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荆霄鹏最新书法作品大字行书“厚德载物”,水平怎么样?

笔尖写字课堂


这个作者我没听过,没关系,直接说他写的这三个字。

厚德载物——没有厚,也预示着笔画不厚实,三个字整体风格是帖学一路,而且是比较周正的那种,优点是是符合大众的欣赏习惯,雅俗能赏。

如何评价帖学一路,主要是把握住帖学的特点,即:1.重视笔画两段,可以说精彩出全在两端,中段除了顺势提按,一般直过,没有过多的变化。2.重视笔势连贯,不论上下笔画衔接时有无牵丝,笔画之间都有明显呼应,一气呵成。3.不宜写大字,中段的直过会让字显得单薄,笔力不够,笔画不厚,流畅的速度会让字显得油滑,而且超出手腕运笔范围后,笔画又容易荒率、空洞、呆板。帖学一路想要写的见精神,运笔范围最好在手腕旋转范围之内,这个十分重要。

上面说帖学的特点是注重笔势,看重两端,那么如何检验一个字笔势是否连贯通达?有一个很简便的办法,当你看那个字时,你的阅读顺序如果是从第一笔开始,被它的节奏带着走,中间没有任何停顿,只到最后一笔,就说明这个字笔势连贯,也可以叫气畅。

下面我说说这三个大字,一般字吧,没有个人风格,气势也较弱,乍一看有力量,点开看,有些笔画不活道,呆滞,结体上有些地方显得局促,不妥帖,不舒服,笔画粗细搭配上有些地方也不平衡。比如德字的双人跟右半部分就有点挤。载字斜钩上的段撇出笔不利,呆滞。

单字是否惯气,我没有细看,大家分析一下。





齐金论书


首先,我对书法了解不多,但对荆霄鹏老师也是了解了一些的。荆霄鹏能称得上是我们当代的书法大家,字昊之。是田英章先生的入室弟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的书法教师,更是九年义务教育《写字》、《书法》教材范字书写者。其书法博涉多能,软硬兼修,在全国各大书法赛事中获最高奖二十余次。

相比于软笔书法,他的硬笔书法更加经典优秀,也更加广为人知,现在还有许多他的硬笔字帖在售卖。

他的成就有很多,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砚田书院特聘教授、大众书画院学术委员、关公书画院院士、傅山书画院院士等。

他的软笔行书和田英章老师的行书风格十分相似,甚至不看落款不仔细看容易认错,端正平稳,入木三分,大小相兼。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

相比较之下,田英章老师的行书更加有火候。

这四个字,我认为太规矩了,古人云好的书法作品讲究神韵为上,形质次之。

以上为个人观点,书法作品各有千秋,看个人所求。


VIKI浮音先生


对于这个问题,我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的观点,我们共同讨论!

对于广大书法爱好者来说,荆霄鹏这个名字是不会陌生的,如今的荆霄鹏老师已经是全国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帖和书籍都已经随处可见了!


对于一个书法家来说,日常书写作品是很正常的事情,也会应邀写一些书法作品。

荆霄鹏老师这次书写的这幅作品是一幅行书作品,内容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厚德载物”这是一些求字者喜欢的内容。
熟悉荆霄鹏老师的人都知道,这四个字是他经常书写的,有楷书还有行书。
楷书端庄,行书流畅,这是荆霄鹏老师书法的特点。


其实不要看这几个字经常写,很简单,但是真正书写起来,或者说想要写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并且在点画的安排上也要巧妙,不然会显得呆板。

在结构上也需要精心布局,不然的话会
顾此失彼,只注重行书的流畅而忽视了行书的严谨。
总的来说,荆霄鹏老师的楷书和行书是一脉相承的,既美观有不失法度,既潇洒又显得端庄!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言,感谢关注!


存希斋书法


荆霄鹏老师,当今中青年书法家一大牛人!

田英章老师得意弟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书法教师,九年义务教育《写字》《书法》教材范字书写者,你说牛不牛?其幼年师从田英章老师,以欧楷为主,兼融各体,勤学苦练笔耕不辍,最终形成自己的书法特点,他的书法秉承田书特点结构严谨,形态俊俏;却又有自己的风格,较田书圆润饱满。

观其书法“厚德载物”四个行书大字,绝对可以成为广大书法学习爱好者的揣摩典范!这副作品充分体现了其结字严谨却行笔流畅,俊美挺拔而又活力四射,笔法精到却不刻板的书法特点。

1.用笔,圆正而气势纵横,四面匀当八面具备,长短合度粗细折中,笔画不肥腻也不瘦枯,凸显出不同于田书的圆润清雅风格!

2.结体,秉承了田字一贯的严谨风格体势自然,不刻意追求险绝,逸气外漏绝无那些田书练习者平直如算子的通病。

3.章法,有整齐有参差,虚实相映,字外有笔有意,有势有力。

4.墨韵,用墨浓淡相宜,润泽自然,不刻意玩弄水墨技巧却能充分表现出:用墨有润更应有韵的神采。

书法的功能性首先就是实用,先能让人看懂然后求美观,最后才是书法的艺术风格与个性的追求!这副作品实用与美观并存,又极其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个性,不失为一副雅俗共赏的上佳作品。




燕无类


荆霄鹏,字昊之,田英章先生入室弟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书法教师,九年义务教育《写字》、《书法》教材范字书写者。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砚田书院特聘教授、《语文报·书法版》特约编委、特约高级书写员、《书法报·硬笔书法》特约创作员、大众书画院学术委员、关公书画院院士、傅山书画院院士。

确实是大师,头衔不少。直接说他写的这三个字吧。厚德载物——没有厚字,是巧合还是故意,我不知道,冥冥中预示着笔画不厚实。三个字整体风格是帖学一路,而且是比较周正的那种,优点是是符合大众的欣赏习惯。这三个大字,书法家中算一般字吧,没有个人风格,气势也较弱,写的太过于四平八稳,电脑体一般。乍一看有力量,点开看,有些笔画不活道,呆滞,结体上有些地方显得局促,不妥帖,不舒服,笔画粗细搭配上有些地方也不平衡。比如德字的双人跟右半部分就有点挤。载字斜钩上的段撇出笔不利,呆头呆脑。


清风轩书法篆刻


《荆霄鹏书法实用性更强,硬笔书法更是老师所不能及》

一.荆霄鹏硬笔书法与田英章先生比较更具实用性;

田英章先生曾经评价荆霄鹏是行楷行皆能的书法家,现在看来的确如此。在书法出版领域,现在能与田英章先生携手前行的也只有荆霄鹏。

有朋友说荆霄鹏实用硬笔书法,无论楷书、行楷、行书都可称得上超越田先生的书法家。尤其是他的硬笔书法笔画写得流畅圆润……

二、赵贺新的楷书慢工出细活,硬笔写出毛笔味,创新成就硬笔楷书艺术书法;

赵贺新硬笔书法是明显的用工楷毛笔书法笔法来书写硬笔楷书,形成一种硬笔书法创新。

赵贺新的硬笔书法走出了一条纯艺术书法道路,实用性虽然降低,但是实实在在地丰富了硬笔书法艺术性。

田英章先生的“一画三段写”楷书笔法应用于硬笔书法,硬笔写出毛笔味,是一种他新与坚持。

如果说以往硬笔书法不能称为艺术书法,那赵贺新的工笔硬笔书法是实实在在的艺术书法。

三、荆霄鹏书法无论楷书还是行书或是硬笔门门均长,赵贺新硬笔开启中国工笔硬笔书法新时代;

赵贺新的硬笔笔画思想来源于田英章先生的毛笔笔画技法思想。一种思想的出现带来了新的思想的出现。有人说,赵贺新先生自然得上硬笔书法艺术的开拓者,一点不假。

荆霄鹏楷书书法多少都有了自己的一些风格特点,大量的出版物也给广大的书法爱好者一种学习的指导。赵贺新先生的硬笔书法俊俏无双,希望他能够进一步为人们提供一种有实用性又艺术性兼顾的书体,也那会带给中国书法与大众书法一种更大的贡献!





范炯钢笔画


首先,题目中说的是“厚德载物”四个字,所示图片是三个单字“_德载物”,少数服从多数,就说这三个字吧,其中“物”字行笔最流畅,笔力劲健,结体紧敛,起承转合交代清晰,美中不足是横折钩一笔转折处有“脱肩”的感觉,不饱满圆润。“载”字整体立形稳妥,但各部分比例失调,特别是左下预留较小,故“车”字的短横表现不清晰。行笔时放得不开,平均使用力量,至使线条单一,长横软弱无力。主笔斜钩落笔时稍事蹲锋为好,斜钩上的一撇没有撇出且与横画相撞。“德”字,左右两部分靠得太近,至使双人旁的短竖与心字底的左边点更近,双方混搭,显得紊乱,点竖难辨。“罒”的横折处不是转折,而是两笔,且横画呈梭子形,两端尖细,余以为欠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_德载物”能写到这样就很可观了。


李承元283


中规中矩!但是,也许这不是我们期待的。

首先,行书所要展示的更多的是个性风格,但显然荆的行书走的是中规牛矩的路子。楷行草三体之间的关系很奇妙,诸体皆善者历史上很不多。行书要出彩的话,所追求的内涵与楷书不同,荆的深厚的楷书功底会从根本上影响其行草书,离不开楷书思维。

其次,作为田楷继承人,规范书法的老师,风格化追求不是其强项,虽然已是名声在外,但还是应该选择适合的方式和场合展示。

再者,书法历耒的价值是脱不开名人效应的,书法的文化特性和模糊评价体系给名人书法盛行长期提供肥沃土壤,甚至今人胜古人,颇为难得。

所以,不赞成标准楷书或行书作为学习之外的社会用途,电脑能办的事还是让给电脑吧。


老陈聊书法


厚德载物——没有厚,也预示着笔画不厚实,三个字整体风格是帖学一路,而且是比较周正的那种,优点是是符合大众的欣赏习惯,雅俗能赏。


Magician秦


荆霄鹏,字昊之,田英章先生入室弟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书法教师。九年义务教育《写字》、《书法》教材范字书写者。

2017年4月,荆霄鹏受朋友约字“厚德载物”,4尺对开。

此书法应称为当今书法上乘水平,展示了当今书法的美,字体骨感美而又兼有圆润、灵动,磅礴,大气,使人赏心悦目。

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阕一,不成为书也。

——北宋.苏轼《论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