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怎麼理解?

費小姐治癒拾荒記


心不屬於任何人,只屬於每個人自己。所謂的心不可得,指的是人情世故里的理、性、情、愛這四個字的總和。講理,得以心換心,推心置腹;講性,兩性生活除外,人性也是天性,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講情,情到深處無怨尤,兩情若是長久時;講愛,大愛是愛萬事萬物,小愛男女專愛,愛都不愛,哪來得心?其實,跳出心外,還有無窮無盡宇宙……


叢林一棵樹


非常有幸回答這個問題。作者的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來唐代的一首題詩: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為什麼我會想起這首詩,因為我覺得有一些相似的地方,那就是——遺憾。彷彿這個世界總是與自己擦肩而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總是咫尺天涯。

作者這三句話如果分開來看的話,其實說的是同一件事情就是心不可得,但是他所出現的是在三個時間過去、現在還有未來。

讓我來看的話,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其實是現在說的。這樣才能構成對現在的一個感嘆,對過去的一個失落,對於未來的一個憧憬。

我理解的是現在心不可得指的是對現在的生活非常難得的意思。那麼這樣的話就比較好理解過去心不可得指的就是過去的有些心存所想已經得不到了,不可能再得到了。這就比較遺憾,令人惋惜。未來心不可得,也比較好理解了,就是說將來心中所想的事情能不能實現,這個是不可預料的。

以上就是本人的一些拙見,希望對作者有一些幫助,有些啟發。

也希望有更多的夥伴能夠在評論區說出自己的看法。



新科技力量


這三句話摘自金剛經:“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何謂過去心?這一句話過去了,就是過去心。何謂未來心?還沒有來的思想,還沒有來的感覺,就是未來心。何謂現在心?我們現在就是現在心。大家注意啊!“現在”……立刻過去了;再說“現在”,又過去了;“未來”……馬上變成“現在”,也過去了。無論感覺、知覺,過去、現在與未來,凡一切心皆不可得!如果兩腿結跏趺坐,閉目垂簾,欲留心常住,強而行之,豈非“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所謂的過去、現在、未來,實際上只是一種現象,這在物理學上也是有關於這個的爭議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其實永遠都是那麼一個虛空,沒有分斷過昨天、今天、明天。眾生的心就像時間一樣,不停在變,永遠把握不住,我們說一聲未來,就已經變成了現在,說一聲現在,又變成了過去。這個現象是不可得的,一切感覺、知覺都是如此,然而眾生不明白這個道理,陷在三心中,拼命想把握住什麼,其實都是虛妄。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是佛家講的三心皆不可得!

過去心不可得,就是說過去的就過去了,你追不回來,也不能重演。有人經常會懊悔,如果當時我這麼做就好了,如果我當時那樣說就好了,實際上沒有如果。我們為什麼不反過來看,早知現在,何必當初?所以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過去就真的過去了,別去煩惱,憂愁,懊悔了。那只是徒勞。所以就是啟迪我們慎言慎行的智慧!

現在心不可得,是說上一秒發生的已經過去了,下一秒還沒有到來,這一秒怎麼演也不知道?每一秒都是現場直播,沒有彩排,不知道劇情,只有你這個演員。這句話蘊含的道理是安住每一刻的發生,正確面對,坦然接納。不要去恐懼,不要去設定,因為每一秒每一剎那都在變化,都是新的。宇宙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字。我們要擁有去適應這個變的心,而不是隨著變去變。但是反過來,千變萬化不離其中,這是讓我們參透這個道理去以不變應萬變。而不是迷失在每一刻發生的事項現象當中!

未來心不可得是說下一刻的事情只有發生了你才知道,不是按你提前準備的來,也就是說恐慌沒有用,設計沒有用,算計更沒用。

這三句話不是消極,不是告訴我們人生既然一切不可知不可想那就消極被動的在那等吧。錯了,佛教向來不是消極,而是更大的積極。這是告訴我們把心用在該用的地方,過去都過去了,所以就不要為過去的煩惱,下一秒還沒有發生,也不要為下一秒擔憂恐懼,現在正在發生什麼,你只要積極參與就可以了。別為掌控不了事情想去掌控,別為不確定的事情想來按你想要的結果去靜止!!!


心靈的救贖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怎麼理解為好,這個問題個人認為可以從三個層次去理解,第一層次此話的出處和本意;第二層次可能簡單地看到消極意味;第三個層更高境界地領悟到其中的積極意思

首先,從第一層次,我們來聊聊的出處和字面意思。出自《金剛經》雲,原文是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三個“不可得”、即使我們先不深入去理解,從字面上也可以感覺到,從過去、現在到未來也就是一個完整的時間拋道里好像什麼都沒變,感到一種佛性中"空"的感覺,有點什麼都得不到或佔為已有、為已使用的意思。

最簡單形像的釋義,用時間變化的角度看,即“昨日已經過去了,我們根本無法找回?今天根本不會停下來,也很快就成為過去了,所以也就根本無法留住。明天也瞬間變成現在,結果也一樣,即刻逝去,所以一切皆不可得。讓人感到佛性的四大皆空的思想,捨去慾望和無窮的心念,原地不動即可。

初看“空、等、守”比較消極之感,但這也是其哲理的一面,從表層來說相對靜止的觀點理解,感覺涼颼颼,很不樂觀;但從深層次或常說的修煉到高境界時,回頭再看,從“應該對什麼看空、又應該等什麼、最後要守護什麼”去思考時,我們又感覺很積極的真理。

接著,從第二層次,從看看消極方面的因素分析。“三不得”讓人感嘆“一切都將過去不可得,努力又有何意義呢?”

不能用動態的眼光去看,將一種永恆的微弱變量,視為一個積累。狹隘地把“昨天、今天、明天”簡單地看成相同對日子疊加,又相同的方式過。這樣會讓人失去原動力。看不到或無法理解“每一次失去或失敗都一種積累”,覺得過去、現在都一樣,再努力也沒變化。

這樣,這句話從簡單、消極面去看,努力和奮鬥終將“空”。但如果能從比較高的境界去看,“變化是永恆的、活在當下、奮爭未來”三個角度去理解,那麼內涵又大不相同。

最後,從第三層次,從積極向前看的眼光去去詮釋,空,即放棄一些干擾或雜念;守,即守住初心,原心是不變,把握住方向;等,即一直在進行弱小變化的積累、永遠不會停留,最終從量變到質變,實現目標。

這樣回過頭再去理解“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過去、現在、將來”三個時間變化狀態,其實三個時點、三心、三不得,在短期內看都一樣,毫無變化。實際上,都是一點一滴在變、一分一寸在積累。最後,實現的人生,是守住初心和理想,每時每刻的艱苦奮鬥。用時光的秒針,刻畫出輝煌燦爛的人生。用“三不得”的境界,實現“個人贏、集體贏、共同贏”的人生價值。

綜上分析,如果我們從字面義到引申義、消極面到積極、狹隘到寬廣等多層次更高深 去理解“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三句話的內涵,相信我們就能得到其中真諦。


獵人與自然


過去已經結束,而“未來”是不存在的,所以我覺得應該享受當下!我們現在應該活在當下,過去是用來遺忘的,現在請活在當下吧,因為只有活在當下才存在真相。

過去心,也就是我們的過去。未來心,指的是我們的自我。因為過去已經結束,你改變不了過去,只能忘記。未來還沒有開始,只能通過當下的努力來影響未來。現在心,也是不可得的,因為現在每一秒,你還沒有感覺到,就已經成為過去了!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它裡面的意思並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講述的一種狀態!

這三個“不可得”,真實的闡述了事物的空性。有人說,這種“不可得”是因為事物本來沒有的緣故,也就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得到,所以才是空。再加上我們看到的事物,都是因緣化合,所以也都是空,最後歸於虛空,就都不存在了。

我們每個人都不是聖賢,所以都會思考問題,遇到事情,心裡都不會平靜。這是一個正常人所具備的狀態,當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每一個念頭都會在下一秒變成過去。過去所有的念頭,我們都抓不住。

當你肚子餓了,你會想“我要吃飯!”不管你吃沒吃,但是這個念頭已經出來了,它就是存在的,但是,這個念頭會很快過去,它就由“現在心”變成“過去心”。因為想法已經產生了。如果你繼續想:“我想要吃什麼”的時候,這是一顆未來心。因為有一種對未來的期望,因為每個人都會有這些心,所以對這些心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每個人都在“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打轉,跑不開它們的控制!

佛陀一生都是在闡述讓人如何脫離各種妄念的控制。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念誦佛號,當人在一心念誦佛號的時候,心思都在“阿彌陀佛”或者“南無阿彌陀佛”上,其他任何念頭都不起,持續七天,就能脫離任何念頭的控制了。但是要達到這一步,需要有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真正脫離三心的控制,說難也難,說不滿也不滿。過去有位大德說:“唸佛無難事,所難在一心”,就是這個道理。

當一個真正發現了“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的地步,其實就已經真正開悟了。因為他什麼心都沒有,什麼妄念都沒有,真正地顯露出自己的如來自性了。即使是凡夫俗子,他的各種心念都會對他起導各種作用,只是凡夫的各種心念,都會在時間的流逝下,轉眼消散,抓不住,留不得。

我們不光要認識到它的“不可得”,還要真正做到不去執著於它,一開始可能比較困難,隨著修行功夫的日漸加深,真正做到,也只是時間問題。



胖圓柒柒


我是這麼以為的

過去心不可得,因為過去的都是往事,是回憶,往事裡的所思所心肯定跟現在的自己不同,回憶是青澀的,所歷所想也自然都是年少最單純最直白的記憶,對也好,錯也罷,貴在初心!

現在心不可得,身在當下,也許正春風得意,也許正焦頭爛額,但是有什麼關係呢?走過最初的青澀,我們在歷練在成長,當下的一切必是因年少的選擇結的果,不必驕傲,不必難過。平常心待之,不焦不躁,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於心無愧,才人生無悔!

未來心不可得,誰能預見自己的未來呢?誰能知道自己的一顆平常心,會不會因環境因經歷因周圍人而改變呢?這社會在不停變化,將來好的也許會變壞,壞的也許會變好,世事本無常,未來心亦不可篤定之!活在當下,心態平和,憑本事生活,不管未來如何,生活必不會虧待了自己!




龍小微1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活在當下,不要沉淪在往事的悲傷和未來的渺茫中,更不要抱住現在不放,因為,世間的一切都在變化中,你執著什麼就會被什麼所累、所傷。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 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叫三心不可得。過去已經過去 了,就不要再去講了;未來還沒有到,也不要去講了;現 在已經過去了,又能怎麼樣呢?不要去執著在這些心上面, 聽得懂嗎?




櫻花樹下那年有你


新人不解舊人心,面對今人誰是真?

確信後世仍難料,付出所有難得心;

人心無盡蛇吞象,天外有天心外心;

從古到今不得心,順其自然親是親!


張億鑫1399


置身於三維空間,你的心就不屬於你,你永遠在想與得中徘徊,哪怕是中間隔著一張紙,你也無能為力,現實中的感悟,完美是種誤區。


文軒墨客


第一次看到這種描述,懵圈[委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