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如何激励学生自学?

用户8344190744722


推荐更多好文章,图书,对未成年人来说,当然还要加强监督,通过后台运作,通过电话询问等手段督促学生学习。


新菏一片


第一,积极调整情绪,保持镇定心态。

面对突发的疫情,此时全国的初三、高三学生想必心态都跟你一样,会有慌张、担忧,也会有焦急、忐忑。这个时候,谁能更快、更稳、更积极地调整好心态,就能更好地给即将到来的中高考“护航”。中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考的不仅是分数,更是心态。所以,我们要学习自我照顾,学会自我激励,保持镇定心态。首先,规律作息,保障精力。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会让我们的每一天都处在一个张弛有度的节奏里,会让我们的思绪稳定,做事有条理。其次,慎择信息,明辨是非。过度关注疫情会加剧我们的焦虑,因此,我们可以设置关注疫情的时间,比如早中晚各10分钟,而且只从官方渠道了解疫情的进展。

第二,制定学习计划,学会时间管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即便居家防疫,也要按照上学的作息时间,制定切实、可行、高效的学习计划。针对自己的弱势学科查缺补漏,将知识点强化、细化、条理化,全面提升学科综合实力、整体水平。在等待开学期间,利用“空中课堂”“网络在线课”等多媒体信息化手段实现教育部门提倡的“停课不停学”。看看下面这张某学校高三学生的一日家庭作息时间表,和在校学习的作息没有任何不同。这需要强大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精神。

疫情期间高三学子在家学习一日常规

6:00—6:30 起床,并在班级学生群中签到打卡。班主任检查学生签到情况并电话督促晚起学生早读。

6:30—7:00 按老师布置的任务读物生化或政史地相关内容。科任老师会提前布置好早读任务,并将早读内容需要用到的课本或资料发到学生群。

7:00—7:35 按老师布置的任务背语文或英语相关内容。科任老师会提前一天布置好早读任务,并将早读内容需要用到的课本或资料发至学生群。

7:35—8:35 早餐;早新闻。

8:35—10:05 网络课程,做好笔记,紧跟老师节奏。对于不懂的内容,及时询问。

10:05—10:20 课间休息。

10:20—11:55 网络课程,做好笔记。

11:55—14:05 午饭及午休。

14:05—15:35 网络课程。

15:35—15:45 课间休息。

15:45—17:15 网络课程。

17:15—17:50 晚餐。

17:50—19:00 自习,完成作业。

19:00—21:30 在家模拟学科考试。

21:30—22:30 延长晚自习。

第三,保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考生要在精神状态最好的学习时段学习自己的弱势学科,累积一段时间需要换一门学科“换换脑”。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一门科目不宜复习太长时间,比考试时间稍长为宜,交替复习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此外,要及时复习,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要趁记忆新鲜及时复习。同时,在每天睡觉前,总结一天的学习内容和知识要点,既能巩固一天的学习成果,又能优化第二天的学习效果。


小金谈留学无锡


激励学习的方法有很多种,有的家长也做了很多尝试,但是总感觉没有什么作用,究其原因,还是自己的方式方法不对。

激励学习不能是一厢情愿!一定要让孩子有认同感,获得感和成就感。如果只是比较空洞的几句鼓励的话或者物质奖励,只能是短期作用图个新鲜感。真有有效有意义的激励还是要和孩子一起做一些可行有些的计划,再配以一定的奖励。口说无凭,计划和奖励一定要写出来,而且家长对于达到奖励标准的学习一定要及时给予赞扬以及奖励。下面是以为家长的做的,我认为非常好,可参考参考。



严老师学习记


非常高兴能够回答您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最主要得还是要提升孩子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至于如何提升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思想教育。对孩子进行学习思想教育,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可以结合实例进行,让孩子从思想上进行转变。但是不能一直说,那样孩子有可能会感到厌烦。

2.让孩子有成就感和获得感。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家长可以给孩子出跟学习有关的题,让孩子解答,完成后奖励一下。这样孩子就有学习的动力,他自然就开始自学了。

以上只是自己的观点,如有不同意见可以评论区交流,希望能帮到您。[赞]


知识课堂小刘


你好

1、培养孩子学习钻研的兴趣

父母需要悉心观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发现中得到快乐、在研究中获取知识、在探索中提高自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家长要鼓励孩子好奇、好问,鼓励孩子从多角度分析问题,逐步培养求异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辅导孩子利用多种方式去探究,利用工具书、在网上搜索、去图书馆查询知识等,让孩子体会到攻克难题后的喜悦。

2、设定合理的目标

很多父母都会替孩子设定一个目标,比如“这次期末考试必须考前十名”。这样的目标叫做成绩目标,即用取得的成绩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另一种目标叫做掌握目标,即把自己是否获得新的技能作为衡量自己是否成功的标准。

大量的研究都发现,掌握目标的孩子比成绩目标的孩子更愿意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在休息的时候也更愿意选择一些课程去学习,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他们更愿意尝试一下。所以父母应当引导自己的孩子选择掌握目标,应当多问孩子“今天学会了什么”而要少问“考试考了第几”。

3、在学习过程中,对孩子进行方法指导

通常,孩子的学习计划本由他本人亲自制定,交与父母参谋。当孩子能够坚持按照计划行事,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孩子就打开了自主学习的大门。

对此,父母应明确地告诉孩子:学习不是任务,而是通过解决难题来锻炼思维的一种过程。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父母不要一开始就帮助孩子解决难题。而是对孩子进行方法上的指导,让他学会审题、筛选题中的有用信息,旁敲侧击,并鼓励孩子大胆尝试用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4、适当评价孩子

在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可以给予适当奖励,这可以将孩子的注意力转向能够给他带来成功的活动。但是,千万不要过度夸赞哦!过度夸奖会使孩子无法接纳真实的自己。如果你天天夸自己的孩子为天才,那么孩子多半也会这么认为,这样当别人告诉他不是天才的时候,他会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别人都是在诋毁他,从而对别人产生敌意。而且一个认为自己很完美的人无法接受别人提供的合理建议,这往往造成停滞不前。

适当地评价孩子,要求父母必须真实评价自己的孩子。孩子做得好就是好,就要夸奖;如果不是那么好,就应该告诉孩子还需要努力。

5、引导孩子对成败的归因

引导孩子如何看待自己的成败非常重要。当孩子失败的时候,不要打击孩子,而是静下心来一起跟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并给予孩子鼓励,让他继续加油。当孩子成功的时候,也不要让孩子太过得意,分析一下这次成功的原因,让孩子正确认识成功。

6、加强孩子的责任感教育

要想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学习责任,父母不妨坦率地告诉他:在每一个家庭中,父母和孩子都有各自的责任。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也就是说,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不应要求父母去承担本该属于自己的责任。当孩子具有高度的学习责任感时,他便会主动地去学习,并尽自己所能去搞好学习。

7、家长要配合学校老师的教育

在关注孩子的学习表现这个问题上,父母要还应多配合老师,多与老师保持联系。因为一旦遇到问题,父母可以跟老师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来引导孩子走出学习上的困境,达到进步提高的目的。当然,父母也应鼓励孩子多跟老师接触,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老师的教育效果才能更加显著。


中学教学


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借助网络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