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点(小学版二)

21. 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环境,环境是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成现实的条件,但不决定人的发展;

(3)教育,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和促进作用;

(4)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22.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因此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切勿搞“一刀切”;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因此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因此教育要遵循长善救失原则;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因此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

23. 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

(1)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

(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

(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24.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础上。

25. 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哪些内容

(1)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灵魂和统帅作用;

(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前提和支持作用;

(3)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基础作用;

(4)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动力作用;

(5)劳动技术,劳动技术教育起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26. 影响学制确立的因素

(1)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27.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28.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理念

(1)学生为本

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2)师德为先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4)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2020年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点(小学版二)

29. 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根据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的差异,可以把教师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

(2)关注情境阶段;

(3)关注学生阶段。

30. 简述促进教师成长的方法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进行教学反思。

31. 感觉的基本规律

(1)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

(3)联觉效应;

(4)感觉后效。

32. 简述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整体性;

(2)知觉的理解性;

(3)知觉的选择性;

(4)知觉的恒常性。

33.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1)流畅性,指发散思维的量,单位时间内发散思维量越多,流畅性越好;

(2)变通性,指思维在发散方向上所表现出的变化和灵活;

(3)独创性,指思维发散的新颖、新奇、独特的程度。

34.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35. 注意的分类

(1)无意注意;

(2)有意注意;

(3)有意后注意。

36. 简述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到的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

(3)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对象上;

(4)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

37.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

(2)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

(3)学习程度;

(4)材料序列对遗忘的影响。

38. 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01.区别

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

从发生的角度看,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

从表现形式看,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具有冲动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深沉。

02.联系

情绪是感情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情感依赖于情绪,人的情感是在大量的情绪体验的基础之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通过情绪表达出来的;

对人类而言,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情绪也依赖于情感的变化。情绪受已经形成的情感及其特点的制约。

39. 意志的基本特征

(1)意志有明确的目的性;

(2)意志对活动有调节作用;

(3)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4)意志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40. 简述意志的品质

(1)意志的自觉性;

(2)意志的果断性;

(3)意志的坚持性;

(4)意志的自制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