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敏,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冠军,有这样的诗路历程

彭敏是人们都很熟悉的一位诗词大会选手,彭敏的奋斗精神值得人们学习。彭敏曾经三次参加诗词大会,并且连续两次获得亚军,让彭敏很是遗憾。但是彭敏没有气馁,而是再接再厉,终于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的赛场上获得了冠军。彭敏的人生也很圆满,也很美好。我们看到了彭敏的成功,更要看到彭敏付出的努力。

彭敏,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冠军,有这样的诗路历程

彭敏毕业于北京大学,从这样一所名校毕业,让彭敏有了光环。但是彭敏的成功,还是因为具有真才实学。 彭敏作为《诗刊》编辑,读诗、写诗是他的日常。“时代发展越迅速,我们的生活就越凌乱,当夜深人静,不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看的时候,你会发现,文学仍然是一个强大的背景墙。翻开一本诗集,一本名著,你的灵魂就有了一个栖息的地方。”彭敏这样阐释文学和人生的关系。

彭敏说: 如果一定要说梦想是什么,我从小到大都希望生活中充满变化,而挺害怕过一成不变的生活。“未来的五年、十年甚至几十年都在意料之中的状态”是我比较恐惧的,所以如果说梦想,我希望我的生活充满了动荡不安,充满了风险,也充满了可能性。一成不变的生活是可怕的,是让人恐惧的。奋斗就可以让人生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彭敏,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冠军,有这样的诗路历程

实现梦想“个人努力”很重要,但如果片面强调个人努力有的时候也很虚无。因为不管什么行业的发展都需要契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所谓“时势造英雄,风云际会”。就像我这几年稍微有一点关注度也是因为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以及对于传统文化高度的强调,是这样一个环境让我原先所学的东西在这个时代,在特殊的际遇之下得以展现。所以个人努力固然重要,但是“时势”是更能决定我们个人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对于我的青春岁月和诗歌(主要指现代诗)的这一段“热恋期”我现在的感觉是“摇摆”,我有时会热情地肯定它,有时又会懊恼地反思它。一个人喜欢文学之后,便容易把文学拔得很高,把文学的意义归结得很大。当我经过和尝试了很多种生活方式以后,却觉得文学包括诗歌就像生活中一个非常普通的事情。就像同学聚会上,以前喜欢打台球,后来喜欢唱歌,现在喜欢斗地主一样,可能诗歌对于我来说也是这样一个存在。我并不敢说从一接触它就是我一辈子的追求和无法更改的梦想,我只是觉得它是我一段时间的陪伴,让我度过了那个时间段的空虚寂寞,缓解了找不到方向的迷茫。回顾我的青春岁月,如果没有诗歌作伴,我可能会更加迷茫,更加找不到方向。

彭敏,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冠军,有这样的诗路历程

彭敏对诗词有着特殊的感情,彭敏说:我感觉过了三十岁,尤其在生日时更清醒地意识到,我的青春结束了,很多东西都不一样了。从前一无所有的时候,对很多东西的态度都无所谓,仍然怀着各种稀奇古怪的热望和天马行空的想象,但是三十岁之后,明白了其实生命中美好的事情没有想象中那么多,留下的空间也不再那么大。对我来讲,在接下来漫长的岁月里,心境和诗歌在某种程度上是有一点格格不入的——诗歌是天马行空的,是摒弃了世俗生活琐碎细节的,但是中年生活却充满了这些跟诗歌相排斥的东西。不过尽管如此,有些东西是无法从我们血液中剥离出去的。过去我对唐诗宋词关注比较多,对唐以前的诗歌关注少些。一次偶然的机会翻到从前没有特别认真关注过的《古诗十九首》,我细读了它的每一个主题甚至注释,突然被其中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还没有显得特别精致的语言打动了,一下子就沉浸进去了。所以我觉得虽然目前的生活状态和诗歌没有那么多的共通和相处的时间,但它就像我一个非常遥远同时又非常深邃的精神背景墙一样,哪怕平时没有去触碰,但是它其实一直都在,在我背后某一个隐秘的地方,一旦我需要的时候,它依然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精神支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