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夏帝王画像都那么逼真?而同时期宋代帝王像反倒是差一些?

历史一书生


说到西夏,很多不太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难免会有点陌生,但爱看金庸小说的朋友一定知道,因为《天龙八部》里的那位虚竹先生的梦姑,便是西夏国的公主嘛。

其实西夏是个很会经营的国家,只不过它所处的位置太偏僻,才鲜为人知。没有像同时期的辽国和金国那样让我们了如指掌,更没有像突厥和蒙古那样如雷贯耳。

西夏国跟中国内地的渊源很深,早在唐代跟内地就扯上了关系。那时候西夏的根据地在青藏高原,党项人是他们的祖先,后来青藏高原上还有一个政权吐蕃日渐强大,一山不容二虎,相对弱小的西夏的处境就岌岌可危了。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西夏就投奔大唐,愿意臣服大唐以换取一席之地得以生存。那时候的大唐人口很少,地广人稀,有的是土地。大唐就把西北一部分地区划拨给了他们。

到了北宋的时候,经过多年经营,西夏慢慢发展壮大,地盘扩大到陕西、甘肃一带,不再买宋朝皇帝的账,宋朝也出动过军队,还真打不过人家,这时候的西夏已经事实上独立。

到11世纪中叶,西夏出了个伟人元昊,跟项羽一样立能拔山,跟秦始皇一样英明,大宋和大辽都曾被他打得满地找牙。西夏的外交政策也很灵活,受到辽国危胁的时候跟宋朝结盟,受到宋朝欺负的时候跟辽国和好,左右逢源,还占了不少便宜。最后蒙古崛起后,不吃西夏那一套,发起了连续打击,西夏终于在13世纪中叶被灭国。

关于皇帝的画像是个有趣的话题,无论什么时候的皇帝,标准像上的形象都是神采奕奕、红光满面、慈祥亲切。

你要是把皇帝本人的画像画得太丑太真实,脸上的麻麻点点坑坑洼洼如实描绘,身为宫廷画师,你就是不想要命了,画得好远比画得真更重要。

要是放到现在,根本就不用修改,美颜、美白、瘦脸、瘦身,去皱纹,什么活都能拿下,保管修出来的照片原主的老妈见了认不出来。

那时候没有美颜技术,但出来的照片同样可以虚假不靠谱。有人说了,你说皇帝照片"美颜"加工过的依据在哪里?

当然有了。

第一、你看清朝、明朝、宋朝的皇帝,几乎都是一个模子造出来的,哪怕父辈基因再强大,历经几代也会变异,变杂,怎么可能一成不变?

第二、 虽然说人不可貌相,但相由心生。能做皇帝的人都是权谋高手、厚黑专家,不是心狠手辣、杀人如麻,就是笑里藏刀、无恶不作。长得样子不是雷公那样凶神恶煞、就是像娄阿鼠那样贼眉鼠眼,至少是冷峻、阴森、横眉竖目、不怒自威,怎么也不可能长得跟画像上那样慈祥、亲切、平易近人跟弥勒佛那样。

不是我们以貌取人,如果一对双胞胎,一个是清洁工,一个是总探长,他们到一起哪怕是换了衣服,人们照样可以轻松判断出谁是警长谁是清洁工。

第三、现在的人注重包装,古代的人也不含糊,帝王极力要把自己塑造成仪表堂堂、慈祥可爱的形象,让老百姓崇拜和敬重,因此样子绝对要放的上台面,所以美颜是必须的。反正那时候没有电视,谁也不知道皇帝老儿长得啥样,尽情忽悠也不会穿帮。

书归正传,现在我们说说为什么西夏统治者的画像比宋朝统治者的画像"像素"高,逼真。

不能不说提问题的朋友非常细心,在比较过之后宋朝皇帝的画像却是很模糊,像素低,跟雾里看花一样,西夏皇帝的画像像素至少在10万以上,栩栩如生。问题来了,同一个时代的皇帝,为什么画像差别如此大,难道西夏皇帝的画像是西方人画的吗?

当然不是。

因为汉人本身爱面子,高调、爱嘚瑟,所以历朝皇帝都喜欢留下自己的英明形象,让国民崇拜,让后世敬仰。

而西夏属于少数民族,皇帝比较务实,不太喜欢画像,所以没有画像的传统,也很少留下什么图像资料,即便是曾有留下,由于西夏被蒙古灭亡后,国已不国,缺少传承,早已轶失。

后世的历史学家为了填补这段空白,就依据现代少数民族的特征和回忆,指导画家们凭着想象,画出了西夏皇帝的画像,画出来的西夏皇帝像自然色彩明艳,轮廓清晰。也就是说,是现代人画的!

而宋代的皇帝像是原创,受纸张、颜料和画技的影响,再加上日久天长的氧化,画出的像肯定都比较模糊。


历来现实


这些逼真的西夏帝王画像陈列在“宁夏博物馆”,是现代人所绘。然而,这些画像不禁让我们想问一句,这些画像够还原吗?西夏帝王究竟长什么样?他们的服饰是怎样的?


西夏从1036-1227年,统治西北地区191年,前期与北宋、辽抗衡,后期与南宋、金鼎立,最后亡于蒙古。共历10代帝王,下面为前几代西夏帝王画像(现代人绘制)。


  • 第2位:毅宗(1047-1067) 毅宗李谅祚,景宗长子


  • 第4位:崇宗(1084-1139) 崇宗李乾顺,惠宗长子,即位时3 岁


西夏是以党项人为主建立起的政权,西夏的帝王无论是自身长相、还是服饰自然会带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这样想就太想当然了。其实,西夏虽然与宋王朝对立,但是两个民族之间还是有融合的,服饰上也互有借鉴。而对于西夏王朝来说,不同的帝王对待这种融合也有不同的态度。

从敦煌壁画上来看,西夏的文官服饰与宋朝的文官的幞头靴袍大体相似。小孩子的服饰则具有明显的党项人特征,一般都髡发,脑后和头顶的头发都会剃光,只留着前额和两侧的头发。


敦煌壁画中有许多西夏官员、百姓的图像,可惜的是并无西夏帝王像。好在从黑水城发现了西夏帝王相,其服饰很大程度上的宋朝化了。


  • 左:《西夏皇帝和众侍从图》,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城出土,对比宁夏博物馆内的李元昊图(右)


研究人员认为画中居中者就是西夏帝王李元昊,比对宁夏博物馆内的,差别不是一般的大。其绘画风格与宋代帝王图差别并不大。头戴高冠,身穿长袍,脚着靴。


  • 宁夏灵武县出土的《西夏译经图》上也有西夏帝王与皇太后像,上有“子明盛皇帝”,也就是西夏第3代皇帝惠宗李秉常。


惠宗李秉常头戴尖顶金冠,冠上刻花纹,冠后有圆光,内穿圆领内衣,中穿交领宽袖右衽长袍,腰系大带、革带,外披有团花纹饰的大衣。与宋朝帝王的法服相比,服饰差别不大,所戴的冠差别明显。宋代帝王戴冕冠,而西夏帝王戴的是尖顶金冠,很是华丽。宁夏博物馆内的西夏帝王图所戴的冠与此是很接近的。


我是阿斗,文物考古聊历史,欢迎点个赞,关注我!


文物考古聊历史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首先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大家。古代君王的自画像没有一个是写实的。基本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美化。可能有些朋友发现了。现在很多古代遗留下来的帝王自画像和考古学家通过复原等手段描绘出的帝王画像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同一个皇帝的画像可能就有着天差地别的悬殊。简单举个例子。我们就拿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相貌来对比一下。现在流传开始的朱元璋画像一个胖乎乎大圆脸,一脸的慈眉善目。但另一个就是一副鞋拔子脸,一脸的凶狠狡诈。你都很难相信两个画像中的人既然是同一人。




我们现在通过观看古代皇帝的画像还可以发现一个非常神奇的之处。那就是几乎一个朝代的所有帝王长得都惊人的相似。猛的看一眼你真的很想分辨出谁是谁。虽然儿子和父亲长得像是很正常的事情。但画像画的也太过分了吧。有些看起来都快像是双胞胎了。而且有的根本不是父子,而是兄位弟及,或者其他同宗亲戚继位。即使这样画像也惊人的相似。这就实在过分了。

古代画师从某些方面来说是一个高危职业。如果是擅长画人物画像的大师如果一旦被要求给帝王画像,那可真就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了。画的好了丰厚赏赐自然少不了。而且为帝王画像,扬名立万也是少不了的。但如果画的画像没有让皇帝满足。那就过可想而知,在古代封建皇权时期。画师因为不被帝王所喜遭受屠杀的案例并不少见。比如我们接下来要说的明太祖朱元璋。


据说真实的朱元璋相貌不堪,不仅长个鞋拔子脸,而且还属于地包天,满脸的麻子。他登基之后需要画帝王相,第一个画师真是写实派。原原本本的把朱元璋的样貌画了下来。结果被杀。第二位画师给朱元璋人工“美颜”了一下。结果用力过猛了。把朱元璋画成了一个油头粉面的美男子。结果又被朱元璋杀了。第三个画师再给朱元璋画像的时候根本没有怎么对比朱元璋的样貌。而是根据唐太宗和宋太祖这些皇帝之中的典范融合贯通画成了一张画像。结果朱元璋龙颜大悦。由此可见古代帝王的画像实际上都是大同小异。美化的太过于严重。历朝历代帝王画像都差不多。


之所以会感觉西夏人画像真实,那是因为和中原王朝对你的结果。中原王朝帝王画像基本上都经过人工“美颜”。而如建立西夏的党项族和建立金国的女真族。亦或者是建立元朝的蒙古。他们并没有中原王朝那种习惯。所以他们在画像的时候会进行人工美颜。但是他们追求的是每一个领袖的真实容貌。他们并不会把所有皇帝画的一个长相。这么对比下来肯定就会觉得西夏帝王相就比较真实了。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书


很多人对西夏国的历史都非常陌生,不太明白那个时期的格局是怎样的,因此在说到画像之前,我们得先来了解一下西夏国的历史。

西夏国的建立与灭亡

西夏国是由党项人建立而成,他们原本生活在青藏高原上,在唐朝时期的时候,因为他们不堪忍受青藏高原上的吐蕃王朝侵扰,就投靠了唐王朝,在唐朝皇帝的安排下开始举族搬到了唐王朝的统治区域内居住。

他们来到唐王朝后,先是在四川定居了下来,然后在唐王朝生活的多年历史中,他们又先后分散到了青海、甘肃等西北地区,在这些地方扎根了下来。

而在唐朝时期,他们也并非没有任何作为,那时候他们凭借着自己尚算不错的实力,在唐王朝获得了节度使的职务、获得了对一片地区的掌控权。

往后,时间就来到了五代十国时期。

在五代十国时期的时候,很多曾经实力强悍的节度使都纷纷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称起了王。

只是西夏国的先人们考虑到自己实力,并没有在当时的乱局中建立自己的国家。

仍如同曾经归顺唐王朝一样,在名义上保持着节度使地位、对五代十国中最强大的王朝保持着归顺。

一直到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乱局,他们也没有建立自己的国家,而是在当时选择归顺了北宋。

不过开始时他们对北宋的态度虽然非常恭敬,但是在后来由于一系列变故的爆发,他们却选择反叛了北宋,先是杀了北宋派驻在当地的将领,然后连续霸占了北宋位于西北地区的大部分土地。

当时面对他们的反叛,北宋皇帝非常震怒,想出兵惩罚他们,但是在连续几次出兵大败而归后,北宋皇帝只能选择默认了他们的存在,让他们保持了自己治理当地的权力。

接下来又过了不少年,直到李元昊掌握权力后,他们才第一次称帝、成立了西夏国。


以上就是西夏国的建立史。

而在西夏国建立后,北宋时期出现了三国鼎立的状况,分别与北宋、辽国并立在了那个大时代中。

相比于北宋和辽国来说,西夏国在那个时代的延续时间要长久不少,在北宋和辽国分别被金国给灭国的时候,他们存活了下来,与刚占据北方和中原地区的金国以及退守南方的南宋共同营造出了新的三国时代,直到最终被蒙古国给灭国。

现代所画

最后我们回归正题,说一下西夏国皇帝画像和宋朝皇帝画像的问题。

很多人在看西夏国皇帝的画像时总是会产生一些疑惑,不明白西夏国明明和南宋、北宋同处在一个时期里,为何会出现那么大的差距,一个逼真立体、一个传统失真。


关于这个疑惑,很多人自然而然产生了很多想法。

有一些人觉得,是因为西夏国偏处西北地区,可能受到了当时西方绘画的影响才出现了这种状况。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些画像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这些画像是现代所画,里面掺杂了一些现代西方的人物画像技巧,所以才出现了这种状况。

和从宋朝时期一直保留下来的皇帝画像不同,现在人们从未发现过任何一张西夏国时期的皇帝画像。

至于我们看到的那些画像,是人们为了弥补空缺,凭借历史资料的记载请画家还原出来的。

而如果大家对历史有着足够了解的话,其实大家可以发现西夏国的绘画技术跟两宋并没有太多区别。

在20世纪初的时候,俄国探险家在内蒙古的荒漠上找到了失落已久的西夏黑水城,从这座古代城市的遗迹里,他们带走了大量珍贵的文献、文物,其中当然也包括了那个时期的一些画像。


这些画像的风格以及技术,就与那些宋朝皇帝画像里面的风格技巧差不多的。


孤客生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古代皇帝的画像肯定不能画的太丑,因为画的不好你可能不想要命了。对比于西夏国和同时期的宋代,为啥帝王的画像就差了十万八千里呢?我们先从西夏国开始说起。

西夏国

西夏是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自称西朝,历经十帝。西夏的祖先居住在青藏高原,后来唐朝时期因平乱有功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与宋朝。

那时候的大唐人口很少,地广人稀,有的是土地。大唐就把西北一部分地区划拨给了他们。从清末开始,对于西夏的考古研究不断发展,形成了十分热门的西夏学。

西夏属于少数民族,并没有画皇帝的传统,所以也就没有留下太多的图像资料。一直到20世纪初,俄国的探险家科兹洛夫在内蒙古的荒漠上找到了失落已久的西夏黑水城,他们带走了大量珍贵的文献、文物,才真正揭开西夏的面纱。


后代的历史学家为了填补这段遗失的空白,根据史料记载,再加西夏少数民族的特征,指导现代画家画出了色彩鲜明,轮廓清晰的西夏皇帝画像。


看清朝、明朝、宋朝的皇帝,几乎都是一个模子造出来的。形象都是神采奕奕、红光满面、慈祥亲切。汉人本身爱面子,当然把自己的仪表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为的就是留下历史的痕迹并让后代崇拜和敬仰。

抛开帝王画像,说起宋朝的绘画,可谓是中国绘画史上不可不提的朝代。它的绘画表现方式非常的丰富,并且能够准确的反应现实生活,而且审美品位更接近于百姓审美,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大众审美。

不用我多说,大名鼎鼎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宋代绘画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宋代的宫廷画作比较附和帝王的审美,并且简洁含蓄,所以宋代的帝王画像都不是那么的清晰。

再加上颜料,画纸经过历史的沉淀也会影响画作的呈现。


非常可惜西夏没有留给我们像宋朝帝王像那样的写实画像,我们只能从历史的文献和图画当中找寻西夏王的长相和影子然后用传统现代的绘画技术去进行还原。


喜欢文化历史的你,别忘了点个关注,每日更新优质文史内容,谢谢你的阅读。

早安读书


这一系列的西夏帝王画像,都是宁夏的博物馆,让现代画家尽量按照党项羌的衣着习惯画的。然而前几代西夏皇帝戴这种帽子倒也罢了,后几代西夏皇帝,汉化地连姥姥都不认识了,是否还是这种衣冠,真就不得而知了。

宋朝帝王像都是当时人画的,但很可惜的是西夏没有留下类似宋朝帝王像那样的画像,只有少数人物画能看出西夏帝王的长相,譬如这个画像,是俄国藏黑水城艺术品,是不是和宋代帝王画像一样“不逼真”了?但这究竟是哪个西夏皇帝,不知道。



稗官野石


中国古代史学构架主要是基于二十四史,只有二十四史中的东西才是权威的,司马迁《史记》作为二十四史之首的,就是司马迁喝多了在《史记》里面乱写了几句,也被奉为真理。

由于二十四史中,没有西夏史的存在,导致人们对西夏的了解都是从《宋史》《辽史》《金史》三史得来的。

因为中国修史是后世替前朝修史,元朝时期蒙古丞相脱脱修了《辽史》《金史》《宋史》三史,却唯独没有替西夏修史,究其原因,我想大概是与蒙古对西夏的打压政策有关吧!

成吉思汗一生征伐无数,唯独攻打西夏,屡次无法灭亡,最后也死在灭西夏的路上,后来蒙古打下西夏都城中兴府后开始屠城,此后西夏就彻底消亡了,关于西夏人后来去了哪里,也就成了谜。

由于西夏位置本来就偏远,不属于中原地区,而古代中国“华夷”之间又缺乏沟通,这就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对西夏缺乏了解,可能将其当作在西北地区存在的短暂的政权来看待。

一直到清末时期,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甘肃宁夏地区出土大量西夏文物,一时掀起一股西夏热。

毕竟,相当于一般的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来说,西夏并非短暂存在的政权,从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开始到1227年灭亡,西夏政权与当时东部的辽、金、宋并立,传承十帝,享国祚189年。

西夏的民族主体是党项人,如果从公元881年唐朝时期李思恭任定难军节度使起,李氏政权共计346年。

唐朝灭亡后,在五代十国时期,西夏得到长足的发展,到宋代时期,已经形成一个能够与中原王朝对抗的政权。宋朝与辽朝都相继想要歼灭这个政权,最终都被西夏打败。

在北宋时期,西夏与辽朝、北宋政权三足鼎立,而到了南宋时期,西夏依然取得与金朝、南宋三足鼎立的局面。

可以说,这是一个相当有影响力的政权,但是在清末之前,我国却对其知之甚少。

一直到20世纪初,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在黑水城里面发现大量西夏文献,才真正揭开西夏的面纱。

当然,这批极具价值文献,被俄国掠夺之后,到现在也没能完全整理出来,大量有关黑水城文献的资料,俄罗斯至今也没有破译。

前面说了这么多,实际上就是帮助大家了解西夏这个政权,更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政权。

在现在宁夏博物馆中,展出的西夏皇帝画像给人的感觉十分逼真,让我们不解的是,同时期的宋代帝王像却十分模糊?难道是宋代的绘画技术不如西夏?

首先,目前西夏帝王的画像,大部分都是现代人所画

宁夏博物馆中的很多西夏帝王照片,严格意义上来说,并非古代西夏人所画,而是现在人所画。

前面我们说过了,由于对西夏资料的缺乏,很多东西都是推测的,关于西夏人的服饰还需要更多的史料才能够呈现。

即使是保存在俄罗斯的文献中,也大多以佛教画像为主,并未有很多西夏人的画像。

当然,我们也不能等到更多的西夏史料出来,我们采取还原他,在有新的资料出土前,利用科学技术还原当时的情况,给现在人更直观的感受,也是很重要的传播历史方式。

比如直到先秦时期并没有留下多少画,那么,我们就对那些远古的朝代没有任何画面想象了?

所以,用现代画家的画来对比宋朝时期的画像,自然是很清晰的。

其次,西夏是西北游牧政权,在绘画上比较注重写实

我们看到的画多是现在画家所画,但是即使是在黑水城出土的画像来看,也比宋朝的清晰,这就与西夏人的绘画风格有关了。

尽管关于党项人的来源还存在疑问,但是通过目前资料的解读,党项人的祖先应该是来自青藏高原的青海湖附近,后来吐蕃人崛起,将其驱逐出青藏高原,来到河西走廊的这部分人最后形成了党项族。

在文化上,党项族虽然接受了唐文化的影响,但是从其信仰佛教的情况来看,还是有很多青藏高原的影子,在俄国人掠夺走的西夏文献中,就包括大量的唐卡。

唐卡是一种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的特色绘画,一般的唐卡都用笔细腻,线条精细,色彩饱满,其绘画风格就是工笔彩绘,崇尚写实。

最后,宋朝绘画本身流行“写意”,在画帝王的时候更失真

相对于西夏民族务实的“工笔画”,宋朝时期却流行“写意画”。

宋代流行“写意画”与宋代高速发展的文化氛围息息相关,宋朝以文立国,文化在宋代得到快速发展,写意画也是有文化的一种发展。

所谓写意,并非纪实,而是用简单的笔法,抽象的描绘景物,能够体现景物的神韵,理论上就是: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据皆吾五指裁。

给人看起来有一种云里来雾里去的感觉,反正就是一句,画的好!

在这样的画风的影响下,画皇帝的绘画自然要模糊许多。

当然,中国皇帝本身就充满了神秘色彩,关于皇帝的画像,必须要画的高大上,最近热播的《大明风华》,朱元璋的“鞋拔子脸”画像就引发争议,朱元璋的画像历来有两个极端,一个是官方版本的高富帅,一个是民间版本的大鞋拔子脸,具体哪个为真,还真就说不准,有野史中说,给朱元璋画画像,画的比较像的都被杀了。

可以说,为了满足皇帝的虚荣心,自然是要画的美观一点,虚无缥缈一点,一来二去,帝王华夏就越来越虚了。

其实不要说宋代帝王画像不清晰,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即使是清朝时期的帝王华夏,写实画法已经很成熟的情况下,依然是“看不起”,直到有了相机,我们才看到真正的皇帝长什么样。


史论纵横


一提到西夏,可能大家对它没有什么特殊的印象,唯一的记忆点可能就是西夏王陵了,而真正关于西夏的发展史,自然是没有像同时代的宋朝那样耳熟能详了。而关于西夏绘画,就更一无所知了,我们不如从西夏这个政权细而谈之。


其一:西夏政权的由始至终

众所周知,西夏是由党项人建立的政权,当时政权所在地大致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公元1038年李元昊(西夏长久臣服于李唐王朝,故西夏首领受赐姓为李)称帝建国,李元昊即夏景宗,自此西夏国正式建立,西夏本名是大夏,简称夏,因为它地处西方,宋人称它为西夏,西夏历经十个皇帝,共存在了一百八十九年,而西夏的战斗力可是不容小觑,西夏在宋夏战争与辽夏战争中大获全胜,自此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而好景不长,夏景宗去世之后,西夏政治局面一度混乱,一直发生内乱,而经济也出现了崩溃最后于西夏保义二年亡于蒙古。

其二:西夏绘画的独树一帜

西夏鼎盛时期之时,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均出现了一度繁荣的景象,而西夏绘画在中国绘画历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为什么这么说呢?敦煌莫高窟就是一个有力的代表,而在榆林窟西夏壁画中还有三窟《唐僧取经图》,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有关唐僧西天取经的绘画,西夏早、中、晚期的佛教壁画继承晚唐、五代和北宋的画风,而到晚期西夏的佛教壁画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

这些特点在我看来,与西夏本身所处的地理位置有着十分的关系,要知道汉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可就是在西夏啊,而西夏作为一个中枢性的地点,自然是吸收了当时的西方绘画的特点,当时的丝绸之路可谓是为中西方的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为当时西方绘画的特点就是重在质感、笔触、和色彩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光源的方向,而这点恰恰是中国绘画所欠缺的,中国绘画没有光源。而西夏绘画正是借鉴了这一点,因此西夏的帝王画像才如此清晰,与独特的光线离不了关系。

其三:宋朝绘画的炉火纯青(中国绘画的登峰造极)

反观同时期的宋代绘画,要知道宋代绘画可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它的巨大价值就在于它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其运用提炼精粹而成熟的描绘技术,并且直接的反映了现实生活,其绘画的现实性表现和艺术特点比较接近人民群众的爱好和要求,主要的代表作品有《清明上河图》。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当时宋代的宫廷绘画主要以宣传教化、笼络重臣、粉饰太平为主要目的,宫廷画家作画时必须附加上帝王的审美趣味,而当时宋代宫廷绘画的主要特点是注重画面效果含蓄凝练,简洁而富有诗意,这也就是宋代帝王的画像究竟为何如此不清晰的原因了。

综上所述,一个国家的绘画特点也同时深深的印刻出其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自己历史文化的不同,虽然西夏与宋代身处同一个历史时期,但其所经历的却大有不同,这更是决定了其文化的风格的不同,正是因为西夏接受了来自西方绘画的影响,其画像才会清晰,而宋代来自其本土的道教文化和其自身的发展,其人物绘画才会模糊不清。这样一来也就有迹可循了。


尚武菌


原因再简单不过,西夏君主没留下什么肖像画,宋帝的画像,藏于故宫,据说是宋朝画师所画(宋徽宗本人就是位画家,他的画像和宋徽宗御作里自画像可以判定是同一人)。现存比较早的帝王真实画像还是从唐代开始,少数民族政权最早的帝王图其实是元世祖忽必烈(成吉思汗铁木真画像实际是画师根据忽必烈的长相绘制的,忽必烈理由是他和铁木真长得很像。)辽金两国君主画像明显是后世民间画家臆想(唐宋两朝皇帝也有相同待遇,民间画家的帝王画像经常是张冠李戴,最扯的是能把胖子宋太祖画成瘦子)至于西夏君主,画像根本没留传于世,现在的画像实际上是现代画家的创作。


清风知水


趣谈史间奇事,晓悟历朝真理!

这就有点开玩笑了,无论是西夏帝王还是南、北宋时期的帝王,他们所有的画像绝大多数都是写形的,而不是写真的。不难想象,如果皇帝本身长得就比较丑的话,你要是敢把这样的画像画出来,恐怕画到一半就发现自己的脑袋早已经不知所踪。

事件回顾

给人的初步印象当中西夏帝王的画像比较逼真,而宋代帝王的画像更加朦胧一些,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在真实的历史条件之下,西夏帝王的画像更将类似于一种01的模板书法,也就是说无论西夏帝王长什么样子,画出来的画像都是相似的,甚至从远处看相差不多。

因为西夏王朝在画人物像的时候,更注重阴影模板,很难去解释什么叫阴影模板,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通过颜色不同的对调,让人的脸上产生或明或暗的阴影来让人物看得更加有立体感。

而南北宋王朝的画像人物的脸上并没有阴影,也没有立体感,主要原因在于一旦有阴影的话就很容易写真,而写真之后出现诸多问题则不是画家所能够承担得起的。再者,别的不说,你把皇帝的脸上弄的明一道暗一道的,不说你是造反就已经便宜你了。

相比较而言,两个朝代的皇帝画像还有一点区分,那就是西夏帝王的画像显得更加严肃,更加有气势,而南、北宋帝王的画像则更加随和,皇帝更加具有儒道精神,当然这一切仅仅是从外在看出来的。

没错,这就是事实

接下来我们需要将三点:

第一点,为什么南北宋时期的帝王看起来更加具有儒家风范?

这一点涉及到一个非常敏感的政治信号,那就是北宋皇帝的皇位来之不正,而南北宋一直非常忌惮武将推翻皇权,建立新的皇权。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要以儒家风范来统治帝王,这也是为什么南北宋时期更加的重文轻武。当然随着这个理由延续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南北宋时期的皇帝更加儒学风范。

第二点,为什么皇帝的画像一定要有凭感觉画,而不是从真实水准上画?

这一点先举一个小例子吧,慈禧老年的时候让别人给她画画像,画到一半,她发现竟然把自己画的如此的丑陋,于是便将画师杀掉了,第二天又招过来一个画师,而这位画师将已经50岁的慈禧画的跟20多岁小姑娘一样,慈禧非常开心,重重地赏赐了画师。尽管南北宋时期和西夏时期没有美颜技术,也没有瘦脸技术,但是相比较而言,那些帝王们更希望能够把自己画的年轻一些,而不是年老不堪。

第三点,为什么画帝王的时候不可以画得越真实越好?

这一点就涉及到皇帝的安保工作以及保密活动,如果皇帝的画像画得特别真实,并且流传到五湖四海,万一在某一日皇帝突然间像明清时期的某个皇帝一样游山玩水的话,很有可能还没有走出京城就被别人做掉了,毕竟画像这么逼真,打眼一瞅就能瞅出谁是皇帝来。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