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肺炎過後,大家覺得容易找到工作嗎?為什麼?

李家二公子666


先上結論:這次疫情過後,求職者找工作很可能會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換句話說,有一部分人找工作會變得更容易,其餘的人找工作會變得更加困難。

一、哪些人找工作會變得更加容易?

1、高級人才,包括高級人管理人才和技術大牛。

有實力的人,從來不缺工作機會。無論有沒有這次疫情,行業內的優秀人才都不用發愁工作的問題。

但是,這是疫情對某些中小企業是毀滅性的打擊,會讓某些企業老闆對自己的管理觀念和用人觀念進行重新審視。

我很很多中小企業打過交道,很多老闆對人才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企業災後重建,急需優秀人才幫助企業走出困境,對人才的渴求會更加強烈。因此,能給企業帶來價值的人才會更加搶手。

2、某些行業的專業對口人才

絕大多數企業是受到疫情影響的,但有些確實例外,比如直播行業,短視頻行業和遊戲行業。

為了對抗疫情,各地採取的防控措施都是非常嚴格的,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封”:封城、封村、封小區。人們憋在家裡不能出門,肯定需要一些娛樂活動來打發時間。

以我父母為例。他們在農村生活,我爸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打牌,我媽最大的愛好鄰居閒聊天兒。不允許打牌和串門兒了,最近他們都迷上了火山小視頻和直播。

二、哪些人會找工作會變得更加困難?

除了上面說的那些人,其餘的人找工作會變得更加困難。主要有兩點原因:

1、企業的招聘需求會大大減少。

疫情過後,有一部分企業會直接宣佈破產倒閉,還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會以裁員的形式縮減企業運營成本。企業減少

2、求職者競爭激烈程度會相應增加。

按照目前形勢,最樂觀的情況,疫情可能也要持續到3月中下旬。也就是說,等所有企業恢復正常運營,可能已經到了4月份。到時候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第一,沒有工作的人,為了迅速填補虧空,會降低期望來求職。

第二,近千萬應屆畢業生的求職高峰期。

第三,一部分支撐不下去的小企業、個體戶,重新出來找工作。


總而言之,潮水過後,就知道誰在裸泳,誰帶著救生圈。之前就不缺工作機會的人 ,找工作會變得更加容易;之前找工作本來就不容易的人,找工作會變得更加艱難。


劍心職場


新冠肺炎疫情過後,我覺得大部分人找工作自然會變得更難,但是也有少部分人找工作會更容易。

下面,就這個話題,我個人說幾點自己的看法,僅供大家參考。

一、受疫情影響,許多企業的招聘都會按下暫停鍵或者縮減名額

這次受到疫情的影響,有許多企業去年計劃招聘的今年春節後都暫停了。

由於我是HR出身,身邊許多朋友都在企業負責招聘工作,從這段時間與他們的交流來看,大公司可能影響不是很大,但中小企業中,至少一大半都縮減或暫停了。

比如我一個朋友是在杭州某大型製造型集團擔任招聘經理的,前幾天我和他電話交流,他就告訴我原來集團去年計劃要招聘150名應屆生,疫情發生以後,名額大幅縮減到只有80人左右。

主要的顧慮還是因為擔心疫情對企業效益的影響,領導希望適當控制下人力成本,先把2020年這個困難階段給渡過。

其實出現這種情況一點都不意外,疫情這段時間,很多服務性的企業和規模較小的實體企業都扛不住了。

一方面業務暫停,另一方面員工遲遲無法復工上班,但工資還得照常發放,還有房租等各種其他成本,中小企業能“活著”就不容易。

前幾天大家都看到了新聞,某知名傳媒公司以及一些酒店行業紛紛開始裁員,所以別提再招人,這些企業裡頭的員工能不失業就算是幸運了。

在這種大背景下,指望企業繼續維持去年計劃的春招規模顯然是不現實的。

二、企業招聘壓縮,求職者找工作自然受到了影響

首先,企業端的招聘需求壓縮或停止以後,就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原先應聘一個崗位,可能5個人競爭上崗,如今也許就是8個人乃至10個人去競爭。客觀上,求職的難度加大。

而且,企業的招聘HR也會從自身的變化來提高用人的標準。我們換位思考下,你是HR,你會怎麼想?

既然我企業的需求崗位只有這幾個名額了,求職簡歷又有很多,我為啥不多挑選下,找個更合適的員工進來呢?

其次,由於一部分企業還會有裁員等動作,加上原本就失業待崗的那部分人,整個人力資源市場上的求職者群體也會增加。

因此,企業端需求減少,求職端的人數在增加,這相當於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關係。

給大家說個例子,我有個前同事,是這次疫情下最慘的一批人之一。

他去年底從公司裸辭出來,原因主要是嫌工資不高,想過個年休息後,趁著金三銀四重新找一份收入高一些的工作。

沒想到裸辭偏偏撞上了這次疫情,所以他腸子都悔青了,這哥們又很要面子,好強,我之前建議他是否重新和原來的公司商量下,再回去,他也果斷拒絕了。

沒有收入就算了,家裡的支出卻沒有停止,房貸、車貸和各種日常消費都需要花錢,那壓力山大阿!

好在心態上最近調整過來了,最近正積極準備尋找新工作的機會。

三、對有些求職者來說,也許找工作的機會會更好

疫情,對許多求職者來說,確實增加了難度。

但就好像當年難度很大的高考時,一樣有人勝出,這次疫情對部分求職者也還是機會很大。

第一,那些找準行業風口機會的求職者

這次疫情,也火了一些行業,比如在線教育培訓,在線辦公軟件行業,自媒體行業,電商配送行業、醫藥行業等等。

如果你有心,可以發現這些行業不僅招聘計劃沒有縮減,還增加了很多招聘需求。

最近我看到阿里、京東就面向全社會招募幾萬名員工,主要是為了生鮮配送等產業擴張所需。

那麼你過去的經驗、技能能夠符合這些行業要求的,我覺得求職機會就很大。

第二,那些宅家期間準備充分的求職者

疫情期間,大部分人都宅在家中呆了很久。可有些人就是虛度光陰,而有些人一點沒有給自己放鬆下來,就算待業狀態,還是積極在為疫情後重新就業做著準備。

比如可以針對自己職業相關的方向,看一些書,聽一些網課,或者找專業人士給點職業規劃方面的建議。

我認為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之人,你什麼都不做,機會自然不會到你頭上。

17年前那場非典,成就了馬雲、劉強東等一批成功者,這次新冠肺炎同樣也會成就一批有準備之人。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我關於這個話題的一些思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作者:丁路遙知事,公眾號:竹節先生。頭條簽約作者,職場教育領域營銷號排行榜前十,2019年度職場領域十大頭條號,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企業管理諮詢顧問,資深職業規劃師,擅長個人職業諮詢與心理諮詢輔導。歡迎點擊關注我。

丁路遙知事


作為一個湖北人,我真慶幸自己去年畢業了,要哭了。當然不容易找到工作了,我的好朋友今年畢業,他不考研,準備直接去找工作,但是他比我當初更加迷茫。

他不知道自己是要去當老師呢,還是去一些菸草局統計局這樣的事業單位,不知道自己是要去做平面設計呢,還是做本專業的計算機當碼農呢?

在上個學期秋招的時候,我不知道他參加的幾次面試,反正都沒有通過,準備今年春天的時候再戰的。

結果又突然遇上這樣的一件事情,導致他現在根本就沒有辦法出去找工作,而且他的畢業論文一筆沒動,他也不知道該怎麼做,他的老師也不懂。

我去年寒假在家的時候,因為沒有找到工作,自己非常焦慮。如果我今年畢業的話,像他這種情況,我估計會焦慮得睡不著覺。

我還有一個好朋友,他本來準備年後就辭職了,回我們省會武漢這邊找工作。然後前幾天跟我聊天,說他現在根本就不敢動,今年一年都不打算回來了。據我所知,很多外地企業都會明確要求不要湖北人。

所以我覺得今年的工作不好找,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一.湖北人工作更不好找

今天剛剛收到通知,湖北的各企業不得早於3月10號之前復工,這個日期是一推再推,而其他地區的企業都已經開始復工了。那像我這樣的被停在湖北區內,但是在外地上班的人就沒有辦法去工作,那企業很有可能會直接把我們給辭退。

即使等我回去了,我一樣需要在家隔離。很多企業也會有要求,不招收湖北人。所以我認為這一次的疫情對湖北人來說非常的不友好。

二.疫情導致中小企業破產。

由於復工一再推遲,很多中小企業會面臨破產倒閉的情況。雖然有些地方說是在家辦公,但是在家辦公大家效率都還是比較低的。其次很多人根本就沒有辦法在家辦公,但是又為了保護員工的利益,老闆必須按照法律給他們支付工資。很多中小企業都要破產。

那破產了,自然招聘的員工數量就會減少,而這一部分的創業者,也會投入到找工作裡面。我們的競爭也會更大,所以結合以上情況,我認為今年一點都不好找工作。

還沒有辭職的大家就還是再忍一忍吧,畢竟房租房貸都要還。不過又有數據顯示,其實現在招聘的平均月薪已經達到了9000多塊錢,那就說明雖然崗位少了,但是對人才的渴求還是很高的,那我們不如趁這段時間好好在家提高自己的能力,這樣的話,不管什麼樣的情況,都不會被辭退或者是養不活自己。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希望能對題主有所幫助。

歡迎關注簡屋,和我一起,在職場中實現逆襲。

簡屋


關於找工作這塊正好和我的工作有關

我是在三線城市,疫情過後對於影響比較大的企業大多是實體為主(餐飲,中小型製造企業),但是三線城市招聘崗位最多的還是銷售,客服這種崗位,很多銷售型公司已經開始在家辦公,也有一些公司已經提前開始招聘,現在都可以在家培訓上班了。

所以說疫情過後,對於找工作其實影響不大,只不過是看你是否願意從事這些工作。


Domon呆萌


關於找工作這塊正好和我的工作有關

我是在三線城市,疫情過後對於影響比較大的企業大多是實體為主(餐飲,中小型製造企業),但是三線城市招聘崗位最多的還是銷售,客服這種崗位,很多銷售型公司已經開始在家辦公,也有一些公司已經提前開始招聘,現在都可以在家培訓上班了。

所以說疫情過後,對於找工作其實影響不大,只不過是看你是否願意從事這些工作。


C董系長


在疫情徹底結束之前,找工作會比較難。至少比往年有過之無不及。

找工作、招聘,本質上說就是供需關係的平衡。因為疫情,平衡會被打破,需要形成新的平衡。

01

上半年找工作的人會不會多不好判斷,但企業的需求是真的會減少

先來說說企業:

受疫情影響,企業的人員需求會縮減。很簡單,沒有產出收入,就會縮衣節食,減少人員編制。

我們公司比較大,工資等方面不受到疫情影響,但招聘明顯受影響了。很多部門已經通知暫時不再招人了。

再來說求職者:

求職者的整體動態,不好預測。

因為,垮掉、縮減的企業,會釋放出庫存人力。但那些原本打算離職的人,可能就不再選擇離職了。

這種疫情帶來的非常規穩定性,對整體的勞動力市場會造成影響。

並且我們需要考慮到的是,那些被釋放出來的,大多數都是小企業或大企業的沉餘人員,整體的能力水平層次或許不高,這就給找工作增加了難度。

所以整體來說,找工作不會太好找。

02

下半年會出現找工作高峰期,競爭壓力大

等到疫情徹底接觸,差不多也就到年中了,下半年就會迎來新的招聘高峰期。

在上半年人員需求縮編的情況下,剩餘人力全部被擠到了下半年。

加上本就想換工作而沒有換的人,就在等下半年。下半年無疑是一個萬人過獨木橋的招聘時期。

不論是不是能力好,都會在找工作的問題上出現難度。尤其是能力不見得那麼好的群體。

整體來說,求職是不會一帆風順的。在這種時候,或許給大家最深刻的教訓就是:

個人能力,是面對動盪環境的唯一法寶。

我是@次等大叔,豆瓣讀書認證作者。著有《從零開始學招聘》,合著《HR軟實力》,頭條等多平臺簽約作者。10年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經驗,擅長生涯諮詢、職業規劃與心理輔導。歡迎關注,為您解惑!

次等大叔


疫情過後找工作,相比2019年會難很多,今年大概率沒有金三銀四了。

疫情對這些人影響非常大。

一、私企上班的人

從2018年開始,受到世界經濟增速總體下滑的影響,國內各行各業都不好過。國企、公務員、事業單位因為旱澇保收,牢牢掌握了先分蛋糕的權利。私企不斷爆出裁員消息,從京東、網易、阿里巴巴等大型互聯網公司,再到傳統行業供給側改革,銀行、汽車、金融等傳統行業也不好過,很多人被迫離職。

二、中小企業主

中小企業主普遍抵抗風險能力低,競爭壓力大,生存不易。加上這次疫情,很多私企老闆都快活不下去了。

三、應屆大學生

今年有800多萬應屆大學生,這麼多大學生進入社會找工作,可想而知他們的競爭壓力有多大。加上今年遇到這次疫情,企業更加會慎重招沒有工作經驗的大學生。

今年找工作的新趨勢:

1、延遲復工,導致企業收入銳減,企業縮招,招聘流程變長。

2、求職者和企業供需不平衡加劇,以前可能是聊10家能有一家要你,現在可能要聊20家。

3、同崗位薪資會比去年低,這幾年漲薪會非常困難。

求職者的應對策略:

1、年輕人儘量找可以遠程辦公的工作,擁抱互聯網。

2、不要海投簡歷,一定要在充分了解對方公司和崗位要求的基礎上再投。

3、適當降低薪資期望,老闆也沒啥錢了,特別是應屆生,眼光不要太高。

總結:因為這次疫情,身邊很多人都開始擁有了防範風險的意識,比如報一門網課學習,尋找可以賺錢的副業。

今年找工作很難,明年可能更難。我們要接受這個現實,只要打敗你身邊的人,你就能更快升職加薪。

覺得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歡迎隨手點個贊留個言,你的鼓勵是我回答的最大動力。

我是江少,90後職場問答達人,專注個人成長、職場高價值乾貨,歡迎關注。


江少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朝好的方向慢慢轉變,至多再過一二個月,全國的疫情都會得到徹底的控制,即使是重疫區湖北武漢也有望在五月份解除封禁。但是疫情過後,國內的就業形勢恐怕就不容樂觀了。據悉,今年有800多萬應屆大學生要就業,還有上千萬農民工要找工作,國內的就業浪潮正在滾滾而來。

實際上,從2018年開始,受到世界經濟增速總體下滑的影響,國內各行各業都不好過。壟斷國企、公務員、事業單位等日子過得還不錯。但私企不斷爆出裁員的消息,甚至一些互聯網企業也紛紛裁員,其中不乏有京東、網易、阿里巴巴等大型互聯網公司。銀行、汽車、金融等傳統行業也不好過,很多人被迫離職。本來就業形勢就比較嚴峻,現在更是雪上加霜。

如果説今年最先復工的企業算是大型國企和央企,那麼接下來複工的要算是大量的民企,而民企在復工之後,恐怕只有先圖生存,很可能只有裁員降薪這一招,好一點企業也不可能再去招人了。所以,復工之後,會有多少企業倒閉,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用工需求量減小這是肯定的。所以,對於失業的人來説,要想在2020年上半年找到工作是很艱難的。

如果到了下半年,有些行業會逐步恢復過來,有用工需求,但是下半年求職的人會越來越多,可能會十幾個人甚至幾十個人爭奪一個崗位,屆時,大家就會看到,有能力的人找工作都比較困難,不會一帆風順,而能力不強的人就更困難了。可能對很多人來説,就算全國開始復工,自己還是要待在家裡,慢慢等待經濟逐步復甦,招工崗位大量出現了。

可能有人會問,3、4月份復工後,今年招聘市場的趨勢會如何走?其一,復工之後,企業由於長期不能開工,營收會銳減,企業招聘需求會收縮,招聘要求會更高,招聘流程會更長。其二,求職者找工作難度直線上升,本來找10家公司,會有一家企業會要你,現在20家企業面試,也未必能錄取。其三,就算復工後,能找到一份工作幹,可能企業開出的薪酬低於同業職位,而且未來幾年漲薪會非常困難,求職者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在經過了這次疫情之後,建議廣大求職者要做好以下三件事:首先,要適當降低薪資期望,現在老闆日子不好過,大家一起熬過去,才能更好的漲工資。奉勸應屆大學生,眼光不要高,要先有份工作幹再説。再者,平時工作時要適當存點錢,別做月光族,少欠外債,這樣即使發生突發事件,也可以從容地應對危機。最後,在謀得一份本職工作時,應該想辦法再謀一份副業,通過副業收入也能養活自己,這樣抵禦風險能力就更強了。


不執著財經


這次疫情完全結束後,容不容易找工作還是要看行業的,但我覺得整體上還是會比往年更困難一點。

服務業會迎來消費狂潮,用工需求增加

這次疫情影響,旅遊、酒店、餐飲、線下培訓機構、理髮店等服務行業,都遭遇了滅頂之災,很多店面因為不堪租金和員工工資的重負,紛紛倒閉,就連餐飲巨頭西貝,其董事長也無奈道:目前公司賬上的現金流,只夠扛3個月。

但這次寒冬顯然是暫時的,我身邊的親朋以及在網上無數發帖跟帖的網友,都在訴說著同一個"夢想":等疫情過去,我要去飽餐一頓。這也說明了,一旦疫情結束,大家很容易出現"報復性消費"的行為,所以整個服務業會迎來一個消費狂潮。

等疫情過去,短期內,這類服務業是會急招人的,到時如果要去找這類工作的夥伴,會比以往更容易找,可能工資也更高一點。

一般的中小微企業,用工需求減少

再說到市面上常見的中小微型企業,疫情過後,大體依舊是採取保守策略,並不會完全放開招工需求,因為這次疫情,很多企業要麼倒閉,沒倒閉的也都元氣大傷,現金流趨於枯竭,需要時間慢慢復元,等營收起來後再逐步進行招聘。

所以我覺得疫情結束後的一段時間內,中小微企業還處於困難階段,並不會放開招聘,可能會補充一小部分在疫情期間因為種種原因流失的員工,但用工需求還是會刻意壓縮的。

這麼一來,對我們求職者來說,找這類單位的辦公室工作,就不那麼容易了,除非企業在疫情期間得到了國家和地方強有力地扶持和照顧,公司運營方面並沒有較大損失的,就可能會照常招人。

結語

正常來說,疫情過去後的一段時間內,經濟會迅猛發展,尤其是這次影響最大的餐飲、酒店、旅遊等服務業,屆時會出現民眾的"報復性消費"行為,迎來一波消費狂潮,這類行業的從業者比較容易找到工作。

而一般的中小微型企業,辦公室的白領,疫情過後,相對而言就不那麼好找工作,因為企業需要時間"補血",不會那麼快激進地"招人"。

不管怎麼說,我們只要準備自己,不斷提升自己,只要有能力,到哪都有飯吃。


感謝閱讀,企業資深HR,不妨添加對我的關注,有什麼職場問題方便隨時交流!


心念HR


今年疫情過後,基本就進入了用人單位招聘的金三銀四,也有很多人開始找工作了。

相比以往,今年應該會更特殊,我們要找工作就要更加有針對性。

受疫情影響,很多線下為主的行業影響極大。零售、線下服飾消費品、影視、國內旅遊,部分生活服務(餐飲、酒店等)、傳統金融,影響極大。這部分基本停止招聘,甚至裁員。如北京的K歌之王。

而線上業務影響不大,甚至有些增長明顯,如網絡遊戲,線上生鮮,網絡金融等,都非常火熱。如盒馬鮮生元旦至除夕期間,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陸續新增13家盒馬鮮生門店,依舊無法滿足長達半個月的“自我隔離時間”有效培養了用戶使用線上APP的習慣,預計人員上會出現一些缺口。

從企業規模上看,在疫情影響下,大企業的完善機制,人才梯隊,應急策略,抗風險能力都非常突出,同時政府也更加關注,也給與了更多的支持力度。而中小企業,特別是線下密集消費型企業,基本上很難度過這段時間,就算勉強度過,接下來的復工,以及招聘肯定會進行名額縮減,甚至進行在職人員縮編,以便控制人力成本,度過這個困難的時期。所以,從企業方面看,儘量爭取在大公司就職。

對於我們求職者來說,在這種複雜的環境下,就要有針對性的去找合適的工作。可以多嘗試往線上行業去發展,加入到線上產業中去;或者去一些大公司去面試,放低一些姿態,以學習的心態去進行新的工作。儘管,這次的疫情對今春的招聘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給很多企業帶了很大的傷害,但是隻要大家找對了發展方向,並且具備良好的職業能力,是可以找一份好的工作的。


我是@吾語倫比,不定時分享職場乾貨和美食技巧,歡迎關注我,點贊留言轉發,這都是我創作的動力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