大事。筆者認為這句俗語告訴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需要經常去操心,不能把事做了就完了,要經常性的去回過頭去看一下。在我們現代的社會中,很多老的習俗已經基本上不怎麼受人重視了,現在火葬已經是一種潮流了,新的喪葬習俗正在農村慢慢普及,這是社會的一種進步。“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這句俗語現在來看能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需要在父母活著的時候孝順父母,不要等到父母沒了再去後悔,自己也要踏踏實實的努力的打拼出自己的事業。


老農民說事


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說的是祖墳處於什麼樣的狀態對子孫後代的影響,墳頭塌陷的,子孫會比較少,人丁不興旺,而墳墓上不長草的,其子孫後代的生活也是不夠富裕的沒多少家產,下面具體分析:

墳頭塌消子孫稀

每一年的清明節是祭祖的重要日子,這一天不管人們工作多忙,都會抽時間去墳地拜祭下自家的祖先,修理下墳地的,人多人少沒多大關係,有人去掃墓就可以了,而人多就更熱鬧些;祖先的墳地是泥土堆埋而成的,而去上墳修理墳地,一般也就清明去一次,一年365天,風吹日曬雨淋的,墳地泥土有點流失也是很正常的,所以每年的清明節上墳的時候,哪裡有老鼠洞的,人們就會挖土把洞封好,哪裡有凹陷的也會搬泥土來填好。

而墳墓其實也是房子,只不過是過世的人住的,是陰房,墳頭其實就是門頭,是出入的重要通道,墳頭塌陷消失了,也就是說祖先住的房子爛了都沒人去修理好,這說明了子孫後代不重視祖先不修理墳地,還有就是其子孫後代人丁不旺,人太少了,各忙各的,都沒人想到要修理下墳頭塌陷的祖墳,年日久了也就塌消了。

而現實生活中,沒人上墳修理過的墳地,年代久了,因為雨水沖刷,確實會變得比較平,墳頭塌消也就不奇怪了,所以說墳頭塌消子孫稀,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墳上無草絕家資

鄉居小菜每一年清明節都跟家裡的人去掃墓,而我發現很多的墳墓上都是長各種雜草的,有些還長小樹,特別的茂盛;但也有少數的墳墓上都不怎麼長草的,若不是有墓碑,看過去就像是一個土堆,被雨水衝得有點塌、平了,不夠長草的那些墳墓高、有弧度。

那時候我以為是那些墳地的後人嫌每一年的清明節清理墳墓上的雜草太麻煩了而用除草劑除草才不長草的呢,後面問了家裡的老一輩,他們說,你個傻孩子,誰會用除草劑來除墳墓上的雜草呢,巴不得長草多呢,因為不長草的話,下雨了墳墓被雨水沖刷,泥土流失,到時候上墳還要搬泥土來填高呢;有些墳地不長草有可能是那地方本來長草就比較少,而墳上的土壤保水性差,特別乾旱,也就沒多少草長了,畢竟雜草的生長也需要一定的水量呢。

而要說墳墓上是否長草影響到子孫後代的財運,生活是否富裕,鄉居小菜認為這個缺少一定的事實依據,並不是說墳上沒有長草就家資少,很貧窮,畢竟有一定的家資除了運氣好,也是要靠人努力奮鬥得來的,要是什麼都不做,自己也不是富二代,哪來顯赫的家資呢。

村裡那麼多戶人家,墳墓也是比較多的,而絕大多數的墳墓是長草的,但窮富程度也是不一樣的,像我見有些戶的祖墳長草很茂盛,但是他們的家庭不見得有多富裕,村裡很多戶都起兩三層的樓房還裝修了,而他們卻還住著泥土瓦房,生活挺清苦的。

像我們海邊靠近樹林那裡路邊有幾個墳地是不長草的,清明節掃墓到現在過了一個月,很多墓地都長草特別茂盛了,而那幾個墳墓確是沒見長有綠草,而他們的家境還不錯,跟村裡很多戶一樣,也是有樓房有小車的,沒見他們因為祖先墳上不長草而遷墳。

因為墳墓不長草,掃墓的時候,他們去野外草地那裡挖了不少長滿草的土塊搬過來覆蓋到墳上,那幾天看著也挺綠的,然而後面沒見那些草長得更好,反而是枯萎了,而因為墳墓不長草,為防止祖墳變得越來越平,他們每一年都會剷土剷草皮堆到墳上,還是很有心的,有這樣的子孫後代,逝者也是入土為安了,至於家資多少,那就要靠子孫後代自己去努力打拼了。

所以說“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這話有點道理,但不是絕對的,作為子孫後人,每一年去給祖先上墳修理下墳地,就不會出現墳頭塌消的現象了;而要說墳上不長草,其實每年上墳剷土堆些草皮維護下就可以了,若是介意的話看看哪裡地勢比較合適可以遷墳的。


鄉居小菜


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這是一句通過對墳的觀察而總結的帶有預見性警示性的土話俗語。現象發映本質,透過現象可知道本質,這是很有一些道理的。人重修墳拜祭,更重丁財,這話就是從古今關係中,曲線表達丁財關係的。

千里(年)古墳,無處話淒涼,文人騷客筆下常現描寫墳基的場境,也足以反映古人對墳的重視,也藉此表達人的願望,什麼追思,敬仰,感懷,悲傷等尋感情都有表現。古人重視修墳敬祭,從中體現今人對逝人的敬重,也從側面反映出今人的一些狀態。古今總是聯繫著的,墳就是紐帶。在一些人看來祖墳也關係著今人,關係著後代子孫的發展興衰。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是有遺傳的,物質不滅,人有氣,有魂魄,祖先人身已逝,氣還在,魂魄還在,還會影響後人。墳是逝者先人住的,墳的好壞,足以反映今人發展的好壞。過去曾一年春夏秋冬四祭,一都春秋二祭,再不怎麼的,一年都一祭,都會在清明時節掃墓修墳隆重拜祭祖先的。

墳頭塌消說明什麼呢?人丁不旺子孫稀,無人來掃墓才會塌陷消失無人理,這一方是表示了對墳的不重視,不修復,一方也反映了少人丁,做人到,一方也在暗示人,不要不管不理古墳,應重視為要,這是關係後代發展大計的,不可忽略輕視。墳頭被踐踏,墳頭塌消不修,說明後代難出頭,被欺侮,人丁不旺等不好現象,證明子孫後代沒發展前途。

墳上無草絕家資。這話的理解,各人有不同,草不單指草,也指樹木,墳上,指墳所管範圍,墳所管範圍不長草,是有多種說法的,一指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不是好地方。一是指陰陽二氣有偏而導致無草,其結果是導致無財而窮,絕是窮盡沒有。人重丁財福貴壽,更求丁財兩旺,今丁財不旺,自是大有問題的,應重視,檢點,反省了。這是一句很有警醒人檢點自省,改過自新的一句俗言,很有理的。





樹德漢碩




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墳墓的墳頭塌陷了,那他家的子孫後代人丁稀少,墳墓上沒有雜草,這家就會很貧窮,沒有生財之路。在農村,祭拜祖先都是很隆重的,像清明節,很多人都回去掃墓了。一年也就一次,去掃墓了,肯定要把該整理的地方都整理好了。



墳墓都是在山上居多,所以也會有老鼠、螞蟻等等,特別是老鼠,把墳墓挖得都是洞呢。還有雨水的沖刷,墳墓也有所塌陷。像以前,去掃墓都是浩浩蕩蕩的一群人,但現在沒那麼多人了,我就發現我們村有這情況,回來掃墓的人不多,可見沒那麼重視了。如果這家人子孫多,去的人也會多點,那他們肯定會把墳墓給整理了,像有的人出去工作回來,家裡又少人,又沒人掃墓,也沒人管理,就會出現這種現象了。其實我覺得“墳頭塌消子孫稀”這句話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也不全對,因為有的人是太遠了,在外面定居不回來了。像我一個堂妹的老公就是家裡,去了很遠的地方,家裡的墓沒人打理,但也人丁興旺。



說到“墳上無草絕家資”,農村的墳墓一般都會長草的,人們覺得墳墓長草是個好的象徵,寓意著子孫旺盛、家境也會變好。如果墳上沒長草,證明這個墓地不是好地方,家庭也窮。我外公的墳墓就是這樣,墳上不長草,但周圍都長,我也很奇怪。以前那裡是種地的,雜草也多,但自從我外公在那裡下葬後,就那墳墓光溜溜的,沒長草,也挺奇怪的。話說回來,我舅舅家的家境確實也不太好,也不知道和“墳上無草絕資家”說得上聯繫。

總之我覺得老人遺留下來的話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也並非像俗語說的那種墳頭塌陷子孫稀少。我覺得不可一味的相信,總歸還是需要看自己的努力才能生財。就比如現在光棍多,就算墳地打理再好,也不會有人送個老婆給你吧。


壯鄉小美


在以前那個年代人過世後只是簡單的放進棺材然後埋到土裡,接著用土覆蓋上,堆成一座小山峰,這樣算是一座墳墓了。但是古時候的對去世的先人非常的尊重,有祭拜先祖的美德,祈求先祖保佑後代生生不息。墓地等於就是先人居住安息的地方,必定要打理的非常好,同時古人也非常的封建,致使有了這麼一句“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話。

墳頭塌消子孫稀

古時候的墳墓用泥土就堆積起來,經過風吹雨打就會踏下去,如果沒有人去修復和打理,自然就變成了一副沒有人管的野墳。沒有打理的野墳說明這墳的後代可能是沒有了,或者說被後代已經遺忘了。確實這句話還是有點道理的,沒有了後代子孫,墳墓經過風吹雨打後就塌掉,從墳墓就能看出這個死去人家裡人丁是否興旺。

墳上無草絕家資

這句話稍微是有帶點封建的思想在裡面了。平時清明節我們去掃墓都會除去墳墓周邊的雜草和樹木,但是墳上的草是不能除去的,墳上有長草說明這塊地土壤好,水分足,對古人來說就是風水好。如果墳上不長草說明這塊地土壤和水分不好,自然就被認為風水不好。古人封建的思想就是祖先墳地風水不好影響下一代人發財,所以以前有錢人家葬去世的人都會找風水大師來找個風水寶地來作為先人的墓地。

總而言之現在隨著時代的變化,很多封建的思想被淘汰了,我們也將古人好的思想語句留下供我們學習,中華傳統美德我們也將繼續傳承下去。

以上是個人所答。


村裡的男青年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萬一誰家的祖墳塌陷,就預示著子孫人丁不興旺。墳頭上的草木不茂盛的話,暗示後世家人過得比較寒酸貧窮。前半句我不知道對不對,因為每年上墳的時候,沒有留意誰家的祖墳塌陷。但是後半句,我的確有點不敢苟同,因為每年寒衣節上墳的時候,爺爺和奶奶的墳頭上都是秋草搖曳,山草都長得齊腰高,去之前都需要帶著鐮刀,否則根本找不著墳頭。按照這句俗語說的,墳上無草絕家資,反過來墳頭這麼厚的草,我們家豈不是要家財萬貫?最起碼也得是經濟實力雄厚吧,其實不然。


家中子孫多不多,人丁是否興旺,跟墳頭塌陷沒有半點關係。這句話的意思可能是說,如果家裡子孫多的話,每年都去上墳修理墳頭,是不可能墳頭塌陷的。從這一點來講,似乎還有那麼一點道理,不過也不完全對,有的人家子孫都在外面上班,離老家太遠,清明節或者寒衣節的時候回不來,時間久了,風吹雨淋,墳頭難免塌陷,這並不能代表家裡子孫不興旺。

還有的人家把墳墓埋在自家耕地裡面,耕地裡的農作自然需要經常澆水,墳墓自然也會被水侵襲,年復一年,墳墓有時候就會塌陷。如果墳墓裡面藏有地老鼠或者黃鼠狼,那墳墓塌陷的會更快。造成墳墓塌陷的因素,都是客觀原因造成的,跟家裡人丁是不是興旺,根本扯不上。


再來說一下墳上無草絕家資。或許有的地方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墳頭上肯定寸草不長。不過我想除了戈壁沙灘上,其他的地方,可能沒有墳頭不長草的吧。清明節的時候,墳頭上的草還不算太多。可每年十月初一的寒衣節,誰家的墳頭都是秋草茂密。但不管是清明節還是寒衣節,人們上墳掃墓,都會清理掉墳頭的草。並沒有人希望自家祖墳上有雜草。倒是很多人家,會在墳墓旁邊栽種上棵松柏,只要松柏長青就足夠了,不需要墳頭雜草叢生。

不過農村倒是有個規矩,就是活著的人,會在新墳上撒了麥子、玉米還有穀子等各種農作物的種子,這些種子撒上以後,如果正趕上下小雨,很快就會長出新苗,也就是農村人常說的小雨淋新墳,家中出貴人。也有人說雨淋新墳,騾馬成群。這個時候,的確是希望墳上長出新的禾苗。或許這句話是由此而來的吧。


靈子


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意思就是如果一家人的祖墳出現凹陷的情況,子孫後代比較少,建了幾年的墳頭上不長草,子孫後代就比較窮。

這裡面有迷信的思想。不過現在的人逢節日都會去祖墳燒紙添墳,修整墳頭,有的還在墳墓種一棵柏樹,都是防止上述俗語出現的情況。





豫東南瓜


墳頭有塌陷,子孫難覓見;墳頭少長草,後人不會好!這說明了先人墳塋對子孫的重要。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趣味知識。

農村重視祖墳就猶如重視祖宅一樣,沒有祖墳就沒了寄託,沒有祖宅就沒了根。因此,不管貧富與否,都注重對祖墳的修葺,若遇到不順的還會重新擇址遷葬。只要是家族有人,就絕不會讓祖墳塌陷消失。為此,農村流行「墳頭塌陷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的說法。

一、墳頭的變化

農村的墳頭會出現三種變化:第一種就是長滿野草而找不到;第二種是完全看不出此處是墳頭,即完全塌陷消失,與其他無墳頭處別無二致;第三種則剛好相反,墳頭不但不縮小消失,反而越長越大。



二、墳頭塌陷不一定子孫稀,子孫稀也不一定墳頭塌陷

農村的墳頭塌陷了,可見已很久沒人來及時修葺,從側面反映出該墓主的後人極少,這雖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絕對。因為古代皇帝有「天子七廟」的宗廟制度,即祭拜始祖(比如太祖)以及上六代先祖,而中間那些先祖則因「親盡」而遷移到偏殿,即「祧」。


而對於現在的普通人,某些人仍會去祭拜幾百年前的老祖墳,但是,自老祖墳而下的中間那些祖墳都有祭拜嗎?在講究禮法的民間,「五世而遷」,喪服盡於高祖,於是「出五服」了,而始祖相當於是「百世不遷」。通俗來說,就是說祭拜至高祖,外加始祖。而高祖之上,始祖之下的列祖列宗可能就無人去祭拜了,但這並不能說明子孫稀少,反倒可能繁衍成了大姓宗族。

當然,有的墳墓沒人祭拜確實是因為無後世子孫了,久而久之就變成了孤墳野鬼而墳頭塌陷。

另外,刺楸在上面所提到有些墳頭自然長大,這種墳頭其實與子孫多寡沒關係,就算沒人去添土修葺,但確實會因土壤腐殖質堆積而變大。



三、墳頭無草不一定絕家資

我們平時所講墳頭草,講的就是墳頭在一段時間後會自然長草,這是正常現象,不長草反倒不正常,除非用混凝土和石頭把墳頭硬化,如此一來墳上長的草可能較少。如果某個墳頭不長草,那真會讓子孫後代變窮嗎?


在刺楸這邊,有些農民會特意在墳頭上栽上像絲毛草和斑毛草之類的多年生禾本科植物作為墳頭草,當成是墳頭的頭髮。栽的墳頭草為簇生,因分蔸多而很難滅絕。所以如果不長草,可以栽種一點墳頭草,要是墳頭草都栽不活的話,這可能與當地的生境有關,例如某些地方缺水而不易長雜草,而與子孫後代的家境沒必然聯繫。

四、刺楸來總結一下

由此可見,墳頭塌陷子孫稀少並不準確,並不能完全的反映子孫後代的繁衍情況。相反,有些完全無後的墳頭卻可能會因特殊原因而越來越大。


而墳頭長草與墳地的土質有關,也可能是墳地周圍長了某種能抑制野草生長的植物。

以上就是刺楸對「墳頭塌陷子孫稀,墳頭無草絕家資」這句農村老話的看法,如果覺得回答的還行,就點個贊給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刺楸


大家好,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牧豆人,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下面我給大家說說這句俗語到底有沒有道理。

這句俗語是說通過墳墓的外表來看後代人過得怎麼樣。如果墳頭是略有崩塌的,出現了一些損壞的情況,卻沒有後代及時來修,那麼就說明後代的人不多,人丁不旺。而如果墳墓上是沒有草,那麼就說明後代的經濟條件比較差。從這句俗語我們可以看出來祖宗對於墳頭的外表還是很重視的。但是這句俗語是參考以前人們思想得出的,那麼它對於我們來說,到底有沒有道理呢?我認為是沒有道理的。下面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如果墳頭出現了一些損壞,不會有多少後代及時去修。現在大家都要上班或者上學,沒有人會那麼快知道祖宗墳頭損壞。大家都要忙,人們很少回去祭祖,每年回去祭祖也就幾次,不可能天天回去,自然就不會知道祖宗墳頭出現損壞。除非家裡有人告知或者是家鄉人告知,不然也要等到自己回去祭祖才能發現祖宗墳頭出現損壞。而墳墓上沒有草與後代的經濟條件完全沒有聯繫。由於墳墓是露天的,因此就會有被水浸泡,如果沒有及時乾的話或者雨水過多,將墳墓浸泡了一段時間,那麼就會淹沒墳墓上草的根部,使草的根部進行無氧呼吸而產生大量酒精,然後草就會酒精性死亡,因此就不會有草生長在墳墓。這與子孫的經濟條件沒有關係,經濟條件越好有可能越忙,就更少時間回去祭祖,就不能及時清理墳墓。所以我認為這句俗語是沒有道理的。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大家有要補充的,請在下方留言,謝謝大家。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牧豆人,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