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手記丨期盼夜行人的身影



2月19日晚,我們離開沙洋縣,來到荊門市,和一線指揮部的同志們匯合。未來的一段時間,我將在這裡開展工作。


進入荊門市區,已經是晚上九點多。在車裡放眼望去,寬闊的大街上冷冷清清,不見人跡。如果不是街道兩側和居民樓裡的燈光,你可能會以為這是座空城。


從官方網站了解到,近日來,荊門市的新冠肺炎病例增長保持了個位數,這是令人欣喜的成績。而居民,則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紛紛“宅”在家裡,等候最好的消息。


逆行手記丨期盼夜行人的身影

醫療隊醫務人員的進行嚴格的消殺工作。張海雲 攝


防護,是“戰疫”取得最後勝利的關鍵。內蒙古支援荊門醫療隊在全力以赴向疫情發動全面“進攻”的同時,全體醫護人員更是嚴防死守,努力確保萬無一失。


醫護人員的房間,進門處,放的是外出回來脫下的鞋,進兩三步,是拖鞋,衣物擺放,都按照進入病房的標準進行了“分界”,可謂做到了防護的極致。


他們是專業人員,面對疫情,自然懂得如何保護自己。一線指揮部的領導到醫護人員的駐地慰問,一邊是鼓勵,一邊是叮囑,反覆強調醫務人員要自我保護。


我不是醫務工作者,在荊門這段時間,也學會了“七步洗手法”,知道了什麼是“手消(手消毒)”,什麼叫“感控(感染控制)”。我說這些的意思是,無論是哪個地區,在曙光即將來臨的時刻,萬不可掉以輕心。治好的會出院,患者會減少,如果在感控上出現漏洞,後果不堪設想。


在防控方面,醫務人員已經形成了職業性自覺,當地居民,在一次次提醒和告誡下,也都形成了自我保護意識,這為控制疫情起到了關鍵作用。


第一批支援武漢醫療組的隊長劉靖和我講,他們對防護服的穿脫,嚴格到每一個細節,細化到每一道程序。從病房出來的時候,隊友們會互相監督、提醒,哪怕有一個程序出現差錯,都可能會導致感染。


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記者,還無法進入病房採訪。這是出於兩種考慮,一個是怕我們帶入病菌,感染病人,另一個是怕稍有不慎,我們被感染。我們尊重新聞,更尊重“戰時”的規定。


看著車窗外的街道和樓群,車裡沒有一個人說話。包括車裡的醫學專家在內,就這麼無聲地看著夜色下的城市。我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而我的心裡,卻在暗暗地期盼著夜行人的身影。


進入駐地酒店大門的時候,一名防控人員用酒精為每個人進行360度消毒,沒有人露出不滿的神色,有的人還注意到沒有噴到酒精的部位,提醒工作人員:“這裡也噴點兒!”


時至今日,在媒體上還會看到居民與防控人員發生爭執的報道,對違規者的譴責聲也此起彼伏。在這裡,我還是忍不住要提醒大家一句:要聽話!哪怕阻攔你的聲音並不悅耳。



分享到:


相關文章: