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那麼聰明,為何不提前巴結嘉慶以避免嘉慶上臺處死他?

歷史一書生


和珅聰明著呢,咱們能想到的,他這個八面玲瓏的當事人自然能想不到?那可是關係他前途命運的大事兒!他一開始對未來的嘉慶帝愛搭不理,後來萬分危急時,卻發現自己高攀不起了!



一、和珅根本不知道下一任皇帝會是嘉慶

康熙帝的9個兒子為了爭奪皇位斗的你死我活,可謂慘烈!“九子奪嫡”的出現,清朝皇帝開始秘密立儲。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不再發生,自雍正朝開始採取秘密建儲的辦法。也就是秘密寫出所選皇位繼承人的文書,藏起來。一份放在皇帝身邊;一份封在“建儲匣”內,放到“正大光明”匾後,皇帝不到最後一刻是不會公開所立皇太子的名字的。

而且乾隆在立儲的事上也是幾次三番地變化。剛開始乾隆帝立的是皇后的兩個兒子。他首先立的是皇二子永璉,可惜沒活過9歲。 後來立永琮,結果他2歲就夭折了,乾隆帝心愛的皇后也因喪子而死。 乾隆後來又選永琪,不料這個皇子也死了。立一個死一個,一連死了三個愛子,連皇后也死了。傷心欲絕的乾隆不敢再立儲了,直到十多年以後,也就是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85歲的乾隆爺才決定卸任,才選了十五皇子永琰(嘉慶帝)為儲君。


這時候的和珅倒是想巴結嘉慶但是他不敢。因為弄不好是要掉腦袋的,甚至會被滅族。

二、有乾隆爺在,和珅去巴結嘉慶的話,會被乾隆認為他大逆不道要謀權篡位、盼自己早死

乾隆爺有名的長壽皇帝,他對權利可是愛不釋手。在位60年,他雖然名義上是禪位了,但是實際大權還是自己掌控。禪位後又執政三年零四個月,在這段時間裡也是對嘉慶帝的考驗,更是時刻提防哪些朝臣和嘉慶走的近,是否要謀權篡位,再說和珅有乾隆爺的大粗腿抱著他何必去冒這個風險呢?


三、嘉慶的朋友圈和珅不想進,他也進不去

嘉慶帝剛繼位時,和珅贈給他一塊上好的玉如意,看似巴結嘉慶,實則是試探。

嘉慶收到這個“帶刺”的禮物,還即興作詩寫下幾首《詠玉如意》,故意扔給自己的太監,和珅的間諜小德子。小德子便將《詠玉如意》偷偷拿給和珅看,和珅看後譏笑道:“嘉慶不足以與我鬥智謀!”

從和珅的這些表現來看,和珅根本不屑於巴結嘉慶,他說不定早就預謀好“挾天子以令諸侯”了。


嘉慶面對一個如此陰險有勢力的人,不得不學會防備和偽裝,他怎會真心接受和珅的巴結。為了麻痺和珅,他下令免了和珅的跪拜禮,哪怕在公眾場合也不需和珅下跪。還賜和珅良田美宅,奴僕婢女。

四、和珅早已被嘉慶列入死亡名單

和珅是個大貪官,他仗著乾隆帝的寵信不但貪贓枉法,還結黨營私,殺文官斬武官,成了當時的二皇帝,當時流傳一句話。“只知有和珅,不知有嘉慶”。

他從一個拜唐阿的小官職,升至軍機大臣、戶部尚書和授大學士,專權達24年之久,在乾隆帝面前儼然一副油嘴滑舌的大騙子,報喜不報憂,不斷地擴大權勢進行索賄,這些讓正直嘉慶看在眼裡恨在心裡。

和珅還大膽到限制乾隆、嘉慶兩帝的人身自由,宮中到處是和珅的眼線,太監、官女、親信官員這些都是嫌疑人。就連劉墉、董誥都不得不裝傻充愣來自保。和珅倒臺後,嘉慶寫道,他當時恨不得立刻斬了和珅。

嘉慶早就把和珅看成眼中釘肉中刺了,只苦於手裡沒實權,要不和珅早碎屍萬段了,也不會有十公主嫁給和珅的兒子這一出了。若不是十公主的面子和珅就得被凌遲。


嘉慶想要的是弄死和珅,獲得和珅的全部財產來填補早已虧空的國庫。退一步說,他如果接受和珅的巴結,嗜財如命的和珅絕不會把所有財產上繳國庫,說不定還會鬧出什麼么蛾子,所以和珅必須死。

乾隆帝一駕崩,嘉慶帝就來了個快到斬亂麻,還未等和珅反應出應對措施,三尺白綾就送和珅上了路。

 


小姐姐講史


乾隆退位之後,嘉慶繼承皇位。當時乾隆雖然不放權,嘉慶只是個傀儡皇帝。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乾隆已是垂垂老矣,嘉慶在未來必然會執掌大權。和珅作為一個絕頂聰明的人卻沒有提前倒向嘉慶一邊,巴結更有前途的嘉慶皇帝。這是很多人對和珅十分費解的一點。

然而,這種費解其實是錯誤的。因為和珅巴結過嘉慶,但是嘉慶皇帝出於種種原因,最終還是處死了和珅。



據《清史稿》記載,乾隆駕崩後,嘉慶派和珅去給乾隆守靈,將他冷處理。緊接著,嘉慶就令人蒐集和珅的罪證,一共二十條。其中排在第一條的大罪,就是嘉慶怒斥和珅巴結自己。

朕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冊封皇太子,尚未宣佈諭旨,而和珅於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遞如意,漏洩機密,居然以擁戴為功,其大罪一。——《清史稿·和珅傳》

這段文言文的意思是說,在乾隆準備宣佈退位的前一天,和珅就跑去告訴嘉慶,並且還送了一柄玉如意給嘉慶。偷偷的洩密,想在嘉慶面前留一個擁戴之功。

難道這還不算和珅想方設法巴結嘉慶嗎?

所以說,和珅不巴結嘉慶,這本身就是一種謬論。和珅他不傻,他確實巴結過嘉慶,但是嘉慶有必須殺他的苦衷,不可能留著和珅的一條老命。

那麼,嘉慶為什麼一定要殺和珅呢?這個原因還要怪在乾隆皇帝的頭上。

乾隆六十年,沽名釣譽了一輩子的乾隆帝宣佈退位。他之所以會退位,純粹是因為他在早年立了“即位60年後一定退位”的flag,搞得天下人皆知。

他為了不被天下人譏諷自己“貪戀皇位”,於是不得已而為之,宣佈退位。

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壽八十有五,即當傳位太子,歸政退閒。——《清高宗本紀》

退位之前,乾隆心裡非常清楚,君不可一日無權,否則會死得慘。歷史上的太上皇,如果不能自己掌握權柄,便是把自己的生殺予奪皆轉交在了新皇帝的手上。若是新皇帝真心孝順自己,如宋孝宗對宋高宗那樣,那日子還能過得好一些;否則的話,他就跟唐玄宗一樣,整日只能深居宮中,不能過問朝政大事,不能和交結朝臣。這樣的日子和高級囚徒其實也沒什麼不同,每日只能盼著兒子有良心,能來探望太上皇老人家。

這種日子,讓一生唯我獨尊慣了的乾隆帝如何能忍?所以,為了父子爭權,八十五歲的乾隆禪位不交權,大清的一切國事,事無鉅細,他都要掌握在自己手上。

可是乾隆年紀大了,當時的他已經出現了精力不濟,智力衰退的情況。很多事情,比如川楚白蓮教起義,他就不能好好的處理。因此他就需要找一個信任的人替自己處理這些煩人的國事。

交給嘉慶處理可行麼?不行!當時乾隆防的就是嘉慶。小事可以交給他,但是大事絕不能讓嘉慶辦。否則他就有被架空的威脅。

既然不能交給嘉慶,那乾隆就只能找一個信任的代理人了。

當時誰最受乾隆的信任?別無他人了,只有和珅最合適。



當時的和珅,身兼領班軍機大臣和首席內閣大學士,同時並身兼吏、戶、刑三部和理藩院尚書。另外和珅還兼著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纂官、步軍統領、領侍衛內大臣等數十個要職。他實際上就是太上皇乾隆最得力的幫手和代理人。

也就是說,讓嘉慶皇帝有皇帝之名而無皇帝之實,形同傀儡的人,名義上是乾隆,實際上是和珅。

如果說和珅的權力沒有那麼大,他或許還有苟活的機會。但是他的權力太大了,他就沒有活命的機會了。

因為,乾隆給他這麼大的權力,就是要讓他制約嘉慶。他如果不能好好制約嘉慶,好好替自己幹活,乾隆要他何用?可是和珅一旦真正的制約了嘉慶,必然會引起嘉慶對他的記恨,嘉慶勢必不能留他。這就是和珅這種身居高位之人的悲哀。

或許,乾隆根本就沒打算讓和珅好死,或許他就是想讓和珅給自己賣命。只要他自己能熬到正常死亡,嘉慶繼位。嘉慶讓不讓和珅活,那都不干他的事了。


這裡我們不妨可以做一個假設,假如乾隆當年沒有立“六十年時一定退位“的承諾。那麼他原本想當多久皇帝,就當多久皇帝,這本是天經地義之事。

嘉慶作為乾隆庶出的第十五子,乾隆立他為太子,他除了對乾隆感激涕零,還是對乾隆感激涕零。又怎會和歷史上的嘉慶一樣,明明身為皇帝,卻不能掌權。導致對乾隆窩了一肚子的火呢?

至於和珅,假如乾隆帝不曾讓位,他就無需替乾隆壓制嘉慶、當那個遭人記恨,操控百官的代理人了。如果不摻和這件事,他自然也不會狠狠得罪嘉慶帝。相反,他倒是可以發揮他八面玲瓏的特長,儘可能的討好太子爺。那麼一旦嘉慶帝即位後,瞧在先皇的面上,瞧在自己妹妹妹夫面上,他對和珅也未必就一定會痛下殺手。

畢竟後來嘉慶處理和珅,他殺和珅的理由並不是因為和珅有錢。而是和珅專權,他當嘉慶是空氣一般的存在。

這裡額外插一段,嘉慶帝宣佈和珅的二十條大罪,第一條是說和珅巴結自己,第二條到十二條,主要說的是和珅獨攬朝權,獨斷朝政,培植私黨,舉止僭越等等行為。

第十三條和第十四條,是指責和珅的居所和陵墓,修得奢侈逾制。其實還是在指責和珅專權弄權。直到第十五條後,才是細數和珅的種種貪斂行為。

由是可見,嘉慶並非痛恨和珅是個家財萬貫的貪官,而是他在自己即位後,依仗太上皇乾隆帝的信任,自以為是權臣,惡意把持朝政,將嘉慶視為一個可以操控的“幼主”。對嘉慶非常的不恭敬。而嘉慶對此是非常的深惡痛絕!誓要殺和珅立威。



因此,嘉慶殺和珅,並非是和珅愚蠢,不知道巴結自己;也並非是和珅有錢,嘉慶要殺和珅充盈國庫;而是嘉慶的傀儡皇帝身份當的太憋屈了!他要殺和珅立威,證明自己是真正有權力的皇帝!

朕連太上皇的第一寵臣,大清的第一權臣都敢殺掉,誰還敢說朕是傀儡皇帝?!

和珅的這一悲劇,可以說就是乾隆妄自比擬堯舜,搞出“內禪”鬧劇給禍害的。乾隆他是禪位了,兌現了自己當初的許諾,可是到頭來,卻是害了他最忠心的臣子。



總的來說,和珅必死!他的死就好比漢宣帝清算霍光,萬曆皇帝清算張居正一樣。新皇帝若是不清算前朝權臣,皇帝就會覺得自己名不正言不順。至於和珅怎麼想,和珅會不會巴結自己,這根本就不重要。難道巴結了就能免於一死?

和珅在乾隆當太上皇的三年,幹了那麼多僭越之事,嘉慶要是不殺他立威,他這個皇帝也就不用幹了。並且,殺了和珅,還有大把銀子可以往自己口袋裡揣。何樂而不為呢?


Mer86


巴結嘉慶?敢巴結嘉慶和珅死的更快,更何況嘉慶也輪不到和珅來巴結!

首先聲明一點:在嘉慶繼位之前的絕大多數時間裡,和珅根本不可能想到去巴結嘉慶。

為什麼呢?因為沒有人知道嘉慶會繼位啊!

在康熙朝,由於皇子之間爭皇位的鬥爭實在太過慘烈,導致最後的勝利者雍正帝心有餘悸。他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也陷入這樣骨肉相殘的慘劇中,設立了一個規定——秘密立儲。不立太子,把繼承人的名字寫在紙條上藏在正大光明匾額後面,等自己死了,大臣們把這紙條一拿,紙條上的人繼位。

但雍正的政策只執行了一代,到了乾隆帝這裡,出現了變故。

什麼變故呢?乾隆活的太長了。


乾隆統治的前幾十年,他一直遵守著父親的規定沒有立太子。可是到了乾隆三十年之後,民間和朝野開始有了呼籲立儲的聲音,乾隆四十年以後尤其激烈。為什麼呢?您老人家年齡眼看著大了,死把著皇位不撒手,萬一您老人家哪天嘎巴一下死過去,大家心裡沒譜。

到了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在民間呼籲立儲的聲音越來越激烈的時候,終於頂不住輿論的壓力,於是他做了一個承諾:

「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壽八十有五,即當傳位太子,歸政退閒。」

什麼意思呢?

意思是,康熙爺幹了六十一年皇帝,我不敢相比。如果老天保佑,我能幹到乾隆六十年的話,那年我八十五歲,我一定在那年傳位給太子,退休歸閒了。

這話說的很沒勁,為什麼?因為大家為的就是防止你突然掛掉後繼無人,你說你八十五歲那年退休,那你八十五歲之前死了怎麼辦?問題還是沒解決啊!

但是,這種說法卻可以堵住所有人的嘴。

為什麼?因為天子萬歲啊,我都已經做出了承諾,說我八十五歲就退休。你還要讓我立儲,什麼意思?莫非你認為我活不到八十五?你要是這麼說了,我活的到活不到不好說,你肯定是活不到八十五了。

所以,乾隆這麼一說,大家也只好接著忍。

乾隆的如意算盤是,康熙爺八歲繼位,幹了六十年,六十八歲駕崩。我二十五歲繼位,中國還從來沒有哪個皇帝活到過八十五,真要是有那天也夠本了,退就退吧!

乾隆萬萬沒想到,他真的活到了八十五,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乾隆活到八十五歲,傻眼了。

必須得退休了,因為十七年前立的那麼大的一個flag在那呢,幾億百姓都看著呢。


乾隆六十年,乾隆帝立皇十五子愛新覺羅·顒琰為太子,第二年繼位為嘉慶皇帝。

傻眼的不止乾隆,也包括和珅。

為啥?你老人家倒是早說啊!

嘉慶帝只是乾隆的庶出兒子,在眾多兒子中也不突出。在乾隆的前幾十年,乾隆前後偷偷立過三個太子,都夭折了。嘉慶也沒有什麼過於突出的事蹟,和珅在早年間也不很確定他會是皇帝。

那時候的和珅權勢熏天,沒顧得上燒燒嘉慶這個冷灶,在最容易巴結人的時候,他沒顧得上。

列位在與人交往中千萬記住,雪中送炭遠遠比錦上添花有用,人在發達之後想要再巴結人,是很難的。

嘉慶繼位了。

嘉慶元年時,帝國權力最大的三個人,乾隆、嘉慶、和珅,心情都很複雜。

乾隆的原則是——死不放權。有鑑於他之前的太上皇過的都不咋樣,所以乾隆為了給自己爭取一個夕陽無限好,決定死都不放出手中的權力。

嘉慶的心理是,他雖然想要權力,但封建社會的禮法限制,加上乾隆六十年來的樹大根深(尤其是有和珅的掣肘),嘉慶根本沒辦法與乾隆爭權。

而和珅,心情是最複雜的。


和珅對乾隆是很忠心的,他知道,現在是乾隆最需要他的時候。

乾隆退位之後,和珅集吏部、工部、刑部、理藩院四個尚書於一身,加上軍機大臣,翰林院掌院,整個清朝朝廷,一半的衙門在和珅手裡握著。

之所以給和珅如此大的權力,就是因為乾隆需要通過和珅來控制朝政,只有和珅在,乾隆的權力才能在。

而和珅,則被迫的被乾隆逼到了嘉慶的對立面。

和珅是嘉慶爭權的最大障礙,無論他有意無意,他都是嘉慶的眼中釘。

那麼他能不能拋棄乾隆,轉投嘉慶的懷抱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那樣的話,和珅是兩頭不討好。

和珅如果靠近嘉慶,乾隆察覺之後,勢必要幹掉這個叛徒,而以乾隆當時對朝廷的掌控程度,失去了和珅控制嘉慶可能不容易,幹掉和珅個人還是不難的。

更重要的是,嘉慶不會接納和珅。因為我已經是皇帝了,權力早晚是老子的,不用你來送。如果乾隆要殺和珅,正好給太上皇送一個順水人情,徹底清除掉乾隆朝的最大遺產。

所以和珅只能一條道走到黑,死死圍繞在乾隆身邊。嘉慶朝的前三年,乾隆甚至連上朝都要親自上。年進九十的乾隆坐在朝堂中間,嘉慶坐在一邊,和珅站在乾隆旁邊。之所以和珅要站在乾隆旁邊,因為當時的乾隆已經口齒不清,他說的話只有和珅能聽懂。

雖然乾隆已經退位,可是一切的國家大事,都由乾隆和和珅來決定。坐在一旁的嘉慶的心裡是什麼滋味,可想而知。

好在嘉慶善於偽裝,嘉慶剛剛登基時,和珅送給嘉慶一個玉如意。嘉慶收下後做出很高興的樣子,並故意在和珅的耳目面前寫了幾首《詠玉如意》,和珅聽說後,輕蔑的說“嘉慶不足與我鬥智謀!”。

不知道當他面對著嘉慶送來的白綾時,還會不會想起當時的這句狂話。


小約翰


提起和珅,想必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王剛飾演的那位只會溜鬚拍馬的“和胖子”。真實歷史上的和珅可不是隻會溜鬚拍馬!和珅這個人的能力和才幹都是非常卓越的。他不僅是斂財的能手,同樣也是個理財的高手!在所有“乾隆盛世”的虛假繁榮之下,清王朝的經濟早已千瘡百孔,正是因為和珅的東挪西湊,才給了乾隆帝成就所謂“十全武功”的重要經濟支撐!因此,和珅不只是靠溜鬚拍馬、巴結乾隆帝才得以步步高昇,乾隆帝同樣離不開和珅!



和珅的父親常保曾擔任過副都統,屬於清王朝的高級武官。因此,說和珅是“高官二代”也不為過。只可惜,在和珅九歲時,他的父親便去世了,和珅並沒有沾到父親什麼光。當然,畢竟是旗下的高級官員子弟,和珅的機會還是比一般人多很多的。年齡稍長之後,和珅考入了鹹安宮官學。可見,和珅少年時還是比較認真刻苦的,並不是不學無術的八旗紈絝子弟。後來在科場失意、名落孫山之後,和珅果斷放棄了這條常規道路,踏上了一條滿洲八旗子弟常走的“終南捷徑”——當侍衛。而這,也成為了和珅發跡的開端。說實話,和珅當三等侍衛其實多少有些屈就了。因為在此前三年,和珅剛剛承襲了祖上留下的三等輕車都尉世職。按清制,輕車都尉為正三品,遠高於正五品的三等侍衛。換言之,和珅即便什麼也不幹,他也能享受正三品待遇!但是,和珅並沒有,他寧可自降身價當一個正五品的三等侍衛,也不想提籠架鷹、混吃等死。從這一點而言,年輕的和珅還是頗有些理想和追求的。



所以說,和珅雖然善於逢迎清高宗乾隆帝,卻不是一個只會一味溜鬚拍馬的不學無術之徒。乾隆三十八年擔任三等侍衛,僅僅兩年之後和珅便成為了副都統。又一年之後,和珅榮升戶部右侍郎並進入了軍機處任軍機大臣,開始了中樞生涯。從這種火箭般的晉升速度也能看得出,和珅恐怕不單單隻會溜鬚拍馬,不是嗎?之後,和珅平步青雲,一步步做到了協辦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和珅一直在“加官進爵”,卻一直到嘉慶三年才正式被晉封為一等忠襄公。而這,與提問者所提出的問題有著莫大的關聯。和珅那麼聰明,明知道清仁宗嘉慶帝是繼任皇帝的不二人選,為什麼不提前巴結潛邸時期的嘉慶帝?其實,不是和珅不想,而是他所處的位置根本做不到!



嘉慶元年之前

在嘉慶元年之前,和珅雖然已經位列中樞,但儲位、皇位這種涉及皇家內鬥的東西,他一個異姓奴才,還沒有資格染指。乾隆帝之所以重用和珅,無非兩個原因:一、聽話。二、好用。那麼,問題就來了,和珅如果捲入了儲位、皇位之爭而不是和乾隆帝保持高度一致,那這個“聽話”就要大打折扣了。沒有了這個“聽話”,和珅在乾隆帝心中還剩下多少分量,這就非常難說了。因此,和珅根本不可能、也不敢公開表露政治傾向,更加不可能去主動巴結討好嘉慶帝。其實,和珅最終還是主動示好了,在乾隆帝正式下定決心退位之前,和珅私下裡還是把這個消息透給了潛邸時期的嘉慶帝,但已經太晚了,這就涉及到下一個原因了。



嘉慶元年及之後

乾隆帝在很早以前便擺出了一個高姿態,說什麼自己不能超越祖父清聖祖康熙帝,能當皇帝六十年便會退位,以示對祖父的景仰。乾隆帝的小算盤巴拉得還是相當精的,康熙帝八歲登基,而乾隆帝二十五歲才即位,就算當六十年皇帝,到時也已經八十五歲了。在那個時代,八十五歲幾乎是人瑞一般地存在了,尤其是歷代帝王,能活到這個歲數的簡直是鳳毛麟角。乾隆帝此舉既可以給自己臉上貼金,又不必擔心無法兌現。可老天爺偏偏跟乾隆帝開了個善意的玩笑,他還真就活到了八十五歲!這下麻煩大了,皇帝金口玉言,總不能出爾反爾吧?可實權一旦交出去,萬一嘉慶帝不孝,那自己可就真就成了唐玄宗李隆基那樣的“太上皇”了!



畢竟年齡不饒人,乾隆帝已經八十五歲了,他已經沒有太多精力去和兒子勾心鬥角。於是,和珅成了牽制嘉慶帝的不二人選。在乾隆帝架空嘉慶帝的三年多時間裡,和珅功不可沒,甚至被一些人稱為“二皇帝”。這就是和珅為什麼能在嘉慶三年晉爵一等公的原因之一,乾隆帝就是想用他來作為牽制嘉慶帝的一把利器。試想,如果和珅這個時候表現出些許倒向嘉慶帝的意思,恐怕他的小命首先就得玩完,根本等不到嘉慶四年!換言之,和珅實際上處於一個兩難的境地,不倒向嘉慶帝是個死、倒向嘉慶帝也是個死!



乾隆帝早就給和珅下好了套

除了利用和珅牽制嘉慶帝之外,和珅實際上也是乾隆帝留給嘉慶帝立威用的!乾隆帝出於維護自身權力的考量近乎架空了嘉慶帝,嘉慶帝在他人眼中就是一個掛著皇帝名分的皇太子而已,甚至還不如一些實權皇太子!一旦乾隆帝去世,嘉慶帝如何在群臣中立威?在沒有了利益衝突的前提下,這是乾隆帝不得不考慮的問題。而和珅,恰恰可以起到給嘉慶帝立威的作用。殺了和珅,嘉慶帝足以震懾群臣,擺脫長期的“傀儡”形象!與此同時,和珅長期貪汙積累的鉅額財富,在和珅倒臺之後自然而然便成了嘉慶帝充盈國庫的重要財源,一舉數得!說白了,乾隆帝實際上早就給和珅下好了套,把和珅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活著有大用、死也同樣有大用……



因為和珅的生死對於乾隆帝都是有現實意義的,因此和珅必須準確無誤地照著乾隆帝的計劃走下去,即便明知是個坑,也只能往下跳!他別無選擇。乾隆帝不可能容忍和珅主動巴結嘉慶帝,如果真這樣,那麼和珅離死也就不遠了……所以說,不是和珅不聰明、想不到,也不是和珅不想提前巴結嘉慶帝,而是他根本做不到!


農民工歪說歷史


第一:大家都知道,清代大奸臣、大貪官和珅的故事,乾隆皇帝的寵臣。但是乾隆一死,馬上就被嘉慶皇帝處死抄家,抄出來大量財產,所以有那句話“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乾隆當了三年太上皇之後,1799年正月初三死的。嘉慶皇帝當時還讓和珅總理喪事。喪事還沒辦完,十天後,正月十三,就宣佈和珅20條大罪,正月十八就下令處死了。


第二:過去,有很多野史說,和珅,仗著乾隆皇帝寵愛,眼裡沒有繼任皇帝嘉慶,所以得罪了嘉慶。我們有歷史常識的現代人,拿大腳指頭想想就知道這是瞎說。在那樣的年代那樣的政治格局裡,一個人能往上爬到和珅那樣高的地位,一定是非常善於察言觀色,玲瓏剔透的聰明人。

和珅難道不知道老皇上再寵愛他,也沒有幾年好活了,他的身家性命都捏在繼任的嘉慶手裡,所以他怎麼可能故意得罪嘉慶呢?討好還來不及呢。


第三:有則歷史材料,乾隆一直說,我當皇帝只當60年,然後就禪位,要去當太上皇。所以,等到乾隆六十年的時候,日子到期了,他必須把繼承人的人選定下來了。這一年九月初三,乾隆冊立第十五個兒子永琰,也就是未來的嘉慶皇帝為皇太子。宣佈這個消息的前一天,乾隆和自己的幾個心腹大臣透了底,這當中自然就包括和珅。你想,當時的大清朝,這是最頂級的機密。其他大臣守口如瓶,可和珅知道之後,迅速跑到當時還是皇子的嘉慶府上,見到嘉慶,從袖子裡掏出一柄玉如意,雙手奉上。四目一對,你知我知,然後匆匆離去。

後來嘉慶公佈和珅罪狀的時候,一共列舉了二十條大罪,這件事就被列在第一條。你可能會說,把這件事列在第一條只是為了冠冕堂皇罷了。還真不是,嘉慶皇帝是真的很介意這件事。這是有證據的,嘉慶皇帝幾乎同時還下了一道聖旨,禁止臣子進貢,還特別強調,尤其禁止進貢玉如意。你看,那柄玉如意,還真的是嘉慶皇帝的心病,不是說說就算了的。


第四:一般人覺得,和珅一直就是一個權傾朝野的人。其實不是,和珅恰恰就是在乾隆在當太上皇的那三年裡才當上首席軍機大臣,爬到權力頂端的。所以,和珅當權的那一刻,面對的處境就是:面對兩個皇帝,天有二日。兩位皇帝性格不一樣,想法不一樣,但是他們都有一個特徵,就是隨時都可以要和珅的命。那和珅怎麼辦呢?當然只能兩頭討好。

討好老皇帝靠什麼?我知道你心思,你想要什麼,我就給你什麼,甚至你還沒開口,我先替你想到了。很自然的,和珅也會用這一套來對待和揣測小皇帝。我要討好你,我要把自己的全部獻給你,我對你不會隱瞞,我對你沒有秘密。所以,他才提前給嘉慶送個消息,遞個如意,就是這個思維模式的結果。

但是在嘉慶皇帝看來,這件事情的意涵就完全不同了。因為乾隆是一個沒有未來的老人,而嘉慶一個是有未來的年輕人。


破乞


請您歇會,波仔來答!

巴結?還是算了吧!他情願揹負一個“忠臣”的“罵名”!

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駕崩,嘉慶皇帝真正手握皇權,可僅僅就在兩天後,嘉慶皇帝就下令逮捕和珅,三天後抄家,十天後嘉慶皇帝賞給了和大人三尺白綾,結束了和珅的一生!

很多人也疑惑:和珅可是乾隆皇帝身邊的大紅人,人非常聰明,很會猜測主子的心思,而且當時權傾朝野,富可敵國,有關係又有錢,這麼聰明的一個人?為什麼不去巴結下一任老闆,而直接就被處死了呢!

首先第一個:不是和珅不巴結嘉慶,是嘉慶不吃這一套!

和珅聰明,會猜測主子的心思,那是發生在乾隆健在的時候,乾隆末年,乾隆皇帝對於朝政已經不再像以前那麼上心了,整天都是吃喝玩樂 ,偏偏這個和珅是一個油嘴滑舌、阿諛奉承之人,才一直到乾隆臨死都會討得他的歡心。

和珅在嘉慶被立為皇太子的前一天,已經得到消息的和珅冒著“洩露天機”的罪名到嘉慶的府上傳遞消息,這種行為在古代叫作擁戴之功,這不明擺著也想討好嘉慶嗎?

所發生的一切,嘉慶都是看在眼裡的,他可不是三歲小孩兒,嘉慶深知和珅當時深得乾隆寵信,一旦出了差錯可能萬劫不復!是不是父親考驗自己和珅所出的計謀而想加害於我呢?

嘉慶就不吃和珅那一套,風險太大!

還就就是古語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歷史上能夠打破這個規律的人沒有幾個,清朝時候最有名的就是三朝重臣張廷玉,在皇太極、康熙、雍正這幾位帝王中,索額圖、明珠、鰲拜也是老人了,換了老闆之後,看看他們的下場?因此,也更別提和珅這種大貪官、大奸臣了!

其二:一僕不侍二主!

雖說和珅是貪官,但是對乾隆也是忠心耿耿、任勞任怨,雖然自己貪汙,嘉慶以為:最後這些錢還不是都回歸到了大清朝的國庫裡面?其實早在乾隆在位的後幾十年,和珅的臭名就不僅在民間,在宮廷中也傳得很開了,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看和珅不爽,但卻因為乾隆很護著和珅,所以壓根沒人敢動他!

嘉慶是乾隆欽點的接班人,也不笨!和珅的臭名也早有耳聞,其實站在和珅的角度,無論是遠離乾隆巴結嘉慶,還是什麼都不做看著乾隆駕崩、嘉慶繼位,都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不說乾隆護著和珅,只是因為和珅權勢太大,乾隆一時半會無法除掉和珅,甚至還要依賴和珅為他辦事。

但是這個時候,和珅如果再巴結嘉慶,那就意味著這是兩個主子,在封建社會,那可是帝王中最討厭的!最忌諱的!況且在乾隆沒有歸天之際,他也不敢明目張膽的去巴結嘉慶,一旦有了這個苗頭,那就犯了帝王之室的大忌!

其三:當想的時候為時已晚!

既然有了一僕不侍二主,當然和珅就不敢在乾隆帝沒有駕崩之前去直接整天面對嘉慶,嘉慶雖然實為帝王,但是手裡並沒有實權,實權還是在和珅的主子那裡。他如果想再去討好嘉慶,那可是明擺著屬於陰奉陽違、拍馬溜鬚之人。因為那樣的話,和珅是兩頭不討好!

前面也看到,嘉慶繼位掌握皇權,到和珅抄家,僅僅三天時間!乾隆帝屍骨未寒啊!這三天時間,換成誰也不可能挽回!也就是說,嘉慶想除掉和珅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等到王儲的身份公佈,和珅想要巴結嘉慶實在是為時已晚。況且和珅在乾隆執政期間根深蒂固,幾乎沒人能動的得了!

其四:我已得罪你了!巴結了也沒用!

乾隆的原則是——寧死不放權。

因為在他之前,乾隆的太上皇的日子過得不怎麼樣,因此,為了給一個爭取一個夕陽無限好,“十全老人”的晚年,決定死都不放手中的大權!

嘉慶的心理是,他雖然想要權力,但封建社會的禮法限制,加上乾隆六十年來的樹大根深,嘉慶根本沒辦法與乾隆爭權。只有慢慢的等,等你歸天。

而和珅,心情是最複雜的。和珅對乾隆是很忠心的,他知道,現在是乾隆最需要他的時候。

乾隆退位之後,和珅集吏部、工部、刑部、理藩院四個尚書於一身,加上軍機大臣,翰林院掌院,整個清朝朝廷,一半的衙門在和珅手裡握著。之所以給和珅如此大的權力,就是因為乾隆需要通過和珅來控制朝政,只有和珅在,乾隆的權力才能在!和珅是嘉慶能儘早掌權的最大障礙,無論他有意無意,他都是嘉慶的眼中釘、肉中刺!

而和珅,在此時,被乾隆活生生的逼到了嘉慶的對立面!嘉慶:你得罪我了!

因此和珅就是巴結嘉慶也是無果,因為對於和珅貪汙的財產,嘉慶皇帝早已是耳濡目染,還沒上位就想著將和珅的財產全部剝奪,用來補充國庫。

總之:

和珅只能一條道走到黑,死死圍繞在乾隆身邊,情願揹負一個“忠臣”的罵名!他的末路其實是早就有所定奪的,舊掌權者的實權其實都集中在和珅身上,嘉慶一旦上臺,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抹去舊掌權者所有的權力,把權力集中到自己手中!!


關注【波仔談歷史】,討論中華大地不一樣的歷史趣聞!


波仔談歷史


和珅大人不是不想巴結嘉慶,而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任何朝代皇帝最看重的是權,其次才是財,最後是女人,那麼到和珅這,和珅有什麼?和珅有權、財,而當時的嘉慶對於錢看得並非老一輩那麼重,到他這一代已經算是“富二代”,所以此時的他,更在於權,也就導致和珅想巴結也無望,兩人最終都會迎來一場“君臣較量”,只因為嘉慶想要權,後期抄家和珅後,發現和珅之富,只餘有驚喜之感而已。

和珅之所以能聰明到大肆貪汙,乾隆還不動,源於死忠乾隆,於嘉慶這,所以無法討好和巴結,他的聰明和不死只能用於前朝,而非下一代

和珅這一生站位很清晰,這也是他聰明所在,即便大肆貪汙也讓乾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乾隆這一生對權力看得極重,即便乾隆在位時,想動和珅也沒理由,只能巧妙的警告,直到嘉慶上位,為何這樣說,咱們來分析一下。

乾隆從政幾十年,即便臨近七十高壽也不立太子,反而,最忌諱權臣走近皇子,曾有大臣走近皇子都被乾隆清除,可見他對於權力有極重的控制慾,最出名的當屬大壽時,有官員獻建儲,哪知被乾隆怒發直言:“想咒朕死?”回頭就把那諫言的官員殺了。

其實那官員此言也沒錯,於社稷,明大義,錯就錯在,不夠聰明,沒看懂人家乾隆壓根不想下來,這官員較於和珅,和珅可以明目張膽的貪,但他死忠乾隆的大權,從不佔位,即便有官員擠兌乾隆不是,但和珅一如既往的站位乾隆。

這也導致,權力心極重的乾隆在位期間想扳和珅一直沒有機會,哪怕乾隆心知和珅之富有。

因為一旦動了和珅,誰來保他權力?留和珅,此乃權衡之道,當然,這也是和珅的底氣所在,與聰明之處。

然而,等嘉慶上位後,和珅就懵了,早年他的不站位與看不起嘉慶為後續留下伏筆,那就是不被嘉慶待見。

等嘉慶上位後,他即便想巴結,已經來不及,因為國力並不缺銀兩,嘉慶要的是皇權,在當時,嘉慶更在意權力,但權力,有老臣從旁輔政,怎麼可能好拿?何況和珅在朝野的勢力錯綜複雜,讓嘉慶縮手縮腳,於是,逼得嘉慶產生了動和珅的念頭。

動和珅前夕,嘉慶也知道不好動,遂安排滿朝文武納諫,最終定格時,其罪涵蓋二十餘條,這裡面上到文臣,下到武官,紛紛成列,不因疑它,只因和珅在乾隆年間太遭人恨了,動也動不了,輪到嘉慶年間,這些人早已憋著惡氣。


探索歷史奇聞


和珅不是沒有巴結過嘉慶。《清史稿.和珅傳》載:“(嘉慶)朕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冊封皇太子,尚未宣佈,和珅於初二日在朕前先遞如意,以擁戴自居”,就是說在乾隆六十年,乾隆還沒宣佈要冊封嘉慶為皇太子時,和珅就搶先給嘉慶送了一根玉如意,以示自己擁立之功。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和珅絕對是有巴結過嘉慶的。



但是,當時嘉慶的巴結有用嗎?答案是沒用,這點從嘉慶掌權後,將和珅送他玉如意一事定為他所犯的第一大罪,就可窺知一二。

那嘉慶為何不接受和珅的示好?而是乾隆一死 他就迫不及待就要殺了他呢?

首先,個人認為,嘉慶之所以要那麼急迫的將和珅誅殺,不是因為個人恩怨,而是為了清朝的江山永固。嘉慶對和珅的不滿,實際上並不不是對和珅個人的不滿(和珅雖貪,但對乾隆和嘉慶這對父子,他真的沒啥對不起的地方,那是忠心耿耿),而是對以和珅為首的乾隆後期那腐敗糜爛不堪的朝政的不滿。



在嘉慶看來,和珅是乾隆晚年以來朝政日非、腐敗日盛的一個標誌。因此,和珅不除,清朝將永無寧日,其腐敗將繼續侵蝕著清朝這具已是步入頹廢的龐大身軀,如果再不阻止這種侵蝕,清朝將不會再有將來。

確實,乾隆初期,清朝歷經康熙、雍正兩朝,再加上乾隆的治理下,清朝雖然步入了極盛時期,但正所謂“盛極而衰”,自乾隆中期開始,因乾隆逐漸沉迷在這種所謂的成就當中,他不再是曾經那勤於政事、英明神武的皇帝,變成了一個只知貪圖享受,荒廢政事的昏君。



比如乾隆四十一年初,六十六歲的乾隆第四次東巡山東,這次乾隆巡視的目的不是為了體察民情,而是為了方便“受賄”。在巡視前,乾隆就暗地裡讓和珅通知各省督撫,他會在山東接受群臣所孝敬的貢品。於是隨著乾隆的一聲令下,不但就近的河北、山東的地方大員紛紛前來,就連遠在湖廣、四川、廣東的地方大員也都紛至沓來。此後,在山東的每個驛站都相繼出現這樣的一個奇景,因乾隆來不及派人接受這些貢品,所以每個驛站都堆砌著大量的貢品,而後是內務府的太監用一輛一輛馬車將這些貢品悉數運回紫禁城。

因乾隆的有意帶動下,乾隆晚期的清朝是盛行上貢之風。乾隆出巡,經過地方,地方官員要上“迎鑾貢”;乾隆去熱河避暑,各地督撫要上“木蘭貢”;大臣進京覲見乾隆,他們要上“陛見貢”;乾隆提拔加恩,大臣要上“謝恩貢”。此外,有些時候乾隆缺錢花了,但卻找不到藉口,無賴的乾隆索性就直接下詔各地督撫要“傳辦貢”。



因此,就是在乾隆帶頭接受貢品,甚至是推動上貢之風的作法下,清朝上下官場也開始興起了接受上貢的風氣,史載當時的清朝是“印官上任,書役饋送輒數萬餘,督撫過境,州縣迎送必數千金”,即地方官上任,所屬官吏要上貢,督撫過境,所屬地方也要上貢。

如此,在上層統治者都這般肆無顧忌的受賄、索賄的風氣下,乾隆中後期,清朝的政治腐敗是如同細菌般在中國各個角落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乾隆用十餘年的時間,就將雍正花了20餘年才辛辛苦苦打造出的紀律嚴明官場變成貪汙腐敗無孔不入的局面。而後,清朝也為自己這樣腐敗無孔不入的官場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嘉慶元年,清朝爆發了席捲四川、陝西、河南、湖北等四省的白蓮教大起義,一時間大清朝是岌岌可危,隨時都有崩潰的態勢。



總得說,此時的清朝外表上還是那個繁榮昌盛的王朝,但實際上卻已是一個千瘡百孔,四處漏風的破敗王朝。

因此,對於嘉慶這位大清朝的新君來說,掌權後的他最需要做的就是想辦法解決清朝這日益嚴峻的腐敗問題,及如火如荼的白蓮教起義,如果解決不了這兩個問題,清朝離衰落,甚至是滅亡也就不遠了。

而對於嘉慶來說,要想解決這二個問題,他首要做的就是誅殺和珅。嘉慶曾說過“白蓮教的起因,乃在於官吏多方搜刮,竭盡民脂民膏,因而激變如此。然而州縣官員削剝小民,不盡是為了自肥,大半也是為了趨奉上司。而督撫大吏勒索屬員,也不盡為私貪,無非結交和珅”,“是以層層剝削,皆為和珅一人。而無窮之苦累,則我百姓當之”。可以說嘉慶看的很清楚,他清晰的認識到如果要想平定白蓮教起義,及遏制住遍佈清朝上下的貪腐問題,那他就必須先從誅殺和珅開始。



作為當時天下貪官的首領,和珅若不除,則嘉慶整治官場腐敗的政策將無法推行於全國。而只有除掉和珅,天下臣民才會明白嘉慶整治腐敗的決心,也才會接受,及信服嘉慶所推出的治腐政策。

如此以誅和珅為開端,嘉慶所推行的以整治腐敗為主要目的的新政開始連綿不絕地從紫禁城傳到大清的各個角落中。

在嘉慶親政後的第二個月,嘉慶就發佈諭旨:“今後皇帝出宮祭天及謁陵,隨行儀仗減半,皇后和嬪妃不必隨行,以減少出行費用”,而後在發佈這道上諭不足7天的時間,嘉慶就又再次發佈諭旨,廢除一切上貢,自此上至京城官員,下至地方官員,他們都不得再以任何藉口向他進貢。也就是在這道諭旨發佈不久,嘉慶就接到大臣的彙報,說去年葉爾羌進貢的一塊特大塊玉石,因道路難行,恐怕很難如期運抵入京,希望嘉慶批准延期。而此時,嘉慶並未批准延期,而是下詔:“一接此諭,不論玉石行至何處,即行拋棄”。



從以上的記載可以看出,嘉慶絕對是一個政治能力極高的一位皇帝,他清楚的認識到,要想遏制腐敗,首要事情是誅殺和珅,再要做的就是嚴以律己,只有自己帶頭節儉,他才有資格讓別人節儉,也才讓別人去信服他所頒佈的反腐政策。

在帶頭節儉後,嘉慶開始起復了一大批乾隆朝以言獲罪的官員,王傑、朱珪、劉墉、董誥等德行很好,清正廉明的官員開始紛紛被重用,被安插在重要的位置上。再之後,嘉慶在完全掌控朝中大權後,開始用重刑來整頓官場上的腐敗問題。



嘉慶四年(1799年)十一月,襄陽道胡齊侖因私扣銀二萬九千餘兩,並用於賄賂,嘉慶帝將其處死籍沒,同時接受胡齊侖賄賂的明亮、永保、慶成、鄂輝等地方大員皆處以籍沒其家;嘉慶五年(1800年),漕運總督富綱因接受糧道、衛弁的數萬兩銀錢的賄賂,被嘉慶下令處死;嘉慶十一年(1806年)九月,直隸司書王麗南侵吞帑銀31萬兩,嘉慶大怒,王麗南被處死,同時獲銀萬兩以上官員處斬首刑,萬兩以下的官員遣戍黑龍江。

當然,嘉慶對貪官狠,但對能臣幹吏卻是厚待有加,比如嘉慶四年(1799年)九月,河南偃師縣民人楊道純上奏嘉慶,向他提出“除積弊、蘇民困以固國本;倉庫漕糧,實國之本而弊最大,請降旨嚴行飭禁”等建議,嘉慶看後十分讚賞,遂下詔將楊道純“以從九品未入流,交與直隸總督胡季堂差遣委用,遇有缺出,再行諮補”。



總得說,嘉慶整治腐敗的手段是極其嚴酷的,當時上至一品大員,下至微末小吏,只要是貪汙,嘉慶多會執行殺無赦的殘酷刑罰,也就是在嘉慶這般殘酷的整治手段下,清朝的腐敗問題雖沒有被徹底解決,但卻得到了極大的遏制。同時因嘉慶開始不拘一格的重用那些有才幹的能臣幹吏,而這也給日益腐朽的清朝官場注入了一股純淨而又強有力的血液,如此在這些能臣幹吏的支持下,暮暮沉沉的清開始出現一絲勃勃生機,曾經對清朝有著巨大威脅的白蓮教起義,也在他們的協助下,得以平定。

當然,因清朝的問題早已是積重難返,乾隆年間所遺留下的問題早已深入到清朝的骨髓之中,所以嘉慶的治腐措施只是延緩了清朝的衰退,但卻未能阻止清朝的衰退。


澳古說歷史


這個問題說起來就複雜了。

關於這一段歷史還是要從乾隆晚年說起,乾隆在位60年,還當了3年的太上皇,是中國執掌皇權時間最長的君主,沒有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一直活了88歲。

乾隆在位初期深化了雍正未能完成的事業,使得清朝的社會、經濟、文化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無論是版圖面積還是人口規模都達到了一個巔峰階段。

然而這也導致晚年的乾隆有點好大喜功,固步自封,在乾隆執政後期,生活作風奢靡,官吏腐朽敗壞,也就是有點飄了。

可以說大部分皇帝在取得一定的功績後都會以為自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就開始尋求長生不老藥,漢武帝、唐太宗、唐明皇等人亦未能改變這種窘境,乾隆那就更不用說了,不但不知道自己的毛病,還自詡“十全老人”。

當然,乾隆也有服的人,那就是聖祖康熙皇帝。

有一種說法是康熙晚年遭遇九子奪嫡而頭疼,優秀的兒子太多,不知道立哪個兒子好,後來看到少年時的乾隆,十分喜歡,並且把他留在身邊教育,後來弘曆的父親雍正在九子奪嫡取勝,被人看作是康熙為了讓乾隆繼承皇位,所以才選擇了雍正。

當然,從康熙做出的功績來看,乾隆即使有敬仰也很正常。

大概就是出自這種敬佩之情,乾隆在登基的時候就對天發誓:“昔皇祖御極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年乙卯,予壽躋八十有五,即當傳位皇子,歸政退閒。”

乾隆這個人很雞賊,乾隆即位的時候已經25歲,在古代有幾個人能活到85歲,所以乾隆這個禱告,一方面表明自己尊敬康熙,另一方面表現自己的孝道,當然根本上來說還是,我中了一千萬就分你一半。

然而尷尬的是,乾隆真的活到了85歲,按照禱告的說法他應該退位讓給自己的皇子,但是我們知道,自古太上皇就沒有一個有好下場的,最有名的當屬趙武靈王,那可真是相當牛叉的一個人,壯年退位培養自己的接班人,然而後來玩脫了,被兒子活活餓死。

乾隆肯定不可能犯這樣低級的錯誤,但是前面已經許諾了,另一方面乾隆自詡“千古第一全人”,如果能夠禪讓的話,更給自己的名聲加點權重,沽名釣譽也符合乾隆的一貫風格。然而乾隆即使是當太上皇,那也是讓位不讓權,所有的軍國大事全部自己來處理,嘉慶有的其實就是一個皇帝的名字,跟傀儡沒有區別。

但是這個時候乾隆已經有點老眼昏花了,尤其是在處理政事上明顯力不從心,如果放權給嘉慶,嘉慶萬一不孝順,自己的晚年就可能出現不可估計的風險,任何一個皇帝都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

在正式傳位的時候,乾隆精心策劃,讓自己的寵臣和珅全面掌握政權,可以說在乾隆後期,乾隆是太上皇,和珅是實際皇帝,嘉慶只是一個傀儡皇帝。隨著乾隆歸政,和珅更是不停的被加官進爵,在嘉慶二年的時候升任首輔,位極人臣。

很多人可能會說,皇位早晚是嘉慶的,和珅難道不知道巴結嘉慶?

和珅自然不可能不懂得“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為了能夠在嘉慶親政之後有一個好的下場,和珅在嘉慶被立為皇太子的前一天,已經得到消息的和珅冒著“洩露天機”的罪名到嘉慶的府上傳遞消息,這種行為在古代叫作擁戴之功。

除此之外,和珅也時常藉助乾隆的權威敲打嘉慶,經常拿乾隆的話來壓嘉慶,迫使嘉慶就範,嘉慶深知和珅當時深得乾隆寵信,一旦出了差錯必然萬劫不復,因此嘉慶帝對和珅是一忍再忍,在位初期對政事也不過問,全部交給和珅來處理。

嘉慶一而再再而三的給和珅暗示,即使自己親政後也要和珅處理軍國大事,大清朝沒了和珅就玩不轉了,最有意思的是,嘉慶為了拉攏和珅,讓和珅在乾隆面前給自己說好話,還經常打感情牌,為了表示對和珅的關心,還讓和珅禁菸,有一次嘉慶把和珅的鼻菸壺沒收了,以便讓其保重身體。

嘉慶皇帝曾經表示:“自即位以來,知和珅之必欲謀害,凡於政令,唯珅是聽,以示親信之信。”

可見,不是和珅不討好嘉慶,而是嘉慶一直在討好和珅,然後麻痺他。

和珅很聰明,那是表現在乾隆身上,晚年的乾隆驕奢淫逸,好大喜功,偏偏和珅是一個比較會來事,善於阿諛奉承的人,所以才能夠討得乾隆的歡心,假如和珅早生20年,遇到年輕時候的乾隆,估計年輕時候的乾隆也不會重用他。

自然年輕的嘉慶的也看不上和珅那一套,但是從乾隆後期以後,和珅那一套阿諛奉承的手段就沒有不靈過,讓他誤以為只要是他和珅出面,就沒有拍不了的馬匹,阿諛奉承不了的人。

有的時候也飄一點,感覺地球就是圍繞著他轉了,結果乾隆死後沒到半個月,嘉慶就把和珅給辦了。

能夠打破一朝天子一朝臣規律的人歷史上也沒有幾個人,最有名的應該是清朝中期三朝重臣張廷玉,在康熙和雍正兩朝都是元老級別的人,到了乾隆朝依然致仕歸家,晚景淒涼,連張廷玉這樣的重臣,忠於清室的人都這個下場,更別提和珅這樣的奸臣了。


史論縱橫


和珅是乾隆帝時期的大貪官,也是乾隆帝時期的寵臣。但是在嘉慶帝上位沒幾天,就立馬處死了他。和珅何其聰明,真的不是他不巴結嘉慶,而是嘉慶帝不買賬。

《清史稿—和珅傳》中有這樣的記載:朕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冊封皇太子,尚未宣佈諭旨,而和珅則在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遞如意,漏洩機密,居然以擁戴為功,其大罪一。

嘉慶帝羅列了和珅數條罪名,其中有一條就是和珅知道乾隆帝有意讓嘉慶繼承大統以後,送來玉如意巴結他。所以真的不是和珅不去拍馬屁,而是馬屁拍錯了。嘉慶帝雖然是乾隆中意的人選,但皇位的競爭者還有其他,和珅在這個時候透露出來嘉慶即將繼承大統,無疑是將嘉慶放到了一個極其危險的地步。

和珅一度成為乾隆制約嘉慶的棋子,對於這樣的危險人物,嘉慶非殺他不可。

乾隆與嘉慶這對父子的關係也算不上太好,乾隆有過承諾自己繼位不會超過六十年,所以在乾隆六十一年他退位了,但是並不代表他想放權,一輩子掌握朝廷政權的他此時不會輕易交出去的,無奈年齡大了,許多事情力不從心,和珅作為他的寵臣,自然是事事都由他來接手,這個時候嘉慶和和珅其實已經到了對立面,和珅已經成為了乾隆制衡嘉慶帝的一枚棋子。嘉慶帝在乾隆面前扮演著一名乖巧的兒子,看著和珅的權力越來越大,他也無能為力。乾隆帝一死,他就迫不及待賜死和珅,奪回他手中的權力。

新帝繼位,需要大刀闊斧改革,樹立威信,殺和珅是最好的選擇。

新君登基,朝中很多跟隨乾隆一輩子的老臣肯定從心底裡看不上他,嘉慶早就看透了這些人的心思,因此繼任後搞了很多響動,第一步就是清除朝中貪佞之臣,整治吏治之風。和珅本來就跟嘉慶不對付,而且,和珅的貪已經是普天百姓都知道的事情了。殺他,嘉慶不會有太多的阻力。貪官太多,一個個殺過來的話,朝廷就沒人了,殺和珅是為了殺雞儆猴。和珅死後,嘉慶帝對那些戰戰兢兢的大臣說,和珅案到此為之,不會再牽連其他人,這才穩住了朝臣之心。

把富可敵國的和珅殺掉能充盈國庫

歷史上雖稱康雍乾三朝盛世,但是在乾隆帝時期,國庫就發生了很大的虧空,嘉慶帝急需國庫沒錢的問題,並且他又知道和珅貪了很多錢,因此乾隆時期養肥的錢袋子,現在就是到了用的時候了。有趣的是,和珅比嘉慶帝想象中有錢得多,不僅國庫順利豐盈,從和珅家中抄的田地重歸國庫,甚至在第一段時間以內緩解了土地兼併的問題。

所以和珅的死並不完全是因為貪,也不是他沒想過去提前巴結嘉慶,而是因為“殺和珅”這件事是嘉慶必須要走的一步棋,就如同電影《讓子彈飛》中結尾時張麻子對黃四郎說的那句話:你和錢對我都不重要,“沒有你”對我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