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高中历史,五代十国,南北朝能讲清楚吗?

银杏文学经典


比较困难。五代十国、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大分裂、大融合时期,也是国家非常动荡、人民苦难深重的黑暗时期,战争频发、政权林立。

历史不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串烧,而是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吏治、民族、宗教等诸多问题的综合体。如何解读历史,既有历史留给我们的印记,更多的需要我们去思考甚至考证、质疑,而不是照本宣科,更不是讲几个打打杀杀的故事。

如果仅仅读了高中历史,无论从史料占有还是理论支撑来讲,是难以说清楚这两段历史的。


北纬33333


学了高中历史课本,来讲五代和南北朝,依我看根本讲不清楚,甚至忘得比记得还快。为什么这样说呢?

其一,这两个时期在目前的课本上仅是一带而过,南北朝还提一提民族融合,五代仅仅是昙花一现了。

其二,两个时代异曲同工,都是乱的不行,国家多,人物多,怎么能好记呢?

这点我觉得传统书籍《三字经》就编得很好,

写南朝时说: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写北朝时说: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十六国之后,鲜卑族的建立的北魏开始统治北方;而南方,则是刘裕篡权的宋朝。

北魏本姓拓跋,改为元,后分裂为东、西魏,再后来宇文觉篡权西魏成立北周;高洋篡权东魏成立北齐。《三字经》里的四句话简单扼要的就概括了。

南朝自刘裕的宋朝之后,齐(萧道成)、梁(萧衍)、陈(陈霸先),《三字经》里面还把建都地点金陵带出来了。

五代更好说了,中原的梁唐晋汉周,前面均需加一个后字。周边的各省,北面一个北汉,四川的前后蜀国;湖南马殷建的(南)楚国;浙江钱镠的吴越;江苏的南吴、南唐;广东刘隐的南汉;福建王审知的闽国;湖北的南平。


柔城居士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该时期由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统一大部分汉地为止。五代十国实质上是唐末藩镇割据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续。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为国,其中位在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国家即五代,部分则是由沙陀所建立。虽然五代实力较为强大,但仍无力控制整个中国本土,只是割据的地方朝廷。而其他割据一方的藩镇,或自立为帝,或奉中原王朝为正统,其中十个国龄较长、国力较强的国家被统称为十国。本时期时常发生地方大员叛变夺位的情况,使得战乱连年不休,统治者多重武抑文。中原的内乱,也带给契丹国南侵的机会,辽朝得以建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其间河西和交趾地区逐渐脱离中央,交趾(越南)最终脱离中国独立。

从唐朝灭亡至北宋建立半个多世纪期间,中原地区依次出现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907年梁王朱温篡唐建立后梁标志着五代十国的开始。之后,晋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勗灭后梁,建国后唐。后唐之后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孙与其部属。后唐历经后唐明宗的扩张与整顿,国力日渐强盛,但因后来发生内乱,被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引契丹军攻灭,随后后晋建立。不久,石敬瑭死后,契丹与晋的关系恶化,契丹军南下灭后晋,建立辽朝。同时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太原府称帝建立后汉,收复中原。之后,后汉枢密使郭威篡后汉建后周并将皇位传给其养子柴荣,柴荣苦心经营,使得后周日渐拥有有统一中原的能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后周随后被殿前司都点检赵匡胤所篡,五代结束。

十国方面,江南以吴国最强,而后被齐王李昪夺位,建国南唐,其次有吴越与闽国等。湖广则被荆南、楚国与南汉等占据。南唐国力较盛,先后攻灭闽国、楚国,但多次用兵使得国力衰退,曾被后周所败。蜀地有前蜀、后蜀,国家富强,是仅次于南唐的强国。北汉是惟一在北方的十国,是后汉刘氏后裔所建。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后,与其弟宋太宗相继扫荡其他中原诸国及地区,最后于979年统一中国本土大部分地区,十国结束。

五代十国大体上延续唐朝后期的政治体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变化很多,官职废置不常,主要设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财政的三司与主管军事的枢密院,这个制度后由宋朝继承。十国其中一些政权臣服于五代,其政治架构大致上与五代等同。由于地方节度使不受管制,时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纷纷加强禁军军力以压制地方实力派。为了抵制五代以来的武人干政现象,宋朝采取强干弱枝政策。外交方面,唐朝时胡汉融合,外族陆续入住中国四周。唐朝崩溃进入五代十国后,出现一些外族国家,如沙陀建立五代后唐、后晋与后汉等。契丹先建立契丹国,南下灭后晋后建立辽朝。其他还有党项的定难军,于北宋时建国西夏。这些都对宋朝的国际局势造成深远影响。

由于北方战乱、外族入侵与天灾不断,南方十国在人口、经济、文化与科技方面皆胜于北方五代。这也是华南经济再度胜过华北的时刻,此后这一局面再也没有逆转。十国为扩展经济,重视兴修水利与经济作物,发展贸易业、茶叶、纺织,钱塘江海塘也是在这个时期兴建。由于关中经济崩溃,五代大多定都于隋唐大运河的枢纽开封,都城的因素与燕云十六州被外族统治影响宋朝的军事与经济。文化方面,本时期是词发展的关键时期,禅宗也在本时期进入全兴期。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经》,保存许多儒学经典。绘画方面,不论南方北方都有独到之处。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宋开始,至589年隋灭陈为止,上承两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因为南北长时间对立,所以称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北朝(439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由于军权转移,南朝皇族主要出身于寒门或庶族[2]。初期经济逐渐恢复,但由于战略错误与北朝军力强盛,使得疆界逐次南移。皇帝与宗室为了皇位时常血腥斗争。南梁在梁武帝在位期间国力改善,使国力再度强盛,晚年国家糜烂,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独霸政局的侨姓世族完全崩溃。虽由南陈的陈文帝统一南朝,但国力大跌,包括现在四川在内的西部大片原属南梁领土被西魏占领,淮南被北齐占领,南梁的残余势力西梁、东梁也分别依附西魏和北齐,南陈只能依长江抵御北朝。北朝承继五胡十六国,为胡汉融合的新兴朝代。北魏皇室为鲜卑族,汉族官员受五胡文化影响,鲜卑皇室也受到汉文化的熏陶,彼此通婚。北魏被北方的柔然牵制,直到较友好的突厥并吞柔然后才全力对付南朝。后期在六镇之乱和农民暴动之后造成实力大衰。北魏分裂成东魏及西魏后,不久分别被北齐及北周取代。北周主要由六镇集团组成,初期军力强盛。最后借由宇文泰开创的北周关陇集团,吞并政治日趋腐败的北齐。此时统一中国的天平已朝向北周倾斜,周武帝去世后,汉人杨坚掌握朝廷,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隋朝,经营八年之后,发兵灭南陈统一中国。

北朝战争不断、各阶级对立严重,而南朝经济持续成长、局势比较稳定,出现元嘉之治与永明之治等治世。中原人口自黄巾之乱和永嘉之乱后就开始南移,为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与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的繁荣,使得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在文化方面,乱世为思想自由提供沃土肥壤,提出务实求治和无君论等观点,在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开创出独到的见解与理论。玄学、佛教与道教都很兴盛。其中佛教带动石窟的发展,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与龙门石窟名扬后世。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鲜半岛,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埃兰沙赫尔),南到东南亚与印度。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会阶层分为世族、齐民编户、依附人及奴隶。世族拥有大量不需付税的依附人从事生产与作战,影响朝廷的税收。虽然南朝皇帝仍然需要主流世族的拥护,不过也扶持寒门以平衡政治势力,并且在南梁时出现了科举制度的萌芽。南朝世族因为长期安逸而逐渐衰退,在侯景之乱后彻底崩溃。北朝胡人缺乏中原政治的经验,所以重用汉人世族,引起双方的文化采借,久之形成文化混合,以北魏孝文帝的汉化运动最盛。混合的过程产生激烈的思想冲突、政治斗争或种族冲突,例如六镇之乱、北齐的排汉运动。而北周建立关中本位政策,融合鲜卑及汉文化以消除胡汉隔阂。在隋朝统一天下后,开创出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国。


孤胆骑侠


首先你如果作为一名学生学习历史是为了考试和对历史大事件有一个大略的认识,以便于日后的巩固学习,并清楚某个朝代的大致发展过程。没有必要讲清楚。

其次如果你喜欢历史想学习某一段历史,高中历史书也不妨一看,但是请有心理准备,因为你在高中历史书学到的东西可能被之后的认识打的体无完肤。

五代十国(五代:907年-960年,十国:907年-979年),一般是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统一中国本土为止。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权;十国是指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

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为国,其中位在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藩镇国家即五代,其中有些是沙陀族所建立的。这五国虽然实力强大,但无力控制整个中国本土,只是藩镇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据一方的藩镇,有些自立为帝,有些奉五代为宗主国,其中十个国龄较长、国力较强的统称为十国。本时期时常发生地方实力派叛变夺位的情况,使得战乱不止,统治者多重武轻文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1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默默的举报


五代十国和南北朝是两个历史时期,他们之间没有关系。

1、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朱温在中原地区建立后梁,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五代十国开始。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2、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南朝(420年—589年)有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386年—581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北两方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势,故称为南北朝。


LHC否极泰来


高中课本还是以普及历史知识、培育历史思维能力为主,所以在编写上着重于历史大框架大脉络的叙事模式!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处于大分裂民族大融合阶段,形成多个政治文化中心。对于学生而言,不能管中窥豹,史实纷杂,无益他们历史宏观思维培养,限于教科书篇幅,采用简化明了的叙事结构!

举例如五代十国南唐正史讲述和宋史的讲述是一样的!这样编排,高中历史重不堪负!所以,高中历史只要求学生掌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基本政治形势就足够了!




去海的那边


可以的。

1、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朱温在中原地区建立后梁,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五代十国开始。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2、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南朝(420年—589年)有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386年—581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北两方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势,故称为南北朝。



历史社会哥


高中课本一般学习通史,学习的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而且主要是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五代十国,南北朝。由于政治动荡,经济停滞,文化也没有什么太大发展,所以在高中课本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内容。而且,课本主要是说重要的制度,不提具体事件,就像“安史之乱”都是一笔带过,如果想通过课本就想了解这段历史基本不可能。真正历史好的人都有很高的课外知识储备。文科本来就是一个需要见多识广的科目。


蕃昌华夏


不能,高中历史最多算是给你一个历史的大概印象,受篇幅限制,即使是唐宋这样的朝代也只能对其中最为重大的事件进行简要描述。即使说到了大学以后的马工程中国古代史教材,虽然一本容量堪比数十本高中教材不止,但他把这些朝代说明白了,并没有,他也只是简要说明。如果你想弄明白一个朝代最好的办法还是直接看史书。


木偶曰


不能,高中历史是以政治文化经济三块为主展开。受篇幅限制,这一时期没有啥太大的贡献在这三方面。即使是唐宋这样的朝代也只能对其中最为重大的事件进行简要描述。即使说到了大学以后的马工程中国古代史教材,虽然一本容量堪比数十本高中教材不止,但他把这些朝代说明白了,并没有,他也只是简要说明。如果你想弄明白一个朝代最好的办法还是直接看史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