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级技工缺口2200万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将来游走中国


80年代,德国的技工待遇就很好,可以跟工程师,管理人员有同等的薪水,工人会在一个工厂工作几十年。中国50年代也有大批的工人,80年代改革开放,工人大批的下岗,搞活经济,不知道经济搞活的多,还是心眼搞活的多!现在宁可干外卖送餐快递,也不干工人,工人薪水多低啊!高级工程师一个月3000多的都有。那么高的物价,那么贵的房子,那么可怕的医药费……做工作赚3000多够教育孩子的费用吗?提高工人的待遇是让未来的人尝试这个行业的基础,现在多少孩子再学编程?未来的孩子是有希望的,提高工程师,工人的待遇是必要的!要重奖科技人员!恢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拿着螺丝刀,就能机器修。让我们真的成为工业化强国!学学德国的工业,我们会更强大。

从小就经常看到德国进口的设备,全国也就一台两台最多三台,爸爸引进过几次德国进口设备,爸爸妈妈常年加班加点,不带我和弟弟,我们经常饿肚子,10岁就学会热饭,小学没毕业就做饭洗衣服。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次,设备过了保修期,德国人过来修,3万多马克,爸爸妈妈干了3个月厂子给了1000的奖金,分到爸妈手里几十,领导该回家回家,该拿奖金拿奖金,这样的事情不应该在当代的工厂再发生。让科技人员,高级技工心寒的事情这个年代要少一些!


妖舞1515


要说这种现象是如何造成的,其实很简单,是我们的用人机制造成的,谁都知道,我们现在的用人机制是什么看重学历,看重职称,不管什么地方招工,首先看中的是学历,有了学历才能够有职称,有了学历才能够提干,才能够多赚钱,如此一来,谁还愿意在底层努力干活呢,即便是你再努力也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所以只要是有点能力有点门路的人,都在想办法混文凭,混职称,如此一来,技工的缺口当然是越来越大了。

技工之所以有缺口,是因为很多人都不愿意来当技工,这是为什么?很简单,当机工累脏,险,挣的少,只有那些没有能力的人才去当技术工人。我认为,要想补上技工这个缺口,只能通过一种方法,就是提高技工的待遇,同时改革用人机制,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从事这个行业,否则,这种不协调的现象只能会愈演愈烈,

个人观点欢迎评论。


骄然


据权威数据显示,我国高级技工缺口在2200万人,很多企业即使高薪聘请技术工人,都找不到合适的蓝领人才。对此,专家们哀叹,我们虽然倡导“工匠精神”,要让中国制造要从“制造”,走向“创造”和“智造”。可现实是,没有人愿意当技术工人,全国各地出现的“高级技工荒”已经将这个问题显露无疑。

那么,中国为什么会出现高级技工荒呢?对此,我们大致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技术工人的收入不高。在国内一个普通产业工人的月收入在三四千元,而一般办公室管理人员月薪达到七八千元,企业高管年薪动辄几十万或上百万。而且在多数人眼里,技工做得再好,也是工人。如此大的反差,谁还愿意下车间做工人呢?

而在德国就不同了,整个社会奉行的是工匠精神。在德国,一个高级技工的收入可以超过一个大学教授,甚至比总经理还要高。高级技工不仅工资高、收入稳定,而且社会地位也很高,不但不会受到歧视,反而受到普遍的尊重。此外,日本对任何有特殊技能的工人都尊称为“匠人”。在日本企业和社会各行各业,高级技工不仅可以赚到满意的薪酬,还可以享受最高的荣誉和地位,这就是日本制造能在二战后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再者,职业教育薄弱,即使有职业教育也是大多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本来应该是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双管齐下,但是我们国家太偏向于高等教育,而对于职业教育发展并不是太重视。大家都要报考大学,没有人愿意读高等技校,导致高等技工人才的奇缺。就算是读完了高等技工学业,还是因为理论与实践脱节,很多技工学校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并不能独档一面,往往还需要通过实践磨练一段时间。

再次,现代人的心态比较浮躁,都想着能够一夜暴富,在很多人看来,当工人辛辛苦苦几十年,没啥出息。甚至很多家长从小就对不努力读书的孩子说,你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当工人去吃苦。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之下,做工人是迫不得已选择的职业。很多年轻人对学习一门职业技能连基本的激情都没有,更不可能存在工匠精神!

最后,技术工人的工作,既带有体力劳动,又有技术性的工作,但无论什么样的技工工作,干再出色,也只能永远呆在车间里吃苦。夏天炎热,浑身湿透,冬天寒冷,手脚冰冷。每天都要生产千遍一律的产品或零件。而且,很多高级技工岗位加班严重,为了赶货常常几个月没有休息日。如果没有一定忍耐力,一般人是干不久的。

目前,我国正推动制造业强国的战略,而制造业离不开人才,特别是离不开高级技术工人。如果要想解决目前高级技工荒问题,我们必须要做一些方面的改进:其一,要让产业工人富起来,要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当技术工人,这样可以为技术工人队伍源源不断地输送后备力量。而人性都是趋利的,如果技术工人的工资待遇提高了,也受到重视了,就有人愿意下车间做技工了。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现在虽然也有些民办职业教育,但是职业教育水平比较低。在职业教育领域,国家应该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并且聘请高级技工来任教,传授真正的技术知识,而且高等职业教育要与高等教育拥有相同的地位。相信只要国家鼓励大家学习高级技工,并且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将来中国的高级技工的缺口就会慢慢地补上来的。


不执著财经


先讲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作为地区技校机械维修班学生到黄冈县机械厂实习,在机加工车间看到有位走路都有点不稳的老师傅每天迟迟来、早早走,上班也没见他做事,手里端着只茶杯到处转悠,不免有些好奇,一问,旁人告诉我,“这是个牛人!厂长都要敬他几分。”原来,这位老师傅是车间里唯一一名八级钳工,车间里各种床子无论大小毛病没有他搞不定的,只要他在车间里转悠,厂长就放心多了。他在车间里工资比车间主任还要高,上班迟到早退也没有人敢计较,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那时候,维修工都把工资八级作为职业生涯的目标,事实上,很多人到退休都没有达到,不免有些遗憾。

我讲这件事的目的,就是想说明一个事实,在那个年代只要你正真有技术,工资待遇也很不错,还处处受人尊敬。所以,在那个年代在生产一线当工人并不觉得丢人,相反觉得挺自豪的一件事。

再回到题主的话题上。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高级技工缺口2200万人。我个人觉得,实际上可能要远远大于这个数,而且就目前的态势,今后将进一步加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技工收入与技术水平不相匹配。换言之,高技术不能带来高工资。这让老技术工人寒了心,让新技术工人不愿学。久而久之,没有多少人愿意干技工了,最终导致缺口越来越大。

虽说现在国家层面越来越重视技工了,加强了职业教育,出台了激励措施,但正真落到实处的并不多,终究是“雷声大雨点小”。笔者曾经工作的一家央企,有一线技工努力多年终于获得技师等级证书,但单位为了降成本就是不聘用,工资一分钱都没有增加,让人心灰意冷。

国有企业尚且如此,私有企业更是有过而不及。一方面众多人员不愿学技术,另一方面,大量企业迫切需要大量高级技工,看起来似乎是一个“死结”,没法破解。我以为,真要解决也并非难事,当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狠抓各种措施落实,让高级技工正真尝到技术带来的甜头,收入与高技能匹配,地位与高技能匹配。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学技术钻业务,立志岗位成才。除此,别无他法。


总在路上


我国高级技工到底有没有缺口,我认为是缺高级技工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第一,我国目前处于高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传统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同时由于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产生了许多新兴的行业!这就需要许多为之相适应的人才,其中不乏需要技能型人才,也就是我们说的高级技工或者高级技师!


在新兴领域行业的高级技工确实存在不少的缺口,归其原因在于,该领域行业起步晚,竞争力不强,各种制度、培养计划等等都处在摸索阶段,这导致培养成本会很高,培养风险也比较大,还不能保证培养出需要的人才!

第二,社会发展到今时今日,先进的设备的更替,先进技术的运用,先进管理制度的实施,国家政策的改变等这都导致传统行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本人由衷佩服上一代的技术工人,他们在车间和生产一线有着过硬的技术水平和扎实的技术操作能力,那个年代的人真是实干的典范!


国家为了规范高级技工制度,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也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要考证书,老一辈的技工大多技术能力和操作能力强,文化底子相对较弱,这导致很多老前辈,不能通过认证,取得相应证书,也就意味着他们不是所谓的高级技工或者高级技师!这更意味着不能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结果最后自己得不到认可!

第三,社会整体氛围的影响,很多行业听上去很高大上,但是劳动报酬不高,生活不易,有的时候不是不喜欢自己的行业,实在是迫于无奈啊!





有些行业,待遇不错,但是工作环境艰苦,或者就是工作单调乏味,有些人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所以也不会从事该行业!

有些人干工作,没有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整天朝三暮四,认为别的行业不错,不停地跳槽换工作。

社会上对高级技术工人认知不够,认为技工就是工人,不用上学谁都能做。没有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

上述这些现象直接导致人们在选择行业时的分布,有的行业人员过剩,有的行业没人去干,更别说该行业有高级技工了,连普通工人都没人愿意做!顾尔导致高级技工的缺失!

第四,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级技工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缓慢!虽然我国一直在效仿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出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但是目前来看,效果甚微!如何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我认为是解决高级技工短缺的一个重要方法!


King泽


北京国企职工,二十年前单位领导让我考技师去。说对我将来有好处,等我拿到技师证书的时候,企业先收走登记了。到现在也没聘用我,钱是一分也没有拿到!单位和我同样的经历有好几个人。后来很少有人再去考了。反正现实就是这个情况。不是努力就能成功!


感知铁


92技校毕业成绩优秀,劳动考级比普通毕业生高一级,进工厂不承认高一级!车间又脏又累我都没嫌弃,车间几十种机器,三年精通,五年升任车间主任,搞技改一年让厂里节约成本怎加效益近百万。问题是没学历!工资按资排辈不如早两年进来的工人99年工资只有600多,技校毕业不算技术工人,去培训让刚来坐办公室的大学生去也不给我去,单位分房也没有我的,干了8年钱没赚到苦了8年,以后打死也别干工厂,坑了一辈子


非常v亮点


曾经是高级技工,无人尊敬;

现在是低级干部,前呼后拥。

这就是原因。


刀笔老吏


,我以前在建筑工地跟师傅聊过天,有许许多40-55岁的老师傅,他们的手艺真的非常非常好。

其中有一个焊工,他是江西人,干了20年的焊工。他的手艺可以达到无缝焊接的程度。

很遗憾,老师傅不认字,没有证书,所以他算不上是高级技工。

所以准确的说,应该是缺少持证的高级技工。

然而,有很多老师傅,手艺早就比高级技工还要过关,但在统计数据上,因为没证,他们却无法纳入高级技工。

很多地方,也没有相对应的待遇。

反而,有很多拥有高级技工证的师傅,在手艺上还比不上没证的师傅,可待遇却好上太多。

一个证难倒多少技艺高超的老师傅?让人很无奈!

2,大家都知道,德国制造意味着高质量、高精度、高水平。德国制造业如此强大,与德国整个社会奉行的工匠精神是分不开的。

在德国,一个高级技师的工资可以超过一个大学教授,甚至比总经理还高。不仅工资高,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也是很高的,不但没有人歧视,反而受到普遍的尊重。

而我们呢?虽然倡导“工匠精神”,让制造业从“制造”,走向“创造”和“智造”,可是现实却是,很少有人愿意当工人,全国各地都出现了“高级技工荒”,为什么呢

一,技工待遇低。

在德国,一些具有特殊技能的高级技工,待遇堪比总经理。而我们的企业呢?一个普通产业工人月薪三四千元,企业高管年薪动辄上百万,甚至千万元量级,收入差距几十倍!

三,浮躁的社会心态。

在很多人眼里,当工人是没出息的代名词。家长从小教育孩子就是“你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老老实实当工人”。在这样一种文化熏陶下,工人成为每个国人迫不得已之下的职业选择。


壶里壶赌


学过某项技术,拿到中级证书,毕业厂子要么不收,说没经验不要,要有经验的,要的厂子干体力活,没出头之日,学的都浪费了,后来改行了,要是有厂子给机会,或许能到你说的高级技工,那时候对那刚挺开窍。现在想想10多年了,回不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