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非標準化體育運動場地”的倡議

體育產業的發展已經越來越趨向於“大眾體育”,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眾所周知,體育產業的核心就是“場地”,任何項目的發展,都離不開先有一塊地,然後進行體育設施的改建,再結合體育裝備產業,一塊合格的場地就形成了,與之相關的體育活動才能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

然後對於中國現狀而已,體育產業發展不暢的很重要的瓶頸,也正是卡在了場地稀缺上,體育產業是典型的服務產業,其構建在相對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基礎之上,且受經濟影響的波動比較大,相對而言,在大中城市才有其良性發展的土壤,然而, 恰恰在這些地方,較低的人均佔地數據決定了很難解決這個矛盾——“極低的人均體育場地擁有量和日益增長的體育消費需求之間的重大落差”。


大力發展“非標準化體育運動場地”的倡議

這個矛盾是個硬傷,然而走在社區的綠地上,我突然有個疑問,為什麼一定要在標準化的體育運動場地,才能展開體育活動呢,比如很多人學會打羽毛球,未必是在專業的羽毛球館;而同樣是打兵乓球,小時候在一個石臺子上和小夥伴較量高下,一點兒都沒有降低我們對這項運動的喜愛;更不要說目前方興未艾的跑步運動,更是快速增量,並不是只有在標準化塑膠跑道上才能完成;當然,最最明顯的是廣場舞運動,雖然招致很多非議,但是顯然很好的滿足了中老年人的社交和健身需求。

也就是說,我們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工作與生活周邊的地域,就能展開體育運動,例如小區裡面的很多空地,稍加改造即可用來打羽毛球;公司大樓之間的區域,可以用來打太極拳;超市旁邊一塊小廣場,可以開發出來玩旱冰等等,這些場地,我統稱之為“非標準化體育運動場地”。


大力發展“非標準化體育運動場地”的倡議

那麼實際上這麼做的情況怎麼樣呢?只能說“喜憂參半”。

很顯然,有這麼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1. 這些場所大多數都處在室外,大風和雨雪天氣,顯然會極大的影響使用體驗
  2. 這些場所和居民的生活交織在一起,很可能會互相干擾(噪音、誤傷、損壞等等)
  3. 體育運動往往需要一些硬件設施的配合,很多地方沒有(或者損壞、遭竊和遺失)怎麼解決
  4. 這些場地往往沒有專業的人員進行管理,怎麼才能知道佔用情況
  5. 體育運動的社交屬性很強,怎麼才能方便約到好友一起來鍛鍊
  6.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有相對專業的老師來教
  7. 競爭性的比賽誰來組織
  8. ……

然而越是困難的地方,可能越是充滿商機,或許

互聯網公司的介入,會是個很好的機會,首先應該通過技術平臺的引入,逐步將大量非標準化體育運動場地錄入數據庫,然後通過微信、支付寶這樣的入口,開放給到周邊的居民,並實現場地的動態使用、約戰以及專業培訓資源對接等事宜。

不過,難點依然不少:

  1. 如何低成本對所有非標場地進行測量、標準化的錄入整理
  2. 和物業、居委會、業主方的權利義務如何劃分
  3. 如何解決場地的所有權和管理問題
  4. 如何解決場地使用的實時數據
  5. 師資力量的問題
  6. 場地的專業化改造和設施問題
  7. ……


大力發展“非標準化體育運動場地”的倡議

站在發展的角度,這個問題估計都不是問題了,關鍵還是商業是否成立,我感覺這樣的場景可以嘗試起來,那就是“社區兒童運動會”——組織一個小區內的兒童運動會,固定在某個日期,報名參加,分若干項目,在小區的不同區域展開,兒童參賽,家長觀戰,專業的體育運動工作人員負責組織管理,或許是個可以嘗試的項目。

摸著石頭過河吧,在此我特別提出倡議,希望能有更多有識之士關注到這個領域,把更多的“非標準化體育運動場地”開發出來,讓更多人感受到體育運動的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