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抗擊拿破崙的策略為何蘇聯不能再用?從工業化角度來分析原因

導述:俄羅斯,地處北方極寒世界,自從它踏上擴張的道路,周邊國家為之膽寒。

每一個大國的背後,都經歷了無數腥風血雨,國土龐大的俄羅斯,更是如此。

俄羅斯的崛起,成為中西歐統治者內心抹不去的陰影,這也是西方統治者崛起後想征服俄羅斯的原因之一吧!只有打敗俄羅斯,才意味著徹底稱霸歐洲。


沙俄抗擊拿破崙的策略為何蘇聯不能再用?從工業化角度來分析原因


也正是如此,前有拿破崙大軍的遠征,後有希特勒的巴巴羅薩,但是俄國最終都挺過來了,浴火重生,更加強大。俄羅斯,成為歐洲征服者的傷心地。

我們發現,不管是拿破崙,還是希特勒,他們的敗亡,都是從莫斯科開始,莫斯科,讓兩位征服者留下眼淚

但是,我們仔細對比兩場戰爭的經過會發現,俄國人面對拿破崙和希特勒的入侵,採取的戰略戰術卻截然相反。

在拿破崙大軍面前,俄國人一退再退,最後連莫斯科也放棄;但是在希特勒入侵時,蘇聯卻堅決抵抗,不管是莫斯科,還是斯大林格勒,寸土必爭,浴血奮戰。

沙俄抗擊拿破崙的策略為何蘇聯不能再用?從工業化角度來分析原因


都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沙俄抗擊拿破崙的策略為何蘇聯不用?非要拿血肉之軀抵抗納粹德國鋼鐵洪流?

世殊時異,前事之師,未必就是後事之師,本文從工業化程度來分析,看為什麼沙俄抗擊拿破崙的策略蘇聯不能再用。

其一,拿破崙入侵沙俄時,第一次工業革命還沒有完成,經濟重心不在城市

拿破崙入侵沙俄時,是公元1812年,當時第一次工業革命還沒有完成,作戰方式和運輸方式還是老式的。

傳統的人挑馬馱的後勤補給方式,對於在廣闊的俄羅斯平原作戰的拿破崙大軍來說,非常的兇險,時間和空間,才是他最大的敵人。

沙俄抗擊拿破崙的策略為何蘇聯不能再用?從工業化角度來分析原因


沙俄當時還是農奴制國家,大批人口和勞動力都束縛在廣大的農村,經濟重心也在農村,城市經濟和人口占比較少,所以,對於當時的沙俄來言,丟掉城市並不意味著丟掉一切。在戰前討論是否撤離莫斯科會議上,庫圖佐夫就說到:

“失去莫斯科並不意味著失去俄國,拯救我的軍隊使其免受覆滅,保存有生力量並最終消滅敵人是我的義務,哪怕是為此撤離莫斯科。”


面對拿破崙60萬大軍,沙俄拼湊起來的20萬人很難取勝,更何況,拿破崙是名優秀的軍事天才。俄軍一退再退,當拿破崙成功佔領莫斯科時,對於俄國人來說,戰鬥恰恰是真正的開始。

沙俄抗擊拿破崙的策略為何蘇聯不能再用?從工業化角度來分析原因


漫長的補給線,緊靠幾十萬大軍哪能處處防守?俄軍得以以局部優勢兵力不斷襲擾補給線,拿破崙後援困難;而莫斯科地區早就堅壁清野,方圓幾十裡沒有人口,沒有草料,沒有糧食。

拿破崙雖然得到了莫斯科,但莫斯科卻是座毫無用處的空城,還真不如攻佔一處農莊來的實在。

不管是古代還是近現代,誰掌握了經濟命脈,誰才掌握控制權和主動權。

對於19世紀初的沙俄來說,農業經濟是主要的,只要牢牢控制住農村經濟資源,就可以和侵略者斡旋,以<strong>“農村包圍城市”的形式圍困打擊拿破崙侵略軍。

沙俄抗擊拿破崙的策略為何蘇聯不能再用?從工業化角度來分析原因


拿破崙多次以少勝多,成為歐洲大陸軍神,估計他怎麼也不曾想到,自己竟然敗給弱勢的沙俄,而且還敗的這麼慘,60萬大軍最後只剩下3萬殘兵敗將。莫斯科,讓他留下傷心的眼淚。

希特勒入侵蘇聯時,為什麼俄國人採取截然相反的戰略?因為工業化,城市成為一個國家至關重要的因素

希特勒入侵蘇聯時,是1941年,我們來看看當時的情況,就知道蘇聯為什麼堅決抵抗,而不是採取當年抵抗拿破崙時的策略。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內燃機時代到來,坦克、飛機等近現代武器裝備軍隊,鐵路遍佈主要城市和地區,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城市成為全國經濟重心,是維護戰爭機器正常運轉不可或缺的要素。


沙俄抗擊拿破崙的策略為何蘇聯不能再用?從工業化角度來分析原因


蘇聯國土雖大,但是經濟重心在歐洲部分(如上圖所示),尤其是莫斯科以西地區,這裡集中了大量的工廠和工業基地,還有生產武器的飛機制造廠和坦克製造廠,如果蘇聯紅軍不對德國頑強抵抗,機械化德軍會迅速佔領蘇聯的各個城市,控制工業基地,蘇聯沒有了飛機坦克大炮,如何再有翻身的機會?

二戰時期武器裝備的近現代化,機械化德軍可以迅速到達,後勤補給也比拿破崙時期更加快捷。蘇聯紅軍必須儘量堅持,減緩德軍推進速度,讓工廠轉移到西伯利亞大後方,這樣才能堅持抗戰,保障以後的武器需求。

沙俄抗擊拿破崙的策略為何蘇聯不能再用?從工業化角度來分析原因


另外,人口的優勢也逐漸顯現出來,不同於拿破崙入侵時期沙俄只能集結20萬大軍,這時的蘇聯人口達到一億九千多萬,德國卻只有八千多萬,俄國人已經不怕軍隊人員的損失,即使戰爭初期大量紅軍傷亡被俘達數百萬,但是蘇聯卻仍然有源源不斷的軍隊補給進來。

只要蘇聯保證源源不斷的軍工生產,就可以武裝源源不斷的人員。正如德軍將領所說:

“我們消滅了蘇聯一個師,他們卻補充了三個師”。

沙俄抗擊拿破崙的策略為何蘇聯不能再用?從工業化角度來分析原因


蘇聯不能像沙俄抗擊拿破崙那樣一退再退,就是因為工業化的發展已經讓全國各地聯繫更加緊密,工業化的發展也使得城市成為經濟中心,衛國戰爭時的城市遠比沙俄時更有價值,這也是俄國人面對兩次侵略採取截然相反的策略的主要原因之一。

沙俄抗擊拿破崙的策略為何蘇聯不能再用?從工業化角度來分析原因


當然,工業化的迅速發展,也讓蘇聯有實力敢於和德國機械化軍團硬碰硬。我們來看一下蘇聯在一戰後的迅速發展和實力增長對照表:

沙俄抗擊拿破崙的策略為何蘇聯不能再用?從工業化角度來分析原因


綜述

筆者認為,沙俄抗擊拿破崙的策略蘇聯不能再用,主要是因為工業化的快速發展,縮短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而工業化加速的城市化進程又使得人口和經濟重心從廣大的農村轉移到城市,城市在國家的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拿破崙時期還沒有工業化,城市的作用不大,就像抗戰時期的我國,日軍雖然侵佔了上海、南京、武漢等大城市,但廣大農村卻無法控制,最後“農村包圍城市”,讓侵略軍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蘇聯的工業化和城市化,讓蘇聯的城市得失變得更加重要,這和二戰時的法國有點類似,當法國的主要城市被佔領,巴黎失陷,法國迅速敗亡投降。當然,如果希特勒佔領了莫斯科不一定征服蘇聯,但失去莫斯科會使蘇聯更加被動和危險。


沙俄抗擊拿破崙的策略為何蘇聯不能再用?從工業化角度來分析原因


你們認為呢?歡迎大家積極評論交流,發表高見。

參考文獻:

《拿破崙遠征莫斯科》,

《蘇德戰爭1941-1945》,

《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