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和妈妈交流不反驳,自己也不生闷气?

吖Pat


首先,请允许我根据题意合理推测:和妈妈交流想要反驳,大概是出现了不同观点和矛盾,甚至妈妈想要为你决定一些事情。

想要交流,但会因沟而不通引起争吵;不去交流又觉得心里不适,想通过沟通达成共识。于是乎,左右为难,反复内耗,最后选择回避,更加恶化了情况。

其实日常生活中,这种情况很常见,不仅是亲子、夫妻这种亲密关系,也可以延展到所有的人际关系中。只是在亲子这种亲密关系中表现出来的矛盾尤为突出,也异常激烈。

精神分析大师阿德勒断言,人一切烦恼的根源就是人际关系,并提出“课题分离”这个概念。何为“课题分离”,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谁的事由谁来负责。

亲密关系中的相互拥有或占有,在让关系变得美好、温暖、独特的同时,也产生了双方人生课题的杂揉。干涉别人的课题甚至管不好自己的课题的人大有人在,不得不说,这很糟糕。

首先亲密关系中该如何判断是谁的课题呢?很简单,这个问题的后果是谁承担,那么就是谁的课题。比如结婚与否、结婚的对象和方式都是子女的事情,就是子女的课题,这该子女自己决定并且负责。但生活中催婚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亲密关系中如何做到课题分离呢?欣然接纳和对方的这种天生的羁绊和美好,不用产生约束感和压迫感,同时感受是否把两个人各自的课题纠缠成一个人的课题,若有,则需要长期的互动来一步步明确边界,以免产生共生和浆糊逻辑,危害关系。

我们有时会把父母的焦急、嗔怪理解为失望,再把这种失望当成自己的问题,听到那些话的第一反应肯定就是自我辩解。这种压力使我们容易变得烦躁而激化矛盾。我们要从自我辩解的情绪里脱离出来,真正能去面对父母。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解决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情绪。氛围变得不剑拔弩张张了,这段关系自然也会逐渐变得柔软、舒服。

岸见一郎在《被讨厌的勇气》里解读阿德勒的哲学,书中的哲人说:想要获得自由,就要否定认可欲求,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里。若一味寻求别人的认可,最终只是活在别人的人生中;同样,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由此可见,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人讨厌,便是能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需要付出的代价了。

加油哟[加油][碰拳]



Zoey懿语


如何做到和妈妈交流不反驳,自己也不生闷气?

从小我就是个乖乖女,听妈妈话,帮妈妈干活,我妈妈是一个美丽的妈妈,看到妈妈的笑容,就像看见了全世界的美好。

长大后与妈妈交流都很开心,不用反驳,更不会生闷气,妈妈说话很有道理,教我爱国,团结同事们,吃亏是福,孝敬公公婆婆,心地善良,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

我一直都在按妈妈的话去做,觉得自己是个好女人,现在我慈祥的母亲已经88岁了,身子骨还硬朗,看着为我们大家在忙前忙后的老妈,感觉自己好幸福,老妈身体好就是我们最大的福气和心愿,祝福所有的母亲都健康长寿!



晓晓7018043432568


长大以后,我特别烦妈妈的絮叨。也觉得自己长大有能力了,可以摆脱她的控制了,直到有一天我发现……

成年以后,发现妈妈更加絮叨,还不讲道理,说的不对还要求全家人一起听,我读书多懂得道理多,给她讲又讲不通,特别烦她,但因为是自己妈妈,我并不想跟她冲突,所以我总是保持沉默,就是不沟通。这样我不知道她有多痛苦,到自己心里也很痛苦。

直到那一天,我在上海上班,累病了。妈妈执意要从北方偏远的小农村来看我。她一条腿残疾,做了20小时的火车长途跋涉。我在火车出站口接她,远远的从人群中看到她从地下通道里往外走,一条腿上一个台阶,停一下,弯下腰去提一下东西,如此反复,上台阶、停顿、弯腰、提东西……

她怕我胃不好,给我带了家里磨的白面粉,十斤菜籽油,五斤香油,一些芝麻花生,一些干菜……难以想象,一个从未出过门的农村腿部残疾妇女,为了女儿,独自做火车,背这么多东西,并不觉得麻烦。

我冲过去,接到她,提过东西,低着头眼泪就止不住了。世界上哪有不爱孩子的妈妈?只不过表达方式不合适,沟通的不对罢了。我护着她往前走,在她背后看到她的头发已经花白,显得苍老。年轻时候,妈妈的一头乌黑的头发总是编着两条麻花辫,是她的骄傲啊!……

我突然特别触动,妈妈老了不再意气风发。我长大了,有能力了,翅膀硬了,开始疏远她,烦她。而她,开始“讨好”我。我明白了自己的自私,明白了自己的不懂事,我暗自下决心:以后无论妈妈说什么做什么,我都要做到先不要生气,然后再好好跟她说,如果她接受最好,她不接受的话只要不犯法不伤害别人,她高兴就好,需要我配合的,我演戏给她看也行,我要让她高兴!

几年过去了,我都没有再跟妈妈生过气。哪怕特别急时,我都会心平气和的跟她讲道理,哄她……她总能听进去,而且她也没有年轻时候的“霸气”了。



父母终将老去,她们为我们付出了整个年轻时光。她们恨不得为我们掏出一切,哪怕是生命,而我们竟不愿意为了爸妈多一点耐心?这不对。所以,记得沟通以前,记得爱最重要。记住,万事以爱为中心,说太多理论都是空话,以爱为由,一切都能好起来,都能解决。

妈妈开心了,你会有成就感,哪里有闷气生呢?


红豆鱼


我跟我妈妈可以做到了。

1.把妈妈当做朋友看待,你要知道她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私最真诚待你的人。

以前青春期不懂事的时候,有时妈妈说我的时候,还会顶嘴,叛逆。

上了高中住校了,每个月只能回家一次,每次回家妈妈都会把家里最好吃的东西拿出来,都是特意留给我的,真的很感动。当然,我碰见什么好东西,也会想到妈妈。

高考压力大时,因为学习时间紧张,学习压力大而长时间没法回家,妈妈就大老远坐车(她晕车很严重)来学校看我,带着她做给我的好吃的。说到这个话题,一件件让人泪目的事汹涌而出。

工作了,有时不顺心,回趟家就想跟妈妈睡一张床上,谈谈心,总能聊到半夜。妈妈会开导我,引导我,从我使我走出阴霾。

2.你要知道她是一个长辈,你需要尊重她,爱戴她,她即使说的不对,你可以平心气和的和她交流,没必要对硬对硬或者冷战。家是最可以让人敞开心扉的地方,而妈妈就是那个最能让人敞开心扉的倾听者。

3.你多想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妈妈的年龄也越来越大,以后你要结婚生子,能跟妈妈在一起的时间少之又少。等你有了孩子,你就会真正体会到妈妈的不容易。

最后,我想说的是,有时间多陪陪她。她永远是那个最爱你的人。





春暖花开之向阳花


“如何做到和妈妈交流不反驳,自己也不生闷气”

我妈妈在我有生之年,从我小时候开始到现在,一直是个特别明事理,特别温柔的人,从来不打骂我,于是我和妈妈之间的交流特别舒服,虽然她没有上过学,但是她的思想,她的为人处世,她的一举一动,处处都让人觉得不粗俗,不亢不卑,透露着农家妇女的朴实和睿智。

和她相处,我找不到反驳她的理由,因为有时候我们意见不一,我妈也不会固执己见,她会很认真地倾听我的意见,会很高兴地接受。

不管是谁,只要和我妈相处一下就知道,和她在一起不用反驳,不用生闷气,和春天一样温柔的女人相处特别容易,特别舒服。



灿烂的金秋苏


我和妈妈的交流就是哄着她,无条件的去顺从她,只要她高兴,随她去吧。





繁星19410


我从小到大都不会跟我妈妈斗嘴,小时候是不敢,现在是不愿。妈妈的唠叨小时候我是不喜欢的,大点了我就理解妈妈的辛苦,反而喜欢听妈妈唠叨,因为我知道妈妈唠叨我是为我好,也是证明我们真的很好。妈妈,是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人,嫁的不在身边。所以努力想让妈妈能够开心,讲我我也开心,毕竟是我妈妈。更别说生她气了,那是不存在的,养育之恩大于天,我爱我妈妈。还有爸爸。


用户4934236982803


和自己妈妈交流,遇到问题有分歧,进行适当合理的反驳,真的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生闷气就有些小题大做了。这也是我人近中年时才习得的。


俗语有云:牙齿和舌头都有打架的时候,更别说两个 独立个体的人了。


我的母亲一生好强,喜欢说一不二。小时候,我们兄妹几个都怕他,一顶嘴,没准就会招来一顿胖揍。

后来,我们逐渐长大,对于母亲的控制和唠叨自然就不愿意买单了,反驳母亲,母亲生气,我们也生气更是常事。


等到为人母后,回过头去看母亲这些年走过的路,说过的话,忽然发现,原来,之所以和母亲交流时,会发生争执、彼此反驳,最后弄得大家都很来气,是我们对母亲的认知、沟通方式上出了问题。

01、害怕失去孩子的爱


母亲老了。昔日对生活的掌控感正在慢慢消失。想当初,子女都承欢膝下,要靠她供养,而今,她知道,子女已经不需要她的供养,甚至,会渐渐远离。担心失去,所以,会想尽办法去控制。

但她无法从经济供养上对孩子进行控制,交流就成了一个最简单易行的控制方式。


孩子不知道母亲的想法,自然就会对母亲一些奇葩的想法、建议和控制进行反驳,最后搞得自己也很生气。


所以,为人子女,要尽可能的给母亲安全感,有空多陪陪父母。


记得告诉母亲:“妈,我有空就会回去看你"。


偶尔也可以征询她的意见,即便意见不同,也请平静的告诉她:“妈,这个问题,我是这么考虑的....”


不用强调谁对谁错,求同存异,自然就不用反驳了。


你越是跟她建立连接,她怕失去的恐慌就会越少,交流自然就平和了。

02、希望被看到,并得到安抚


亲人之间,最容易漠视对方的付出,并视为理所当然。


由于母亲是我们最初的爱、泉源和供养人,是我们最初生存和安全的掌控者。所以,对于母亲的付出,我们很容易就习以为常。但是,每一个人都想要被认可,被看到、被感恩。


传统教育下 ,人很难对别人说出自己的需求,母亲,更是如此,对于子女,她的形象一贯都是给予者,付出者,让她跟孩子说她想要安抚,想要被看到,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当母亲为你端上一杯水时,记得对她说:“谢谢妈妈。”


当她为你做你因为节食而不想吃的红烧肉时,记得对她说:“谢谢妈妈,这是我最喜欢吃的一道菜了。”

当她说一个早已过时的理论和观点时,记得对她说:“妈,你最近有进步哦,这些观点让我有了新的思考”......

03、建立平行沟通,避免暧昧沟通或是交错沟通


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同样的一句话,语气不同、语境不同、说话人不同,语意就会有很大的差别。

和母亲交流时,尽量用平行沟通。

母亲问A事,那么,我们就对A事进行回答。

比如已经上午十一点了,母亲问你吃早饭没有?

你不要回答:“都这么晚了,谁会不吃早饭啊?”而是这样回答:“妈,我已经吃过了,谢谢你的关心。”

或是,当母亲问你:“你这次职称考试有没有作弊?”

你不要回答:“谁家的父母这么不相信自己的孩子?”而是这样回答:“有你这么英明的老妈,我当然不用作弊了”。

你会发现,和母亲就事论事的进行回答,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解释、反驳。

04、母亲唠叨时,做母亲听话的小狗


母亲确实老了,她可能开始丢三落四,也可能前言不搭后语。


你可能和她说的是A事件,她可能从A一下子跳到了B,没准一下子又跳到了C,

看起来就像胡搅蛮缠。


此时,我们需要知道,她并不想这样,她的思维已经不像年轻时那么清晰和缜密。当下,最好的方法,就是包容她, 她想说什么,就陪她说什么就好了。


之前听一个心理学讲座,有个学员问老师:“我妈太唠叨,快烦死我了,怎么办?”


那个老师说:下次你妈唠叨时,你就假装自己是你妈的宠物狗 ,她说什么,你都听着,不时的汪汪几声就好了。这样,你妈即通过唠叨抒发了自己的情绪,有益身体健康,你呢,客串了一下宠物狗的角色,很好的尽了孝。

一句话,当我们和母亲沟通交流时,尽可能的打开自己的心量,用成人自我去思考母亲的用意,本着你好我好的原则,就会让交流更加顺畅、无碍,和母亲的关系也会更加和谐。


你认为呢?


作者:伴你走一生xxq,现代袁了凡之家爱语心理专栏作者,今日头条原创作者,TA心理学、焦点应用技术资深学员。


伴你走一生


这也要看什么问题,我怀孕以后,我妈比我婆婆更扎我心,每次去医院但凡有任何问题都是我的问题,无力反驳,还总说她们那时候[捂脸][捂脸][捂脸],开始还生气,摆事实讲道理,后来我就放弃了,她是亲妈还能拿她怎么样,想想开了就放弃挣扎了,生闷气真的要靠自己看的开了


丿深情不及久伴294


第一,你不懂得尊重妈妈。要知道,没有一个妈妈想伤害自己的孩子,即使她的话不正确,作为子女也不可以当面去反驳,而是在适当时候好好跟妈妈解释,阐明自己的观点,给妈妈的观点作一下点评,好好尊重妈妈,只要你是正确的,相信你的妈妈一定会有则改之。

第二,你还很幼稚。也许是你妈妈从小太宠你,你在家里任性惯了,不能有一点点的忍耐屈从,致使习惯任性,妈妈的话也听不下去,甚至还去生妈妈的气,这是不成熟的表现。

第三,过于计较。跟妈妈交流即反驳还生闷气,那只能说明你太过计较,凡事都往心里去,一直放不开。所以,太过计较的人生活中即累又沉闷。

由此可见,在与妈妈的交流中,只要你懂得尊重不计较,以平常心理解她支持她,即能让妈妈感觉你懂事喜欢你,又能让自己不生气,母子(女)感情定会越来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