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女排从“朱袁张”时代已经来到了“朱袁张李”时代,大家想说点啥?

心依旧梦依然3


中国女排“朱袁张”的说法是错误的!想过龚翔宇在队中的作用了吗?她比袁心玥差吗?缺少袁心玥的比赛一样能赢,而缺了龚翔宇的比赛想赢都很难,个子高不等于能力强,舆论宣传应该尊重事实,一共6个人的团体,为什么要分帮分派制造矛盾呢?


Wxfwklz


现在中国女排还不能说从“朱袁张”时代进入“朱袁张李”时代。因为李盈莹还不是中国女排的主力,李盈莹参加世界大赛的得分还不如龚翔宇、颜妮多,因此所谓的“朱袁张李”时代名不副实。

“朱袁张”组合是郎平2013年执教中国女排以来,挖掘并培养的进攻三叉戟。

自2015年世界杯“朱袁张”组合形成以来,一路攻城拔寨收获了二届世界杯冠军、一届奥运会冠军、一届大冠军杯冠军的好成绩。

2015年世界杯、2016年奥运会、2017年大冠军杯、2019年世界杯这四次世界大赛中国女排夺冠,朱婷都是中国女排的第一得分手,张常宁是中国女排总得分的第二得分手,袁心玥是中国女排总得分的第三得分手。

由此可见“朱袁张”组合并不是球迷信口开河想当然的说法,而是“朱袁张”进攻三叉戟为中国女排几次世界大赛夺冠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而李盈莹在2019年世界杯中国女排夺冠的得分表现显然还不能称为“朱袁张李”时代。比如2019年世界杯朱婷178分是中国女排第一得分手,张常宁117分是中国女排第二得分手,袁心玥116分是中国女排第三得分手,龚翔宇100分是中国女排第四得分手,而李盈莹只拿下53分。

由此可见,与其说2019年世界杯夺冠中国女排是“朱袁张李”时代还不如说是“朱袁张龚”时代。


厚德载物49847


中国女排人才济济,2015年构建的朱袁张组合,还处在职业生涯的巅峰期,2018年00后小将李盈莹又横空出世,朱袁张迎来了新的帮手,中国女排正式步入了朱袁张李的时代。


①朱袁张组合是郎导2013年再次执教女排以来,挖掘并培养的进攻三叉戟。自2015年初成立以来,一路过关斩将收获了二届世界杯、一届奥运会冠军的好成绩,如果说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朱袁张还显稚嫩,那么四年后的东京她们应该处在最为稳健的成熟期。
②朱袁张联手创造了属于她们时代的辉煌。朱袁张从2017年大冠军杯首度正式合体,一路大杀四方最终夺冠,让球迷感受到了她们的威力,但随后也经历了18年世锦赛的低谷,袁心玥被称为拦零王,张常宁被质疑成张一分,好在2019年世界杯张袁满血复合,朱袁张进攻三叉戟火力十足,得分队内前三,助力中国女排十一连胜强势卫冕。

③东京奥运周期朱袁张组合迎来了00后李盈莹这样一个好帮手。李盈莹年少成名,获2015年世少赛最佳主攻+得分王,18岁首战排超创总得分804,单场45分的记录,作为排超三年级新生,已获二冠一亚的好成绩,入选国家队两年,敢打敢拼屡屡扮演奇兵角色,体现出与年龄不相符的沉稳。

有了李盈莹的加入,朱袁张的时代顺利更迭为朱袁张李的时代,李盈莹和张常宁可以共同撑起朱婷对角主攻的位置,李盈莹还可与朱婷搭档主攻,张常宁改打接应,构成最强边攻组合,再加上袁心玥的2号位高点背飞可以当强攻使用,那么东京奥运朱袁张李联手,注定会打遍天下无敌手。


老褚说球


朱袁张还是现阶段女排不可或缺的组合,除袁之外,朱,张还能撑几年,就不好估计了。很显然郎导已经感到“后继乏人”的危机……李盈盈距“挑大梁”还有一段路要走(3~5年),而与之能一起打对角的人,还很难找到……这是女排的近忧!而后继乏人的现状非郎导能解决的!因此,女排基层建设,青训建设……有进展,但积重的问题是高水平的教练,高质量的科学训练……距离理想状态还差得不是一点两点,特别点高校高水平女排还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在这方面我们还是需要踏实地向体育发达国家学习学习,没有高水平的高校体育为基础,高水平的国家队只能再坚持苦熬苦训,难以维计!我们把希望寄予一个郎平,而郎平不可能解决中国体育的基础瘫塌问题……如果我们的国家体委,教委还是磨磨蹭蹭,不痛不痒地迈四方步……中国体育,包括体质培育,竞技训练的前景不容乐观!(看看我们现在学校的孩子的体育素质,大家心里就有数了)


用户72898551809


我认为提“朱袁张李”时代不可取。

原因倒并不是因为要否定李盈莹的实际作用和发展前景。

李盈莹作为一个很有天赋的排坛新秀,又依靠她的很有威力的左手进攻现在己经成为国家队里一名不可或缺的主攻手。

我们从过去一系列的国际比赛中看到,李盈莹一般是被郎平指导做为一支“奇兵”使用。而李盈莹上场后也表现突出,能够打出许多高质量的进攻,还有就是她的发球质量也是高的。

我觉得,特别是打意大利队时,李盈莹总能打得顺手,对方对她有点无奈。

至于李盈莹刚入队时的短板——接一传,现在通过她自身努力已经改善很多了。

但是我还是认为提什么“朱袁张李”时代不合适。

为什么?

一方面,李盈莹的作用虽大,但是终究还不是绝对主力。从去年世界杯比赛来看,中国女排还是以“七仙女”为核心主力,她们是:朱、袁、张、颜、龚、丁、王。李盈莹还须要在今后的大赛中继续证明自已。

另一方面,过去网友提的“朱袁张”叫法其实是带有一点恢谐的成分的,因为和明朝皇帝朱元璋谐音嘛,顺口溜又好记。为什么不叫“朱袁张龚”、“朱袁龚张”……呢?龚翔宇也是新秀呀?为什么不提?因为那就失去了幽默感啦。


fairplay012


朱婷世界第一主攻无可争议 袁心玥已有世界一流副攻的实力 张常宁具备世界一流主攻实力并且拦网发球防守和一传非常出色攻守均衡 丁霞颜妮王梦洁是世界杯最佳不再多说 龚翔宇为全能接应 拦网防守串联一传非常出色 进攻稍弱 整个队伍 有攻有守 没有弱点 李盈莹进攻有自己的特点但是面对欧美高大拦网还需大赛的考验 发球拦网可以 防守目前看一般 一传是最大短板 一但遭对手追发 给全队会造成困难 个人见解 不喜勿喷


飘143811140


有人说,那不是我说的,依我说三个足够,弄四个不伦不类,要说东京奥运周期,怎么也得够七、八个首发,:那就是朱袁张,丁龚颜林王,这才全面,也符合预选赛人员。


Gcp2


竞技体育,一个良好的氛围,积极推广,普及,全民参与,这样,从少年,青年,再強身健体,层层筛选,形成良性循环,就不会出现断代现象!


五丁3


中国女根本就没有朱袁张时代,那是自媒体的调侃。里约奥运夺冠主要是魏秋月,惠诺琪,徐云丽等老队员带着朱婷,張常宁等年青队员拼搏夺得的。世锦赛上老队员退役,所谓的朱袁張就先原形了,如果没有朱婷,颜妮,李盈盈等队员恐怕连铜牌都拿不到。張常宁,袁欣玥身体条件在国内是一流的,技术也可以,为什么到大赛或关键性比赛发挥不佳呢,有各种原因,但最关键是两人心理素质差。这也是最致命的,阻碍了二人达到朱婷和李盈盈的水平及境界。


庆华1934


中国女排是由十四名女排姑娘们组成,这十四名球员基本上代表现今中国女排球员中各位置最好的球员,排球是一项集体项目,是一项需要这十四名球员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全体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让自己熔入到这支球队技战术打法中,在自己位置发挥出最好水评,这样球队才有希望取得胜利,一步步迈向冠军。所以说不要说什么朱袁张时代,朱袁李时代而不重视其它十一名球员的付出是走不到最后的,中国女排从80年代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的那只女排队员到16年获得里约奥运会冠军的球队。从来都是以集体力量团体打法为建队根基,从来没有以明星球员来建队,虽然现在我们有一个世界级球员朱婷,但我们组队的原则没变。当然每个集体项目球员中都有一个核心球员,现在的中国女排核心球员当然是朱婷,核心球员在球队作用是什么,是能将所有球员团结在一起,能通过自己让其它球员树立必胜决心,当球队在比赛中遇到困难时,能站出来帮助球队渡过难关带领大家获得胜利。在这方面朱婷做的很好,还有其它球员如张常宁,袁心月她们都心干情愿的服从球队的技战术打法,那怕让自己做球队最脏最苦的事,比如接一传,一传是一支球队的命脉,一传接好了,全队的技战术就能发挥到最好,就会形成球队打法多样化,就会形成多点进攻,让对手防不胜防,一传不好就会造成失误增多,进攻点单一,使对手防守拦网容易起,使自己球队出现困难从而有可能失去比。可想一传的重要性,张常宁心干情愿做出牺牲,成为一名主接一传的保障性主攻,但一传好的球员永远成不了球星,人们都喜欢攻击力强,得分多的球员,都把胜利归功于她们得分多。但赢得比赛确实得多得分才行,得比对手得的分多才行,因些得分多的选手就会成为比赛胜利英雄而人们确忘记了那些主接一传的球员,而且大多数球迷都会认为球员接好一传是应该的,一旦接失误或没接到位,就会遭到球迷的责怪。其实接一传的球员才是赢得比赛的功臣,一传接好了,就会让二传组织进攻变的容易,就会让二传组织起多变的攻击方向,让对方摸不清楚从而使得分变的容易和简单。朱婷为什么很多人说她是当今女排第一人。很多世界级女排选手从心里佩服朱婷,单说进攻,朱婷没有意大利的艾格努强。但为什么朱婷在很多教练球员心中认为朱婷是女排第一人,就是因为朱婷接一传上是艾格努没法比的。所以说现在这只中国女排没有什么朱袁张,朱袁李时代,只有以朱婷核心,全部球员努力发挥,以所有球员力量战胜所有对手。中国女排是一个集体,是一个十分团结勇于拼搏的团队,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队伍。是不怕任何强敌,首敢于战胜任何对手决心。正因为这样,全国人民才特别喜爱中国女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